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理念下对幼儿实施语言艺术教育

2023-08-29 06:00赵倩雯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创设游戏

赵倩雯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利用好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在陶行知生活理念指导下,让幼儿主动学习语言,在运用语言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幼儿正是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幼儿施加语言教育的影响,不但能帮助幼儿提高语言水平,促进认知发展,也能让幼儿在语言学习中增强自信,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就说

教师是幼儿在园最信任的人,是可依赖的人,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和谐的关系,关心幼儿的冷暖,关注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让幼儿从教师的一言一语间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敞开心扉,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

(一)利用生活中的小事,让幼儿想说就说

幼儿语言是在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利用好生活中的小事情,引导幼儿多开口说话,表达出自己的心中所想,让幼儿尽量想说就说。比如在洗手间,小班的圆圆小朋友发现了厕纸没了,她平时不爱说话,走到老师身边,拉着老师的袖子就向厕所走。“发生什么事情了吗?”老师问。媛媛点了点头,“到底什么事情,有本事的圆圆是能说出来的,对不对?”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进行口语表述。“厕纸没了,要添加!”圆圆在教师的鼓励下终于说出了心中想说的话。小班幼儿刚刚度过入园焦虑期,有的在幼儿园生活中还没有建立起安全感,导致遇事想说不敢说。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有差异,对于想说不敢说的幼儿,教师不但要耐心引导,更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幼儿能主动放下心中的戒备,用语言能大胆表述出想说的话,在生活活动中锻炼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利用生活活动契机,拉近与幼儿距离

生活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生活技能。但是小班幼儿的生活技能有限,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与帮助,教师可以用语言对幼儿加以生活指导,提醒幼儿及时喝水,正确漱口,利用生活契机,从生活上关心幼儿,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教师逐渐成为幼儿在园可信任的人,从而对教师能放下戒备,与教师无话不说。

比如在午餐时,教师发现了琪琪小朋友食欲不太强,就用温度计帮孩子量了下体温,发现琪琪小朋友生病了,老师赶紧倒来开水让琪琪喝,同时打电话通知家长及时送孩子去医院看病,老师对幼儿的关心是真心实意的,是能让幼儿感知到的。教师对幼儿的关心与爱护不仅能增强师生情感,更能让幼儿增强语言自信,敢于说出心中所想。

二、创设“慧玩”的情境,给幼儿说的机会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教师要创设“慧玩”情境,让幼儿对游戏感兴趣,在游戏情境中与同伴产生互动,给幼儿创设说的机会。

(一)在自然角种植活动中,增强生生交流机会

自然角是幼儿通向大自然的窗口,在自然环境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放松心情,参与种植与养殖的活动之中。幼儿對未知的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常常会向同伴请教“这是什么植物?”“蚕豆会开花吗”“花是什么颜色?”同伴间的交流能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扩大幼儿眼界,调动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有的孩子不会种植,他们往往也会主动向同伴求助:“青菜苗长得太密了,怎么移植?”“铁锹怎么用,能教教我吗?”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自然角环境中,幼儿的生活技能提高的同时,语言技能也得到了良好的促进。

幼儿园的孩子对于养殖小动物也非常感兴趣,“这是小鸡吗?身上黄绒绒的,真可爱!”“你们说,小鸡吃什么,我们该准备什么东西喂小鸡呢?”“看,小鸡的翅膀在动!”孩子们围着小鸡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有关小鸡的事情。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抱有极大关注,他们常常把看到的、听说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加工,将其用语言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利用好自然角环境,为幼儿提供可游戏的材料,让幼儿有东西说,想说,敢说,在语言的运用中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二)在主题墙创设讨论中,给幼儿创设大胆说的机会

陶行知强调,教师的教应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语言教育中,教师也应该结合生活活动,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语言表现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强语言能力。比如在班级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就“春天”的主题,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表现手法。有的幼儿认为,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应该用五颜六色打扮春天;有的幼儿说春天是绿色的,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绿色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可以用绿色的皱纹纸做成麦苗打扮春天;还有的孩子认为春天里有风筝,有油菜花,有春游的人们,春天的主题可以是绘画、手工结合而成的画面,展现对春天美景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表现春天的意境。在主题墙创设中,教师将自主权交给幼儿,让他们积极参与主题墙布置的讨论中去,在讨论交流中主动说出心中所想。孩子们的思想不断碰撞出火花,语言表达技能也相应得到发展。

(三)关注幼儿的生活环节,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避之不及还是让幼儿主动探索,运用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及时解决问题。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对于幼儿生活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善加引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取副餐的环节中,念念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琪琪的脚,琪琪摔倒在地上,盘子里的包子飞了出去,掉在了地上,琪琪一看,哭了起来。念念知道自己做了错事,急忙扶起了琪琪,对琪琪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的包子给你吃,别哭了,行不行?”对于出现的矛盾,念念没有逃避,而是用诚恳的语气向琪琪道歉,用以平息琪琪的怒火,并且把自己的包子给了琪琪,这样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及时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既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无形中也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强化了礼貌用语的使用。

三、重视幼儿游戏中的交往,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陶行知认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幼儿喜爱游戏,在玩中生长智慧,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孩子们在生态、亲自然的环境里,从“会玩”“玩有兴趣”“玩有方法”,转变到“慧玩”“玩有想法”“玩有花样”“玩有智慧”“玩有创造”。

(一)重视幼儿语言游戏活动,创造性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创设幼儿日常生活的场景,充分利用幼儿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重视“生活教育”理念的教育价值,在以兴趣为支撑的游戏中,创造性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日常的幼儿交往中,有的幼儿不能正确应用量词,常常有说错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运用量词的能力。比如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出“一双筷子”,被指定的幼儿就必须从游戏材料中拿出两只筷子,表示是一双筷子。对于拿出一根筷子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纠错,让幼儿正确理解“双”的含义。“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到‘双这个量词的?”教师鼓励性的话语调动了幼儿想象性思维能力,有的幼儿想出了“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袜子”等,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了对量词的认识,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重视游戏中幼儿的语言表达,满足幼儿社会交往的需要

在游戏区域活动中,幼儿身心放松,能够不受拘束地说说、做做、玩玩,小班幼儿喜欢自言自语,但是到了中大班,他们产生强烈的交往需求,而游戏中宽松的氛围给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他们会将内心中真实的需求用语言表达出来。“乐乐,借个铅笔给我好吗”“妮妮,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吧!”“瑶瑶,这个游戏怎么玩,能教教我吗?”孩子们用语言进行交往,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在运用语言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技能。

(三)重视游戏后的评价活动,促进幼儿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

游戏结束后,教师往往会组织游戏的评价活动,可以是教师的整体评价,也可以是幼儿间的自评与互评活动。教师要给机会让幼儿进行自评与互评,因为在自评与互评活动中,幼儿会用语言将自己的游戏过程与结果,或者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都会用语言表述出来,这就是幼儿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需要思维,需要回忆,需要组织语言,需要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内容,并且用适当的声音表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是锻炼幼儿胆量,增强幼儿自信心的有力方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情境下,幼儿能敞开心扉,敢于说,大胆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支撑下,尊重孩子“玩”的天性,尊重幼儿探究的的兴趣与愿望,让幼儿说出心中所想,不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给幼儿语言锻炼机会,共创良好语言氛围

陶行知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语言刺激,教师在生活中要注意给幼儿正确的语言示范,用准人称代词、量词、方位词、动词等,让幼儿在耳濡目染的自然而然的狀态下接受语言教育。

(一)在早期阅读中,增加幼儿的词汇量

《指南》明确指出:“要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早期阅读的内容很多,可以是绘本、看图说话,还可以是图片欣赏、字画结合的早期读物。早期阅读不仅能开阔幼儿眼界,增长幼儿见识,更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让幼儿接触到更多新的词句,提高幼儿的词汇量,为更好地表达语言做好知识与经验的储备。比如在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孩子们一边欣赏着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一边接触到了大量的名词、动词等,孩子们不认识农具,第一次从书本上认识了“钉耙”“磨坊”“拖车”“蜜蜂房”等,对于动词也有了一定了解,一些动词“钻”“跳”“越”“撞”“穿过”“抬”“扑”“缠绕”“埋”“绕过”“掉进”“一跃而起”,这些词汇通过幼儿的阅读与欣赏,逐渐被幼儿感知并接受,成为知识的积累,久而久之,幼儿的词汇量得到不断的丰富,为正确地进行语言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故事讲述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讲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自我在班集体面前表现的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生活中的趣事、同伴间发生的事情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表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比如晨间活动时,班上的运运小朋友发现用脚踢着球跑很有趣,几个孩子一起争着踢一只球更有趣,运运将晨间活动踢球的事情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孩子讲述故事的能力从一开始的断断续续,到后来的渐入佳境,直至语言连贯,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运用中不断得到提高。

有时候对于一些故事的续编与仿编,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因为故事的续编与仿编不仅能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更能让幼儿的大脑快速动起来,做到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同步,达到同频效果。

(三)在日常活动中,满足幼儿说的需要

幼儿对于家庭中发生的趣事,有与他人分享的需要,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说的机会,满足幼儿说的需要。可以是向好朋友诉说,可以是向教师诉说,可以是利用集体谈话时间向大家诉说,还可以是两个好朋友间悄悄话的形式诉说。分享快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是最好的方式。

此外,幼儿平时儿歌的仿编、谜语的创编,皆是幼儿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结果,教师要支持幼儿的讲述活动,及时指导,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词汇,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情境中不断得到锻炼。

总之,幼儿语言的发展离不开良好语言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在陶行知生活理念指引下,给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密切师生关系,鼓励幼儿敢于说,大胆说。同时,教师应通过生活、游戏等活动,将语言教育融入其中,多鼓励,多肯定,及时引导,充分发挥语言环境的整体效应,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创设游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