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023-02-23 08:23黄馨慧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问题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音乐课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更好地理解美、认识美。文章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问题;策略

基金项目:天津市东丽区英华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相关课题“中学音乐美育教育干预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课程思政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JY2021B106)。

作者简介:黄馨慧(1984—),女,天津市东丽区英华学校。

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过于看重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更加先进,教学手段更加多元,音乐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在小学课堂上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升华,建立积极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形成核心教育观念,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好小学生思想观念培养的关键时期,分析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明确新课改的内容、目标和要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让小学生在音乐的滋养下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不科学、方法单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和目标也发生了改变,教育的价值与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能够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以提高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这种教学目标不够科学,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2]。同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老旧、单一,习惯运用填鸭式教学法,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这些教师不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了摆设,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会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资源被浪费,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教师专业性不足,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授内容较多,导致课堂看似热闹,但是这些内容只是机械拼凑在一起,实际的教学质量却没有提升[3]。综合性学习理念并不是让教师随意拼凑教学内容,而是要教师将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全面的认识。在音乐教学中,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观念存在差异,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但是不少音乐教师只了解音乐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不了解,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音乐课堂教学属于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各种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做好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乐感、审美能力。而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的整合也不到位,这就导致音乐教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音樂课堂缺少互动交流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师生缺少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整体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喜欢一个人讲解知识点,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互动就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并回答,但是这种互动缺少教师对学生思想的指引,也缺少相互交流,只是单纯的提问回答[4]。此外,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很少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他们认为这样会浪费教学时间。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取长补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模式。沉闷的课堂氛围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教师的提问式交流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进行专业教学评价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及时展开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价值,并且要巧用、多用评价。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学习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激励和教育以及改善的功能。为此,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通过更加全面、科学、灵活的方式给予学生专业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5]。同时,在评价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用爱心和关怀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重评价内容的灵活性与生动性,要将评价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避免评价过于空洞。小学音乐教师要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教育作用,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使其能够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正,学习更多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新鲜体验

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老旧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创新教学模式,以带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其一,故事教学法。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法让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歌曲的内容讲述相关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故事教学法有着生动形象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6]。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时,教师便可以使用故事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首歌曲以叙事的口吻讲述了蜗牛的故事,歌词十分有趣。在课堂一开始,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有一只小蜗牛,在刚发芽的葡萄树上慢慢地往前爬,旁边两只黄鹂鸟却在嘲笑它,它们对小蜗牛说:“葡萄还有很久才成熟呢,现在你就往上爬,真是傻瓜。”面对小鸟的讥笑,蜗牛却说:“我爬得慢,等我爬到葡萄那里,那颗葡萄就成熟了。”教师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其二,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让音乐课堂更加有趣。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例如,在学习《白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开展歌唱接龙游戏,让学生按顺序进行合唱,在演唱过程中把握好歌词以及声区的转换等。在歌唱接龙游戏中,学生如果出现唱错歌词、跑调、卡壳等问题,就会被淘汰。这样能让学生认真学习《白鸽》这首歌曲的音乐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其三,情境创设法。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创设法丰富学生的体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与时俱进,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降低音乐知识的学习难度,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结合乐器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爱唱歌的小杜鹃》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演唱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杜鹃鸟的视频,让学生聆听杜鹃鸟的叫声,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了解该音乐轻松欢快的调性,用愉悦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为了有效解决小学音乐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例如,在学习《小螺号》这首歌曲时,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多个小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负责查找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的学生负责了解歌词的内涵[7]。引导学生学习这首歌时,教师要注重演唱的速度、发音的力度等,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把握好音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彼此的演唱提出建议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会认真聆听别人的演唱,并积极与自己的演唱过程进行比较,从而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也有共同的学习计划,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情感的培養者,在日常教学中应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在学生演唱时,教师通过鼓励的动作、关爱的眼神给予学生指导,能够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高涨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氛围,采用多种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例如,在鉴赏《友谊地久天长》这一作品时,教师可以将该歌曲的创作背景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这是歌颂人们美好友谊的歌曲。同时,教师可针对歌曲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认识或者自己和朋友的故事等。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同时也能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结合新课改的内容和要求调整教学方式。目前,部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学目标不科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专业性不足、课堂缺少互动交流等问题。对此,教师要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进行专业的教学评价,创新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课堂的互动交流,以此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逄淑香.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2):49-50.

[2]赵凌.浅谈如何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114-116.

[3]徐敬民,张文婧.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J].生活教育,2022(11):90-93.

[4]曹雅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索[J].新智慧,2021(24):77-78.

[5]陈晓云.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1(47):159-160.

[6]车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索[J].黄河之声,2020(13):87.

[7]刘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上),2017(4):161.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新课改问题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