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陶行知生活理念,积极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

2023-08-29 06:00唐清心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班级游戏幼儿

唐清心

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音乐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还能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陶行知生活理念告诉我们:“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因此,在生活活动中融入音乐教学,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入音乐,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更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教师要将音乐教育的精髓融于日常的生活片段中,让幼儿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感知音乐,陶冶情操,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水平。

(一)来园阶段播放适宜的音乐,帮助幼儿摆脱入园焦虑

音乐能让人心情愉悦,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总会闹些情绪,在这时候播放适宜的音乐,不仅能快速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从哭闹的情绪转到音乐欣赏上面来。同时,活泼欢快的音乐旋律更能够让幼儿摆脱入园的焦虑感,参与到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来,便于幼儿早日融入集体生活之中。因此,早晨来园时,教师可以用音乐欢迎孩子们,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陶冶情操,早日摆脱入园焦虑。

(二)在午睡阶段播放适宜的音乐,从心理上辅助幼儿入睡

音乐是一种精神需要,有的幼儿午睡入睡难,教师可以播放轻柔的《摇篮曲》辅助幼儿入睡,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心情得到放松,心理得到安慰,情绪上趋于平静,有助于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同样,午睡结束时,教师也可以用音乐唤醒幼儿,播放的音乐不宜节奏太快,轻轻柔柔的,慢慢地唤醒幼儿,让幼儿有一个逐渐苏醒的过程。因为若是音乐节奏太快,会让幼儿心情紧张,不利于唤醒幼儿,只有舒缓的音乐才能渐渐唤醒幼儿的意识,不让幼儿有起床气。在幼儿午睡时间,巧用音乐,辅助幼儿入睡,使得音乐具有治疗睡眠障碍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音乐的欣赏价值。

(三)在运动时间播放适宜的音乐,调动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

户外运动是需要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在运动中,幼儿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走跑跳钻爬等,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可以唤醒幼儿的身体。教师可以在热身运动中播放节奏较快的《健康歌》等,让幼儿在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动动手脚,扭动四肢,唤醒身体,为接下来的户外运动做好准备。在户外运动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春之歌》《七色花》等,快节奏的音乐,能极大地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愉快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运用音乐辅助班级管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意识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在幼儿园,由于幼儿年龄小,加上个别幼儿调皮捣蛋,常常为班级管理带来麻烦。但是,要知道孩子们都喜欢音乐,若是将音乐引入班级管理,运用恰当的音乐旋律作为常规管理工具,提醒幼儿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不仅能让幼儿尽早形成规则意识与秩序感,也能让班级管理变得轻松。让幼儿能主动地遵守班级常规,有助于幼儿良好生活学习品质的形成。

(一)将音乐辅助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音乐,将幼儿入园、进餐、喝水、游戏、离园等活动用音乐串联起来,及时提醒幼儿什么时间需要喝水,什么时间需要收拾玩具,什么时间需要整理衣服和个人物品准备离园,将幼儿的一日常规用音乐旋律加以提醒,有助于班级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播放舒缓的《秋日私语》钢琴曲,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积极创作,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比如在区域游戏结束时,播放《小松树》的音乐,提醒幼儿赶紧收拾整理游戏桌面,在音乐结束前要回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在午餐过后播放《漱口歌》,提醒幼儿饭后要漱口、擦嘴巴,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比如放学活动时,播放《小茉莉》,用音乐旋律作为信号取代教师的口头命令。让幼儿听音乐参与日常活动,幼儿不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在音乐声中幼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跟随大家参与生活与学习,幼儿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感受到的是平等与尊重,他们能自觉遵守班级常规。因此音乐对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用音乐拉近师生距离,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音乐的世界中人们是平等的。教师可以用音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能主动将内心的想法与教师叙说。在信任感形成的基础上,幼儿才会更加听从教师的教导,遵守班级的常规。比如冬天的早晨,班上的涵涵小朋友觉得很冷,进教室后没精打采,教师打开音乐,让涵涵身心放松。接着教师拉住涵涵的小手,用自己的手温暖涵涵冰冷的小手,和涵涵一起跟着音乐跳了起来,用运动让身体暖和。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心灵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抚慰,心理上得到安慰,心中升起親近教师的愿望。同时,教师和孩子一起听音乐,用运动取暖的方式,让师生的情感更加密切,孩子们从内心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与体贴,便于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良好的班级秩序并不是生硬管理的结果。幼儿人小心不小,利用音乐,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得师生距离拉近,让幼儿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音乐用其特有的魅力,不仅细化了班级活动的各项常规,更让幼儿身体受到陶冶,精神上产生愉悦,更加喜爱幼儿园生活。

三、从生活中挖掘音乐元素,促进幼儿音乐感知力提高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幼儿生活中有许多音乐元素,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促进幼儿音乐水平的提高。

(一)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开展趣味打击乐活动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成为打击乐的游戏材料。比如常见的碗筷,孩子们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打击乐的练习,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力,而且正因为打击乐的材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孩子们更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学得有趣味,学的有动力。同样,向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木桶、杯子、盆子等都可以成为打击乐的游戏材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进音乐游戏区,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自在地进行打击乐的练习,促进幼儿音乐水平的提高。

(二)模仿生活中的活动,开展音乐律动教育

要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力,离不开音乐律动教育,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在音乐的带领下,有节奏感地进行动作,促进幼儿音乐感知力的提高。比如孩子们听着音乐,跟着做起床、穿衣、梳头、刷牙、洗脸等生活中人们的动作,进行律动练习。在这样的律动活动中,孩子们一方面能巩固生活能力,另一方面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生活中人们的劳动场景也可以用律动表现出来,在合适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模仿农民伯伯割稻、抬担子、晒稻谷等,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孩子们用律动表现生活常识,用律动巩固生活认知,在音乐的氛围中,愉快的参与学习,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对音乐中作品的理解,逐步深入。

四、鼓励幼儿将音乐融入生活,积极进行音乐创造与想象

陶行知认为“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做合一”的“做”则是更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音乐是最具有普遍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音乐作品是作者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幼儿学习音乐不仅能丰富精神生活,更能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教师要积极挖掘音乐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利用音乐,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音乐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在《采蘑菇的小姑娘》音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让幼儿听乐曲,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XX节奏音型,另一方面重点放在让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节奏的同时体会歌曲中作者对生活热爱的情感,“背着大竹筐”“光着小脚丫”“树林和山岗”,这些歌词无不叙说大自然的美好,字里行间都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歌曲“蘑菇大得像小伞”“多得像星星数不清”,这些美好的歌词,都是对生活的赞美,是对生活充满无限憧憬。在音乐欢快的旋律中,演唱此歌词,能让人心生愉悦感,从生活燃起新的希望。

(二)利用音乐,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幼儿园,教师常常会借助图谱,将音乐内容具体形象化,便于幼儿接受与理解音乐内容。在学习《值日生歌》时,教师运用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学习,并尝试有表情地演唱。在《值日生歌》这首歌曲中,孩子们知道了值日生要做哪些事情,给花儿浇水、擦桌椅,为大家服务,萌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时,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创编各种劳动的动作,或者给歌曲做仿编,适当地更改歌词,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培养幼儿主动为大家服务的良好道德品质,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提倡。

(三)利用音乐,积极调动幼儿艺术创新能力

幼儿的创新能力需要激发。教师要利用音乐,调动幼儿思维的想象力,让幼儿不但能正确用歌声表达音乐含义,也能用肢体语言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内容。比如在《柳树姑娘》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孩子们熟练演唱歌曲后,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柳树姑娘的美。孩子们有的弯下腰,双手舞动,做“垂柳状”,有的将整个身体变成柔软的水蛇状,以表现柳树枝条的柔美,还有的幼儿组成小团体,形成“柳树状”,用人体搭建“大柳树”。孩子们用自己的智慧极力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形象又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幼儿音乐表现力,展现了幼儿活泼可爱的一面。

五、开设音乐游戏区域活动,给幼儿音乐才能展示的机会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教师要积极开设包含音乐内容的游戏活动,给幼儿音乐才能展示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音乐自信。

(一)在音乐游戏中,丰富幼儿的音乐感知

音乐游戏中包含着游戏规则,幼儿可以根据音乐游戏的内容,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下,根据音乐的具体内容开展音乐游戏。比如在《丢手绢》音乐游戏中,当孩子们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负责丢手绢的小朋友就可以根据歌词提示进行丢手绢的动作;当“快点抓住他”时,表示一追一逃即将开始,孩子们之间就到了精彩的追逃闪躲游戏了。在音乐游戏中往往蕴藏着游戏规则与玩法,大家只要遵守规则,游戏就能顺利开展。

(二)在表演游戏中,满足幼儿音乐表现需要

表演游戏中,加入音乐,能让幼儿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地舞蹈。教师可以创设“音樂大舞台”表演游戏区,让孩子们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尽情展现,可以在台上唱歌、舞蹈,可以是边唱边舞,还可以是打击乐器的表演。区角可以投放一些表演服装,孩子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故事主题,选择不同的服装道具,进行音乐主题表演活动,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旋律中,尽情的释放艺术才华,展现自我,满足幼儿音乐表现的需要。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歌曲大合唱、打击乐、舞蹈等表演活动,开设“空中音乐课堂”,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认知,完善人格,获得认知与能力的提高。幼儿园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中,常常用音乐的形式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在庆六一、庆元旦、庆国庆等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表现音乐才能的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各项艺术表演,参加歌曲、舞蹈、体操等的表演,让幼儿用音乐展现艺术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水平。

总之,在陶行知生活理论指引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创设优良的音乐教育教学环境,让幼儿在音乐中接受熏陶,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动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班级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班级“四小怪”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