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3-06-13 17:06朱楠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朱楠

【摘要】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数学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应用等能力提出了較为严格的要求,而开展科学的数学教学工作也有助于锻炼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的数学综合核心素养水平得到提升.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此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探索教学策略重要性进行分析,就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展开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教学实践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形式往往过于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受到影响,这并不符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加强对现有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促使学生能够在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良好掌握的同时,数学思维也可以得到充分地锻炼,实现自身数学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

1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重要性

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并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来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以此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这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学生个人良好发展的必要手段.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教师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才可以推动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融合,进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跟随教师的步伐,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当中来,实现整体教学效率水平的提升,并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因此,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水平,对于提高数学教学工作实践成果以及打造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2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2.1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2].

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系中,有一部分知识内容能够与实际生活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构建数学模型,以此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观察,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加强学生对其的记忆和掌握,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有效联系.

例如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数轴”为例,在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对温度计进行观察,进而实现对数轴相关知识内容的探索.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并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刻度的特点.学生提出在温度计刻度当中,刻度0的左右两边都有相同的数字刻度,但是方向相反.此时,教师可以借此引出数轴的三要素,分别为原点、正方向以及单位长度,并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来在其刻度上找到这三要素.而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数轴上正数以及负数产生良好的认知,教师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来对学生进行提问:“零上五度用什么表示?零下五度呢?零度呢?”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数轴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领悟.待学生回答完毕,教师便可以将数轴上的正数、负数以及零为学生进行展示,此时学生对数轴的三要素也能够进行良好的理解.在通过带领学生对温度计进行观察和反复提问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对数轴的定义进行概括和总结,并让学生尝试着画出一条数轴,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来用数学语言对数轴这一概念进行描述,强化了学生对其的理解与认识.至此,学生通过教师生活化情境的引导,从生活角度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感知与体验,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实现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2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形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也实现了有效地融合,并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当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积极借助其功能以及优势来改善原有的教学形式,将知识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呈现,便于学生对其进行理解和掌握.这不但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实现有效的突破[3].

数学学科中的一些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如果教师单纯地以文字叙述来对学生进行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学生则无法通过自身的想象能力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本质进行良好感知,使得教学效果无法实现有效提升.对此,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多项功能来将这些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转变教学形式,以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其进行直观的了解,加深数学知识理解印象,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为例,在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中,对于图形平移的意义进行了解是本节课程的重要知识掌握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图形平移的具体过程来为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进而降低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也可以为图形平移相关知识内容的讲授做好铺垫.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平移现象的演示动画,如工厂内传送带上的产品、运行中的电梯、沿直线行驶的列车等,以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这些学生常见的现象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对其本质进行理解.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物体运动的现象中找寻共同点,促使学生对平移进行初步感知.待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图形来简化这些物体运动现象,如演示长方形在竖直方向内的上下直线运动来简化电梯运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引出图形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强化学生对其的理解.至此,学生便可以对图形平移产生深刻地认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2.3 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实现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提升,就不仅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的讲解工作,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以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对数学学科学习产生深刻地认识,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进步[4].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知识内容中具有操作性特点的模块,通过设计对应的实践任务来引导学生逐步地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知识内容的巩固与良好掌握.

例如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为例,在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近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并要求学生找寻一种方法来统计出这一个月当中不同天气分别有多少天,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活动当中,一些学生通过为不同天气创建独特的标识,进而通过查数来进行分别统计,而另一些学生通过绘制表格来进行不同天气天数的统计.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成果,并对其进行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中,有的方法只能够表示出不同组数据的大小,而有的学生的统计方法只能够得出具体的数量,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继续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既可以表现出数据的多少,同时也可以将各组数据的大小放在一起进行直观对比呢?由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这些数据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认识.随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地应用,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2.4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受到传统数学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往往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没有机会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与分析.因此,就目前的初中数学工作而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任务,并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对其展开讨论和研究,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的有效培养,这对于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5].

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内容的讲解铺垫,随后将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意义的知识内容作为开展学生探究活动的基础,进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例,在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表达式进行复习,并组织学生回顾如何进行函数图象的绘制,复习图象绘制的三个步骤.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给出学生一个特定的反比例函数,要求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来对实际的性质展开深入探究.学生通过建立坐标系,并列表将不同的数代入反比例函数中得到未知数的具体值,进而将这些点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随后进行连线,得到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出现失误或者不会画的情况,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组内探讨和研究,让学生之间进行反复交流,促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合作探究氛围中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并加强对学习成果的巩固,这与教师单方面灌输式的教学形式相比,能够有效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對于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以及个人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进步以及数学学科素质水平的提高,数学教师应当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当中进行应用,以此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应当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以此来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燕.关于初中数学培育学生“抽象理解能力”的思考[J].学苑教育,2021(35):64-66.

[2]管忠孝.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家长,2021(35):20-21.

[3]路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11):16+21.

[4]陈德国.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31):97-98.

[5]何奇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9):6-7.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