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问题设计及案例分析

2023-02-18 01:32杨小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杨小刚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息息相关,通过问题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也可以让小学生的好奇心更加旺盛,这样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综观现实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案例,旨在探寻该如何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得独具趣味性、启发性和层次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思维培养

引 言

数学问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数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用心研究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本来比较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为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让每名学生都能对这样的数学课堂保持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把最基础的小学数学知识学精、学透,为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问题设计的意识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特点的研究,在课堂上只注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输知识,忽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都缺乏这种问题设计意识,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要能够应付考试就行,对于课程的设计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特点,这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2.问题的设置比较随意

综观小学数学课堂,一些教师的问题设置比较随意,想到什么问什么,学到什么问什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经过精心设计,正因为没有经过提前设计,所以教师随意想到的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这容易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二、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策略及案例分析

1.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意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提取教材中比较有价值的知识去设置问题情境,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意识;其次,要提高问题设计的理论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多运用这些理论,多实践这些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每一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来提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来学习提高,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题海战术”来提高问题设计水平和能力.

2.仔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字、符号、图片等内容都可以成为问题设置的来源,教师应该仔细研究这些教材内容,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实现科学有趣的问题设计,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首先要对所教的知识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了解.第二步,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对自己的反思,检验自己的问题设计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案例一: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

(1)课本内容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生图形认知的入门课程,也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虽然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图形的计算却是第一次学习,虽然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与图形结合的计算却是第一次学习,因而很多学生面对数形结合计算时觉得特别难,虽然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充分的認知,但只要与计算结合到一起,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

教材的主题图如下:

练习题: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正方形桌布,边长为20分米,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从问题的设置来看,第一道题目的设置比较直观,要求学生直接求出周长,只要学生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直接用代入法,把长和宽的长度代入公式中去,就会直接算出答案.第二道题目的设置比第一道题目隐晦,但是仔细分析就会知道,让学生计算的是正方形的周长.

(2)问题设计

对教材内容分析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了,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

生活中你见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吗?(举例说明)

用剪刀剪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若是将剪下来的正方形围上一圈花边,花边的长度是多少?

剪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要在这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对于第一题,教材上的图片虽然来自生活,但是在教材上呈现之后,学生总觉得是理论上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搜集自己见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物品,以加深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知.对于第二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先画正方形,然后再动手剪下来,为数学课堂增添活力和趣味,在学生裁剪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再让学生拿绳子去围花边,最后让学生测量花边的长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轻松解决.第三题则需要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先对学生分组,采用学优生帮、带学困生的形式,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为例

(1)教材内容分析

“位置”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明白物体的位置和数量,会给物体排序.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述物品的位置,但是如何就物品位置进行相应排序却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抓住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

课后练习题:

小玉的前面是谁?小刚在小华的( )面.

请小军前面的那个同学站起来,请小雨后面的所有同学举起右手.

课后练习题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学习掌握了位置相关知识之后,很容易就能找到位置,这种类型题目对他们来说比较简单.因而,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找准位置,让学生能够学会排序,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问题设计

一共有18个数,右边第五个数是几?

234234234234…

小明在排队做操,他在队列的第5排,后面还有6个人,这一列有多少人?

小华排在第十位,前面有多少人排队?电影票还剩8张,小华能顺利买到票吗?

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重在解决“位置”中的排序问题,问题的设计以课本教学重点为主,重点突出,抓住了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且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三个题目的难度层层递进,符合层次性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去完成.

3.注意事项

(1)问题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重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大都跟生活实际相关,数学教师在实际数学中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是可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

要想提高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教师就要抓住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符合生活特点的问题情境,分年级为学生设计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结合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如超市、学校等,为他们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主导课堂的现状,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切不可喧宾夺主,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应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式方法,掌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问题设计要科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设计首先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且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比如在“认识人民币”这节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并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不同币值.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问题:“老师需要购买一支铅笔,而超市里的铅笔一支一块钱,小卖部里的铅笔一支一元五角,请大家告诉老师,我去哪里购买更便宜呢?”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在一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带着兴趣去学習新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3)课后反思要及时

反思是提升自己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不断总结.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进行碰撞,让学生意识到问题解决可以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改进.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并加以总结,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数学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每一节课的问题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问题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还要考虑问题的设计是不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照顾,若没有,问题设计还应该如何完善才能达到真正因材施教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结 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中一定要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从小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情况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武玉芳,常磊.例谈数学有效问题的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59-61.

[2]徐欣然.中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4(10):52-54.

[3]张奠宙.“与时俱进”谈数学能力[J].数学教学,2002(2):7-9.

[4]张晓英,张润芝,杨开城.论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新领域:问题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11-15.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