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

2023-06-13 17:06汤久妹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汤久妹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广大教师群体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能够使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研究展开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有效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情境教学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优良品质,对于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数学的方法,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框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衔接与整合,以全方面、多角度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对于强化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观念不足

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先进的教学观念是促进其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南,无论是在教学方向上,还是在最终的学习成果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正因如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实际教学效果,也与其教学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然而,通过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的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都不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设计时,往往更注重长篇大论的讲述数学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记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正确认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时,仍旧将自身的思维方式作为主导,从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且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互动环节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在开展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更加趋于形式化,以及重视学生在互动结束后的成果,对于互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及学生的互动体验感缺乏关注,课堂主体依旧为教师,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

1.2 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合理性

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一直都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动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丰富,在教学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适用性、实用性以及灵活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并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但是,从更加客观的角度来看,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对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时,虽然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模式的选用,将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在各个环节,以保障教学的完整性和平衡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运用经验,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变得更加丰富.

同时,教师也没有做到在大概念的视角下,对较为碎片化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进而无法促进学生构建成更加连贯、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具有局限性.此外,学生在向教师进行提问时,也常常会以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主导,当教师面对学生半知半解或知而不解的知识点时,很难实现对相关内容展开讲述.与此同时,也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更加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往往难以完全按照备课环节设计的教学流程完成教学,以至于实际讲解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地拓展.

1.3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只有当教师讲述的内容足够吸引学生时,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但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的学科,且在初中阶段难度也得到了深化,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一方面,学生不具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许多学生都更加青睐于机械的记忆方式来学习概念,以及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而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够保障一定程度的学习效果,但随着数学教学内容的持续深入,往往无法深化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便易于因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而形成倦怠心理,最终导致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高.

另一方面,一节课结束后,一些教师将学生的相关练习与重要知识点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完成从学习到掌握再到能够独立分析和应用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例如数学思维较弱的学生在学习理解能力上也较弱,很难快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相较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也需要更多的分析时间,最终导致其学习效率不高.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2.1 基于教材设计情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情境强调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能够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的教学情境,同时也要充分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用于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构建教学情境的主线框架,引导学生对情境产生情感反应,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以数学教科书作为立足点,将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在情境当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学生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运用,进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上变得更加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便于学生完成实践印证理论的过程.

例如 教师在开展有关“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围绕6+6+6+6=、6×4=、7+7+7=、7×3=四道题目构建情境,并在学生完成计算后再提出(-3)×4=、3×(-5)=、(-3)×(-4)=、(-3)×(-5)=四道题目,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已经完成运算法则的学习,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获取其中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对问题进行计算,以此提高学生数学思维[2].

2.2 基于问题设计情境,提升学生逻辑能力

学生逻辑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基于问题设计情境时需要注重两个方面.

一方面,数学问题需要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由学生通过自身现阶段所学知识直接完成分析与解决,需要学生将自身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整合,通过自身数学思维将数学问题进行划分,探究数学问题中的内在知识联系,重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对能够解决的问题点进行解答,对无法解决的问题点进行猜测与尝试,以此在解题过程中逐渐拓展自身的数学逻辑.

另一方面,数学问题的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与激发性,即一道数学问题中需要涵盖多个单元课时知识点,强调题目的综合性,学生在分析问题时需要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应用逻辑,并对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内在联系的构建,以此激发自身逻辑能力的提升.

例如 教师在开展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設情境,如以a代表排,以b代表列,用(a,b)的形式表示学生座位坐标,并随机进行点名,由学生回答座位坐标,或是随机设计座位坐标,由相应的学生举手示意.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座位坐标中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结合三角形知识引导学生探究直角坐标系的变化[3].

2.3 基于分层设计情境,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差异,使得其学习水平和数学基础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且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层次化教学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核心,强调教学的全面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效教学,而层次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既能够促进教学活动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若想要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便必须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开展层次化教学的方式全方位地落实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层次化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教师需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并以学生学习状态、数学知识基础、作业完成质量、思维灵活程度等方面内容作为依据,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提升组与拓展组;第二个阶段,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如要求基础组学生掌握必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要求提升组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基础知识,并培养自身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求拓展组学生注重自身创新性思维与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第三个阶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层次化,对于基础组学生以巩固数学知识为主,对于提升组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主,对于拓展组学生以思维提升为主,从而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4].

2.4 基于过程设计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化思想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数学化思想,即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化思想的“数学化”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同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基础以及数学思维水平,并以此作为可量化标准优化整体情境教学结构,激发学生数学化意识[5].

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单元课时教学分别设立一个总体教学目标以及多个阶段性目标,且总体目标需要足够明确并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目标需要尽可能涵盖不同类别的知识点,确保阶段性目标能够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也要保证任务的内容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动力;最后,教师需要以总体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并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理解程度调整阶段性目标,以此确保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还能够避免过于影响到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要更好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活动,便必须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的应用价值,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过程,而更加多样化的情境设计,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新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05):54-55.

[2]梁才.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6):88+95.

[3]林子彬.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校本研究[J].考试周刊,2020(14):75-76.

[4]隋秋月.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研究[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15):2.

[5]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