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课中、课后

2024-01-30 06:31夏怡辰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小组探究学习是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模式。但是,如何提高小组探究学习的效率还需要广大教师思考和研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究了运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小组探究;策略

作者简介:夏怡辰(1989—),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学。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生形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的关键。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实现自我发展,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学习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评价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但是,现在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探究学习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

1.内容设计不合理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课前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内容的设计和时间的安排。合作的内容过于简单就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内容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就会阻碍教学进程。在时间设计这一方面,如果时间太短,学生就难以展开充分的学习;时间太长,又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度。所以,课前准备切忌盲目、随意安排。

例如,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时,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列举出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学生们经过激烈讨论后,积极举手发言。这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概念,容易混淆权利和义务。在进行教学反思时,笔者意识到应该在上课之初就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区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分组太过随意

在教室里面,学生的座位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因此,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就会受限于学生的位置,随意进行分组。同时,由于学生们的性格、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在运用小组竞争的方式时,部分教师常常根据座位的分布来分组,这就造成了小组成员的安排不合理。在一次小组竞争中,笔者根据座位分组,导致一些沉默内向的学生被分到了同一组。这组学生在讨论时间沉默不语,发言的时候也不积极,一节课下来,与其他组的差距非常大。这样不仅打击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可能让他们对小组合作产生畏惧心理。

3.忽视分析学生的情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会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很有可能会降低小组合作的效率。比如,在开展小组竞争时,学生可能过度注重自己所在小组的得分,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当然,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过度关注对学生机械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的参与感较低。比如,在讲授时政热点时,如果教师不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是一味地教授学生应试答题技巧,学生就会缺少对时事政治的深度讨论和理解,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课中

1.师生缺乏有效互动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较少关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有些教师在分配好任务之后,就埋头看教案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管学生在做什么。有些教师虽然深入学生中间去,但是却直接给学生一些提示或者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不利于小组探究学习的开展,甚至会导致课堂效率下降。

2.注重教学形式,忽视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运用小组探究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就会十分活躍。但是,教师如果只注重教学形式而不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很有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如在小组竞争这一教学模式下,如果过于关注形式,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本上转移到自己小组的得分上面。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虽活跃了,但是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怎么得分,甚至发生组与组之间的争吵,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课后

1.教师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通常会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如果学生回答的内容是教师所想的,教师就鼓励性地说几句话;如果学生回答的内容与教师的预期不符,教师就会要求该小组再好好想一想。这种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缺乏生生互评

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要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当前,通常由小组代表来叙述讨论的结果,或直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缺乏生生互评。这样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高小组探究式学习效率的策略

(一)课前:精细化与创新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小组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与课前教师没有精心准备、粗放化处理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先对分组进行精心的安排,比如,将那些羞于表达、不善于在小组中表现自己的学生与那些善于表达、乐于表现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

在课前,教师可以制订课前学习方案,要求学生自学,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到“师长情谊”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如下的课前预习案:

【阅读自学】

1.请分别描述你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印象,说说他们之间有何差异。

2.你有喜欢的教师吗?请分享他/她对你成长的帮助。

3.请分组采访你们的学科教师,让教师说说自己的喜好和对这门学科的看法。

4.回忆一下在不同时期你们对教师的称呼有哪些,在不同的时期教师的地位如何?

5.想一想自己在与教师沟通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我的疑问】

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话可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与教师交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之后,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升核心素养。

在讲到九年级上册“建设美丽中国”时,笔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制定为契机,设计了三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1)如果渔民无节制地捕鱼会怎么样?(2)如果每个渔民都控制捕鱼数量呢?(3)如果你是渔民,你会怎么做?在问题的引导下,不需要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也可以合作解决问题。精心设计小组探究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解决问题,又能避免教师的灌输式教育,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二)课中:高效化与主体性

在小组探究学习中,首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去,倾听学生的讨论。当小组内部在解决问题方面有困难时,教师要适当给予提示。当小组在活动中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时,教师要要求小组内部加快或者放慢速度。当小组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应该做好调停者。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去,成为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互动观念,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合作时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例如,在讲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的“中学序曲”时,笔者通过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活动一】

你了解自己的学校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校共有几幢教学楼?名称分别是什么?你的教室在哪幢教学楼?

(2)操场、图书馆、食堂分别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3)对于学校的建筑,你觉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活动二】

经过军训和开学这几天,对比中学阶段的学习和小学阶段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面对这些不同,我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策略也应该有所调整。你准备做哪些改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的不同,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2]。

又如,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管束太严,你对此有何看法?”有部分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对此,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课后:系统化和客观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还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同时结合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评价,进行自我总结。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要让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活动结束后,可采取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可采取分值形式,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自评和他评情况进行诊断并提出建议,具体如表1所示:

课后评价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的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评价环节不可或缺,教师应根據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三、总结

小组探究学习是一个富有创意且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使道德与法治课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吕素平,周益林.浅谈新课标下学生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224.

魏国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09(8):156-159.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