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写话能力的培养

2023-08-29 06:00赵瑞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奇石语言教师

赵瑞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在课程目标“第一学段”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对照新课标中的写话要求,发现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写话兴趣不高,部分学生甚至畏懼写话。

2.大多数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

3.写话时,没有运用所积累词语的意识,只按照平日里说话的习惯来叙述。

4.写话时,不太清楚逗号和句号的用法。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逐渐愿写、会写、乐写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写话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一、提供多个发表平台

学生写话完成之后,最期待的就是有读者阅读、欣赏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可以巧用班级文化阵地,将学生的写话作品张贴出来,供班内外学生阅读、欣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班级公众号、家长朋友圈等自媒体,将学生的写话发布在网络上,让更多的人阅读、评论;可以将优秀地写话作品进行整理,制作班级作文集,在班内相互传阅;可以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集,同学之间互相交换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社投稿,让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以提高写作自信,增强写作兴趣。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2022版课标中提到:“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过程性评价,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处理好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关系。”“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教学中,写话完成之后,首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写话进行自评。比如把自己认为用到的好词好句用波浪线画出来;书写是否工整;有无错别字;书面是否整洁等。然后小组成员互评,比如:四人小组每人轮流读自己的文章,认真听同伴的评价。最后每组推荐优秀地写话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形成伙伴之间的分享和互动。

此外,鼓励学生通过朋友圈、班级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的点赞、留言等形式对同学的写话进行评价,丰富学生与学生进行互读、互赏、互评的渠道。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开辟亲子共读、共评环节。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或其它方式进行教师评价。在多种评价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大家的建议尝试修改。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相互欣赏写话作品,也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写话的积极性。

三、提供写话契机,拓宽写话途径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也正是在一次次实践中获得言语经验,提高语言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契机开发写话资源,使学生有话可说。

(一)结合语文教材开发写话资源

1.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低年级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统编教材中有大量精美插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图画,然后讲一讲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有趣情节,最后写下来。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看图写话《老鼠遇见猫》,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上画了什么?然后观察老鼠和猫的表情。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小老鼠见到猫之前可能在干什么?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最后还可以通过范文引路,为学困生提供支架,降低写话难度。

这样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画写话,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2.选词写话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词语进行写话也可以提升写话能力。如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根据开头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等相关练习,以此为契机,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取材,丰富写话素材,激发写话兴趣。这样有选择的写话内容,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仿写

低年级很多课文都是运用相同的结构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语言现象,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写话。

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文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奇石。作者在写这几块奇石时,都是抓住奇石的样子和名字来写的。但写其他奇石时,则一笔带过。教学时,可以设置“当小导游为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情境,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抓住岩石的特点和名字,发挥想象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两块奇石,让学生先观察奇石像什么,可以起什么名字;最后通过写话向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看谁的介绍最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有了任务驱动和教材的范例,再加上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写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4.续写

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是意犹未尽,给人以遐想的余地。教学中,可以借用教材的这个特点让学生进行续写。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的末尾,小鸟对青蛙说:“朋友,是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于是,便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做呢?如果跳出了井口,将会看到、听到、想到、做些什么?请你想一想,写一写吧。

这样的课堂练,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改写结局

改写故事结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才是正确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比如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中,寒号鸟的结局令人唏嘘。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寒号鸟听从了喜鹊的劝告,这个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学生或许会写:听了喜鹊的劝告,寒号鸟知道自己不能再这么得过且过,就开始到处取经,向朋友们询问筑窝的方法。这样,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点儿风都进不来了。当然,也许会有学生写:寒号鸟已经懒惰成性,依然不及时筑巢,最后还是被冻死了。无论哪种结局,学生在写话中,吸收语言经验,感悟“勤奋创造幸福”的道理。

(二)融合其他学科开发写话资源

“跨学科学习”是2022版课标新提出的一大课程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适当了解其他学科,整合学科间内容,打通学科间联系,及时发现可供学生写话的资源,让学生在多学科同频共振中提高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1.融合美术学科

将写话与美术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写话课上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故事创编,实现教学的综合性。比如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有一课《孔雀翩翩》,学生制作孔雀后,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孔雀作品拿出来,然后根据孔雀不同的样子、大小、颜色、种类等内容,创编“孔雀园”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创编中提高了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融合科学学科

科学课主要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科学课所学内容,将观察记录、动手实验等科学活动与写话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记录,在记录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比如科学老师如果指导学生种植一种植物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和科学老师、美术老师一起设计“植物记录表”,让学生给种植的植物制作一张身份证,先画一画植物的样子,然后写有关植物名称、生长习性、价值等内容,最后可以分次记录植物一次次新的变化。在记录变化时,也可以用绘画做辅助。这样,学生在多学科融合中,提高审美力、操作力、观察力、表达力等多种素养。

3.融合体育学科

体育课上老师经常带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写话课上让学生先交流游戏规则、游戏中有趣的事情,然后通过笔尖记录下这项游戏,以分享给更多的读者。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三)融合日常生活进行写话

丰富多彩的生活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话素材,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写话良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笔尖记录生活。

1.利用节日写话

我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放爆竹、守岁;元宵节赏花灯、逛庙会;清明节踏青、祭祖;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等。每逢过节前,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共同为学生设计过节活动、营造过节气氛,然后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家里的过节故事。这样,学生在做一做、写一写中,既了解、传承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2.利用生活琐事写话

生活是取之不尽地写话素材,可以说,学校、家庭、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活琐事让学生写一写事情的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同学之间有矛盾了、学会了做一道美食、跟家人去旅行、参加了一次有趣的社会活动等等,都可以记录下来。这样,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观察生活并认真思考的习惯。

3.利用国内外大事写话

作为教师,要有引导学生从小关注国内外大事的意识,增强责任感。比如当儿童文学泰斗《没头脑和不高兴》作家任溶溶去世时,可以引导学生以“任爷爷,我想对您说……”为题,让学生用书信写下对任爷爷离去的不舍以及对任爷爷作品的喜爱。当俄乌战争爆发时,可以让学生每天关注新闻,然后记下新闻内容,再简单写写自己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在写话中彼此交流看法,沟通情感。

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自己发现写话素材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在写话中明理,在写话中沟通,在写话中发现生活的美。

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是2022版课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中的一项学习内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促进语言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学生有了丰富的“米”,做起自己的美食来才会得心应手。这里的“米”,除了必备的字词外,还有鲜活的语言材料。尤其是经典的課内外文章,可以说增一字则显多,少一字则显少。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古老的、经典的选文,开篇第一段写小蝌蚪的外形: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这段话通过“的”字短语生动写出了小蝌蚪可爱的外形特点。学生通过积累这样的语言,就能感悟到加上修饰词能把情感表达得更明确。

积累了这些生动的表达,当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学生就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生活中,人们无意中会说出很多鲜活的语言,比如:骑驴找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俩比炖的还熟呢等等。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的语言记录本,随时记下可供自己学习的妙言慧语。

(三)在梳理中积累语言

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把同类的语言梳理在一起,制作《语言梳理小报》,然后读一读,辨一辨,看看有什么异同,比如描写春天的、高兴心情的词句等。这样,积累和辨析就会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在写话中也就能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摆脱了用词单一、句式单调的现象。

(四)在诵读中内化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经典的文章,一定让学生多次诵读,让优美语言每天在唇齿间滚动。这样,在反复诵读中内化语言,感受语言的节奏美、意境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时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课内外生活,多积累好词佳句和巧妙的表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写、善写、乐写。

猜你喜欢
奇石语言教师
最美教师
语言是刀
教师如何说课
奇石共欣赏,雅石相与识——黄岩博物馆馆藏奇石赏鉴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