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4-03-06 07:58侯芳芳闫立萍刘晨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银杏叶丁苯脑血管病

侯芳芳 闫立萍 刘晨阳

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7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以脑血管阻塞或狭窄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由动脉硬化引起[1]。这种病症导致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引发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在老年人群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尤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健康[2]。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降脂药和血管扩张剂等,旨在改善血液流动性和防止血栓形成[3]。这些治疗手段在老年人群中往往受限于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鉴于此,本研究将丁苯酞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使用,并评估这种联合方式在老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4-5]。丁苯酞作为一种广泛用于神经保护的药物,能够减少脑细胞损伤,而银杏叶提取物则因其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抗氧化特性而备受关注。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可能会提供一种更全面的治疗方案,通过协同作用改善脑血流,减少神经细胞损伤,同时限制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本研究,期望为老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5 例)和对照组(45 例)。对 照 组 中 男 性22 例,女 性23 例,年 龄66~78(69.58±4.26)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 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患者14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9例。观察组中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67~76(69.72±4.03)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 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患者12 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⑴纳入标准: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仪器诊断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标准[6-7];患者及家属愿意参与本研究,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超过65 岁;皆为初次发病。⑵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状态异常;合并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受限;合并脏器受损、功能不全;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恶性肿瘤及感染病。

本研究经西安高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0013)。

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2 周的膳食调控、降压、调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注射液由0.9 g 氯化钠和25 mg丁苯酞配制而成,100 ml/次,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26,规格5 ml︰17.5 mg),注射液由250 ml 氯化钠溶液和20 ml 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混合而成,1次/d。

3.观察指标

⑴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入院和治疗结束当天,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⑵脑血流指标:在入院和治疗结束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外周阻力和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脑血流指标。⑶自理能力:通过日常生活活动(ADL)[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理能力,得分高代表自理能力好。⑷临床疗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9]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满分42 分,分值越低,表示神经损伤越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NIHSS 分值情况来评估。分值减幅>90%为有效,30%~90%之间为显效,<30%为无效。⑸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及例数。总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与计算均使用SPSS 26.0 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的情况下,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mPa·s,± s)

表1 两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mPa·s,± s)

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5 45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9.81±2.42 9.74±2.44 0.14 0.989治疗后1.86±0.34a 1.59±0.31a 3.94<0.001治疗后8.26±1.46a 7.13±1.21a 4.00<0.001全血高切黏度治疗前6.37±1.24 6.31±1.35 0.22 0.827治疗后5.78±1.04a 4.89±0.88a 4.38<0.001血浆黏度治疗前2.57±0.51 2.54±0.54 0.27 0.787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脑血管外周阻力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指标比较(± s)

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5 45舒张期末血流速度(cm/s)治疗前74.22±4.63 73.84±5.17 0.37 0.714治疗后89.46±4.82a 96.48±5.31a 6.57<0.001脑血管外周阻力(kPa·s/ml)治疗前2.22±0.43 2.18±0.36 0.48 0.634治疗后1.96±0.25a 1.68±0.23a 5.53<0.001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与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AD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ADL与NIHSS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后ADL与NIHSS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ADL 为日常生活活动,NIHSS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5 45 ADL NIHSS治疗后8.18±1.45a 5.12±1.13a 11.17<0.001治疗前33.46±4.97 33.77±5.46 0.28 0.779治疗后56.64±5.33a 69.74±5.19a 11.81<0.001治疗前20.48±3.22 20.61±3.47 0.18 0.854

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见表4。

表4 两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2 例、晕眩1 例、腹泻1例;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晕眩1例、腹泻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为8.89%(4/4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94)。

讨 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逐渐成为影响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问题。这类疾病不仅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身体残疾,还可能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2]。所以,探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提升患者的预期结果和生命质量来说,显得格外关键[10]。丁苯酞作为一种钙通道拮抗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已有广泛应用,其通过阻断细胞内钙离子的过量积聚,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脑部缺血区域的损伤[11]。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丁苯酞能有效增加脑部血流,减轻缺血损害,改善神经功能障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作为一种经过现代药理学提炼的中药制剂,含有丰富的黄酮和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2]。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促进受损脑组织修复来达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评估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联合策略,在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所改善,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的降低,这种改善可能与丁苯酞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相关[13]。作为抗血小板药物,丁苯酞通过降低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提高血液流动性并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同时,降低血浆黏度也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脑组织,减轻脑缺血和缺氧病变。因此,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有助于维护脑血管正常功能,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秦保健等[14]研究指出,丁苯酞进入血液循环后,能够抑制机体内花生四烯酸的表达,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一项关于治疗糖尿病小血管大鼠的研究中指出,丁苯酞可以通过提高脑组织中的抗氧化应激蛋白Nrf2 和HO-1 表达,来改善脑细胞功能,进而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脑血流指标产生积极影响[15]。而对患者脑血流指标的改善,主要体现在颈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增加和脑血管外周阻力的降低方面。这意味着脑血管的扩张和血流畅通能使更多血液供应到脑部,从而缓解脑缺血和缺氧[16]。这些改变,可能是因为作为钙通道阻滞剂的丁苯酞,阻断了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动,减少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引起血管舒张,改善血液流动性[17]。这一作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类病症常常伴随着脑血管的痉挛和血流受限。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和萜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在改善血液微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分能够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的黏稠度[18]。Essawy 等[19]也指出在脑部微血管系统中,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通过增加一氧化氮(NO)的产生来改善血管的弹性和血液供应。NO 是一种关键的血管舒张因子,能够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为脑部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良好的微循环对于确保脑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银杏叶提取物则能通过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来改善脑部的微循环[20]。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这一优势可能与两者的综合作用有关。丁苯酞和银杏叶提取物分别具有抗炎症、抗氧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血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这些效应在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使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缓解。相关文献指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调节脑内的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21];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症状的改善,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中能够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尤其在长期或慢性疾病治疗中,确保所采用药物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整体健康和治疗效果来说尤为关键[22]。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在10%以下,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数据证实了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因此,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可成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效且安全的一种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治疗后NIHSS 评分的降低不仅仅是一种数字上的改善,更是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和临床效果的综合体现。未来需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这些效应的具体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银杏叶丁苯脑血管病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银杏叶(外一首)
银杏叶(外一首)
与银杏叶的约会
书的怀抱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