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情境提高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024-01-30 06:31高秀清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盲校教学情境语文课堂

摘 要:在盲校语文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想象空间,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是,当前盲校语文课堂授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直观经验、学习主动性较差等,这些都阻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于此,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引入生活情境、联想情境、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开展深度学习,同时还应创设多元化情境,比如声音情境、语言情境等,保持课堂的直观性,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教学情境;盲校;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高秀清(1988—),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

一、在盲校语文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意义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人文属性较强,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理解、感悟,才能明确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所蕴藏的情感,发现文章语言、人物、思想之美,从而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盲校学生具有特殊性,语言理解难度较大,因此,仅仅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学生很难理解文章内容。而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直观的空间,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艺术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效的语文学习应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需要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1]。

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从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进行体验,感受具体的事物,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解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见解,完成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盲校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差

盲校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不能通过眼睛看来实现,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对事物的理解难度较大。对于语文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学生难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另外,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事物的描写,学生需要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但是,盲校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缺少生活积累,因此很难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这些都加大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困难。

(二)学生缺乏对汉字的直观感知,阅读困难

盲校学生由于视力因素的限制,在阅读、书写等方面存在困难,汉字直观感知力较差。首先,阅读困难。虽然有专门供盲人阅读的文字,但是对于一些同音词,学生很难直观感知,如大家、打架、打假等。其次,形近字辨别困难。一些形近字在外形上比较像,仅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抱、饱、刨、胞等,学生难以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进行写作教学。最后,阅读不流畅。盲校学生由于视力的原因,容易出现跳行、跳字的现象,难以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和质量,也难以理解文章内容。

(三)学习主动性差,难以保证学习深度

部分盲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只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缺乏自我探究意识。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处处碰壁,难以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能依靠教师指导,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导致语文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进行深入的学习。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较低,很少主动学习,更不要说深入学习了[2]。

(四)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直观性较差

部分盲校教师主要采用语言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只是对词语、句子进行具体描述,而盲校学生由于缺乏视觉体验,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理解文字内容。同时,部分教师没有创设问题情境,无法使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理解文章内容。此外,部分教师很少运用听觉、触觉等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难以通过亲身体验理解文章内容,难以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有待完善,难以形成引导

部分盲校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耐心,难以正确对待学习,难以保证学习质量。而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精神等方面,难以对学生学习进行科学引导。同时,如果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其他学生的评价,学生就难以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难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难以调整学习方式。此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鼓励性评价,很少对学生的进步、日常表现进行表扬,导致学生难以通过评价获得精神支持,在学习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通过情境创设提升盲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很多元素可以融入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第一,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了解学生日常接触哪些事物,对哪些事物有直观的认识,并基于学生认识的事物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第二,开展生活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引入生活中的某项活动、某个事物,让学生通过触摸、听、嗅等方式加深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供有利条件[3]。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感受,了解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并針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具体认知,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

例如,《好一朵木槿花》一文为了体现木槿花的悲壮,出现了以下描写:“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中,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学生只有了解木槿花生长的环境,才能体会到木槿花生命力的顽强。在学生生活中,一定也会有类似的情境,比如想要找的东西被各种物品压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木槿花的状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找东西或者出行时被各种物品阻碍前行等场景,让学生体会木槿花的状态。这样,学生不仅能联想到场景,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木槿花生活环境的恶劣,从而体会到木槿花面对生活的勇气。

(二)创设联想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盲校学生由于视觉障碍,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应通过创设联想情境,辅助学生完成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创设一个想象情境。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将学生引入想象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第二,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运用想象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并用语言将自己想象的情境描述出来,这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想象,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中。

例如,《儿时的荠菜》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荠菜的外形、生长特点,以及挖荠菜的场景。为了让学生认识荠菜,感受挖荠菜的热闹场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1)让学生想象长着荠菜的田野,田野中有麦苗,荠菜零落地长在畦垅边、山畔旁。这样有助于学生进入想象的情境中,感受荠菜的生长环境。(2)引导学生想象荠菜的外形。文中对荠菜的外形进行了描述,如细嫩的茎、水莹莹的叶等[4]。(3)引导学生想象挖荠菜的场景,并描述出来。在学生想象时,教师应进行语言引导,比如,什么时间去挖荠菜,挖荠菜要带的工具有哪些,挖荠菜时脚下的泥土、花草的味道、人的状态是怎样的,等等。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可通过联想进入挖荠菜的情境中,从而体会到作者挖荠菜的心情,和作者产生共鸣。(4)让学生通过联想对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述,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述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究思考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生都需要思考,没有思考,就很难保证学习的深度,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趣味性问题情境,通过趣味性问题吸引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感受语言的美妙,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所设置的引导性问题应具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感悟、体验,并生成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探究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感悟,进而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说和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理解闻一多先生在作为学者时和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另外,关于“说和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自己是如何说和做的,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创新情境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应创新情境教学方法,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新情境教学。其一,运用声音创设教学情境。生活中有各种声音,教师可以利用声音让学生感知事物,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体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其二,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同時将活动和文章内容有效连接在一起。其三,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教师可运用丰富的语言,为学生创建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将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5]。其四,启发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或者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融合,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例如,《荔枝蜜》中提到了荔枝蜜的味道: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荔枝蜜,如诉说自己儿时品尝蜂蜜的经历:小时候父母会给我冲蜂蜜,在水中放入两小勺蜂蜜,喝的时候甜甜的。如果觉得不甜,可以直接吃两勺蜂蜜,也可以用馒头、黄瓜等蘸蜂蜜。通过语言描述,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吃蜂蜜的场景。另外,教师可以将蜂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品尝蜂蜜水,加深学生对蜂蜜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探究蜂蜜的形成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五)完善教学评价,构建科学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堂情境教学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质量。教师应根据情境教学完善教学评价。首先,完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以对学生形进行科学的引导,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其次,丰富评价主体,融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更了解,通过自我评价,他们可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改正不足,获得提升。此外,教师还应融入家长评价、其他学生评价等,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后,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进步后,要及时肯定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不断提升。

结语

盲校语文课堂教学面临学生理解能力差、阅读困难等问题,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知识,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深化语文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王艳.基于盲校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以《白杨礼赞》一课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1):115-116.

陈婷.盲校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初探[J].科教导刊,2021(21):157-159.

柳奇君.表现性评价在聋校语文语言交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1(9):55-57.

孙国.以生为本,提升盲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J].现代特殊教育,2018(23):68-69.

朱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活盲校语文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18(11):84.

猜你喜欢
盲校教学情境语文课堂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