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情境教学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2023-08-29 15:11曹秀云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错题数学教师运算

曹秀云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贯彻落实,高中生的运算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运算能力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也影响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运算能力是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后续接受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任何理科学科而言,运算都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基本运算能力,才能够提升解题效率,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数学运算的过程大都枯燥乏味,而高中生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分心,所以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运算能力,成为现阶段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要解决学生运算效率低、正确率低、缺失兴趣等问题,数学教师就必须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高中生运算能力。

一、开展情境教学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相关学习的兴趣,符合新课标政策下的教学创新性发展。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也是创新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色扮演作为情境教学中最为常见且实用的教学手段,对于数学整体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数学教师能利用角色扮演开展教学。情境教学是落实“以学生为主”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创新策略,数学教师在进行特定内容教学时,应该合理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对扮演的情境进行创新优化设计,做到由简入繁,通过别开生面的角色扮演,增添课堂互动性,还能够在带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从情景模拟进而转化到知识教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于角色扮演的对话内容进行自由发挥,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加合理的对话。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着重设计,让角色更加贴近生活,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就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仍然有部分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导致数学课堂无趣又单一,根本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数学教学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及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高中生本就对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充满兴趣,而情境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全面创新,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部分高中数学题目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学生需要掌握思维转化方式,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针对题目进行思考与分析,从中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所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细心、耐心,持有严谨态度进行题目的解读与分析,推算数字之间的变量逻辑。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教学,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题目当中的变量关系,帮助学生直观分析题目含义,从而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全面提升。数学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知识,带领学生在多次的运算练习中逐步总结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数形结合手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利用情境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拥有直观感受,从而将题目中的数字与图形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将复杂的结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數量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运算能力,让学生能够构建数学运算相关知识框架体系,能够举一反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应用。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学深度发展的重要决定。

二、通过丰富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学习氛围对于运算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元化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入学习之中,以此实现高中生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数学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数学运算,在讨论中收获运算能力。游戏教学作为近几年比较热门的教学手段之一,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独特的作用,不仅能够增添互动学习中的趣味性,还能够运用于导课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高中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自身特点鲜明,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生自身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据调查显示,学生在课堂的前十五分钟注意力最为集中,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利用好课堂前十五分钟的时间,通过游戏进行生动导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运算环节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提升运算教学的整体有效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丰富的课堂游戏内容是教学游戏的灵魂,而不是这节课数学教师采取一种游戏模式,下节课换汤不换药地继续沿用,这样高中生可能在第一次游戏时觉得新奇,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游戏式教学的兴趣,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并不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所追求的初衷。将游戏融入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形式,传统的运算课堂充满枯燥的气氛,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展开运算。

排除法通常情况下运用于数学题目中存在较多变量关系时,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多重变量关系,此时教师就能够利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排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掌握基础数学概念以及重点的运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数学题目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辩证思考,排除题目中的不合理信息,将变量关系简化,避免变量过多导致的运算过程中出现错漏,在提升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同时培养运算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罗列,将相关联的变量关系在草稿纸上进行演算推演,从而有效排除题干中的干扰信息,让学生在有效信息之中利用公式进行合理运算,全面简化整个学习步骤,利用游戏形式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题干理解过程当中,以此实现学生运算效率的全面提升。教师可以用趣味游戏形式,带领学生提升自身运算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游戏深入了解掌握提升数学运算效率的方法,沉浸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将互动学习变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师应明确游戏规则,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开展运算的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领悟能力、协作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有宏观的了解和透彻的掌握,进行多种方案的设计,在综合一切因素后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方式,让互动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带领学生去感受数学之趣,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逻辑混乱、主次不分等问题,让全体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够在游戏活动的参与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锻炼记忆能力,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教师必须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带领学生掌握基础的算理以及运算法则,牢记重点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有效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帮助学生整理好算理与运算法则的关系。算理指的是运算过程中涉及的计算原理,即为“为何这样计算”,算理的理解需要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在阅读题目时能够掌握题干涉及的关键信息,找出解决数学题目的整体思路。算法则是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以及公式内容进行具体计算。

在进行函数奇偶性以及单调性的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如果学生计算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没有判定函数的定义域有没有在原点对称就开始做题,这样的做题过程无法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哪怕学生的整体运算步骤正确,计算结果也会存在错误。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这一类题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确保学生在正确的解题思路基础上进行运算。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算能力是极为基础的存在,运算能力包含诸多内容,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整体理解以及对于数学题目的具体把控,所以数学教师需要通过锻炼学生记忆能力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运算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以确保学生运算能力的稳定提升。如果学生可以将公式和数值牢牢地记住,在解题运算时学生就可以直接套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好运算的技巧和技能。高考必考的几个数学公式有椭圆公式、两角公式、圆的公式、倍角和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抛物线等,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或者抽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公式记忆,这样学生才能在解题时随用随写,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

四、进行错题分析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让高中数学教师更加重视错题资源的利用,但在运算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对错题集整理有明确认知,通常都是学生错一题进行一题的讲解,学生对于错题没有深刻印象,导致错题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要利用错题分析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发现导致运算错误的原因。经实践分析,大多数学生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仔细以及运算过程存在纰漏,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同理,错误的习惯也将影响学生一生,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必须利用错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让学生严谨认真审题,将“看、想、算、查”四步严格落实于学生的每一次运算当中。要实现错题的有效分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数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错题,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观察错题、分析错题、解决错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错误之处,从而增强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在错题学習中的参与度。首先,数学教师在进行错题分析时应教会学生“看”,“看”即为看清题目中存在的数字以及符号,确保不会因为错看、漏看导致的运算结果不准确。学生在掌握认真审题的基础上需要考虑解题方式,这一环节即为“想”,学生需要在审题后思考用怎样的方式开展运算,只有学生掌握题目,才能够有效进行“想”这一环节,在“想”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最为简便的运算方式提升运算效率,在学生拥有了运算思路后开展运算。第三步就是运算中的实战环节——“算”。在运算时,数学教师需要让学生注意运算书写规范,书写的过程必须清晰、工整、横竖对齐,避免由于书写格式导致的运算错误。最后一步即为“查”,查就是检查、检验,教师需要明确二次运算或者倒推法的具体运算形式,利用该形式进行验证,学生在这一步过程中需要检查运算中的数字与符号是否存在抄录错误,或者运算过程中有没有数字遗漏或者运算错误,如果有错误应第一时间更正运算结果。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才能够提升运算效率,在数学学习中收获全面发展。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学习效率,也能够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创新提升数学运算的趣味性,积极开展记忆锻炼,通过反复多次的运算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运算能力,最后合理利用错题资源,帮助学生分析错题的主要原因,从根源上解决运算效率低下的问题,让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错题数学教师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压强』易错题练习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有趣的运算
“圆”易错题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