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央视纪录片《御膳房》汉英字幕分析

2024-01-06 15:36李晓萌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御膳房字幕翻译目的论

【摘 要】功能翻译理论是由一批德国学者提出且具有很强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其中目的论主张翻译方法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字幕的功能在于为观众提供必要的信息,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目的在于向译入语观众提供必要的语言文化信息。鉴于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独特性,译者应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向译入语观众传达原文含义。本文以德国语言学家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論为框架,以2010年央视纪录片《御膳房》为例,从四字词语的翻译、中国特有名称的翻译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译者在翻译纪录片字幕时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央视纪录片;字幕翻译;御膳房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9—219—03

引言

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文影视作品涌入世界,尤其是对中国历史有着很好的宣传力的国内纪录片,其中以央视纪录片为主导,吸引了很多的外国观众的注意。与此同时,纪录片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

《御膳房》是在中央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国宝档案》中的一个系列,以每集大约13分钟,共9集的形式呈现,主要纪录了清朝御膳房的一些故事。此纪录片以双语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希望能够让更多外国观众也了解并欣赏到中国清朝的美味佳肴。本文试图从目的论出发,以双语纪录片《御膳房》为例,分析译者在面对中国四字词语、中国特有名称上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一、目的论

1984年,汉斯·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中首次提出了目的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源语言文本且具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行为。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是受众,即译文预期的接受者(即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有一定的期待以及交际上的需求)。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1]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并不看重译文文本和原文文本之间是否存在对等,而是注重译文应该以其预期功能为出发点,同时以译语语境为依据,采取最佳的解决方式,因此目的论具有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强。[2]

央视纪录片《御膳房》的字幕以旁白为主。旁白是一种简洁易懂的描述性语言,大多是经过策划和组织过的语言,更贴近书面语言。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同其他影视翻译类似,由于媒介方式的限制,字幕显示与讲解和场景同步;字幕长度与观众的阅读视野相符;且纪录片字幕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体现。[3]基于以上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特点,译者应重点把握受众对英译版本的接受能力从而灵活翻译。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双语纪录片《御膳房》英文字幕是为了将此纪录片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达到一个对外宣传交流中国历史文化的目的。

在目的论的框架下,本文将本着《御膳房》这一纪录片是为了达到一个让外国观众对中国清朝美食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的目的,从四字词语的翻译、中国特有名称的翻译两个方面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

二、《御膳房》中四字词语的翻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四字词语为汉语所独有具有“意美”“形美”和“简炼”的特点。但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时,一般情况下,很难按照汉语本来的四字词语形式去逐字翻译,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译者会在理解四字词语的基本含义基础上,进行意译,这也正是适用于纪录片的英译对国外所起的宣传作用。

例(1)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尘封的御膳房,揭开那些隐秘的前尘往事。

译文:From today, we will walk into the dusty imperial kitchen to uncover those covert history.

这句话出现在《御膳房》的开头。“前尘往事”是极具中国古典气息的四字词语,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选择直接用“history”一个单词来传达这一含义,简明清楚的把握住了中文的意旨。由此,外国观众也能很快明白此纪录片接下来主要讲述的是过去发生在御膳房里的一些事情。

例(2)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天,京城一家叫蜜香居的酒馆里座无虚席。楼下经营的是大众饭菜,物美价廉。楼上设施讲究,是王公贵族的饮宴之所。

译文:One day during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a tavern called Mi Xiang Ju in the capital city was occupied. The tavern provided cheap and fine normal dishes downstairs while it owned fine facility upstairs being a dinner place for the noble.

原文中的“座无虚席”是一个成语,是说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所以译者用“occupied”这个形容词就足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也方便外国观众理解这个成语。但是“大众饭菜”这个词语就是普通的四字词语了,外国观众直观上看起来似乎是某种饭菜的名字,那“大众”是一种什么菜呢?这里顾名思义指的是普通群众都能吃的到的饭菜,那译者用“normal”一词来形容,再加上“物美价廉”这个词的修饰,外国观众就能很快明白其含义。这里的“饮宴之所”其实指的就是吃饭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纪录片的宣传作用且方便外国观众理解,译者用“a dinner place”简洁明了。

例(3)此人听到这里,不禁眉头紧锁,若有所思。他举步上楼,只见各个桌面都摆满了美味佳肴,王公达官们团团围坐。

译文:Hearing these words, that man frowned as if being absorbed in thought. He came upstairs and saw that each desk was full of delicacies. The noble sat around.

在面对有些四字词语的时候,可以删减一些不重要的成分,将重点动作译出,这样对外国观众来说更加直观。比如在这个句子中,“举步上楼”和“团团围坐”这两个四字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但翻译的时候没有必要将四个字词的意思都一一表达出来,只是为了方便外国观众明白要旨的话,只需将表示动作的词译出即可,即译者将“举步”和“团团”分别删去不译,只是说明“上楼”和“围坐”這两个含义就让外国观众知道这两个动作所指。

例(4)对于文官来说,国宴的礼仪是家常便饭。但对于这些武将,习惯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战时生活,突然回到京城来,还是有点不适应。

译文:It was piece of cake for civil officials to behave themselves in the banquet. But for those military officials who were used to wolf food and wine in the battlefield, and returned to the capital suddenly, it was really not easy.

“家常便饭”是一个成语,指家中日常的饭食,比喻极为平常的事情。译者用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英语习语“piece of cake”来表示国宴的礼仪于文官来说是小菜一碟的含义,方便外国观众理解。而“大口吃肉”并不表示只吃肉,所以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wolf meat”,否则外国观众容易产生困惑:国宴上只有肉可以吃吗?所以这里译者在翻译时应将原文实际的意义翻译出来,这样才便于外国观众理解。

三、《御膳房》中中国特有名称的翻译

此纪录片名为《御膳房》,顾名思义讲的也是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一些事情,那么当时的一些名称只是为中国所独有。这些词语的翻译不同于成语,成语的翻译是建立在译者对基本含义有所把握的基础上的。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此纪录片之所以有英译版本,是为了通过电视等传播媒介向英语国家讲述中国过去的一些历史,让他们对中国多一些理解。因此,立足于这个目的,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可以化繁为简,适当适时的做一些删减,将词中重点关键之处译出即可,这样即可迅速达到外宣的目的。

例(5)因此,皇帝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饭都关系到他的安全、健康、长寿,也关系到九五至尊的排场。

译文:Hence, each meal taken by the emperors was related to his safety, health and longevity, as well as the royal ostentation.

在原文中,“九五至尊”和“排场”这两个词是中国特有的,因此如何翻译才能让外国人体会到其中的含义,这很重要。“九五至尊”是一种帝王象征。“排场”有场面铺张,体面,还有身份的含义。考虑到观众对字幕翻译的阅读视野,这两个词不宜各自逐字翻译,否则会显得译文冗长复杂,且不易为目的语观众所理解。译文用“royal ostentation”两个单词简明扼要的把握住了中文的含义,“ostentation”有卖弄、虚饰的含义,外国观众结合着“emperors”一词,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文的主旨。

例(6)原来,当时的满汉官员和八旗子弟吃吃喝喝,最爱讲排场,挥金如土,一桌酒席通常吃不上几口。

译文:Officials and juniors of the Eight Banners loved ostentation in banquets, spending money like water without tasting the feast.

原文中的“满汉官员”和“八旗子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只为中国所独有的说法。因为当时年代所处清朝,官员里有满人和汉人之分。对于外国观众,只需将“官员”译出即可,即“officials”。那么“八旗子弟”怎么解释才更便于理解呢?“八旗”有其专门的名称,“子弟”暗含年轻人的意思,译者用“juniors”表达也很简洁。

例(7)一肴一馔当思物之维艰,微金毫银恒念来之不易。

译文:Each meal is hard—earned, every coin is hard—won.

这一句是极富中国古典特色的对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原文中的“一肴一馔”和“微金毫银”体现的尤为明显。外国观众由于没有深厚的中国汉语文化的积淀,在理解对联的含义的时候要比成语复杂的多。译者基于目的论的视角,要充分考虑到纪录片英文字幕的受众,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本来就很复杂的对联翻译上,译者要化繁为简,抓住重点,将关键词译出。这个句子中“一肴一馔”指的其实是饭,“微金毫银”指的其实是钱币。再对整个对联做一个适当的删减,留下形容词,即“维艰”和“不易”。翻译的时候用最简单的“主系表”结构就能表达出主旨。另外,“维艰”和“不易”在含义上有些接近,用“hard”一词两用,更能维持原文对联工整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结语

由于纪录片字幕翻译有其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译者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达目标语言,向观众提供必要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帮助其能够在有限的屏幕和短暂的时间里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作品。[4]目的论对字幕翻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译者应该以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为标准,恰当灵活的运用翻译策略,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对文本做些删减等调整。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交流愈加频繁,纪录片及其他形式的影视文化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增添力量,字幕翻译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容忽略。为译语观众提供更加畅通的理解资源的同时,中国历史文化也能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著.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王克非,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

[4]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

作者简介:李晓萌(1993—),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御膳房字幕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甜心格格之精灵来了Ⅰ天降③
夏季爽口第一茶——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夏季爽口第一茶一一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动物“御膳房”中的故事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