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2023-04-24 15:50毛敏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毛敏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产生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整体性、结构性的学科,教师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概述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17-04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集效率与质量并存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串联各个数学知识点,也能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十分明确的学习路线,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整体,最终实现知识内化与素养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了然于心,还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如此才能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为灵活地展开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数学学科素养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的切实提升。

1.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概述

(1)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看做是一个整体框架,教师在运用此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重点知识、难点部分等进行充分分析,并在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与整合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生之后的发展方面,充分发挥出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切实提升。简言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与知识之间联系起来的桥梁,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准,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在对教学内容以及拓展性知识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从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所建立的整体课程。

(2)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此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整合、分析、整理展开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促使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展开学习,掌握知识,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科素养。如对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此门学科就是一门有着较强综合性、整体性的学科,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十分容易出现知识点遗漏的一门学科,而教师若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就能将一些容易遗漏的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使教学更为系统、整体、全面,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大有助益。

(3)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

第一,整体性特征。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单元教学目标,掌握单元知识内容,简言之就是要求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第二,规划性特征。教师若想要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就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规划。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此部分知识内容在整个阶段的教材或者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以此更加清晰地确定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和整体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的课时划分工作中,教师要立足于整个学期的课时安排,确定本单元知识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部分,增加重点知识的课时分配。最后,在实施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科学优化,促使教学更为合理高效。

第三,结构性特征。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课时层面分析,每一个课时所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都是相互串联的,各个知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顯而易见的,也可能是十分隐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联系进行细致的研究,明确知识之间以及课时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保障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其次,从知识层面分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一个整体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内容,还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和内化吸收,了解每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框架。

第四,生长性特征。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决定了此种教学模式的生长性特征。这种特征与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动态生成”理念如出一辙,此种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建立,以此促进学生能够更为深层次地领悟学科内容,实现知识内化。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策略

以下,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知识教学为例。

(1)梳理单元内容,确定单元知识目标

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知识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众多,既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还要了解分数的单位、真假分数等知识,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和独特的学习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充分分析,并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

因此,笔者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目标一: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性质以及约分和通分的方法。目标二:清晰认识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熟练进行分数与小数的转化。目标三:通过实践活动或者操作活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目标四:了解分数与生活的关系,掌握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树立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学生学情分析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中,每一部分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性特征,简言之,就是每一部分知识的设计都是按照对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进行编排设计的。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也能帮助教师更为容易地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以及学生学情的分析,实现对教学的整体把控。

例如,进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之前,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接触了分数知识,而五年级的分数知识不仅是对之前知识的升华,也是学生从对分数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此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对此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学习时不免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笔者结合更为直观、趣味的教学方式展开了教学活动,以此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3)深化知识解读,提炼单元核心方法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笔者已经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即目标一、二、三、四的内容。而在进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此单元知识的具体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的相对困难,因此,为了深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首先,在课前笔者制作了微课课件,让学生根据微课课件对此部分知识进行自主预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笔者再以学生的探究成果为切入点展开知识的具体教学。当学生掌握此部分知识内容之后,笔者再通过随堂练习、分享要论以及多元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大目标”分解成了以下几个小目标:目标一:了解本单元知识的大致内容,明确自身的薄弱之处;目标二:了解分数单位,掌握“1”的含义;目标三: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学习信心,从而让学生在笔者制定的小目标中展开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重点知识。

(4)实施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想要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势,首先教师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探究活动。其次,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融会贯通。最后,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重要遵循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保持在单元整体框架中。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知识的教学时,笔者就从以下环节展开了教学活动。

第一,阅读教材,梳理知识。

在正式教学此部分知识内容之前,笔者首先制作了微课课件,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以及微课课件的内容对此单元知识进行充分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或者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在笔者正式教学时着重聆听。由于此部分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与三年级上册“分数的认识(一)”以及三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二)”两部分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教学时,笔者也会将此部分知识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分数知识的内在连接点,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通过笔者对此部分知识的梳理,打牢学习基础。

第二,交流探讨,确定重点。

交流探讨是学生确定学习重点的重要方法。在上述表述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以及笔者对之前知识的梳理,已经掌握了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此过程中,笔者就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提出来,让学生之间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如有的学生对单位“1”不理解;有的学生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转化模糊不清;有的学生不能良好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还有的学生对通分、约分等概念认识不清等。当学生提出这些疑惑之后,笔者并未直接带领着学生逐一解答,而是将这些问题分别呈现在黑板上,让所有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之后再让掌握对应疑惑点的学生对其进行讲解。当学生讲解完毕之后,笔者再根据此名学生讲解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说理能力,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了单元知识的重点部分,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侧重,这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合作分析,深化理解。

合作分析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深化下产生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分层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如此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也让学生的合作更具科学性。

例如,当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单元知识之后,笔者就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学生以往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分层。如笔者将数学素养较高的学生分为学优生层次,以A表示;将数学素养一般的学生分为中等生层次,以B表示;将数学素养较弱的学生分为学困生层次,以C表示。为了帮助每一层次的学生实现提升,笔者又根据每一层次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了“1+2+1”的合作学习小组,即每一合作小组包括一名A层次的学优生,包括2名B层次的中等生,包括1名C层次的学困生。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的多功能优势,给学生出具难度层层递进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答。练习题会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在随堂练习正式开始之前,笔者会告知学生练习题的分类,即基础题、拓展題和拔高题,每一个小组要根据本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排兵布阵”,在回答基础题时,小组派哪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就只能由此名学生作答,小组其余成员不可参与答题;在回答拓展题时,每一小组可以派出两名学生进行作答,其于学生不可参与作答;当回答拔高题时,所有小组成员均可参与讨论和作答,但是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小组中的每名学生都要参与进来,不可出现学困生不参与答题的情况。通过这种集合作教学、分层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于一体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提升,也能让学生在合作分析、讨论、作答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高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式,学困生找到了学习乐趣,中等生产生了学习信心,而优等生则实现了进一步提升,最终让每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实现发展。

第四,乐于分享,交流收获。

分享与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将此部分知识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发表自己的理解,还会通过交流分享了解其他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获得更多收获。

例如,在学生完成对“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此单元知识的随堂练习之后,笔者就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了讨论。如在这道题目中:爸爸买了一个哈密瓜,弟弟吃了这个哈密瓜的[25],姐姐吃了这个哈密瓜的[38],是弟弟吃的多还是姐姐吃的多?此部分知识所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分享讨论环节中,笔者就让学生再次回顾这道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道题目进行谈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与他们的讨论,如有的学生说这道题的分母不一样,所以首先要将弟弟和姐姐吃的哈密瓜换成同分母的分数,比如[25]=[2×85×8]=[1640],[38]=[3×58×5]=[1540];之后,学生在将两个数字换算成同分母进行比较之后得出[1640]>[1540],同时发现这两个分数都可以进行约分,得出[1640]=[25],[1540]=[38],最后得出最终答案:[25]>[38],弟弟吃的比姐姐多;还有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即弟弟吃了这个哈密瓜的[25],将其换算成小数就是[25]=0.4,姐姐吃了这个哈密瓜的[38],换算成小数就是[38]=0.375,0.4>0.375,所以弟弟比姐姐吃得多。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解题思路展开交流,不仅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化,也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明确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主动去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第五,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还要综合学生整堂课程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完整。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评价方式的优化,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实现更好发展。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笔者就让学生就自身在整节课上的表现进行了自我评价,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之后,笔者让与其一个小组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知识学习、探究、练习等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笔者再根据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鼓励式的全面评价。让学生在笔者针对性、引导性、积极性的评价中产生学习信心,也让教师在学生客观性、自主性的评价中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明确自己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一是学习的引导者,即在教学之前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规划;二是学习的合作者,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三是学习的激励者,即通过对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给学生设计出符合其发展、进步的趣味性、高效性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信心。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整体性、结构性的学科,教师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够真正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让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助力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谢欢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單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2).

[2]胡学敏. 数学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山东:临沂大学,2022.

[3]陈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1(40).

[4]陈丽羡.基于学习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J].教育,2021(25).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