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2023-02-23 08:00黄元丽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心理健康青少年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这也使得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对此,教师应转变育人理念,充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文章阐述了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意义,并探讨了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家校协同;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谐共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规划课题“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机制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Z05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元丽(1980—),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老君坡镇中心小学。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青少年受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以及人生阅历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导,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承担起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而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要发挥引导作用,与学校形成联结机制,从多个维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但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不具备自主解开心理疑惑的能力,因此,这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阶段。近年来,我国尤为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希望能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但学生并不是一直都在学校内,学校能够发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有限。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家校协同共育的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家庭是学生的避风港湾,有时候学生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就决定了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具体来说,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家校协同共育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降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概率。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家长相处。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疏导。同时,家长是学生最为信赖的亲人,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对青少年而言是最好的心灵抚慰。

家校协同共育能够提升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一般来说,青少年在校园内会克制、隐藏自己的内心情感,不会完全表达出来,等回到家后才会呈现最真实的心理状态。而家長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更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学校要根据家长的有效反馈,才能从多元视角了解学生的内在情绪变化,进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教育辅导工作,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著,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部分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误以为学校是唯一的教育责任者,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这导致很多时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其二,部分家长轻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与学校存在沟通壁垒,这阻碍了学校对相关青少年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其三,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青少年的关心较少,导致亲子关系变差,这使得家长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其四,学校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家长协同教育,发挥家长的重要引导作用,但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学生错误的思维观念,使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策略

(一)增强家校协作意识,开展家校合作共育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要想充分发挥家校协同共育的重要作用,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就要增强家校协同共育的意识,促使家庭与学校共同完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关爱。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下,人们更关注青少年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忽视。部分家长认为培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无法在其中发挥作用,这种理念是不正确的。家长和学校要形成家校协作意识,一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应着重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入手,提高各科目教师教学能力,让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或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讲座,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教师愿意主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从家庭的方面来看,家长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积极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将学生在家里的真实状态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家的具体情况。只有让教师与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有效提高家校共育的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开展有关挫折教育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向家长咨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并为家长说明学生目前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随后,教师要发挥专业的指导作用,引导家长利用家庭活动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对学生进行疏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只有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注重学校主体责任,打造家校共育平台

除了要增强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共育意识,我们还要有效突破家校共育壁垒,疏通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渠道,打造家校共育平台,借助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当下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想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学校要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工作,并且利用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优化心理教育方案,真正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任务中。必要时,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调查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学校应将调查结果保存好,为今后制订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参考[3]。学校还应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效率,学校可以积极构建家校共育平台,畅通沟通渠道,突破家校沟通壁垒。学校可以利用线上交流平台,向家长分享相关知识,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家长也可以在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教师及其他家长交流,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例如,在青春期相关知识的教育中,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并正视青春期身体的各项变化以及心理的各种变化。对于该教学主题的部分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讨论,那么育人效果反而不明显。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平台的重要作用,将与青春期相关的知识内容或讲座链接分享给家长,让家长利用家庭教育的时间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里的疑惑。对于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家长可以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开疑惑,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

(三)重视活动培训,全面提升心理认知

学校方面应组织家校共育主题活动,以家校共育的方式,降低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但在实际的教育中,不少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使得家校共育难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此,学校应积极对相关家长进行指导,转变这些家长的育人观念,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只有通过家校联合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在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培训时,应重视活动培训的作用,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在活动培训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沟通长效机制,提高与家长沟通的频率,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为家长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6]。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训能够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找到更恰当的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一般来说,青少年比较敏感,而且在学校的表现较为克制,只有在家庭的氛围中才能呈现最真实的自己。父母与孩子比较亲近,更容易感受到孩子的心理波动。因此,教师在有效沟通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向家长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并做好记录,分析学生的心理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针对性地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制订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并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完成学校育人部分,而家长则要在家庭中完成家庭育人部分。例如,对于有一定叛逆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歪曲的信念,让学生形成从积极、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通过精神分析疗法帮助学生找到焦虑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某些心理问题,学生可能羞于表达,即使面对家长也不愿开口。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或老师阐述自己的心理难题,这样一来,家长或教师在收到学生的心理求助之后,就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结语

总的来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必须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学校要主动承担起科学育人的重要责任,同时发挥科学引导作用,与家庭共同完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时,让青少年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而家长则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配合学校,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參考文献]

[1]张树辉,周华珍,李晓雯.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教育(高教),2022(11):49-52.

[2]马汴京,张元峰.父母高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基于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的视角[J].青年研究,2022(5):32-44.

[3]湖南省委政研室,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妇联联合调研组,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于衡南县家校共育试点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新湘评论,2021(20):56-57.

[4]张永雄,舒晓春.青少年心理健康信息分析共享联动机制的构建[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6(3):61-66.

[5]吴治宏,刘晓静,王鹤琼,等.家校合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中重要性的分析[J].职业技术,2019,18(9):90-93.

[6]蒋秀江.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6-28.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