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3-09-26 01:10刘秋凤孙小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血脂水平肠内营养炎性因子

刘秋凤 孙小祥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及心理护理联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2020年3月- 2021年4月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及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焦虑、汉密尔顿焦虑、躁狂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4+、CD4+/CD8+免疫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肠内营养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有效缩短病情康复时间,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降低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心理护理;血脂水平;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9--04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凶险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在发病时可损伤胰腺系统或其他脏器,情况严重者可引发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此外,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可引发机体内分泌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高营养和高血流动力学的状态,从而继发医源性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多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充分保护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胰腺组织坏死。治疗过程中,患者过度焦虑、抑郁等异常的情绪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发展,因此,本研究在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还配合相应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病情认知水平,稳定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尽早康复[1]。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3月- 2021年4月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39±5.22岁;胆源性胰腺炎20例,暴饮暴食致胰腺炎1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3.64±5.74岁;胆源性胰腺炎18例,暴饮暴食致胰腺炎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伦理审查编号:NO.GCPL127-202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愿意参与研究。

(1)纳入标准:①符合2019年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②血清淀粉酶活性高出正常值3倍左右;③影像学中提示胰腺存在形态改变。

(2)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③药物过敏或药物禁忌证;④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患者绝对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腺分泌,减轻胰腺肿胀。②构建2条静脉输液通道,抗休克与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酸碱失衡,如有需要给予输血治疗。③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如有需要给予机械通气。④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如病情许可,可以保持半坐卧位。⑤如实施手术,需在术前、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肢体端血液循环等症状,每日测量腹围,协助医师实施腹部穿刺,明确病理诊断,持续心电监护。⑥动态检测血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等。⑦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止痛剂和胰酶抑制剂。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心理护理。

(1)心理护理:急性胰腺炎发病迅速,在发病过程中常伴有剧烈疼痛,同时随着病情发展还会累及全身脏器,引发全身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很容易因为病情变化而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孤独、躁狂和抑郁情绪,从而形成自暴自弃的负面心态。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医患间的心理距离,鼓励患者以平和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担忧和不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诉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播放柔和音乐、看电视、讲解病情知识和治疗方案、鼓励家人给予支持等,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对病情认知能力,加强治疗依从性[3]。

(2)肠内营养护理:①肠内营養:护理人员配置营养液前,需与临床医师和家属密切核对相关信息,了解患者是否有乳糖不耐受等疾病,精准把控营养液剂量,配置营养液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在输注营养液前,需严格检查营养液质量和剂量,查看有效期限、药物成分和注意事项等,坚持“三查七对”的原则。②输注护理:护理人员在输液时,需严格把控营养液温度,以24~36℃为宜,并根据患者的疗程选择适宜的输注时间和浓度,保持稳定的渗透压,并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脱水现象,如脱水严重者,需给予药物干预,并做好局部保暖工作。在输液过程中,全面固定鼻肠管,预防管路盘线扭曲或滑脱移位等情况发生,在每次输注营养液前,需以温开水对管道进行彻底清洗,在输液中如有输液迟缓现象,需指导患者更换体位,检查液体溶解情况,如有管路阻塞现象,可以0.9%氯化钠溶液推注疏通,摇匀液体后继续输注[4]。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指标:包括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

(2)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每项问题分为4级评分,总是为4分,经常为3分,偶尔为2分,无为1分,一共20个项目,共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情况越严重;汉密顿焦虑测试量表(HAMA)评分,≥29分定为严重的焦虑,21~28分判定为明显的焦虑,14~20分判定为肯定有焦虑,7~13分判定为可能有焦虑,<7分被判定为没有焦虑,分数越高,焦虑情况越严重;躁狂量表(BRMS)评分,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0~4分,分别对13个项目进行评价。0~5分为无明显躁狂症状,6~10分为有肯定躁狂症状,22分以上为严重躁狂症状,分数越高越严重。

(3)血脂水平: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抽取晨间静脉血5ml,采取全自动血酶透析仪(珠海天创仪器有限公司)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4)炎性因子、免疫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抽取晨间静脉血5ml,采取流式细胞仪和配套试剂(德国Partec公司)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检测细菌感染的标记物(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

(5)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急性呼吸窘迫、腹胀腹泻。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时间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HAMA、BRMS各项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HAMA、BRMS各项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TC、TG、LDL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TC、TG、LDL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PCT、TNF-α、HMGB1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CT、TNF-α、HMGB1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指标对比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组间比较,CD4+和CD4+/CD8+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采取肠内营养+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胰腺炎病理机制复杂,以局部胰腺发生炎性反应为典型表现,病程进展快,病势凶险危急,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性命。同时,暴饮暴食、昼夜颠倒的不良生活习惯,是胰腺炎发病的主要诱因,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刀割样持续性剧痛,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尤为关键[5]。

临床治疗胰腺炎常需要在对症用药的同时禁止饮食,但禁食水也会导致患者缺乏营养供给,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进一步加重感染和胃肠功能损伤。在本病发病过程中,患者常伴有强烈的疼痛反应和不适感,因此易产生焦虑、抑郁、躁狂等负面情绪,不利于配合治疗[6]。本研究中,在基础对症支持干预的情况下,给予肠内营养和心理护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易因为病情恶化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形成自暴自弃的心态,甚至有可能抗拒治疗行为。护理人员在治疗期给予患者密切的关注,通过主动的沟通交流,拉近医患关系,鼓励患者向自己倾诉不良情绪,并根据患者的烦恼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系统地讲解病情进展和医护人员制定的治疗计划,稳定患者情绪,如患者焦虑,则可播放轻柔音乐、电视节目,或指导家属给予支持鼓励等,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配合度[7-8]。同时,医院护理人员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进行肠内营养液的输注和配置,输注时严格把控营养液温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浓度,并密切观察是否脱水,如有脱水则给予对症处理。此外,还需做好营养管道的清洗作业,避免发生细菌感染,保障营养供给效果。

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监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9]。PCT属于降钙素前体物质,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TNF-α属于促炎因子,可激活免疫细胞因子产生炎性介质,不但会对免疫功能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损害器官组织的屏障功能,导致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加重;HMGB1作为炎性晚期介质,与免疫机制紊乱和炎性反应失控具有密切关联[10]。上述指标均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和肠内营养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由此可见良好的心态和均衡妥善的营养管理,有助于抑制胰腺炎进展,增强患者基础体质,促进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以肠内营养及心理护理干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有效缩短病情康复时间,减轻治疗期间的负面情绪,降低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4  参考文献

[1] 张鹏,王恋竹.急性胰腺炎患者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3):159-160.

[2] 杜奕奇.2019年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0,33(3):234-237.

[3] 王启明,刘汉影.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8,38(7):18-19,22.

[4] 罗金玲.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7):176-178.

[5] 熊礼会,赵大华,彭莉.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6):124-126.

[6] 李新梅.重症急性胰腺炎集束化护理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2):121-123.

[7] 田华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23):151-152.

[8] 李燕燕.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3):3.

[9] 徐宝霞.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4):3449-3451.

[10] 赵炎华,廖铭燕.重症急性胰腺炎集束化护理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8): 76,82.

[2023-06-07收稿]

作者单位:2113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血脂水平肠内营养炎性因子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血脂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血脂水平的护理改善效果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