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路径研究

2023-03-13 01:01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黄山市黄山旅游

宋 威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一、引 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全国上下一盘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擘划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发展新蓝图。黄山市地处皖南,这片土地孕育了璀璨的徽文化,造就了美丽的现代乡村,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徽州文化博物馆。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黄山市因地制宜,依托丰厚乡土资源,充分利用旅游、茶业、徽文化等资源,逐步探索形成“有福祉、有秩序、有活力、有乡愁、有颜值、有产业”的乡村振兴黄山道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乡村居民参与维度不深、乡村旅游内容同质化严重、文化挖掘浅薄、旅游与产业融合较难等问题,这无疑是黄山市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基于黄山市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对乡村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大多数学者依据黄山市地域特色、区位优势,着重通过对黄山市的旅游业、茶产业、传统古村落等进行研究,分析当下形式、破解黄山市乡村振兴发展的困局。张静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就黄山市乡村旅游扶贫效益评价研究,指出乡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扶贫带来的利益感知处于较高的正向水平,这为对内激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维度意识,对外加强机制建立、政策引导提供了借鉴意义[1]。李雪等聚焦提升黄山市茶产业发展,通过轻便机械研发推广、茶叶供给侧改革、品牌宣传与保护,以期促进黄山市茶产业蓬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陆林等从微观层面探析黄山市乡村功能演变,研究乡村发展业态、多元功能价值体系,认为“创意+旅游”模式,二次配置乡村资源、整合乡村功能对促进黄山市乡村振兴转型提供了重要经验[3]。

综合已有研究,学者择选黄山市乡村进行研究,大多从旅游业或茶产业等角度析入,进行综合性研究的较少。基于先前学者实践经验和优秀理论成果,利用系统思维方法,综合分析黄山市乡村地区态势优劣,通过实地调研,探究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突出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对策。一方面可充实黄山市乡村振兴发展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对黄山市乡村下一步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意义。

二、黄山市乡村振兴工作现状

(一)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并发表“黄山谈话”后,黄山市委市政府高举“黄山”旅游牌子,发挥地区旅游资源,做好旅游产业。尤其是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黄山市不断做好旅游产业,打好黄山牌,深入挖掘徽州乡村旅游资源,开辟小众乡村旅游景点,逐步形成黄山市全域旅游大格局。

黄山市聚力打造区域“微景区”。在西溪南镇,以中国版“绿野仙踪”为宣传亮点的西溪南村,利用“纯绿”吸引游客眼球,打造星空夜景,拓展全域旅游空间。2021 年,农业农村部授予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2022年4月安徽省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西溪南村位居榜首,真正做到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打造小众景点样板,促进旅游增收。在潜口镇,蜀源村利用百亩向日葵打造夏秋景观;每年农历“二月二”等传统节日,该村传统“舞草龙”非遗民俗文化吸引大批游客。近年来,蜀源村鼎力实施“旅游+文化+农业”三位一体的特色乡村建设方案,逐步形成以农业为主、休闲旅游为辅的美丽乡村建设方针,文旅农体融合发展,用颜值换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二)乡村产业发展不断推进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当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重构城乡发展平衡,促进城乡融合新型发展迫在眉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脱贫脱真贫的最佳战略。

“家庭农场”模式目前在黄山市乡村产业中遍地开花。歙县小汝家庭农场在2015年成立,农场主柯小汝流转了亲戚和村中没人打理的120 余亩茶园,做起承包茶园、开办茶厂的工作,年产值300 多万元,带动周围村镇的100 多名居民尤其是留守妇女就业,点对点解决15 个贫困户就业脱贫问题,并成为相对稳定的茶户。屯溪区志斌家庭农场蔬菜基地产业不断更新换代,满足市县“菜篮子”的多元需求,将单一的辣椒瓜类产品改为叶菜类时蔬,利用蔬菜大棚,将叶菜年产增至6—8 茬,亩产4000 多斤,总产值达2 万元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围村民就业。“家庭农场”模式综合利用土地流转、资金技术,打开了乡村致富路,依靠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三)以媒体为抓手知名度逐渐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一直被摆在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要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媒体。

“只卖花不打渔”的大规模宣传促使卖花渔村在2021 年春节期间成为黄山市日均突破8000 人次的旅游目的地。村民人均收入达3 万元,年总产值2000 多万元,旅游和卖花真正成为卖花渔村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2021 年4 月22 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黄山卖花渔村,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增加其知名度,不少外地游客更是慕名而来。《黄山日报》作为黄山市权威的宣传媒体,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出先锋队作用。报社专门设置“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融媒体新闻专题,长期以来走访黄山市三区四县100多个乡村,足迹遍布山林河田,涉及西递、宏村这些全国知名典型乡村,也包括官川、杞梓里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村庄。探查乡村产业,挖掘振兴故事,及时报道,被国家级媒体、《安徽日报》等省级媒体、学习强国平台等转载的文章不计其数,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尤为可观。2022 年7 月由黄山市委市政府牵头编写的《满天星——黄山市乡村振兴100例》一书,更是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黄山市乡村振兴工作,对扩大部分乡村的知名度意义重大。

三、黄山市乡村振兴发展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薄弱,参与维度尚浅

大多数村民长期固守传统乡村发展中的游客消费模式,拘泥于在家门口“支摊子、卖叶子、赚票子”,着眼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维局限,不能够充分利用好当地特色徽文化以及革命文化,仅看到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光。发展乡村地域民宿等农家乐产业存在收费过高、回头客少等问题,甚至出现强买强卖现象,游客间提醒“避雷”“踩坑”问题突出。

(二)旅游内容同质,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是旅游产业同质化严重。黄山市古村落为典型徽派建筑,布局相似,对不少游客而言,选择其一就可以满足旅游需求。且景区所售纪念品雷同,只有少数为徽州特产,大多数为批发自义乌的小商品或是与其他旅游城市同质。就屯溪老街而言,售卖的牛轧糖、猪肉脯、老酸奶等都并非黄山市土特产。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多游客仅仅知道“一山两村”——黄山与西递、宏村,其他历史文化厚重的目的地鲜为人知,如道教名山齐云山、花山谜窟,至于尚未完全开发与打出品牌的乡村更是没有游客流量。

三是徽文化挖掘利用程度低。据携程口碑榜单显示,黄山市著名景点主要围绕山水与徽州村落。但许多游客只听说过徽州建筑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对徽州祠堂、牌坊、花园、雕刻等几乎不甚了解。传统徽州非遗技艺、非遗表演、节庆活动少之又少,更多的徽州文化没有挖掘,旅游文化体验感极低。

(三)乡村劳动力外流,产品附加值低

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在全国337个地级市中,黄山市只类属第四线城市[4]。这对黄山市的农村而言势必造成年轻劳动力的外流,致使茶叶产业缺乏充足的劳力,从而荒废罢园,包括黄山市猴坑茶叶有限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也面临着猴魁开园后外请茶工的难题。且目前黄山市茶产业局限于初加工,对深加工的茶粉、提取茶多酚等尚未深入涉足。蔬菜种植业主供市区,销路单一,容易受到外来更为廉价商品以及网购影响。

(四)智能化程度低,茶叶品牌式微

黄山市多为单丛茶,山高坡陡,不适宜机械化生产。茶园管理不易,采摘困难,大型自动化设备不能适应当地茶园地区特色,难以大规模推广。

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公共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作为消费者记忆商品的工具,可以帮助消费者简化选择。黄山市各地茶叶品牌众多,绿茶品牌就全国知名度而言略低于西湖龙井,红茶品牌也不如武夷山大红袍。除去知名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休宁松萝茶、歙县滴水香、大谷运等茶叶近年来虽然也水涨船高,但仅仅局限于黄山市各区县,新打出品牌区域影响力不明显。

四、黄山市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一)坚持党建引领,思政助力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条件。必须结合区域特点和时代需要,选调一批大学毕业生、跨地域基层工作者和有经验的城市社区工作者担任当地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委员等,建设一批为村民办实事的基层党组织和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干劲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鼓励基层村委干部、工作人员深入村户,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拓宽加深乡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帮助有想法、有能力、有作为的村民申请政府政策扶持,建立模式创新、活力充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

(二)挖掘地方文化,发扬优良家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且强大的精神动力,做好乡村振兴离不开地区文化底蕴。要抓牢农村家风家训文化建设,加强年轻一代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变村民思想。采取实地参观、集中观影等模式带领村民领会徽文化中的“徽骆驼”精神,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挖掘徽商重视职业技术与技能教育的蓝本,总结从商经验与技能,结合时代特征做好现代互联网商业;发扬徽商安土重迁、尚文读书的优良家风,鼓励更多本地大学生学有所成回到家乡,投入乡村振兴的建设热潮之中,秉“利”为民。此外,要深入挖掘地区红色故事,继承发展红色基因,更需要擘划红色文化旅游图景,全力点燃乡村“红色”引擎,乡村旅游融合红色旅游带动乡村尤其是革命老区发展,蓬勃乡村经济。

(三)发挥乡贤力量,振兴乡村产业

吸收乡贤、人才返乡创业,带动发展。“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5],黄山乡村需要一大批乡贤出道。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一批农村党组织建设人才、乡村宣传治理人才、农业生产人才、科技种植养殖人才等。政府需要实施更加普惠的人才政策、就业补贴政策,让更多人才愿意留、留得住、留得好。

发展高效、绿色安全的产业振兴之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之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根据区域具体实际,做好乡村“家庭农场”产业,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发挥经营权外包优势,帮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好黄山市旅游产业,以农促旅,发展研学型旅游以增加游客体验,区分受众类型,对青年消费群体、老年夕阳团体、亲子游等细分,促进旅游产品研发,形成集约效应。

(四)做好茶旅融合,用好用活政策

打响茶叶品牌,做好“旅游+”茶产。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导向,联合茶企和乡村茶叶产地,做好宣传工作;乡村旅游增设茶叶体验环节,让游客身临其中了解一片黄山茶叶从采摘、杀青、炒制到包装上市的全过程;乡村企业联合利用现代互联技术,借鉴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智慧茶园”物联网系统做好茶叶大数据系统监控管理工作,提升生产效率,配合乡村产地深入调研与扎实做好茶叶文创产品,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在政策背景下,做好媒体宣传,引导大众关注黄山茶,人人讲好茶叶故事。坚持茶文化自信,一二三产融合,全面建立“一县一特、一乡一品、一村一优”的黄山茶叶大格局,真正使得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6]。

扎实抓好数字发展赋能乡村建设,建设运营抖音、微信、淘宝等互联网电商直播场所基地,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三农”智库体系,厘定区块链技术赋能,更好构建农产品信息溯源查询模式,在产业集聚、夯实基础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进行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融合,适当进行政策倾斜,做好乡村公共文化产业服务、乡村治理智慧化建设。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助力黄山市乡村全面振兴,为黄山市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黄山市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真正实现黄山大地农业兴旺、农村美丽、农民富裕。

猜你喜欢
黄山市黄山旅游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旅游
“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
老年人住区交往实证分析——以黄山市“阳光绿水”小区为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