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分析

2023-08-21 20:54汪春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教学改革

汪春霞

摘 要:新《职教法》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本文将以报关员岗位为例,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的痛点,积极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关务人才的培养路径,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岗课赛证”;教学改革;报关员;关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83

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

报关实务是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旨在为外贸公司或报关企业培养报关员,现阶段,随着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报关员的需求大大增加,报关员的就业面也逐渐拓宽。以往的报关员仅能从事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国际货代公司等,现在则可以拓宽到外贸服务咨询公司、工贸一体化涉外公司等,因此,对学生来说,报关行业增加了很多就业的岗位和机会。

同时,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在海关管理上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更加注重报关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报关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报关行和货代公司,了解报关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报关员岗位的招聘条件,然后结合《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总结分析出报关员岗位需要的能力需求,具体来说,一名合格的报关员应该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第一,关务基础知识以及技能。也就是关务人才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其中又包括海关管理、报关概述等。关务技能要求关务人才具备以下实际操作能力:进出境报关相关能力、电子化手册相关作业能力、电子化手册报核作业能力、进出口税费核算能力等。这一系列知识和操作都是报关人才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和素养。

第二,外贸单证操作能力。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进入报关企业还是外贸公司,外贸单证工作都是必须面对的一项。现场进出口货物制单工作主要包括有:出口货物明细、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进出口合同和商业发票等。

第三,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说是每个行业的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报关领域也不例外。比如需要报关员熟练操作电脑,通过互联网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面办理各项进出口通关业务。

第四,外语应用能力。作为报关员,英语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报关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的能力。无论是进口报关还是出口报关,都会涉及一些英文单证,没有一定的英语能力,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

第五,相关综合素质能力。除了以上几点硬性素质要求以外,报关人才还必须具备很高的“软性职业素养”,比如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善于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基本素养在报关人员的工作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见,报关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知识储备,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 高职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报关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对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报关实务教学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同时对学生报关等相关实践能力的增强极为不利。详细而言,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课程课时安排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报关实务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的繁杂性和实时性要求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学习到其精髓,现在很多学校该门课程投入的课时量却很有限,并不能满足实际学习需要。

(2)实践教学环节不夠深入。

据前所述,目前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并没有相应的实践和操作机会,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突出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变。

(3)课程的专业性和抽象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报关实务是专业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是会有一定的抽象性的,不好理解。因为这些知识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他们很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在无形中就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师资实践经验不足。

报关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这便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中的报关实务教师都是从“校门”直接到“校门”,实际专业工作经验不足;从专业学识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更加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不了解应用型的课程。所以,部分教师并未在报关行业中进行实践,导致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理论丰富,但实践经验却十分匮乏,“双师型”教师数量欠缺。

可见,传统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不能适应目前报关员岗位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 报关实务课程“岗课赛证”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指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持续多年,另一方面制造服务型企业招工难呈扩大趋势。“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劳动技能低的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这些人需要靠增强职业技能培训,重新调整知识和技能结构。而目前职业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方面效果还不太理想,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提出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岗课赛证”的基本内涵是指结合专业对应岗位设置课程,其中的岗是指工作岗位,课是指课程体系,赛是指职业技能,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课是融通的核心和载体,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专业教学相衔接,做到课程与考证结合,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以后到工作岗位的实战能力。结合报关实务课程,其“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的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以岗定课。

报关实务课程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关务人才,使其具有报关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报关员岗位的相关工作。“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理清报关员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素养和技能要求。做到这一点需持续跟踪海关关务政策变化,与报关协会保持密切交流,积极参加报关协会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获活动,与报关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由校、企、行合作共同制定关务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关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同设计关务课程的评价标准。从而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

(2)课赛融通。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关务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定期主办高职院校关务技能的省级选拔赛和国赛,可以充分发挥该赛项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通过研究省赛、国赛的赛项内容,将关务技能竞赛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进课程标准,将竞赛训练与报关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结合,竞赛评价标准与报关实务课程评价标准相结合,将关务职业素养贯穿竞赛训练和课程学习的全程,构建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实战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体系。

(3)课证融合。

报关实务课程与关务水平测试对接,将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融入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标准,将报关水平测试的职业技能模块融入课程结构,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精简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因此,报关实务课程进行“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需要找到“岗”“课”“赛”“证”的联结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指标,教学资源等方面梳理和整合,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报关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照关务技能竞赛内容模块,以及报关水平测试大纲内容,重新对报关实务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组合,形成“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发“岗课赛证”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整合实训项目,提高关务技能竞赛和报关水平测试的效果,优化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4 报关实务课程“岗课赛证”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 调整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目标

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以报关员岗位需求为依据,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报关实务课程,其教学目标应该是以报关员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依据,融合关务技能竞赛和报关水平测试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报关业务的能力,具体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熟练掌握关务基础知识,了解海关政策与管理制度,包括进出口贸易管制、海关对报关员和报关企业的管理、不同货物通关政策、不同货物通关流程、数字化通关等。

(2)能熟练开展关务活动,具备较高的关务技能水平。

包括具有熟练运用进出口商品归类总规则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的能力,具有根据海关商品归类的有关依据和申报要求正确进行归类要素申报的能力;具有对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的核算能力,按照进出口税费核算作业程序进行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和其他税费的核算能力;具有根据《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和已知原始单据正确填报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能力。

(3)综合素养:外语大通,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做到能读会写。

(4)课程思政:培养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4.2 重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关务技能竞赛和报关水平测试,以报关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重新组合,具体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技能竞赛的难度和灵活度较高,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适当简化和调整。

4.3 优化报关实务课程“岗课赛证”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

报关实务在学校已建成在线精品课程,需要在已有在线课程平台的基础上,融入最新的报关员岗位需求、最新关务竞赛技能和报关水平测试内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关务基础知识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学习包在线学习,线下讲解重点难点,并进行关务技能的项目化训练。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微课、测试题库、讨论主题,考证真题、技能竞赛真题、实训项目题库等。

4.4 整合实训资源,提高关务操作技能

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比如进出口商品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写等,都需要具体操作和实践。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上,如果仍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没有给学生多少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不仅学生难以掌握专业知识,更没有锻炼到实际操作的能力,与报关人才的实际工作相差较远。

为了提高学生的关务技能,需要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可以将实训项目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穿插在课程过程中的单项实训;第二类是全流程的综合实训;第三类是以技能竞赛为目标的创新能力实训。根据报关员岗位技能點需求,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单项实训项目:商品归类实训、单证阅读实训、税费计算实训、报关单制作实训、报关单审核实训。综合实训则通过关务实训平台来开展,以真实的企业业务开展全程的关务工作,通过参加关务技能竞赛进行创新能力实训。

4.5 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注重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模块化。

(1)考核的过程化:要求考核评价指标贯穿学习的全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出勤,课中学习的参与度,课后作业的完成度等。

(2)考核的多样化:一是考评人的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还有小组评价,同学互评,企业导师评价等。二是考核内容的多样化,技能比赛的成绩可以置换课程成绩,报关水平测试的成绩可以置换课程成绩,报关员岗位的实习业绩也可以置换课程成绩。

(3)考核的模块化:根据报关员岗位能力需求,关务技能竞赛和报关水平测试的要求,报关实务课程的考核按模块进行评价,分成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关务基础知识考核;二是商品归类技能考核;三是报关单制作与审核技能考核;四是税费计算能力考核;五是关务操作能力考核。

5 结语

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深化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既是报关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分析报关员岗位职责、聘用条件、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教育厅关务技能竞赛和报关协会报关水平测试,从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优化考评体系等方面深入开展“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对报关实务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报关知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关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Z].20211012.

[2]2021-2022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关务技能赛项竞赛规程.

[3]孙艳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17,(10):103104.

[6]朱溪亭.实施“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究—以“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12月.

[7]王丽君.报关水平测试视角下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224.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教学改革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