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究

2023-06-07 04:35张亚琴
求知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

摘 要:人文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育人要素,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一些学生始终游离于历史故事之外,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他们对于历史史实的理解并不准确,也较为浅显。而在人文素养的育人计划当中,教师会带领学生从旁观的角度观察历史事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文章介绍了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从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展现自身人文形象和挖掘人文元素等方面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路径探究;部编版教材

作者简介:张亚琴(1983—),女,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中学。

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学生在聆听这些历史事件的时候,容易因为信息量过多而出现记忆上的错乱,难以将知识提取出来解决相应的历史问题,甚至影响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上课情况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牢牢地记住历史知识。同时,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人文氛围,带领学生从情感方面感受历史事件,使其建立起完善的历史知识模型,深化对于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一、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从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看出,人文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活动。但在我国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问题,使得历史人文教育效果和预期目标相偏离,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态度不佳。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家长工作较忙,且较为劳累,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缺少人生意义方面的认识,容易导致他们迷失在复杂的社会当中,失去辨别好坏和善恶的能力;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直接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人文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人文素养指的是个人在情绪情感、性格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应该具备的良好修养,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历史新课标提出,要通过基本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人格修养,引导他们从人类曲折漫长的发展历史当中感悟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意识,以此实现现代教育的要求,将人文主义精神深深植根在学生的脑海当中。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展现自身人文形象,渗透人文精神

初中历史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讲授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此更加顺利地进行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产生无形的影响。在当前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承担起知识讲解和问题解决的责任,也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担[1],规范自己的言行,展现自身良好的修养和精神状态。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增强责任感,能够在历史教学当中融入个人情感,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提出的意义,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伟大意义。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视频,利用真实的历史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然后,教师要将香港和澳门离开祖国怀抱的历史原因讲解清楚,让他们能够明白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最后,在进行本课教学内容的讲解时,教师要将自己饱满的情感投入其中,让学生能够在情感的带动下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二)挖掘教材人文元素,开展人文教育

初中历史的教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元素,为开展人文教育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文化基础[2]。史实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也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内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开展人文教育之前,充分挖掘和研究教材的人文元素,将其融入历史事件的详细讲解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提升。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13课《五四运动》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五四精神,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从而使其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为本课的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很多学生并不能够理解当时社會各界人士的愤慨,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真实史料或者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让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深入理解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

(三)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培养人文素养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不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艺术瑰宝,也涌现了非常多的英雄人物,反映出极为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1.生命教育:让人生更灿烂

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时间的冲刷下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英雄人物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报效祖国,为人民、社会和国家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教材当中的名人资源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使得学生的人生更为灿烂和充满乐趣[3]。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本课主要讲解了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教师可以依托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在社会秩序被破坏、底层百姓生活困苦、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孙中山先生凭借着对国家的一腔热血,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他的三民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变革,辛亥革命也推翻了封建帝制,使得人们从封建观念的束缚中、帝国主义的窥视中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对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讲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无形中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使得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爱国教育: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在开展人文教育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生命方面的教育,也要重视爱国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先有国,后有家”的哲理,让他们能够理解国就是一个“大家”,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大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革命先辈当作自己学习的对象,好好读书、刻苦学习;把报效祖国当作自己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国家权益和国家尊严。

3.集体教育:学会团结协作

一些学生享有优质的生活资源、长辈的溺爱,过于优越的成长环境和独特的家庭地位,使得他们养成了个人为先的性格和认识,难以融入社会这个集体当中。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教材当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以此改变部分学生自私自利的性格,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4]。

4.爱心教育:用爱回馈社会

教师不仅要重视生命、爱国和集体方面的人文教育,也要积极开展爱心方面的人文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奉献精神。初中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进步的促进者,他们需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成为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人。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开展爱心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为例,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以及一些曲折和失误,具体描述了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先进事迹,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他们精神的过程中,培养出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开展本课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王进喜和焦裕禄等人奉献精神的讲解,通过讲述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些历史人物的奉献精神,以此使得学生能够用爱回馈社会。

5.励志教育:理想照亮未来

在初中历史人文教育当中,教师也要重视励志教育的开展。初中阶段的知识学习不同于小学阶段那样简单易懂,学生很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开展励志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在物质诱惑面前能够坚定自我,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四)人文教育结合生活,提升人文意识

为了能够发挥出人文教育的最大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以此缓解学生的退缩和抵触心理,更为顺利地开展历史的人文教育[5]。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思考将历史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一些生活方面的元素引入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官体会,从而促进他们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和情绪情感的不断丰富。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因此,在开展本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与家长讨论近几年来中国在经济、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并将其整理成书面表达,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回想这几年来自己身边的变化。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教师还可以设计“中国社会变化时间轴”,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中国社会的变化,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或者带领学生思考目前生活方式和以往生活方式的不同,通過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良好的三观,促进自身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承担着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培养他们人文素养的教育重担。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教材当中的人文元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发挥出历史人文教育的作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精神,也符合新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使素质教育落地,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卫民.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亚太教育,2021(23):56-57.

胡天阳,宋新泉.文化自信视域下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解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2):105-108.

李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J].亚太教育,2021(21):29-31.

于红.初中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的“苏式”表达探究[J].汉字文化,2019(23):139-140.

谢而馥.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9(5):199,198.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