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4-03-06 07:58贾晓辉丁鑫鑫潘亚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精细化心血管研究组

贾晓辉 丁鑫鑫 潘亚娟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介入手术室,郑州 451464

心血管疾病也称循环系统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可分为心脏疾病和血管疾病两种类型,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等[1-3]。心血管疾病有病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需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4-5];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病情逐渐发展,可能会发生栓塞、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7]。心血管介入手术是临床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8-9]。心血管疾病通常病情较为危重,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心态、较强应激反应等,会影响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10-11]。因此,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对提升疗效、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临床常规护理方案干预效果有限,精细化护理强调规范化、个性化、精细化,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优化护理细节,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12-14]。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循证支持和临床经验制定护理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科学性[15-16]。本研究对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探究其干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行介入手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5 例作为研究对象。为避免研究对象间的相互沾染,根据患者入住病房分组,入住A 病房的为对照组(43 例),入住B 病房的为研究组(42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40~75(58.47±6.4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 例,高中或中专16 例,专科及以上10 例;疾病类型:冠心病23 例,心律失常20 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为40~73(57.62±6.4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或中专16例,专科及以上12例;疾病类型:冠心病24例,心律失常18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⑴纳入标准:入院后均行血管介入治疗;符合相关手术适应证;临床相关资料准确完整;认知正常、依从性好,能配合研究开展;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⑵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功能损伤或不全;伴有精神类疾病;伴有恶性肿瘤。

本研究经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3-06-09)。

2.方法

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手术计划。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并予以护理指导,注意关注患者病情,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出院时,及时告知患者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并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2.2.研究组 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⑴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由1 名主治医师、1 名护士长及多名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搜集并整理以往与心血管介入手术临床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加以分析,并以此详细制定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和护理路径表格(包括入院时间、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检查治疗、护士签名等);每名责任护士须人手一份表格,并严格按照护理计划表实施护理措施,并详细记录在表格中,护理过程中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出现未实施措施,需在表格中详细填写相关原因,护士长每日随时、随机检查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情况,并予以指导监督。⑵精细化护理。①入院: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积极介绍科室、病房及手术室等环境,减轻患者压力,消除陌生感;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认知能力、疾病史、生活习惯等,以便开展护理工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在医嘱下进行病因、症状、临床护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健康宣教;及时了解其心态、情绪、认知等情况,若出现不良情绪、心理状况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手术。②术前:术前1 d,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包括术前检查、禁食禁饮、注意事项、手术流程等相关事宜;详细介绍手术方案,保证患者能够对手术有充分了解,知晓其重要性;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尽量避免手术风险,对于存在不良心态的患者,可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亲友陪伴、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予以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避免术后感染发生;提前评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制定相关应急方案。③术中:护理人员提前进入手术室将温湿度调整适宜,备好保温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向其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时鼓励患者放松;手术操作规范,及时上报患者心率、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术中注意患者隐私保护。④术后:患者术后需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术后恢复期间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家属对其进行翻身、体位调整、合理饮食、规范训练等;进行股动脉穿刺,穿刺位置进行绷带加压包扎的患者,术后6 h 去除压迫,术后12 h 可在床上翻身,术后24 h 可去除绷带,关注患者生理、心理情况,并及时记录上报;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排便,期间注意回避他人;帮助患者清洁身体、口腔,优化口腔、呼吸道管理;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可按摩患者肢体、关节,每隔2 h 翻身1 次;术后第2 天至出院,逐渐加强锻炼强度,指导患者进行肢体伸展运动及下床活动,锻炼强度以患者体力适宜、不疲惫为宜;术后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可使用新鲜瓜果蔬菜,少食多餐,保证身体营养需求。⑤出院:患者出院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出院后,每周进行1 次线上随访,了解患者护理效果,并予以指导,促进康复。

3.观察指标

⑴护理效果: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⑵心理状态: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7]评估。SAS、SDS 均有20 项问题,每项评分为1~4 分,量表总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得分。SAS评分50分及以上为焦虑状态,SDS 评分在53 分及以上为抑郁状态。⑶术后并发症:记录患者皮下血肿、尿潴留、迷走反射发生情况。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进行SAS、SDS 评价,出院当天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评价。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疾病介入术患者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心血管疾病介入术患者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SAS 为焦虑自评量表,SDS 为抑郁自评量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3 42 SAS干预前53.52±4.86 54.21±4.93 0.65 0.518 SDS干预前57.21±5.20 56.48±5.13 0.65 0.517干预后43.56±4.84a 40.35±4.48a 3.17 0.002干预后42.15±4.68a 39.47±4.39a 2.72 0.008

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8),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疾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18-19]。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重,临床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20]。血管介入术属于微创手术,通过沿血管插入特制的导管进入机体内部,对病变部位进行相关操作治疗[21]。该方法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的特点,现已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22-23]。但多数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手术治疗[24]。有研究表明,在围手术期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25]。精细化护理通过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优化护理细节,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及效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26-27]。临床护理路径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其提供科学性、标准化的护理服务,可避免护理随意性,提升护理效果[28]。

本研究对行介入手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精细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较高,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较少;干预后,两组SAS 和SD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精细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效果。精细化护理通过优化入院接待,可有效减轻患者疾病不适感,减少忧虑;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手术方案、介绍手术室环境、予以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术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等,都能使患者以平稳的心态进行手术,提升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升手术效果[29]。精细化护理在术前指导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术后感染;术后尽早去除绷带压迫,可减少腰背疼痛情况;术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排尿、排便,期间注意回避他人,可有效减轻尴尬情绪,促进排便,有效预防尿潴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血肿和出血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尽早开始锻炼,逐渐增加强度,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在患者出院时及时进行书面告知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强化患者认知,出院后每周进行1 次线上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并加以指导,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提升护理满意率。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流程,与精细化护理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方案的科学性,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让患者有良好的护理体验。整个护理过程充分体现了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用心、关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护理效果[30]。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较好,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贡献声明贾晓辉:研究设计与实施、文章撰写;丁鑫鑫: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采集与分析、文章修改、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潘亚娟: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采集、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

猜你喜欢
精细化心血管研究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