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域下的沈周《东庄图册》空间审美意蕴

2024-01-03 04:29蔡芝竖
关键词:东庄沈周图册

蔡芝竖

(江苏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更为关注生态问题,相关生态批评与审美等观念越来越被学界关注,尤其是在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的表现更为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山水画阐释着人内在精神的自由,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启发着新时期人们对精神生态家园构建的思考。

在儒道释等传统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建立在人与自然相融且和谐的根基上,既表现出一种可行、可居、可游的形态,更体现其超越时空、充满诗意性和韵律的空间及精神境界。宗白华说:“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8页。,并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独具一格的,有别于其他世界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

沈周的《东庄图册》主要是描绘其好友在苏州的一私家庄园中独特的景色,以情境相融的诗意空间营造,抒发着画家独特的感受与生命体验,表达着对诗意般田园栖居生活的渴望。笔者从生态视域下的沈周《东庄图册》空间审美意蕴的独特角度去研究,将中国这一传统文化的精粹加以传承和创新,以期对当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发。

画家在《东庄图册》中将自然的真情真境、生态空间和自我追求的理想境界转化成带有浓郁田园诗性的世外桃源般的园林景观,从而呈现出画面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和中和之美的境界。本文将从其作品画面中呈现的朴素与虚静的自然生态空间、超以象外的精神生态空间追求和物我共生的和谐生态空间表达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东庄图册》空间的生态审美意蕴。

一、朴素与虚静的自然生态空间呈现

(一)画面自然生态空间的朴素美

自然是山水画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人们赖以生活栖居的家园,画家们通过对自然的深入体悟,将其内在之美融入创作,在情感的表达中寄寓自己的理想世界。沈周在《东庄图册》中以真实之景为依据,生动地描绘了庄园的原貌,同时传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切向往。在这些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溪水旁的雅舍、田地边的小溪,以及荷塘的野趣。这些景色的再现是如此自然、真实,使人们可以体验到庄园自然生态景象的纯朴之美。

首先是客观自然物象的真实性表达。沈周将自身生活的经历和对田园农耕生活的体验,运用相当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的景象加以敏锐的观察、艺术的提炼与概括,并运用不同于前人的程式化印迹,且较为精准的造型和符号完美鲜活地描述了这些景物,其表现的山水、云石、麦田和溪桥宛若在眼前,亲切而真实。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的体现,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在《东庄图册》中,无论是芦苇、杂树、稻田,还是屋舍、溪桥,这些景色均给人以真实而形象的感觉,如《稻畦图》(图1)中,用细密的线条勾勒出稻苗,然后染出一大片金黄的、密密麻麻的、错落起伏的稻浪。远处,丛树在微风吹拂下浮动,摇曳多姿,茅草屋安静而充满生活气息,在平淡的描绘中,金秋收获的田园真实场景宛若眼前且意味悠远。

其次是画面景物的朴素表现。在作品中,其描绘的一草一木、一屋一舍都洋溢着朴实的生活气息,没有经过过多的装饰,画面中的农具和建筑装饰看起来并不美观反而十分朴素而粗陋,田野山林也不加修饰而呈现朴实状态。在《西溪》(图2)中出现了断桥的景象。一条溪流由远到近蜿蜒平缓流淌,分割出多样的地形,原本左侧的斜坡和竹林有木桥相连,而今变成了一座断桥。在《东庄图册》的空间物象桥的描绘中,这是唯一一处断桥,在作者的手中并没有进行美化处理,而是描绘了客观物象的自然状态的真实美,更是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真实朴素的人情味。在这样的画面物象空间中,呈现出道家所追求的返朴归真之美,没有做作或粉饰的痕迹。

图2 沈周《东庄图册》之《西溪》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最后是画面空间形成的自然构成。在《北港》(图3)画面中,近乎中间有一宽阔的荷塘水面,荷叶相对繁密有致,与池塘形成强烈的对比。其间间以杂草,相互遮映,含蓄而丰富,低矮的土丘环绕四周,池塘宛若碧玉,荷叶拙朴圆润如宝石镶嵌,兼有荷花点染其间而生机盎然。画面聚焦在荷塘之中,四周土丘与天空浑然一体,形成大块平面,荷叶聚散错落为点、杂草丛树为纵线,形成了自然的点、线、面的构成美,空间感被自然生动地表现出来。以独特的构成方式展现了自然景物之美,画面中山、水、树木等元素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景象。再如《稻畦》(图1)和《麦田》(图4)两幅画,画面构图饱满,主体分别为稻和麦,画家在对自然景物真实的描绘中,通过简洁概括且纯粹的排列组合,营造出整个画面空间的强烈视觉张力。

图3 沈周《东庄图册》之《北港》纸本设色 28.6×33cm

图4 沈周《东庄图册》之《麦田》明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的体现。它们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同时也让人们反思和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环境。因此,山水画作为承载着深远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产生积极影响。这些作品让观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人们更加珍视和珍惜自然生态空间的朴素美,将其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山水画作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对自然美的讴歌和对生态保护的呼唤。

(二)画面自然生态空间的虚静美

《东庄图册》在尊重客观物象的真实性的同时,展示了一幅虚静的画面空间。

首先,画家内心的虚静状态和对美的追求凸显出来。明代宗教世俗化,哲学派别林立,在这个兼容并蓄的时代背景下,儒道释三家长期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儒道释观。作为一位画家,沈周深受儒道传统哲学的影响,尤其喜好体悟禅学所倡导的平常心,并在无为而为中深谙道之思想的精髓。清代姚鼐在其《题沈石田〈吴山图卷〉》中写道:“欲识禅宗无学处,画家证取石田翁。”(2)(清)姚鼐撰,姚永朴训纂,宋效永校点,《惜抱轩诗集训纂》,黄山书社,2001年版,第524页。这句话表明沈周对禅宗所领悟的非凡境界。通过修行和体验,沈周明白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在《艇子浜》(图5)的画面中,他巧妙地描绘了垂柳依依下的船艇,但船上却空无一人。这种空灵的画面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感。沈周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物象的精准刻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离去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于世的禅意。这幅作品的特点在于画面的空旷,但同时也给人以深思。观者在欣赏这幅画时,不禁联想到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微小和生命的短暂。这种悠远的意境引发人们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使人们觉醒于内心的虚静,从而达到超越尘世的境界。

沈周的作品所表达的虚静状态和美的追求,不仅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的画作启迪观者的心灵,唤起人们追求平静、内省和深思的渴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沈周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禅宗的智慧融入自己的创作,使人们可以通过欣赏他的画作,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对美的追求。

图5 沈周《东庄图册》之《艇子浜》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其次,画面采取多种手法表现虚静的画面空间。这些手法体现在画面中虚实关系的巧妙运用、青绿设色技法的运用、重叠关系的表现等方面。在多幅画面中,画家用平和虚柔而灵动的笔墨勾勒出墨色轻淡的景象,并采取淡彩渲染,色调雅致,整体笔墨和色调与画家心中之境相互协调,体现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审美观和虚静幽远的空灵境界。这与道家清静无为的真意相契合。如《振衣岗》(图6)中,画面通过层层渐远的手法给观者带来惬意的享受。画面精心设计大面积的天空留白,在一片缥缈虚境之中,一人立于山顶,在咫尺之间展示了深远的宏阔气象,天人与万物融为一体。在虚静的空间中,景虽小而境却大,画家将内心对虚静世界的触摸和体悟转化为画面中的虚静空间,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画家通过虚实关系、青绿设色技法和重叠关系的表现等多种手法,创造了虚静的画面空间,将虚无世界中的幽静与超脱展现于画面中。这种表达方式不仅满足了画家的审美追求,也为观者提供了一种超然凡尘的审美体验和心灵寄托。

图6 沈周《东庄图册》之 《振衣岗》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二、超以象外的精神生态空间追求

精神生态是指人自身的精神世界。鲁枢元说:“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他自己的关系。”(3)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作为文人画家的沈周,其对田园景色的创作不光是单纯地刻画自然生态空间之物象美,而是把自身的生命体验、真实情感融入画面,表现其内心深处追求的精神生态空间,在画面中或自娱遣兴,或寄托理想。如高云龙等所述:“绘画不是只求形似,更重要的是‘形’背后‘心’的表达,‘形似’是手段,‘心的表达’ 才是目的。”(4)高云龙、郑霞、刘士梦:《禅与水墨画艺术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年版,第49页。而在《东庄图册》中,沈周用他敏锐的观察力结合心灵感悟的独特视角,去体会东庄的自然万象,在心物交融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品质。

(一)幽居而怡然的生活追求

首先,是画家本人幽居而怡然的生活态度。沈周作为明代文人画家,沉浸于文学和艺术之中。他虽然没有走上仕途,也没有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贵生活,但也没有经历过以前文人落魄潦倒的处境,在大的家族背景影响下,他自幼得父亲悉心教导,沉浸于文学和艺术之中。他崇尚平淡的幽居生活方式,并没有过多的哀怨悲悯,而是有一种悠然惬意的情怀。他生来内心纯真,性本爱丘园,在人生不断体验的阅历中,更是向往返朴归真的人生境界和生活追求,享受那种精神和心性得到酣畅淋漓释放的感觉,体会其中的愉悦与轻松。他对东庄这个小小的居所情有独钟,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宁静而舒适的天地,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艺术的完美。

沈周的幽居生活态度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追求,更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出了他对于自我修养和内心安宁的崇尚。沈周在《东庄图册》中巧妙地运用了淡墨轻色的笔法,通过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笔触,将东庄的宁静和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如万青力所说:“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现,气质的流露,审美的宣示,学养的标记。”(5)万青力:《万青力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画中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皆体现出他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都寄寓着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沈周对幽居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底蕴,也让人们在喧嚣的都市中能够找到内心安宁和精神寄托。

其次,多角度构筑了惬意安详的日常生活场景。这里的花草树木以及整个庄园都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画家笔下都栩栩如生,恬静而亲切。画家通过田园美景的描绘来筑构其内心深处追求的理想世界,他以文人雅士的精神游心于田园山水间,也带给观者一种轻松而纯粹的审美愉悦。画面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人在画中游,可以在游园之中感受舒畅与惬意。沈周有诗写道:“东庄水木有清辉,地静人闲与世违。瓜圃熟时供路渴,稻畦收后问邻饥。”(6)董寿琪:《苏州园林山水画选》,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1页。该诗描绘园中水木清华是车马闹世间的一处天籁宁静之居所。其诗境所体现的画家惬意安详的生活状态,窃以为正合《东庄图册》中的安逸之境。如《朱樱径》(图7)中朱樱下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石头铺成的小径上,画家犹如化身一仙士携杖而行,仿佛能感受到在此幽居的惬意与祥和。

在《耕息轩》(图8)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书生抑或是隐士,他席地而坐,应是耕作后归来专注读书的忘我之情景。庭院、围墙及各个角落的细节,都呈现出屋主人雅致而浓郁的生活化隐居之所。其木质茅舍简洁朴素,墙外的房檐上挂着蓑衣、斗笠,树墩垫底的小石台与地面上错落摆放着锄头等农具,绿意渐浓的围墙上覆盖着植被,画家对这些景物的组合,使得幽静的画面中散发出隐士幽居田园的愉悦和生活场面的安逸。

图7 沈周《东庄图册》之《朱樱径》纸本设色 28.6×33cm

图8 沈周《东庄图册》之《耕息轩》 明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沈周通过《东庄图册》将自己融入居园之乐中,展现了画家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作为画中人,他在图中时而徜徉于朱樱小径之间,感受着花香的浓郁与春天的气息;时而选择坐上小船,在碧波荡漾之间畅快地划动着,采集着水中鲜艳的睡莲,静静享受船行的恬适与安宁;时而选择在茅舍中静静地坐下,品味着一杯香茗,抚摸着诗书画卷,沉浸在文字与艺术的世界中。画家通过画面来展示居园之乐趣,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以简约而典雅的方式创造出富有灵性的园林之美。

再者,《东庄图册》还营造出浓郁的田园文人生活气息。北京大学朱良志评价沈周说:“他轻视物质,重视人间温情,亲和世界,和大多萧然于物外之趣的文人画家相比,更加地亲和生活,所绘的一草一木都能看出他在典雅细致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人间的温情,呈现出亲和生活、亲和世界的人文气息。”(7)朱良志:《南画十六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 页。沈周的《东庄图册》以真实而淳朴的手法描绘了庄园自然生态之境,还将果树、稻畦、溪桥、菱壕等自然景观与人建立了密切的交融共享关系,让人在安然闲适的生活中感受生活之轻松惬意。其笔下的山水园居,从画面内容到营造的氛围均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画家长期浸润、隐居在此田园环境中而表现出的田园山水画更是融情于景,以一种平和而自然的心态来表现真实生活,显示了幽居田园、怡然自得的生活追求和自由、洒脱的文人精神思想。如《拙修庵》(图9)中,茅舍内摆放着水壶、炉子、榻凳,桌面上摆放着各种大大小小且错落有致的生活用品,让人感受到画中人物浓郁的文人气质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画面中隐在曲折围墙内的幽静院落,在浓郁的树荫下还有摇曳多姿的翠竹,其营造的整体气氛更加具有文人雅逸的生活情趣。

图9 沈周《东庄图册》之《拙修庵》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二)隐逸而空灵的精神境界

在《东庄图册》的画面中,始终透露出无处不在的和谐的生态意识。画家沉醉于宁静、优雅的田园山水之中,所以他能够以豁达淡然的心态去感悟自然生态的真意。沈周将东庄构建成一个理想化的生活居所,既沉浸于隐逸田园、清新自然的精神追求,也表达了空灵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就如苏东坡所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8)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

首先,《东庄图册》的画面充溢着隐逸而沁心怡然的精神追求。沈周过着隐而不仕的田园幽居生活,遁隐田园的潇洒生活成为其笃爱,更多的闲居时间都用在了丹青创作上,尤为喜爱渔、樵、耕、隐等绘画主题,从中觅寻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及安放之所。其田园山水画,正是画家沁心怡然精神境界的体现。

《东庄图册》画面中的田园山水,是作者内心深处不断追求的“精神家园”。从《东庄图册》中,我们可以看到沈周不光胸中有“东庄”的山水和丘壑,图册更融入了画家浓厚的个人情感。他巧妙地通过抓住园中典型性物象来表现庄园全貌,从而突出了东庄田园特色,将庄园中山水、云泉、竹海等符号巧妙地运用到了画面之中,并且将幽居之境与文人墨客心中对理想美的追求完美契合。这种对典型物象和符号的巧妙运用,使得画面中所描绘的每一处东庄景色都自然和谐,宛若天成,散发出雅逸悠远的意境,表现出画家高雅的生活情调及隐逸的精神境界。

再如《振衣岗》画面之土丘山巔上,一位雅士以祥和姿态独立远眺,一览东庄之景,感受着涤荡灵魂深处的情境,沁心怡然的精神追求在其中彰显无遗。

其次,空灵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画家幽居隐逸的生活和淡然释怀的态度带来其内心深处的坦然与空灵,其文学和诗画修养,特别是其对道家及禅宗的修炼和领悟,以及画家自身散发出超然于物外的气自华的精神境界,使作者在《东庄图册》的创作中将个人的情感与园中自然万物相碰撞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精神世界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变得真切朴实。

在《知乐亭》(图10)中,用庄子“濠梁观鱼”之鱼之乐,可以看出沈周逍遥、隐逸、淡泊的心态。画面中一文士姿态悠闲,弯弓倚栏观鱼,人乐亦知鱼之乐也,群鱼聚散自然,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增添了隐居田园的情趣,作者显然是以此来阐释自己闲情逸致、怡然自得的精神追求。

图10 沈周《东庄图册》之《知乐亭》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再次,以借物喻人的方式,表达了画家对高尚品格的追求。画家通过运用竹子和仙鹤等形象作为隐喻,将其高贵的品格和追求充分展现出来。

竹的形象象征着沈周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幽雅而茫茫一片竹影摇曳的竹园中,让人不禁联想到王维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9)《中国诗词精典》,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1页。。竹子已成为画家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吉祥、高洁的象征,在作品《鹤洞》(图11)中,沈周借用鹤的形象来体现自己超凡脱俗的气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幅画中,沈周以常见的矮山作为背景,表现出相对真实的仙鹤居住环境,并没有追求高大奇崛的表现方式,而是以平常的构图手法展现出一只仙鹤在曲折的小路上悠闲地向洞穴走去的情景,意境幽静而清雅,从而寄托古代文人骚客对悠闲而隐逸的高雅精神品格的向往。他以自身品德和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将自然界的美感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三、物我共生的和谐生态空间表达

《东庄图册》充满了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致,画中所传达的是深植于沈周心中的生活化、自由化的田园牧歌精神。作品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在画面中,东庄的生活图景是非常朴素自然、真切可爱的,没有表现攀登高山、征服自然的愿望,而是完全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相通相融的和谐空间关系。

在审美情趣方面,《东庄图册》以相对客观、纯美的笔调走向真实的自然,把画家的视觉感受和真实情感浸润到画面之中,建立了一种亲近、平实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关系。沈周说:“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之间者,无非兴而已矣。”(10)张捷:《反躬修己:论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家的自律性》,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页。画家对自然万物有所感受和触动,才有了“感兴”的情感,此时绘画创作已然达到心与物的结合,也就是“心物一体”的境界。

沈宗骞曾提到:“凡事物之能垂久远者,比不徒尚华美之观,而要有切实之体。”(11)王克文:《中国画小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版,第189页。这就是说,想要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作品,仅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是不够的,更要有内在精神和神韵,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沈周凭着家学和自身的综合修养创作了《东庄图册》,作品不仅展现庄内山水、田地、花草和屋舍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还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与和谐统一,给观者带来安然适意的精神感受。

在《东城》(图 12)中,沈周通过描绘城墙下如九曲十八弯的河流等几处典型景物,表现出宛如世外桃源的景象。在城墙之外辽阔天空的衬托之下,芦苇、小桥、行舟都弥漫着画家对东庄的情感,亦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蕴。

图12 沈周《东庄图册》之《东城》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自《东城》册页之后,在恬静安逸、悠闲自在的生活中,沈周更是把隐逸在庄园中物我和谐、相融相生的生态之境更多表现出来,无论是耕后小憩,还是赏花观鱼,都透露着漫不经心的让人倍感亲切的生活情趣。

此外,《全真馆》(图13)可谓是一幅物我交融、意境悠远、意趣浓厚的作品。画中云气飘渺,景象丰富,在淡雅的设色中,把一条小河两岸的景色错落有致地展开,溪转桥头忽现,数间屋舍若隐若现于丛树芦苇之间,生机盎然,如入人间仙境。两人于一叶扁舟之中,一人摇着橹,另一人坐在船头回首翘望,游意甚浓,仿佛沉迷于天地美景之中,又感觉给人以依依不舍的惜别场景。沈周将其真情实感注入大众日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并以朴实的手法展现对田园生活情感的自然流露。画面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是画家主体在澄澈心境与对象适然相遇后的神会心得,是物我由两忘到同一的意象。

图13 沈周《东庄图册》之《全真馆》 纸本设色 28.6×33cm 明

沈周的《东庄图册》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和谐境界,画面展示的宁静、祥和与生态审美追求相契合,呈现的是画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内在修养与平和心境。这种对自然境界的崇尚与追求,为当下心绪纷乱、情绪焦躁的人们提供了心灵营养。其画面所流露的朴素与虚静的自然生态观、超以象外的精神生态观以及物我共生的和谐生态观等田园精神和生态意韵,对于当代社会修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消除紧张对立的人际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社会方面的和谐关系,营造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无疑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东庄沈周图册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图卷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册
对牛弹琴
山西翼城王庄乡东庄村:苹果树变身“摇钱树”
影像里的乡愁记忆
沈周油画作品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
东庄水库70年的6次规划
《日本级进模排样图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