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实践

2024-01-30 08:15王元伟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传统文化

摘 要:部编版语文教材以螺旋梯度的方式编排,注重双线并进,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作用。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进行解读,厘清语文要素和训练点,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在传统文化单元,教师可对不同文体中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在生活中探寻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单元学习;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王元伟(197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不同的语文任务群学习,带给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体验,使之感受到语文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传统文化,教师要着眼于文化主题,带领学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侧重于“有效追问”“深度理解”“自主建构”三个环节,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性,使其获得深刻的体验。在单元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精读不同的课文,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使之从中汲取不同的养料,滋养自己的精神[1]。

一、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实践价值

(一)培根铸魂,提升文化认知能力

在培根铸魂的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认知语文课程的内涵,了解不同文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目标、有次序、有方法地积累不同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使其学会将各种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在学习《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使其领略到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教师可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例如:让学生搜集资料,讲讲“年兽”的传说,了解除夕的由来;让学生学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了解唐诗中的元宵节;让学生学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了解宋词里的元宵节;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粽子的美文,或叙粽子的由来,或述包粽子的过程,或抒人们对粽子的情感……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内化品格,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培养学生的内在品格是时代所需,教师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故事、文化内涵和文化气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教学了《赵州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想象和还原古人的创造力和才干,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涵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激发行动,培养文化创造能力

在文化传承背景下,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积累的文化知识,同时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自我创造、体验和表达,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2]。如在学习《纸的发明》后,学生了解到了古人的创造力,这有助于激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敢于创新、敢于发明,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创造能力。

二、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策略

单元教学模式以其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而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通过解读语文要素,搭建教学支架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一)古韵新声,走进节日习俗文化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情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还较低,在展开古诗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其次,对重要的字词句进行解读,使学生了解古诗大意;最后,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古诗情境。古诗虽然结构简单,但因为语言凝练,较难理解,對古诗进行逐字逐句解释,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以《元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朗读,走进古诗画面,感受浓郁的过年氛围;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了解“屠苏”“新桃”“旧符”的含义。在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古诗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里其实省略了字眼,应该是“新桃符”和“旧桃符”,继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白古代的桃符类似现在的春联。在消除了字词障碍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品味古诗情感,进而对诗歌进行二次创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把古诗填入旋律中吟唱,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也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其更深刻地领会诗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诗歌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编排古诗情景剧。以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教师可设定一个重阳节登山怀念亲人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对接生活,感受文化的现实踪影

单元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理解力强调的是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学生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感,辨析语句中用词的特点,说出用词的好处,并做出相关的判断,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在教学了《纸的发明》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梳理纸的制作工序,走进纸张的世界,了解纸的功能。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纸张的来源,探究纸张的奥秘。视频教学能帮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纸的历史和演变,明白纸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发明之一,它的使用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纸,如桑树皮、麻黄皮、甘蔗渣等。而纸的制作过程也不断被改进和创新,到了现代,纸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节约用纸,并说说爱护纸张的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了解作品背景,品鉴文化的独特性

教师可以创设主题教育活动,带来教育的新范式。若要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发明创造中,教师可以联系语文教材中提到发明创造的课文,如《纸的发明》《赵州桥》,前者介绍了中国的造纸术,后者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带领学生了解这两大发明的不同历史背景,使学生看到造纸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造纸术的意义。同时,在“造桥”艺术中,学生可感悟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这座石拱桥的独特之处,帮助学生了解石拱桥中凝聚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缩小版赵州桥”,加深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新款的“迷你桥梁”,展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四)审美表达,体验文化的诗情画意

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名画鉴赏”活动,对学生进行分工,如让部分学生学生进行人物鉴赏,部分学生进行色彩鉴赏,部分学生进行作品基调鉴赏,部分学生进行作品细节鉴赏。教师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名画《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赏析,感受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使其对这幅画形成自己的认知,并进行审美表达,体验文化的诗情画意。

若想在语文单元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在单元群文教学中,带给学生不同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领略不同的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统一学习步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教师既要把握好部编版教材的教学指标,明确学段目标,吃透“要素体系”,找准教学落脚点,也要注重分层训练,夯实“语用”,将教材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更需要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发挥单元任务的功能。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从“生活经验”出发,建设“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现自觉理解和创造性应用[3]。教师要深度解读语文核心素养,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

(一)热爱文化,品鉴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和灵魂,它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品鉴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从中获取启迪和灵感,提升文化认同。教师在传统文化单元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传统文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不同的建筑文化、编织文化、剪纸文化等,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二)传播优秀文化,砥砺创造

传播优秀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以“四大发明”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对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展开发明创造活动,可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礼赞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单元知识,学生能从不同的文本中了解到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品味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审美体验。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会逐渐体验到不同文化的美感,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美、发明创造之美、建筑文化之美和文学艺术之美等,并在积累文化的过程中,学会深度体验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部编版教材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对多元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学习,学生可在语文读写活动中感悟到自己需要亲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到自己应从不同的文章中汲取精华,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4]。

[参考文献]

沈文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文理导航(下旬),2023(5):49-51.

王学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3(5):40-42.

徐娜.传承文化,陶冶情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2):84-86.

刘素素.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苑教育,2023(4):29-31.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传统文化
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关于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初步分析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