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24-01-07 01:35杨华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教学设计

杨华山

【摘要】“做”是教与学的根本要素,也是两者的最终目标,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渗透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发展情况和学习基础,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深度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基本概念与意义展开简要论述,重点探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引 言

对于身心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知识点联系过于复杂,将“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渗透于实际教学环节中,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性学习与思考.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逐渐得到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不统一,实践教学不受重视等情况.基于此,文章将对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明确教学理念、制订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加强教学引导等方式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做合一”的概念和意义

(一)基本概述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内容中的关键思想观念,其重点强调教师需要在“做”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率教学,而学生需要在“做”的前提下进行综合学习,以“做”为核心要素展开“教与学”的系统性、融合性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对如何“教”展开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阶段积极探索“学”的方法措施.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观念中的“做”主要代表智力与体力有效融合的活动,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多种外界因素的条件下对原有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展开进一步创新改革,将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全面结合,对综合教学活动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利用创新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深入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意义

1.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根据“教学做合一”理念思想,在数学概念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践内容开展一系列综合验证活动,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与自主性实验,对自身所掌握的数学概念性知识展开全面化检验处理,以促使学生在此阶段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并结合当前数学教学内容提出各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加以验证,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渗透.以实践内容为核心要素不断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根本上促使学生在学习环节中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效用形成良好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种种难题的能力,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阶段有效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而探索数学科目的魅力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出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方法对策,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2.体现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做合一”思想观念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息息相关,并同样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整体视角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群体,实践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群体,所以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环节中需要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在实践活动中“教”和“学”等内容的融合.在“教学做合一”思想观念影响下,教师需要将辅导教学作为核心要素,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接纳教学内容,并在具体学习环节中主动思考各类数学知识,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全面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需要在重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学习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想要获取显著性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基本发展情况和个性特点加以掌握,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开展分层次教学,促使每名学生可以探寻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数学成长路径,为增强自身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扩大学情了解渠道

从整体视角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基本状况的掌握与了解需要在根本上突破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准的局限,还需要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内.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拓宽认知学生学情的渠道,除了试卷考核、作业分析及课堂学习观察等手段以外,还需要借助家校合作及面对面交谈等措施获取全面化信息资源,进而完成对每名学生学情档案的科学编制与创建.

2.为学生划分学习挡位

在全面收集并总结学生的综合学情信息等内容后,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各类信息内容将分层教学基本原则贯彻到底,根据学生差异性的基础水平、知识储备量、认知水平等划分多样化学习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其自身发展特点相吻合的教学内容、模式及评价指标,促使学生获得与自身学习状态协调一致的综合引导与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并不代表仅依靠小学生自身能力开展各项学习活动,还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想促使其投身于各项教学活动当中.在此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灵活,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余白”意识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知识讲解期间,都能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准进行完全兼顾,并将各类知识内容细化到“原子级别”.此种教學模式在根本上不利于小学生实现自主思考与反思,也无法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创建出科学化自主学习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积极树立“余白”意识,对各类知识点内容的讲解实现“点到为止”,并在此前提下预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用于小组探讨任务和课题,以及供小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加以思考和解决问题.此种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用机会,进而在根本上实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加强与完善.

比如,在开展“平行与相交”课程内容讲解期间,教师可以在讲述基本知识点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此话是否正确?试说出你的理由或提出反例”.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探讨,尝试在纸上亲手画一画,如果学生并没有结合此问题给出确切的答案或没有任何思路,教师可以将“同一平面”作为关键条件为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引领.

2.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想要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获得显著性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做好小组成员分配工作.首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小学生个人想法和意愿的前提条件下开展分组工作,不但要确保每个小组存在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保障学生彼此间的学习资源实现正向流动,还要考虑每名学生的优点及学习短板,进而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及发展互促,除上述以外,还需要精准掌握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比如在开展“可能性”课程内容小组探讨阶段,教师可以根据1∶1∶2的比例精准定位高层次、中层次和低层次学生的具体人数,并确保最终完成配置的小组内具有思维创造性、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良好的成员.

(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一般情况下,实验活动可以在根本上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其也是各类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学以致用”基本原则贯彻到底,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教材内容等相关要素科学设计、组织实践学习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掌握并理解知识内容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1.组织趣味化实践活动

从整体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凸显出活泼好动等基本性格,其更愿意参与一些具有趣味性、内容丰富化的游戏活动,并能在各类游戏中展现出自身高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水准.在此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期间,可以融入部分游戏元素,进而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断加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将“寓教于乐”这一基本教育目标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在高层次上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塑造和强化.

2.引入数学实验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需要结合具体教材内容、规范需求等设计一些具有趣味化、简单易上手的实验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提炼和还原,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阶段中深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流程及结论验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并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生自身学习手段的深入优化与完善.例如,在开展“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讲解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等关键结论,并在此前提下询问学生如何证实该结论的确切性,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高效实用的实验活动.如果学生没有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思路,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纸制三角板等相关学习工具,并提醒学生“平角为180°”等相关知识内容,在此情况下学生便会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究将三角板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观察拼起来的三个角是否能构成平角,通过此种动手操作实验活动便能证明结论的确切性.

(四)教学结束后布置社会实践作业

一般情况下,作业是加深学生记忆及巩固学习成果的关键途径,在作业设计规划期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社会空间所具备的学习资源和训练要素,不断引导学生以广阔视野开展技能与知识的运用,进而帮助学生对实践生活与数学知识彼此间的关联性形成良好的认知.

1.在社会实践作业中融入亲子元素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父母产生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在学习环节中更愿意与父母共同参与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运用该要素,在社会实践作业设计环节中渗透部分亲子元素,不断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陪同下开展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任务完成难度获取更多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享受与父母相处的幸福时光,进而激发学生在父母面前努力展现自我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开展“观察物体”课程实践作业设计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双休时间与父母共同参观当地标志性景点,并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点中的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外貌简单画出三视图,也可以将其交给父母进行深入完善处理,最后将完成的简图上交给教师,教师可以将其放置于班级作品展览中,让学生分析是哪些建筑,最后筛选出最佳作品.

2.社会实践作业与小组合作模式深度结合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开展各项活动期间更愿意与身边的同学、朋友等共同参与,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社会实践作业设计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完成各项任务.合作期间,学生可以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展开深入沟通、分享与交流,进而对课堂学习成果展开二次吸收与理解,全面提高自身的自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在完成“统计”课程讲解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统计校门口人员遵守交通规则的具体情况,将过马路的人以年龄段加以划分,分别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进而判断哪个年龄段人群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强.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最终统计的数据绘制出与之匹配的统计图表,并在此前提下详细书写出该活动的报告内容与体验感受,将其作为作业上交给教师.

(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通常指的是运用与常规思维相反的逻辑想法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相对较大,所以在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期间往往过度依赖教师的指导与提醒,为了从根本上打破此种限制格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环节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期间,采用“先结果后论证”等创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方向思考,进而在意识层面和思想层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推行,对小学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引导性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出教育思想的价值.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切实提升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效果,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鹏阳,顾新佳.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构建:内涵、原则和路徑[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2,38(1):33-36.

[2]齐斌,王建.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8):214-215.

[3]景虹.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194-195.

[4]缪惠容.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6):83-85.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教学设计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