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浅谈

2024-01-30 07:29岳兆慧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基于此,文章指出了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现存问题,阐述了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更多帮助,让学生能够在地理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跨学科整合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岳兆慧(1998—),女,吉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与核心。跨学科整合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消化学科知识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在传统的高中文理科目分类中,地理虽然被划分为文科,但是其中有不少理科内容,这意味着高中地理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比较强,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将地理学科向外延伸,将其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而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跨学科整合教学最为鲜明的优势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传统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仅将重点聚焦于地理教材,导致学生能接收到的知识相对有限,而跨学科整合教学不仅需要从地理教材出发,将教学内容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融合起来,还需要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还能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因为在跨学科整合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在地理课堂中就能接触更多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单科教学模式下,教师多将目光集中于本学科教材上,不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导致学科教学之间的割裂相对明显,这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不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实行跨学科整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规律,将所学知识梳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如此还能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助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灵活的学习方法。

二、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现存问题

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现阶段的教学来看,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仍旧存在较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教师跨学科整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就现阶段来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已逐渐认识到知识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性,且有意识地在本学科教学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部分教师融入跨学科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他们虽然在教学中提到了相应的跨学科知识,但往往一笔带过,导致学生对所学的高中地理知识以及教师所引入的跨学科知识理解得不透彻,无法将相应的跨学科知识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这种系统性相对弱、延展性相对低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帮助有限,甚至还会因为跨学科整合效果不佳,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惑,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压力较大,且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如果教师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无法保证所引入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地理有明显的帮助,则容易让学生对该教学方法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师跨学科整合创新度不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的观念、态度、能力和素养都会影响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的最终效果。就现阶段来看,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还存在创新度不足的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部分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科整合。高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引入了较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不能以新的、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方法来展开分析,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高中地理教师虽然是该学科领域的专业教育人才,对于地理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受知识结构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化学、物理、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他们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有局限性,难以生动地讲解跨学科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落实路径

(一)问题情境化

在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问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教师可以依托问题,在阐述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內收获更多知识。而相较于单调的师问生答,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感悟和理解。

例如,在讲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相融合。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古文化遗迹的分布位置,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沿岸的古文化遗迹分布比较多,让学生结合长江中下游干支流的地形特点和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等多个角度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在此之后分析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让问题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应当以地理教学为中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多运用地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地图上获取有用的参考信息。

第二,教师需要保证问题情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贯穿于课堂始终,从问题出发,延伸地理教学的核心概念与教学内容,将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使教学节奏更适宜。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这一主线来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结合地理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第三,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基于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推进教学的开展。此外,对于问题情境的内容,教师除了需要关注地理知识,还应融入历史等其他学科的内容,让教学指向性、系统性更强。

(二)内容丰富化

在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也是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难点和核心,而如何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综合性较强的优势,进而自然地过渡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分析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维发展。

例如,在讲述“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水经注校证》中描写三峡的片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峡地貌的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与河流地貌相关的古诗词,这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河流地貌的特点,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古诗词认知和理解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地理教学的综合性较强,但是,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其中的人文情感,导致地理课堂氛围较为沉闷,而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增强地理学科的吸引力。

(三)知识结构化

部分地理教师在跨学科整合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跨学科整合教学是对知识点进行罗列堆砌。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事实上,跨学科整合教学中的其他学科知识应当是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黏结剂,是对地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因此,在教学中推动知识结构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教师在知识结构化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主体作用,突出地理学科的统筹地位,通过对比、延伸等多种方式实现跨学科融合,进而强化学生的记忆,深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文学表达和地理专业表达在描述地貌特征上的异同。例如,文艺类作品中常以“高”“低”来形容海拔,以“落差”来表示地理学中的“相对高度”,通过“高低错落”等词来形容地势的起伏状况。这样做除了可以让学生明确不同学科对同一问题在表达上的区别,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对一些特殊地貌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学科语言来表达同一地理特征,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来调整表达方法,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之前先對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在此之后以其他学科为点缀,对核心概念、重点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延伸、拓展或对比,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带领学生一同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搭建知识框架。

(四)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长期以来,教学手段的优化都是教育研究中的重点。在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至关重要,这可以保证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性。而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来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吸收知识,教师在教学手段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如通过引入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音频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讲述“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甚至运用VR技术和AR技术制作的三维仿真模拟图,并引入社会学知识、生物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明白,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政治知识,如碳中和、碳达峰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注和重视。这样以地理知识为统领,以图像、视频、音频、VR技术和AR技术为延伸开展的跨学科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提高学习效率。

(五)评价多元化

因为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涉及的学科知识相对多且杂,因此,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至关重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秉承评价多元化的原则,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需要保证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既要充分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也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跨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个角度来丰富评价内容。

第二,教师需要保证评价形式的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地理学科核心知识学习、知识体系梳理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问题情境化、内容丰富化、知识结构化、手段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等多个角度开展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张雪梅.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分析:以“河流地貌”为例[J].高考,2022(35):162-164.

王季.高中地理跨学科知识整合教学案例探究:以人教版地理1为例[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李燕妮.地理、语文跨学科整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戴文斌,夏志芳,朱志刚.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以“河流地貌”为例[J].地理教学,2018(24):5-8,19.

吴慧.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郭迎霞.高中地理跨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实践[J].地理教育,2017(9):6-8.

王兴敏.高中地理与物理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J].地理教学,2015(11):23-28,14.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