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西安汉服文化英译研究

2023-10-30 20:00陈柯胡翠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英译策略文化自信

陈柯 胡翠红

摘 要:漢服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还能体现出等级秩序,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汉服文化的外宣英译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西安汉服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英译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其英译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旨在为西安汉服文化的英译提供借鉴,展现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国外友人更好地理解汉服文化,促进汉服文化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汉服文化;文化自信;英译原则;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18

0 引言

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其表现之一就是汉服的普及推广。汉服是由衣裳、发饰、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扎缬及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自西周至唐代先后有13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此,她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城西安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汉服也逐渐成为西安的城市文化标志之一,西安所孕育的汉服文化以唐文化为主,是汉服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汉服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大多聚焦于非语言符号形式的研究,例如,在西安常见的汉服文化普及形式有:着盛装参加重要节日,汉服婚礼的推广,旅游景区互动及影视剧的推广等。要想真正地传承并弘扬西安汉服文化并提振文化自信,让国外受众去感受这座城市古老的脉搏,聆听这座城古今交汇的文化故事,需在重视非语言符号表达的同时,增加语言符号的比重。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本文归纳当前西安汉服文化英译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讨西安汉服文化英译的翻译原则及策略,以期西安汉服文化能获得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以更加完整的姿态成为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成员。

1 西安汉服文化英译与文化自信构建的关系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汉服因其特有的款式形制和造型特色,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基因,传承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而古都西安所聚集的汉服文化逐渐成为汉服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西安作为国际化都市,又吸引了许多想要了解汉服文化和体验汉服魅力的国外友人。因此,西安汉服文化英译与文化自信的构建息息相关。

1.1 文化自信是推动西安汉服文化英译的指南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汉服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对于整个华夏文明产生颇为深远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类西方服饰文化与汉服文化产生了碰撞与融合,给我国年轻一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又能理性扬弃外来文化,让中国以其独有的形象屹立于国际文化之林,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走进去”是文化发展必经之路,这两者并非是割裂开的,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西安汉服文化“走出去”进而“走进去”当今国际大舞台,就必须要追求原则、讲究策略,采用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讲好“西安故事”。西安汉服文化英译承载着双重任务,不仅要塑造西安理念、西安形象和西安风采,同时也要兼顾国外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接受心理。在英译过程中,务必要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思想罗盘,推动西安地区汉服文化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进入国际化视野,同时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通点,从而引起文化共鸣乃至情感共鸣。

1.2 西安汉服文化英译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新途径

文化不仅是民族行为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亦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西安地区汉服文化是古今汉服文化交织的特色表达,不仅包括了以唐制汉服为主其他形制为辅的古代汉服文化,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代汉服文化的演变。走在西安街头,不仅在古城墙、青龙寺、长安十二时辰文化街区、大唐芙蓉园及大唐不夜城等古风十足的地方能看到着汉服的俊男靓女,甚至在地铁上也比比皆是,散发着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在国外视频网站,如YouTube也能看到许多有关汉服文化的宣传视频。西安汉服文化凝聚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其英译作为“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务必要做到彰显文化自信。在英译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中国的思想内涵、精神文化以及传统美德,充分展示出文化自信,牢牢把握住中华传统文化的话语权。

2 西安汉服文化英译原则及策略

2.1 西安汉服文化英译原则

汉服文化以汉服为载体,凝结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社会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各类文化。汉服文化英译过程中,译者要想通过语言符号让西安汉服文化高质量地为国外受众所了解,既要保持主体性,又得做到换位思考,模拟目的语受众的视角,洞悉其认知结构与文化背景,考虑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1.1 文化优先,语言次之

汉服文化是一个较为成熟并自成完整体系的重要文化,在英译过程中,若仅依照表面含义逐字翻译,则国外受众不能准确理解其真正的文化内涵。例如:西安西安市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将“马面裙”翻译为“horse face skirts”,很容易让国外受众误解为带有马图案的一种裙子。但据目前记载,“马面”一词最早源于《明宫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马面裙起源于宋,于明清时期较为盛行。马面裙中央的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部分平整且光滑,两边带有对称的裙褶,颇似古代城墙中的防御体系“马面”,故称“马面裙”。若按照字面逐字翻译,仅能展示出语言词汇的对等,却没能将马面裙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失去了汉服文化的韵味,因而马面裙所承载的汉服文化不能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2.1.2 文化差异,适当补充

中国一直以“礼仪之邦”“衣冠上国”自居。近几年的“汉服热”,引起了汉服文化的强势回归,“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汉服文化中包含着传统的礼仪文化、吉祥文化以及社会制度文化等,其英译过程中,若仅一味地寻求语言上的完全对等,不顾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则会导致文化信息的缺失。例如,西安博物馆所展示的一款汉服饰品——金筐宝钿团花形金饰,英译为“Gold Crown Rosette Ornament”。但是,团花纹是指四周呈放射形状或旋转样式的圆形装饰纹样,并非特指某一花卉。其纹样成熟于隋唐时期,又于宋元明清各朝盛行,代表着和谐美满与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若将金筐宝钿团花形金饰中的“团花形”纹样仅翻译为“Rosette”——玫瑰形饰物,不但失去了原有的吉祥寓意,而且还造成了文化上的误解。因此,在英译过程中,要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文化缺失部分一定要进行语言与文化的调和,使得目的语受众能够了解到傳统文化信息。

2.1.3 以我为主,完整表达

汉服文化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服饰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王铭铭(2023)谈到,要做文化翻译,便要有自己的“母语”即“标识性概念”,指哲学界和社会学界关注的道、仁、礼、人情等。这些是从我们社会的基本气质研究得出,彰显了我们文化的关系主义特点。在汉服文化英译过程中,不应过分局限于迎合目的语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定式,而应该始终坚定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即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大国形象及展示国家意识形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自创完整的概念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服饰翻译表达,顺利进入目的语受众的认知,将汉服文化信息完整表达,进而得到文化价值的认同。通过良好的英译,一方面完整传达浓厚的汉服文化气息,另一方面通过对接目的语来增强目的语受众对汉服文化的易接受性。

2.1.4 彰显自信,促进交流

服饰文化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产生活条件的产物,它必定与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韩国有韩服,日本有和服,泰国有泰服,中国则以汉服为主要代表。汉服的风格与汉民族历来的气质完美融合,唐制汉服的华贵绚丽,宋制汉服的素雅简约,明制汉服的大气端庄,无一不承载着汉民族深厚的文化韵味。汉服还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迭代,是中国特定的服饰文化基因密码,这种特有的密码必须在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才能得以诠释。例如,唐代章服制度规定,武官官位五品以上腰带悬挂“鞢韄七事”,数量和质地的差异表明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有所不同。唐制规定天子使用九环带,三品以上官员饰以玉。这凸显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文化和社会地位文化,这是汉民族发展到现在所经历过的独特的历程,在此之后则迎来了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其表现之一就是日常着汉服的形制可以不受社会地位的约束。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在目的语形式和语言习惯上,充分融入汉服的特征及背后的文化含义,将汉服文化的原汁原味提炼出来。彰显文化自信,让目的语受众感受到汉服承载的文化底蕴,让汉服真正为目的语受众喜爱。

2.2 西安汉服文化英译策略

2.2.1 直译

直译是指在进行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保存源语的文化特征与内涵,直接将源语的文化信息转换为译入语的对等词句。直译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源语文化能更加容易地为目的语受众所接受。例如:

原文:中国的丝织品自商代出现了平纹起斜纹花的丝织物后,至西周早期出现了用多种彩色丝线提花的重经织物“经锦”。到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出现了纬线起花的织锦,称为唐代纬锦。此后中国织锦就变成以纬线显花为主,即可用多把不同色的纬梭轮换织造,极大丰富了织锦的色彩。

译文:Silk weaving began to mature in the Tang Dynasty when it started to be a complicated skill with flowers on the diagonal line from the Shang and the colorful silk jacquard from the Western Zhou,in 619AD,the second year of Wude period,people began to weave flowers on the weft of the silk fabric known as Weijin. From then on,the patterns and colors of silk fabrics began to be sophisticated,making silk a glamorous product.

这是摘自陕西博物馆的两句话。原文中的“经锦”和“纬锦”分别指的是经线显花和纬线显花的锦,译文直接将“经锦”省略了,“纬锦”译为了“Weijin”。由于此处的“经”和“纬”与世界地理的经纬有些许共同点,如“经”是竖线,“纬”是横线,而国外也对这个地理常识比较熟悉,因此可采用直译法,特性+属类的方式,将“经锦”和“纬锦”分别改译为“warp jin”和“weft jin”,这样不仅能够将源语的文化特征保留下来,同时又能为目的语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2.2.2 意译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只用直译法很难能将文化信息差异较大的文本翻译得很好,容易导致源语文化信息的缺失或不准确,此时可采用意译法,即提炼源语文本中的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找出相近的等值文化信息,跨越语言的鸿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例如:

原文:隋唐是中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时期,服饰自然也雍容华贵。尤其是女子的服装,款式繁多、色彩缤纷,非常浪漫开放。

译文:China underwent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during Sui and Tang Dynasties. Costumes at that period of time were dignified and graceful,especially for women's costumes,they were rich in color and style.

原文摘自陕西省图书馆馆藏《中国红:古代服饰(汉英对照)》一书。句中汉语四字格结构较多,如“雍容华贵”与“色彩缤纷”等。汉语四字格因其结构精简,表达有力,在汉语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雍容华贵”,看到这个词语总是会将其与大唐盛世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英译过程中,我们很难做到不仅语表形式一致,而且还清晰表达文化内容。所以,对于四字格的翻译,我们要采用意译的方式,先理解,再去将其文化含义翻译出来,使得译入语读者充分理解四字格的内涵和文化。比如,“雍容华贵”在《汉典》中的含义是形容仪态大方,服饰豪华而无俗气。可译为supreme elegance。“supreme”意思是极度的,也就是将雍容华贵理解未来极度的优雅,更能为译语读者接受。

2.2.3 注释

对于文化信息差距较大的文本,若采用直译和意译则无法准确且完整表达源语文化内涵,会出现文化交流上的折损,导致目的语受众只能形成片面理解。此时,便可使用增加注释的策略,注释是指在原有的翻译基础上,为了让语内含义和文化内涵外显,采取增加注释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原语语表含义,又能补充容易缺失的文化信息,使得译语读者能够接收到完整的文化。例如:

原文: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译文:Silver Sachet in Open-work with Grapes,Flowers and Birds

“香囊”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史料《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了马嵬坡之变中,杨贵妃遇难,多年后寻其遗骸,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香囊是唐代熏香器中相当重要的类型,附有链子和挂钩,可用于佩戴和点缀服饰。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出于何原因才佩戴葡萄花鸟纹样的香囊,如果不熟悉中国文化,很难明白其中的含义。葡萄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葡萄枝繁叶茂和成熟时硕果累累。代表着多子多福的寓意。并且花鸟与葡萄结合,代表了吉祥如意,同时使用银质是富贵的象征。原译文仅仅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语表含义英译了,对汉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的目的语读者,极有可能只领略到其纹样的装饰美,不能感受到其文化寓意。建议将其英译为“Silver Sachet in Open-work with Grapes,Flowers and Birds (Note: representing more kids,blessings,and good fortune)”,这样既能还原语表含义,又能将文化寓意符号化。

3 结语

语言的产生与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不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其实就是文化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通过翻译的手段传承和弘扬西安汉服文化,首先要在英译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以我为主,彰显民族文化認同感;其次要慎重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最后在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前提下,通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和注释。让西安汉服文化以更易被接受的方式完整地“走出去”,进而“走进去”目的语受众的心中。

参考文献

[1]王铭铭.从文化翻译看“母语”的地位问题[J].开放时代,2023,(01):4453.

[2]卢明玉,冯祥君.中国衣冠服饰汉译英标准化[J].中国科技翻译,2019,32(04):2427.

[3]许明武,梁林歆.柔性侵入: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J].语言与翻译,2015,(01):5863.

[4]王婷.浅谈汉服及其文化特色[J].兰台世界,2013,(16):8586.

[5]沈周.中国红:古代服饰(汉英对照)[M].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

[6]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猜你喜欢
英译策略文化自信
隐喻视角下《红楼梦》颜色词英译研究
中国文化特色词误译及其英译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汉语新词英译探析
刍议“使”字句的英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