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设计的思考

2023-06-11 18:50李文江
体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考核心素养

李文江

摘  要: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设计应注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制订素养指向的学习目标,立足大单元结构化设计教学内容,从核心素养角度确定重难点,设计“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流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反思课堂教学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一线教师把握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设计方向,促进教学设计能力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5-0057-0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按课程目标水平对应设计,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安排在水平二、水平三和水平四进行大单元学习,并提出六个维度的总体内容要求。这些新的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无论对认知还是经验都是新的挑战,促使体育教师沿着新的设计内涵革新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变革,加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教学设计导向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蓝图与描绘,既关乎课堂生命力,又关乎学生学习活力和效果。教学思想被称为教学设计的灵魂,确立以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导向,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需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设计,需要设计者深刻领会和精准把握核心素养,以丰富教学设计各个元素和各个环节的内涵。

二、制订结构化的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和水平目标等构建了目标体系,致力于通过完善目标引领学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目标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志之一。现如今,将核心素养细化为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目标,成为教师教学设计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制订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要考虑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基本要求。概括讲,就是目标制订结构化。这种结构化的要求,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目标制订中,显得更加重要,是大单元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也是要求。

事实上,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对制订单元教学计划表现相对不够重视,导致单元计划中的课次学习目标较为随意。具体存在目标针对性和操作性缺失、结构化体现得不充分等问题。过程决定结果,由于单元中课次学习目标制订不用心,致使在具体实施时“推倒重来”重复劳动。如果这种前松后紧的习惯不改变,大单元教学目标就很难形成结构化的课时目标群,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掌握和提高教学技能是教师成长的标志,既要用功制订好大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次学习目标,又要用心做好课次目标的推敲和修复。因为预设大单元课次学习目标不可能完全与现实教学匹配,所以需要不断修复、调整。为此,制订学习目标应做到以素养为导向,以结构化为形式,只有将学习目标制订好,且三方面齐头并进协同作用,才会实现在复杂学习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立足大单元结构化设计教学内容

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立足于让学生系统、整体、结构化学习,吹响了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进军号”。从教学内容角度,大单元教学是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重要举措,大单元与小单元教学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走向整体和结构化,后者走向单一和碎片化。具体来说,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从每一节课来讲,既要思考自身结构化,又要思考其在大单元中的结构化。结构化教学要减少单一项目教学,设计组合动作,创设情境体验,以获得对运动项目结构的完整体验。单元结构化要思考某一知识、基本技术、组合动作和战术等以及在大单元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教学内容整体性。要依据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特点、运动基础、体质状况、兴趣和需要等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对完整的某一运动项目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如水平四九年级篮球教学,大单元内容构建既要选择篮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移动、卡位等基本技术,又要选择传球与运球、传球与投篮、运球与投篮等组合动作[1],以及传切、掩护等战术和比赛。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组合动作和比赛应用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主流,深刻认识并不断在设计中思考和调整,逐步达到教学内容合理化和结构化。

四、从核心素养全角度确定重难点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指出,真正的体育学习不仅是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学会从身体的视角感知、维护和发展自己,提高自身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逐步形成稳定的运动价值观[2]。基于此,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的重难点,由“单一指向动作技术”转向“核心素养全角度”,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逻辑,也符合《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的精神表达。提高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非不学知识与技能,因为知识与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不是能力也不是综合能力的代名词。如果专项运动技能教学重难点指向动作技术一个维度,那么就牺牲了核心素养的其他维度。为了实现从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向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在进行专项运动技能重难点确定时,无论单元还是课时,都要尽可能地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的三个方面进行,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五、设计“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设计教学流程,其中包括课的学习活动顺序、各部分内容框架和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法选择、安全预案和教与学要求、學习评价、场地器材和媒体使用等。这些要素在核心素养培育导向和大单元教学要求下,整体思考、设计、体现在教学流程中,应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思路。

(一)丰富课的结构内涵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结构一般由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部分组成。每部分被不同教材定义有相同或不同的内容、要求、组织和活动。这种较为稳定的课的结构,是围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完善结构、融入思想、提升效果的设计过程。开始部分一般设计常规教学,为丰富内涵应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建立安全意识,强化学习目标。学什么、练什么、赛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要用精炼语言表明,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准备部分一般设计热身活动,为丰富内涵应以活动内容与学习内容建立关联,形成结构驱动,以健康行为为切入点。基本部分是实施一体化的主体部分,“学”的设计要有指导和互动,“练”的设计要赋予充足自主空间,“赛”的设计要匹配情境,活化知识和技能运用。结束部分则要指导学生学会对自我的学习总结,强化生活运用,延伸至课外和校外。

(二)设计一体化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应以主题为引领,体现“学、练、赛”一体化,并做到横向关联,纵向递进。每节课由活动组成,是活动的集合,活动设计离不开情境,其中,生活情境、已有经验情境、有关联和可迁移的其他运动情境都可以成为活动设计的有效素材,如“青蛙跳荷叶”与立定跳远,“老鹰捉小鸡”与灵敏性,“金鸡独立”与平衡,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与足球掷界外球等。

(三)设计保障因素

有效教学源于设计和实施,其中,教学组织、场地器材、安全预案、评价和媒体使用等是保障因素。在核心素养下进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设计,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因为有效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前提,所以设计应将这些保障因素有机融合到“学、练、赛”一体化中,使其各尽其能,为课堂提质增效,协同发挥作用。

(四)设计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是由“学、练、赛”实施表现出的节奏,从学生学习心理角度设计“学、练、赛”节奏,要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如三者的时间、容量、难度、快慢和强度等的合理安排,要与学生体育学习认知能力、运动基础、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等存在的差异结合起来思考。如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给足自主练习时间,满足其展示和比赛的心理。反之,对那些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的时间相对长些,不要过早进行展示和比赛。诸如此类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做足学情功课全面了解,并作为设计教学流程的参考,这样才能设计好教学节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六、以学生发展为本反思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成就教师发展。追溯教师发展,事实上,是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也就是教学相长。从教学设计角度追溯教学反思,过去以“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反思的居多。现如今,在核心素养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反思。这种超越知识与技能而聚焦人的反思,尤其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初期,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核心素养赋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新要求、新变化不可能一步落实到位,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调整设计,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的过程。

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指向整体而非单一,教学反思也是如此。诸如上述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教学设计提出的思考问题都是反思点,最为重要的是反思者要端正反思态度,拥有改变的勇气,这样才能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初心和使命去洞察课堂。反思各个方面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核心素养要求及学生身心特点和需求,进而做出教学设计改变。教学实践证明,高質量的教学反思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核心,反思才能走向深度,拥有反思智慧,助推教学设计走向高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思考核心素养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