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训练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06 07:58雷启鹏李建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压缩性康复训练椎体

雷启鹏 李建峰

通许县中医院骨科,开封 475400

胸腰椎骨折为一种常见脊柱损伤,此病致伤因素均为高能损伤,患者受伤后常会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或脏器损伤,与其他类型骨折相比,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1]。目前,临床会在明确患者骨折类型并系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针对病情较重者需尽早开展相关手术[2]。胸腰椎开放性或微创手术均可对患者椎体结构造成一定损伤,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仍可伴有明显疼痛或活动受限,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临床常会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积极康复训练及物理治疗[3-4]。传统康复疗法更多注重缓解椎体疼痛并促进伤椎血液循环,且常规康复训练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较差,在改善术后椎体功能方面效果并不理想[5]。核心稳定训练为一种可改善核心肌群功能并增强脊柱稳定性的训练方法,将其辅助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中,具有一定临床优势[6]。本研究分析核心稳定训练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通许县中医院收治的118 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9 例)和康复组(59 例)。常规组男30 例,女29 例;年龄58~69(65.22±5.36)岁;骨折病程3~8(5.52±1.61)h;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2 例,暴力撞击23 例,高处坠落14 例。康复组男32 例,女27 例;年龄60~70(66.18±5.22)岁;骨折病程4~7(5.62±1.44)h;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5 例,暴力撞击22 例,高处坠落1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纳入标准:⑴入组患者均符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要点[7],经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折节段在胸11 椎体至腰1 椎体;⑵受伤时间≤8 h;⑶年龄≤70岁;⑷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⑴病理性胸腰椎功能障碍;⑵其他感染性症状或免疫功能异常;⑶凝血功能障碍或明显出血风险;⑷微创手术禁忌证者[8];⑸精神、认知障碍性疾病。

2.方法

常规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常规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措施如下:⑴术后3~7 d内先进行下肢屈伸训练,一屈一伸为1个动作,10次/组,2组/d;⑵术后7 d起佩戴腰围,嘱完成床边坐立训练,取坐位缓慢进行左右摆体,10 min/次,2 次/d。常规治疗措施如下:术后7 d 采用CLM-B 型脉冲磁治疗仪(河北三会石商贸有限公司,冀械注准20152260082 号)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温度选择50 ℃,治疗频率100 次/s,每次治疗20 min,1 次/d。系统治疗5~7 d后,居家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总训练时长为1 个月,训练结束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

康复组在常规组训练及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核心稳定训练。⑴五点支撑:平卧于硬板床,以头部、双肘、双脚为支撑,尽力抬高臀部,坚持5 s 后放下,10 次/组。⑵飞燕式支撑:平卧于硬板床,双臂伸直并紧贴两侧躯体,同时伸直双腿,坚持5 s 后放松,10 次/组。⑶双腿交替抬高训练:取俯卧位,双肘呈90°,与肩同宽,腹部、髂腰肌、股四头肌同时用力挺起臀部后,双腿交替抬高,抬高时动作应缓慢平稳,交替1 次为1 个动作,5 个/组,2 组/d。⑷平板支撑:取俯卧位,以双手手掌支撑,髋部紧贴床面后将躯干缓慢上升并维持10 s 后放松,10 次/组,2 组/d。⑸牵伸训练:双手握紧单杠悬吊身体并保持双腿自然伸直,左右摆动下肢10°~30°,5 次/组,2 组/d;双手握紧单杠悬吊身体并保持双腿自然伸直,缓慢屈膝90°并维持2 s 后放松,5 次/组,2 组/d。系统治疗5~7 d 后,居家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总训练时长为1个月,训练结束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

3.观察指标

⑴于训练开始前1 d、训练1个月后复诊时,应用西门子Multix Select型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德国SIEMENS AG,沪械注准20142300005)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Cobb角等结构参数。⑵于训练开始前1 d、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评估两组患者椎体疼痛缓解情况,满分10 分,7~10 分表示剧烈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1~3 分表示轻微疼痛或无痛;同时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10]评估两组患者椎体功能恢复情况,满分50 分,分值越高提示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⑶于训练开始前1 d、随访1 个月、3 个月、6个月,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11]评估两组患者机体平衡能力恢复情况,量表含14 个条目,均按1~4 分,总分56 分,分值越高提示平衡能力越强;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2.0 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伤椎结构恢复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干预前后伤椎结构恢复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干预前后伤椎结构恢复情况比较(± s)

注:常规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组训练及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核心稳定训练;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康复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59 59伤椎前缘高度(%)干预前62.11±10.33 62.25±10.27 0.074 0.941干预后75.22±10.31a 70.23±10.46a 2.610 0.010 Cobb角(°)干预前20.45±5.12 20.33±5.15 0.127 0.899干预后13.28±3.11a 15.62±3.25a 3.996<0.001伤椎后凸角(°)干预前18.71±5.16 18.25±5.11 0.487 0.628干预后10.36±3.22a 12.41±3.25a 3.442<0.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康复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常规组,伤椎后凸角、Cobb 角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两组患者伤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干预前及随访后的伤椎疼痛、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s)

表2 两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干预前及随访后的伤椎疼痛、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s)

注:常规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组训练及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核心稳定训练;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ODI为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康复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59 59 VAS评分ODI评分随访1个月30.45±5.27a 33.49±5.25a 3.139 0.002干预前6.22±2.14 6.23±2.06 0.026 0.979随访1个月4.14±1.25a 5.22±1.88a 3.675<0.001随访3个月3.06±0.77a 4.24±1.06a 6.918<0.001随访6个月2.45±0.31a 3.07±0.45a 8.715<0.001干预前40.22±5.27 40.35±5.31 0.134 0.894随访3个月25.66±5.14a 28.42±5.31a 2.869 0.005随访6个月21.44±5.27a 24.33±5.46a 2.925 0.004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康复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两组患者机体平衡能力及康复进程比较(表3)

表3 两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干预前及随访后的机体平衡能力、康复进程比较(± s)

表3 两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干预前及随访后的机体平衡能力、康复进程比较(± s)

注:常规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组训练及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核心稳定训练;BBS为Berg平衡量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骨折愈合时间(周)例数BBS评分(分)干预前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住院时间(d)康复组常规组t值P值10.21±3.45 12.27±3.28 3.324<0.001 59 59 35.44±5.11 35.28±5.27 0.167 0.867 45.25±5.16a 42.25±5.11a 3.173 0.002 50.27±5.35a 47.62±5.32a 2.698 0.008 55.26±5.43a 52.11±5.44a 3.148 0.002 5.21±1.46 7.35±2.47 5.729<0.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机体平衡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康复组BB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讨 论

胸腰椎骨折为一种因脊柱受到压缩、侧方压缩、屈曲、屈曲-分离、屈曲-旋转、剪切、伸展等多种外力损伤时出现的结构、功能受损症状,因损伤部位的解剖结构特殊,胸腰椎骨折患者除可伴剧烈疼痛及骨折处明显压痛外,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或脏器损伤[12-13]。尹萍[14]研究指出,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即便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椎体疼痛及功能受限症状仍难以缓解。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临床常会在术后为患者实施积极康复治疗。但传统观念认为,脊柱损伤患者应严格制动,常规康复疗法更多关注物理治疗,传统康复训练在改善椎体功能并缓解椎体疼痛方面的作用有限[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经核心稳定训练后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常规组,伤椎后凸角、Cobb角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这提示此训练方法在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伤椎结构恢复方面有显著优势。核心肌群是由腰、骨盆、髋关节组成,含29 块肌肉的肌肉群,具有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的作用,为人体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杨政[15]研究表明,通过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改善与脊柱相关肌肉及韧带的协调性、柔韧性,对维持椎体生物力学平衡并改善椎体功能均有重要意义。受外界多种暴力因素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节段结构及功能均受到一定损伤,即便接受积极手术治疗后,其脊柱稳定性仍较差,部分患者为维持身体平衡甚至可出现一些异常姿势[16]。核心肌力训练通过活化深层躯干肌肉而稳定腰椎及骨盆功能,核心肌力稳定才可有效维持人体与地面反作用力间的平衡[17]。除可有效改善伤椎血运外,核心肌力训练还可增强物理疗法的治疗效果,通过增强脊柱周围力量而缓解椎体疼痛,并促进伤椎功能恢复[18]。本研究中,康复组在随访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的VAS 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核心稳定训练为一种可增强人体核心椎体稳定功能的训练方法,与常规脊柱训练方案相比,此训练方案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其训练目标主要在于维持人体重心稳定。罗晶晶等[19]研究中指出,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不稳定支撑面的核心稳定训练,能在有效改善椎体结构、功能时,促进其步态及平衡力恢复,在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康复组在随访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时的BBS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这进一步证实了核心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核心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结构,缓解疼痛症状,可有效促进患者椎体功能及机体平衡能力恢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雷启鹏:酝酿和设计试验,实施研究,采集、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统计分析;李建峰: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指导

猜你喜欢
压缩性康复训练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