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视域下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3-21 19:23吉林体育学院孙丽丽
内江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生理学教材

◇吉林体育学院 孙丽丽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行业人才的摇篮,学生的职业能力备受关注,“三教”改革就是为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所提出的教育理念。运动生理学是体育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从教师、教材、教法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成效,深化专业内涵,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三教”改革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运动生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培养的是具备现代体育意识,良好科学文化素养、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体育人才,并为更好的理解专业课内容,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结合目前运动生理学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本门课程“三教”改革的思路,将有助于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

1 实施“三教”改革的必要性

1.1 提高体育行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如果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会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就业,也违背了体育院校的办学宗旨。运动生理学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要求较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运动训练、健身运动等为体育实践服务的技能,为获得运动生理师、健身教练等职业资格证书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并能够运用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体育锻炼,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体育行业人才,提升职业能力,适应就业需要。

1.2 适应体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体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体育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关系到运动健康并且重视实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相关原理和检测指标有更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学生的技术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体育精神的基层人才,促进学生从以“就业为导向”转换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相关的体育机构或企业,对科学运动理念的推广和健康安全体育运动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职业能力不足

运动生理学涉及运动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授课教师受到自身所学专业的限制,往往只擅长其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若课堂上有学生针对上课内容与教师交流或讨论,教师多会束手无策,导致教师授课缺乏自信,学生听课意犹未尽,课程内容无法深入,只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运动生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部分教师没有从事体育相关工作的经验,且欠缺必要的培训和进修,导致授课教师缺少工作热情,教学水平不高,实践与理论脱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2.2 教材数量少,适用性差

由于体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普遍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发行量少、品类不足、更新速度慢,导致运动生理学课程可参考的优秀教材较少,缺少专业和职业特色,且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将教材的全部内容进行讲授,需要删减和整合,导致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与教学资源不匹配,信息化不足,尤其是实验方面,没有专门的统一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的复制或压缩,且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较少,只需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简单的指导即可完成,学生参与度较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性较差。

2.3 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体育院校的学生多数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而运动生理学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部分知识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且作为考查课,学生不重视,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虽然普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教学方法并没有根本性的革新,互动性较差,学生积极性不高。运动生理学课程重在实践,而各体育院校的实验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多不具备专业特色的实践基地,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和老化的情况较为普遍,授课教师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教学,多数学生糊弄了事,对实践内容欠缺真正的理解和应用,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 “三教”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3.1 打造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

(1)全方位培育“双师型”教师。目前体育院校的教师多数为硕士,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技能水平不足,需要在保证原有教师队伍优势的基础上,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可在教师入职后的3年时间内,在优秀“双师型”教师的带领下,对授课教师开展每周2次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开展导师制和集体备课活动,并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例如,健康管理师、运动生理师、营养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对成功考取职业证书的教师给与补贴或在职称评聘时给与加分,或将企业高技能人才与授课教师组成“教师工作坊”,互帮互助,或聘请具有相应体育职业资格的行业从业人员[1],来校授课,从行业实践的角度,讲授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教师团队的教学创新,提高师资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专业能力方面,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项机能变化的规律、在发展和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的生理学规律等,职业技能方面,如发展相应的训练方法,提高、修复人体各项机能等,要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可“引进来”体育行业优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也可通过优厚的物质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吸引有志的高层次人才加入,也可与社区体育中心、体育文化管理单位共建合作平台,提供给教师更多“走出去”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或在每年的寒暑假选派教师前往健身俱乐部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习[2],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体育行业最新的技术技能,有助于真正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活动。

3.2 推进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1)教材形式多元化。体育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不牢,拥有适合自己知识体系的运动生理学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材的选取和编制上,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的就业需求,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材资源,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论证和修订,开发出具有体育职业特色和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材,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探索建设运动生理学课程的立体化教材,通过纸质教材、实验练习册、题库等多个维度加以呈现,或能满足不同生源类型需要的活页式、手册式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或建立以专家、技术人员、骨干教师为一体的教材开发团队,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3],或根据现有的师资队伍和实践条件,编写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既可以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能让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

(2)教材内容职业化。教材内容上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突出实践应用,与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导向,重难点突出,引入行业标准、岗位技能要求、利用信息化工具模拟工作环境、典型案例等,与体育行业岗位知识技能相融合,分层设计多个知识与实践模块,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需要,每个知识点配有二维码数字化资源,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题或实验操作的小视频[4],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弥补了学时不够、实验条件不足带来的缺憾。同时,根据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实时更新和调整教材内容,保证其先进性,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对接。

3.3 深层次设计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服务于授课的全过程。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于运动生理学授课的全过程,保证教学的连续性,理论课课前将学生分组,随机抽签选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运动实践性的预习题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成果或结论在课堂上做5-10分钟左右的汇报或展示。课中通过小视频、动图、模型等丰富课件内容,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与见解,并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课后,通过布置习题或作业等形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验课课前做好预实验,全面掌握实验开展的各方面条件,预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实验开展前,推送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平台上打卡式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注意事项等。课中,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遇到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完成较好的及时表扬,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课后,组织实验技能大赛,并将其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丰富教学形式。

(2)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今信息化资源日益丰富,可充分借助互联网,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更多可以自由获取知识的途径,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建设运动生理学课程的辅助教学平台,在群里发布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知识点、最新的研究成果、实验技术等[5],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随时复习课程内容,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果,如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PBL结合案例法、虚拟仿真法等,同时注重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实验方面,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设计实验方案,并以此进行课题讨论,形成论文由教师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或由教师带队前往校企合作的健身机构、体育研究所等进行参观、实习,在带队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工作环境、岗位需要,明确课程的重要性。

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体育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在全面贯彻落实“三教”改革,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推进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以教材创新为基点,以革新教法为核心,让企业、教师、学生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体育院校高质量发展,提高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生理学教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