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算结合

2023-02-12 01:39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解放路小学何韵雪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珠子笔算加减法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解放路小学 何韵雪

良好的笔算(竖式计算)、口算、珠心算,是小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呈现,自从新课改以来,备受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口算讲究的是探究笔算的真理,以此来获取算法的基础;珠心算是掌握笔算的运算过程,从而提高计算效率的有效策略。三算进行相互的融合,有利于深化小学数学的教学层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计算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一、聚焦“算理”,以“理”促进三算结合

1.以旧知为引擎,实现计算迁移

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整数的加减法和小数的加减法,两者的算理存在相同之处,同时两者之间也是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带领学生复习整数的加减法,从而引入小数的加减法,以此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规律,从中探索出计算的本质,实现计算知识的迁移。

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寻找计算方法迁移的关键点。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律,同时在学习元、角、分的基础上,理清了小数的意义,明白了小数的性质。这些数学旧知为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教学中,要根据“三算”结合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探究整数加法、整数减法及小数加法、小数减法之间的相同点。梳理处整数的加减法的运算算理,一般为:个位数只能和个位数进行加减,十位数只能和十位数进行加减—相同位数上的数值,才可以直接的加减。由此延伸为到小数的加减法当中,具体为: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进行直接的相加减,要保证小数点对齐。在笔算、口算、珠心算的运用上,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是相同的。

最后,结合上述的分析,为学生呈现出知识迁移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1)计算:15+13=( );39-17=( );176+207=( )。交流:这三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说一说运用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原理。

(2)你可以尝试列出6.4+1.5=( )的计算竖式吗,除了笔算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解答吗?学生分别运用了口算、珠心算和笔算的方式,得出结果:28,22,383。

根据上面三个例题,让学生顺利的回顾了整数的加减法,并且对笔算、口算、珠心算进行了练习。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6.4+1.5=( )的计算竖式如何列?小数和整数的运算规律相同吗?小数的相同位数是什么?除了笔算,还可以进行口算、珠心算来进行计算吗?在学生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口算、珠心算的方法。

2.以实践探究为手段,呈现计算本质

如果无法让学生理解数学算理的本质,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无法体会算理的内涵,更难以将三算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开展计算练习。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推理的方法,掌握算理的过程及运用的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把握三算结合的算法本质,夯实计算的基础。

“小数的加减法”其本质就是十进制的计算。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十进制的计算原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发挥“计数器”的作用,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计数器,分别用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的不同颜色的珠子分别表示十位、个位、十分位和百分位。在分析原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随机的说出一个小数,并根据学生的讲述利用计数器进行摆放。学生回答:老师摆出的小数是3.26。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摆放方法。应该在个位上摆放3 个蓝色的珠子,随即在十分位上摆放6 个黄色的珠子,然后在百分位上摆放6 个绿色的珠子。

教师追问:如果是3.66+6.53,那又应该怎样摆放呢?

学生回答:我们首先要摆放好3.66,然后根据加法法则在个位上继续添加6 个珠子,在十分位上继续添加5 个珠子,在百分位上添加3 个绿色的珠子。

添加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统计不同颜色珠子的数量,从而确定不同数位上的具体数目。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计数器。现在计数器上展现的是最后的结果吗?

教师追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得出最终答案?

学生回答:我们必须运用“满十进一”的原理,在十分位上保留1 个黄色的珠子,在个位上添加1个蓝色的珠子,其他位置上的数量不变。

通过教师和学生一同利用计数器演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原理,有效地实现了口算、珠心算和笔算的融合,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算理的认知。

二、强化“算法”,以“法”促进三算结合

1.以列式计算为基础,探究算法

在计算方法的运用上,“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笔算的形式为主,而口算和珠心算是融合在学生计算细节和验证当中的。

首先,要将各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最后结合对齐线的小数点来给答案点上小数点。(如答案末尾有0,一般情况要将0 去掉)

以1.3+8.58 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总结:对于上述的习题,首先要对齐1.3 和8.58 这两个小数,对于1.3 缺少十分位这一问题,则要用0 补齐。然后将百分位与百分位相加、十分位和十分位进行相加、个位和个位进行相加,最终得出结果。

2.以多元验算为抓手,巩固算法

在验算方法上,一般可以选择口算和珠心算的形式,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在初步认识、练习运用以及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找到三算融合的理念,灵活的运用不同的算法来完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后续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运用奠定基础。

三、重点“练习”,以“练”促进三算结合

1.聚焦重点,设计典型题目

教师在组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时,应该围绕基本的教学理念来设计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的练习,找到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算理,巧妙的运用口算、珠心算、笔算等形式来提升计算的效果,知道如何“计算”。

填空题:3.4+4.6 表示( ),结果是?

纠错题:14.34+5.67=71.04,86.7-5.9=81.8。请学生思考这两个题目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具体原因;如果不正确,请计算出正确答案。

上述的两个题型都是小学计算题中比较典型的题型,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加法运算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口算和珠心算,回忆小数加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在纠错题当中,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错误的,第一个错误是因为笔算时小数点没有对齐,第二个错误是笔算时退位计算不正确。在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于笔算的算理进行了回顾,在纠正错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笔算的技巧,还运用口算和珠心算进行了验证,得出了14.34+5.67=20.01,86.7-5.9=80.8 的答案,在练习中学会用三算结合的理念提升计算的准确率和效率。

2.聚焦运用,设计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三算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的运用。为此,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三算结合运用的能力。

(1)小敏身上有10.5 元,爸爸又给了她6.9 元,现在小敏身上有多少钱?

(2)公司食堂一共采购了13.6 吨的大白菜,中午吃掉了4.5 吨,还剩多少吨的大白菜?

以上的两个应用题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提炼信息、列式、计算的能力。在练习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找到该题适合口算、珠心算还是笔算,如何计算效率更高,在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聚焦拓展,设计拓展问题

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开发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数学的计算问题,因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让学习的效果更加的明显。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小数加减法的例题进行变式,让学生的计算思维更加的灵活。

[变式题目]有一条1 米长的铁丝,要围成一个等腰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腰长为3 分米,请问底边有多长?

[设计意图]该题目没有明显的呈现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信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还要实现思维的变通,将原本不统一的数学单位,转化成统一的单位,然后结合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内容进行练习题的解答,实现了数学思维的多元化发展。

四、多维“评价”,以“评”促进三算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题,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以及计算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以评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励学生进一步的探索三算结合的运用方法。

比如,在学习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课后的练习题:4.8+5.8;6.24+1.79;26-15.67;20.35-1.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得出结果,并进行验证。

教师结合练习题的测评情况,整理出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错误形成的原因,比如:有学生在竖式计算时抄错了数字、有学生采用口算的方式计算错误等。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可以让教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学生在教师的评价引导下,反思自己计算过程中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的质量和速度。

在小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口算、珠心算、笔算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三算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计算的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将“三算”进行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练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运算素养,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珠子笔算加减法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口算 笔算 估算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摆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