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

2024-01-30 08:15令彩霞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摘 要: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要重视古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在重视现代文阅读、赏析与写作的基础上,通过多读、深思与交流,让诗意栖居于语文课堂,从而不断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令彩霞(1986—),女,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襄南学校。

新课程改革不仅增加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比,还顺应学科素养、文化自信等大环境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文本细读、群文阅读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朗读、思维和写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来助力学生学习古诗词。

一、重视古诗词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学生接触和了解古诗词的必要途径。古诗词本就具有极强的韵律,通过声音带动文字,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艺术美感。此外,古诗词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在朗读中对语调、停顿和重音的准确把握,不仅可以增强古诗词朗读的韵律感,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基调,为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古诗词夯实基础。

以七言绝句《山行》的朗读训练为例。这首绝句描绘了作者在秋日正浓时行于山林所见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融情于景的逸兴以及高远的情怀。在朗读这首绝句时,学生应按照七言绝句的朗读方式来断句,即每句的朗读节奏为“××/××/×××”,从而让诗句更有节奏感。此外,从诗文内容来看,在朗读這首诗时,语调可以稍微抬高一点,以此来表现作者上山途中的兴致。重音的着落点是最关键的,因为重音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强句子的起伏律动,还在于点出具有引导意义和标志性含义的字词。比如“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重音的着落点就在“生”这个字上。教材中“生”的释义为“生出”,此处落重音,一方面可以点明作者已走到山的高处,所以才能看到云雾缭绕处隐隐约约的人家;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方位引导,即何处有人家?在白云深处的方向有几户人家。

再以《夜书所见》的朗读训练为例。同样是秋景的描写,但是该诗与《山行》却大有不同。诗中作者通过描写飘零的落叶、瑟瑟的秋风以及寒冷的天气,表现了晚秋凄凉、颓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流浪漂泊、客居他乡的孤寂与落寞。因此,在朗读这首古诗时,语调则应稍微低缓一些,以此烘托诗中的情感。在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句诗时,重音应分别落在“送”和“动”这两个字上。“送”和“动”都是动作描写,将树叶与秋风拟人化,增强了句子的动态感,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1]。

古诗词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古诗词,还可以使学生在朗读情境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同时,学生通过对朗读技巧的学习和对古诗词情感的感知,既可以掌握一定的情感宣泄方式,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采用“读思达”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

“读思达”教学法将课堂教学清晰地划分为“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强调通过阅读来进行知识信息的输入,通过思考来进行知识信息的加工,最后通过表达来进行知识信息的输出。三个环节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统一性。目前,“读思达”教学法已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以《雪梅》的教学为例,首先是第一个环节“读”,那么,要读什么呢?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这首诗创作的朝代、作者、描写对象、大致内容以及情感基调;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古诗的含义、内涵和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其次,需要教师创设问题引导思考。比如在学习和理解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诗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大家来说一说雪的优点是什么,梅的优点又是什么?”学生回答:“雪的优点是洁白,梅的优点是清香。”教师接着问:“假如让你们来作画,你们觉得是单独画一片雪或单独画一枝梅花好看,还是将雪与梅花都画上,红梅白雪相呼应好看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雪有梅才好看!”教师顺势追问:“那么以上问题对同学们有怎样的启发呢?”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共赢。最后,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表达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优点,再说一说另外一名同学的优点,然后说一说自己与这名同学可以合作完成什么事情。

再以《题西林壁》的教学为例。这首诗通过描述不同角度下庐山的形态变化,阐释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教师可以将“读”与“思”共同进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索和联想。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诗中的描写展开想象:庐山从正面看是什么样子的?从侧面看是什么样子的?从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又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视觉变化呢?然后通过深度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问题的出发点就会不同,如果想要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就要跳出狭小的圈子,不受他人言论影响,自己客观地去了解。最后再以生活问题举例,让学生学会用该哲理去阐释问题[2]。

“读思达”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古诗词。同时,学生在阅读、思考、探究、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主动探究状态,培养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三、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极具象征艺术,作者通常以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进行创作,使得古诗词的内涵丰富且深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理解难度在逐渐加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调整。而文本细读的方式可以引领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字、词、句或作者的创作思想等进行反复推敲、分析,从而达到理解古诗词内涵的教学目的。

以《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诗中的“寒”与“孤”进行细品:“寒”即“寒冷”,“孤”有“孤独”“孤寂”之意。“寒雨”“楚山孤”两词,一方面渲染了作者送别友人的环境,是在寒冷的清晨,天空还下着雨,楚山看上去形单影只,营造出雨雾弥漫的朦胧感;另一方面也照见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像楚山一样孤独,烘托出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以及送别的悲伤之情。而在“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中,“冰”和“玉”都是纯净无瑕之物,“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则是指像玉一样清澈、无瑕的身体。由此,可以分析出作者以“冰心”和“玉壶”来比作自己的心与身,其目的在于表明自己冰清玉洁、坚守本心的高尚情操,衬托出作者不因贬谪而愤恨委屈的开朗与坚强。

再以《墨梅》的教学为例。文中“朵朵花开淡墨痕”与“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中的“淡”与“清”值得细品。首先,绘画中墨色可以是浓墨,也可以是焦墨,作者为何偏偏选择淡墨呢?根据诗句大意可以得知,淡墨是指画中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洗笔后余留的墨痕点缀而成的,此处真实用意依然不明。那么再来品读“清”字,“清”有清新、干净、清雅之意,从句意来看,“清气”是在形容梅花的清香之气。再将“淡墨”与“清气”结合起来品读,则可以分析出:一方面,使用“淡”与“清”是为了对比工整,相互呼应;另一方面,“淡”可以看作“淡泊”,“清气”可以视作“正气”。由此可知,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为不追求名利、不争强攀比、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与情操[3]。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文本细读对学生理解、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阅读与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四、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

群文阅读也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之一。群文阅读即围绕一个教学主题,选择多个文本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高度,塑造健全人格。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教师可以此设立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例如,教师可以“民族精神”为主题,选择《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等诗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其中,《出塞》是作者在早年间远赴西域时所作的诗歌,通过展现边疆景物的萧索,营造出悲凉、孤寂的边疆环境,表达了作者既悲痛于为国捐躯的将士,对战争和朝廷不满,同时又能心怀大局,心系国家,甘愿坚守边土、保卫国家的坚定心志和大无畏精神。《凉州词》的第一句描写了将士出征之前痛饮美酒的豪放场面,第二句则描述了作战的号角突然吹响,将士不得不立刻上马出战,表现了战争环境的紧张;而后两句再度转折,表明尽管出征在即,但将士们依然要痛饮,因为古往今来没有几人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作者将华丽的饮酒场景与急促的军令作对比,表现了将士们即便不畏生死,为国而战,但依然渴望和平,祈求回归故土的无奈与悲痛。《夏日绝句》则是跳出了战争,以旁观者的视角来怀念英雄,批判当权者。诗中歌颂了项羽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选择自杀的精神,反衬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不思进取的庸碌风气,表达了在作者的认知里,人活着就应该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即便是死,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绝不沦为抛国弃家、只顾自己活命的小人。这三首诗虽然分别以不同身份、不同视角、不同内容来叙事,但都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对和平的渴望,极具民族大义与爱国主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作用[4]。

群文阅读的核心是教学主题的确定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文本的选择中,教师应考虑到文本内容是否符合主题,文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因素。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全面,从而充分发挥古诗词的教育意义。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古诗词教学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其中多媒体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成为教学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微课、短视频教学等成为当下广受欢迎的教学途径与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教学更具实效性。

以《山居秋暝》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几组初秋雨后山林、村庄的风景图,让学生描述感受;然后展示提前搜集好的风景剪辑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后再次描述感受 [5]。接着,在朗读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诗歌情境相符合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感受这首诗的意境、氛围、情感以及美感等内容。在学习完整首诗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经典咏流传》中《山居秋暝》的演唱视频,再次让学生陶醉其中,进一步感受与体会诗中的艺术、内涵以及思想感情。此外,基于建构主义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古诗词之前,让他们提前通过微课来进行预习。

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微课教学为例,微课视频时长为8分钟左右,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视频中灵动的画面、动听的乐曲以及教师清晰的讲解,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思绪,还可以将知识点像春雨一样浸润学生心田,包括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时节、地点、描写手法以及朗读技巧等。此外,诗中每一处景色的描绘都配有相应的动态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刻理解与体会这首诗[6]。

古诗词的韵律与意境很难用语言去描绘,信息技术的利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从声音、图像、色彩等方面真实而生动地展现诗中的景象,通过感官的刺激带动学生学习和理解,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是打开古诗词大门的第一步,阅读、思考与表达是古诗词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学科素养、文化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则是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智慧和支持。

[参考文献]

魏敏.语文学科中“读思达”教学模式的校本应用与评价标准分析[J].考试周刊,2021(96):46-48.

董凤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1(9):49-50.

张荣强.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J].学周刊,2020(29):63-64.

周兵.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主题式教学课堂模式探究[J].知識文库,2020(18):41-43.

周华,宋殿宏.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4.

孟海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名师在线,2019(23):35-36.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踏青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古诗词中的新年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