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4-03-06 07:58龙晓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预防性脑血管康复

龙晓霞

云浮市中医院脑病科,云浮 5273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快,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1-2]。脑血管介入术作为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运用导管导丝等介入性医疗器械通过颈动脉进入脑部,观察全脑的血管造影,并诊断出病变部位,为医生把相应的器械或者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进行治疗[3-4]。脑血管介入术具有治疗目的强、效果显著等特点,但容易出现尿潴留、皮下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对该治疗方式缺乏了解,也容易造成恐慌、焦虑、失眠等症状,这大大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5-6]。所以需寻找一种科学的护理方式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达到加快病程康复的目的。有研究表明,科学正确的护理方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7]。本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预判性地对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与心理护理(即: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云浮市中医院行脑血管介入术的68 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68 例研究对象均出现脑血管病变,并时常会有高血压、头疼、头昏等症状,但无糖尿病、痛风等病史。对照组34 例,男19 例,女15 例,年龄41~73(59.34±5.50)岁;观 察 组34 例,男18 例,女16 例,年 龄43~72(60.02±4.1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本研究经云浮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YJ202012026),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

2.1.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即:患者手术完成后,每天按时给药,生活起居由家属进行照顾,医务人员则进行饮食与康复指导,直到患者血管病变部位改善,能确保血液顺畅流通,并且没有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患者能安全独立活动时表明可以出院,并做好登记。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预防性护理与心理护理(即:综合护理)。首先,对每一位患者实行专人专护,每隔4 h查房1 次,积极向患者或家属了解已出现的症状,并同时向患者或家属讲解可能出现的症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药品,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其次,对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治疗原理、已治愈的病例及治疗的医生团队,疏导患者焦虑的情绪,鼓励患者在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保持心情愉悦。最后,多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指导家属如何照顾患者,对饮食进行健康科学搭配,让家属做好开导工作。同时,对于本次手术的情况及治疗费用问题也应进行适当介绍,并告知相关的医保报销方式。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答疑。出院时做好登记[8-10]。

2.2.结果评定 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并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11]。其中,满意度调查为本科室自制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患者住院环境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态度、职业素养与工作积极性,总分为100 分(评分≥80 分表示非常满意,60 分≤评分<80 分表示一般满意,评分<60 分表示不满意)。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P=0.006),见表1。

表1 两组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例(%)]

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插管时长、禁食时长、卧床时长与出院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ICU 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3.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预防性护理与心理护理

SDS 44.67±9.53 35.98±8.64 3.939<0.00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34 34 SAS 46.42±10.31 34.73±10.98 4.526<0.001

4.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1.943,P=0.163),见表4。

表4 两组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

讨 论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其往往伴随着血压升高、语言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并且大部分患者需要专人护理,对家庭和患者都将产生严重的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12-13]。脑血管介入手术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后期的护理同等重要,如果后期的护理跟不上可能会事倍功半[14-15]。尤其是老年脑血管患者,若未能进行科学的护理,康复时间将会延长。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身体康复的影响,以寻找合理科学的护理方式[16]。

本研究中,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与心理护理(综合护理),在处理好患者已发生症状的前提下,对患者未来可能发生的症状进行预先准备,未雨绸缪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患者心理暗示,疏解患者紧张情绪,并开展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家属对患者饮食进行科学营养搭配。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插管时长、禁食时长、卧床时长、出院时长均长于观察组,这些表明综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病程康复。脑血管介入术是一种入侵式手术,通常这一类手术会伴随着一些出血、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并且需要的康复时间较长[17]。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既能快速地处理现有问题,又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做好准备。而对照组患者只是按照医嘱进行给药,对可能发生的症状未做充分准备,等问题出现时往往会贻误时间,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李敦玲等[18]研究发现,构建全面预防性护理方案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研究中,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讲解疏导,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而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未能及时跟进患者的情绪变化,可能会导致患者焦虑、忧郁等症状。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患者保持心情的舒畅才能有助于身体康复,有研究报道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普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并缩短其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卧床时间及降低手术失血总量,提升其总体满意率、总依从性[19]。在综合护理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更少,临床指标也更好,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SAS、SDS评分更低。研究发现,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降低患者SDS、SAS评分[20-21]。因此,综合护理更能改善患者情绪,加快病程康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能减少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疏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有利于病程的康复。同时,综合护理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护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预防性脑血管康复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