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2023-06-07 09:41赵宇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美术双减

赵宇婕

摘  要:“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要提高课堂质量,积极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有趣、快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积极营造充满趣味的课堂,以便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文章立足于“双减”政策的实施情况,对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与创新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并提出了走进生活实践,借助繪本资源,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方式,以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而提升自己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美术;趣味教学;实践与创新

一、走进日常生活,进行趣味教学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活动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因此,让美术活动走进生活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教师在秉承这一理念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日常生活中去观察,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发挥,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记录、感知和描绘,并进行趣味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以及美术课堂的趣味。

(一)观察生活,放松感知

实践证明,有趣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放松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为美术趣味教学提供前提。

例如,在学习“身边的设计艺术”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或者生活中,对比较常见的设计艺术进行近距离的观察,这样便能够让小学美术课堂突破课堂这一固定思维,从物理空间上打破了课堂的界限,将学生带到校园中去进行亲身观察和体验,这就让课堂的氛围显得更加放松,而学生走进校园去观察生活的过程就是感知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用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美,然后静下心来将这些内容记在脑海中。因此才有了后面大家纷纷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美,并非常乐意将这些景物绘制出来,这就起到了在生活中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兴趣的作用。

(二)深入生活,感知快乐

对学生而言,让他们走进生活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学生天性活泼,并不愿意受到更多的约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去感知生活,他们必定会觉得美术是一件比较快乐的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观察来记录自己周围的日常生活,这不仅能够让他们感知到美术其实很简单,还能够让他们感知到进行美术绘画的方法,进而感知到美术实践的快乐。例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项“有趣的鞋”的记录实践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深入生活,去搜集自己感到很漂亮的、具有特色的鞋的图片或者实物,然后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搜集到的鞋的功能进行解说,让学生在深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来充分感知美术学习中的快乐,进而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关于美的意识。

(三)搜集生活,创造生活

信手涂鸦和自由创作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去生活中搜集日常生活元素,然后再根据这些元素进行创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也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创作的快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旧衣服等废旧物品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元素,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让他们充分运用这些废旧物品,然后创作出新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创作的成就感,进而对美术实践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生活。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台历的设计”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项创意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并将这些材料进行重新组装,制作成个性化台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如何将这些废旧物品再次回收和利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示自己的个性,将生活中不再运用的酒瓶、纸板或者牙膏盒等用来作为制作台历的材料,让学生在重新组装和利用这些废旧材料时能够充分感受到创造的快乐,也能够对自己的创意感受到无限的成就感。

二、借用绘本资源,进行趣味实践

(一)借助绘本色彩,激趣斑斓手工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小学生通常对色彩鲜艳和美丽的事物更感兴趣,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才会给予充分的关注,激发其潜在的能力。学生因为年龄尚幼,所以在理解色彩时只通过教师的口述很难让他们形成深刻的印象,绘本能够将美丽的颜色展示在纸张之上,学生通过眼睛的观察即能够明白颜色的使用和搭配,并利用非常强的模仿能力来将这些色彩灵活运用在手工活动中。如《小袋鼠·惊奇一线》的绘本中,学生可以用线条来缠绕矿泉水瓶子,让其变成花瓶,但是单纯地使用一种颜色的线条,会发现其比较单调,这时候如果学生在绘本上留意到了色彩的搭配会让物品变得更活泼和有趣的话,他们会主动选择不同颜色的线条来缠绕矿泉水瓶子,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花瓶就做好了。因此,在“三原色”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将其中的色彩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色彩的认识,并在五颜六色的世界中去进行绘画以及手工的操作,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趣味,进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借助绘本故事,激趣多彩实践

最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来体验实践,然后形成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是因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常常并不能够全面展开,绘本故事正好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通常情况下,绘本会给学生展示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中充满了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它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充分反映着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在小学美术活动中,欣赏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活动来发现大自然的绚烂多姿,发现生活的无限美妙之处,从而激发审美情趣。例如,在绘本《爱心树》中就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绘本中通过大量黑白色调的运用,再加之夸张的漫画表现风格,让整个图片看起来既简约,又充满了乐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去对人生的经验和成长进行思考,多彩的实践在绘本故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对绘本故事的阅读和观察,必定能够用智慧的双眼欣赏到多彩的实践,而通过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实践中的美,进而使其能够主动去进行实践,并感知到实践的乐趣。

(三)借助绘本图画,发现有趣空间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他们的想象中有在天上飞的鱼,有在天空中随意飘动的棉花糖,众所周知,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担负起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担,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实践做好准备。例如,绘本《夏日海湾》为学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水彩画,为学生展现了神秘的小岛上的事物……那么教师在此时可以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将线条充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所能够想象到的事物。比如有些学生便将一条条线变成了尖尖的铁塔、美丽的远山、清澈的河流……绘本的图画往往会成为学生想象力的启发点,以此为起点画出自己的想象空间。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开阔的,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去发现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趣味教学就需要借助绘本中的图画资源,让学生在其中去发现那些有趣的空间,这样才能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关注美术欣赏,进行趣味创新

(一)走进现实,在欣赏中创新

美术作为一项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艺术,它的详细元素均从大自然中来,因此,要使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趣味,这就离不开引导学生去现实中进行艺术的欣赏。

比如,在學习“小蓝和小黄”时,教师可以对蓝色和黄色的内涵进行拓展,并与当前与颜色有关的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的关系,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语言来对画的颜色进行描述,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获取艺术作品的情感能力,也能够让小学生在美术欣赏中较为仔细地去发现美术的源泉,即周围生活的美,从而从内心深处去激发学生进行美的创新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和生活中的花花草草、实际人文历史等来一次“约会”,他们必定能够对美术、对美、对欣赏有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况之下,小学生的兴趣也一定是能够被有效激发,并且能够在激趣的过程中种下进行美术创新的种子。

(二)亲身体验,启发个性激趣

说起美术,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便是时尚、潮流、个性等词汇,对一个人来说,平庸的作品既不能够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又不能体现出时代的潮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充分注重让小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让其将自己的情感尽量体现在作品中,最终实现启发其欣赏个性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民间面塑”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对“民间面塑”的欣赏中。因为“民间面塑”与现在的生活年代有时间上的差异,所以教师可以采用现代App让学生体验面塑制作的一系列过程,寻找到生活艺术中所包含的各种美术元素,然后再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来进行个性化的欣赏,发现美术的魅力。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美术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对其进行欣赏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在小学美术欣赏兴趣的培养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必定能够启发其欣赏个性化的形成,这样也才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到美术带给自己的视觉与情感震撼,进而促使学生在欣赏中去进行创作与创新。

(三)巧用网络,在目标中拓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就以其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抽象概念时更加轻松、明了。例如可以将现在很流行的手机App的投屏功能、微课、Camtasia Studio的视频播放配上音乐,渲染课堂气氛,并以此来抓住学生注意力等。实践证明,使用美术欣赏作为一种刺激视觉审美的活动更需要借助互联网来拓展其具体的欣赏目标。

比如,在学习“拓印树叶真有趣”的第一课时时,教师就可以采用App中的“拓印树叶作品”来让学生对拓印树叶的历史、发展、制作、精品以及展品的细节等进行360度全方位欣赏。通过使用手机App功能,就能够让学生既不失去兴趣,又能够仔细观察这种艺术形式的制作过程,进而让学生的创新兴趣得到提升。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并没有机会到更为广阔的天空中去进行现场欣赏,多媒体就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将全国各地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让学生逐一欣赏,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欣赏目标。

(四)共同合作,获得创新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探究,实现共同进步已经成了当前教育教学最为关心的问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然后进行共同合作,获得欣赏感悟,实现教学创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使人赏心悦目,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够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增加。因此,“双减”背景之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丰富有趣的生活中去进行趣味教学;借用绘本,在绘本资源的作用下去进行趣味实践,进行欣赏,在丰富的美术世界中激发趣味创新,让其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丰.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3):42-44.

[2]梁勤.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2022(07):147.

[3]马宏玉. “双减”背景下美术学科如何减负增效[J]. 中国文艺家,2021(12):49-51.

[4]赵卉. 浅谈趣味化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1(48):171.

[5]车辉. 小学美术课堂的趣味化教学[J]. 黑河教育,2021(08):68-69.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小学美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