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和启示
——以南京交院为例

2024-03-14 04:25姜军马耀文
商展经济 2024年4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姜军 马耀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88)

1 绪论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方法往往侧重孤立的理论概念或通识化的实践培训,可能无法使毕业生具备相应典型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企业岗位中脱颖而出,对培养学生到职员所需的多维技能存在一定困难或滞后。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因此研究产教融合,是推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所谓创新创业人才,通常包括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其中,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在其所在行业的领军人士,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积极投入社会的创业实践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开拓、探索,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人。职业院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应有不同侧重,并在联合企业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定位和培养手段也应有所区分。

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为支撑,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导师团队、评价机制、激励政策等为保障,以服务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等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如何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活动中,是高等职业院校未来进行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于2001年在江苏省率先开办物流管理专业,至今已形成面向货物运输、仓储、配送和信息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服务链的物流管理专业群,专业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省高水平骨干专业、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国家级骨干专业,立项省高水平专业群、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等;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省首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各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行业特色,紧密对接龙头企业,时刻将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有机融合,并发挥校企双方优势,让办学育人与企业发展共享资源、共创资源,最终落实合作共赢。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要求,培育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针对性联合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与需求调研、企业合作模式与项目洽谈、方案设计与过程实施及综合评价,并以“普惠——竞技”和“普惠——菁英”双通道模式,合理分类、挖掘人才、有效融合、重点培养,形成了以下实践经验。

2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探索

2.1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思路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育人,高等职业院校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纳入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甚至将其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因此需要明确育人目标任务和强化责任分工,保障资源投入和支持保障。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作为普及型和普惠型的基础性工作来开展,将其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专业开放,注重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校企双方针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周期特点,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和需求分析,合理进行企业合作目标确定和模式设计,并充分融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一个周期后进行综合评估,达成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联合培养,打造了一套“一主体+双平台+双师资+双通道”的“1222”人才培养制度。其中,“一主体”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双平台”指学校教学平台和企业实践平台;“双师资”指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通道”指创新型人才培养通道和创业型人才培养通道。

2.2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定位

育人定位是开展人才培养的首要步骤。考虑到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需要满足行业对人才供给的要求,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有更具针对性的目标定位,也有更加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则在常规人培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或创业人才在素质和能力上的更高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定位是让学生成长为开放式的领军人物,而创业人才则更多地为学生未来在该行业的开疆扩土发挥力量。所以,在物流领域,基于不同人才的定位要求,以及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规律,通常将企业从事与技术研发、生产管理、流通管理乃至行政相关岗位人才视为创新型人才,而面向连锁型、门店型、分仓管理类、建仓管理类的拓岗人才建议定位为创业人才。同样,创新型人才需要的各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能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革新的能力是产教融合下校企共同培养的重点;而创业人才需要各种纵向专业知识、横向的跨学科知识和人文经管知识,更需要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为其提供全面的运营管理场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轮岗。

2.3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企业选择

明确了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定位,下一步工作为培养对应人才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具有产教融合合作的企业应具备以下三个典型特征:

一是应具备合规的培养条件,即培养专业所需人才的对应条件,包括作业场景、管理办法、带教企业人员等。

二是应具备和学校进行合作的证明资质和合作计划,即企业和学校应对应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或联合培养协议,同时就培养学生的具体合作事项有明确定义和相关实施。

三是应具备和学校进行合作的进步,共赢共生的企业特质,即企业和学校共同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可以合作提高校企双方实力、促进校企相互发展共同进步的点。

学校根据以上三点特征寻找适合的企业合作。相关企业的规模往往较大,有较大的用人需求;有较多不同场景的岗位,适合学生在不同的场景轮岗;有较稳定成熟的企业文化和规范制度,具备让学生完成企业业务操作与学习业务和文化知识的条件;有较为人文的育人情怀和社会责任,愿意给学生提供参与训练和试错容错的实训平台;有较为充盈的人才储备,可以提供相关企业师资或培训力量;有较为领先的技术优势,愿意为行业发展提供充盈的科研储备。

学校在选择企业的同时,也需要获得企业对学校的认可与合作意愿,即企业愿意从合作院校找到能助其企业发展的合作点,具体包括:学校有和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例如轮岗实习、实训专班)的意愿;学校开设了企业所需岗位对应的专业;学校能提供足够适岗员工的专业毕业生;学校能提供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教学资源或课程资源;学校可提供培育企业创新创业员工的师资力量。

校企双方根据各自需求相互匹配,最终确定合适的合作对象,并签订产教融合育人协议。

2.4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设计实施

选择了合适的企业后,经过校企双方的多轮调研沟通,可打造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实施,具体设计及实施过程如下:

(1)开展调研,形成产教融合育人框架。主要由校企双方就合作的意愿提出合作思路,搭建合作育人框架。专业面向现代物流服务产业链,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校企共建形成底层基础、中层模块、高层方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基本素质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夯实专业基础;以核心技能模块和“X”职业等级技能模块进行整合、重构,提高其专业核心能力;以专业拓展模块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2)反复打磨,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需要培养员工技能的课程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定向输出企业专项知识技能。同时,在不破坏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发挥企业知识技能更新的优势和企业培训导师的职业水准,让人才培养方案成为由校企双师共同完成的综合培养方案。基于现代物流服务产业的特性,针对“入门→入行→入职”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点,灵活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徒一师”3种师带徒形式,匹配基础模块、技能模块和职拓展模块,构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分阶段、分模块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能力。

(3)融入双创基因,打造人才培养特殊实训环境。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部分课程需要由双师在企业或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平台完成实训或实验。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或产教融合平台的先天优势,将用平台作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阵地。例如,校企共建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和企业工作环境可以作为创业人才的实操环境;安装专业软件的机房、购入专业设备的实验室则可以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校企共建企业学院2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专业群实训基地建筑面积6206平方米,总价值2153.43万元。现代化的实训条件为专业开启双创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4)开设专班,定向培养产教融合下的双创类物流人才。专班的形式可为自然班,也可以为订单班或学徒班。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专班的形态不会因班级的属性差异而无法实施;相反,专班的建立方便校企更加集中精力安排师资力量进行定向培养,特别是服务某一类企业或某一个企业的专班,更需要相关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企业导师,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根据重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1+X,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强化全时全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构建校企合作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推动基于产教融合的课堂革命。

2.5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多层面的学科,需要从业人员掌握专业而综合的物流行业知识,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抗压能力和灵活的反应,以便积极应对从供应链设计到具体包装分拣配送业务的众多岗位的挑战。因此,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理论且善于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根本目标。为了保障物流管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合作办学企业乃至同行业输送合格人才,校企在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采用阶段评价、综合评估、校企互评、动态测评方式检验培养质量。

(1)阶段评价主要面向某一门课程的实施,通常由教学管理者对该门课程的双师授课情况打分,由学校的教学测评系统和企业的员工培训部门共同完成。

(2)综合评估主要针对某一个学年或在具体专班的培训培养周期结束后,由企业和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共同给出。

(3)校企互评是指在阶段性的培养培训过程中,每个周期内,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都将对本阶段的校企配合工作做评估,评估双方的服务支持情况、师资的投入情况、社会服务的完成情况乃至上岗就业的表现情况等。双方通过开展阶段研讨,共同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做调整计划和实施推进。

(4)动态测评则是指在较长的合作培养周期内,校企不定期开展评估,特别是针对新冠疫情、国际贸易摩擦等特殊大事件对于行业企业或教学管理出现影响时,不定期开展对应性测评,以应对异常事件对人才培养的效果。

3 创新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实践案例

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自2016年起就向某科技型物流服务企业定向输送人才,校企的合作机制主要是从学院率先为该企业提供实习生起步。最初,因企业用人需要,学院提供了优秀毕业生入职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实训项目招投标、编制设计方案、开发项目、建设课程、操作和维护物流设备,积累了大量设计操作和管理经验。校企通过积极总结实训实习经验,形成一套校企联合培育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机制。随着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建设和实训室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企业对具有到高校开发院校建设需求、独立设计实训建设方案、撰写标书乃至参与实训建设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校企双方即刻建立“南京交院物流技术服务中心”,成功引企入校。

学校在常规班级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次聘请企业管理者担任学校外聘教师,多年来承担《物流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储配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职业认知实习》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授课。同时,在专业开展的技能竞赛类服务活动中,由于企业的参与和学生的实习,校企不仅建立了顺畅的合作关系,还为开展竞赛培训、设备安装使用、场地管理和异常处理等创建了高效的组织,达到非常好的竞赛实施效果。7年来,超过30余名毕业生在学院与该企业的产教融合培养下,锻炼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服务能力。部分学生入职合作企业后逐渐成长为企业高管;部分学生也因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管理能力优势被其他行业龙头企业提前锁定,并在新的公司发挥了重要的革新价值(见图1)。

图1 校企产教融合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逻辑

学院近10年来一直联合省内某知名汽配服务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近年校企双方更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形成颇具特色的校企共建合作生态。随着双方双师人才互拼、培训基地共建共享、培训活动共同组织,大量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活动中。因为该企业为连锁型门店服务企业,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的业务扩张和门店管理,校企联合成立了“产业学院”,共同开展“门店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校企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聘请企业导师进行专项授课和定向培训,为企业培养门店创业管理者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 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本文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实施情况,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分析、企业选聘与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融合实践与评估4个方面的内容。实践探索表明,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在弥补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差距方面起到了较好的过渡衔接作用,并为培育企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企业和学生等所有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普遍对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和较高的包容。同时,校企双方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甚至合作创新方面进行了较有针对性的尝试探索,展现了较好的合作成效。创新创业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效得到了有效地反馈体现。通过实施,得到的启示主要包括:

一是创新型人才和创业人才要进行仔细甄别和有效区分,特别需要以一定的技巧和历练来挖掘学生对双创人才的成就意识,以便为培养对应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开展产教融合是快速落实专项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有效手段,能迅速将人才培养转换到企业实践,但需要注意客服人才培育过程中的拔苗助长问题和兴趣遗失问题。

三是落实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过程需要校企双方针对教育教学管理规律和企业运营管理特点进行反复研讨、有机协调,方可将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匹配和实际落地。

四是进行校企融合下人才培养的实施评估,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和持续反馈,对个性化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均要做到关注和分析,确保将个性化案例背后的规律和经验教训及时凝练为调整完善育人方案的智慧资源。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