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叶炎

  • 滦南县奶牛养殖场常见蹄病的调查与防治
    间皮肤增殖、和蹄叶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1%、1.7%、1.0%、0.85%、0.5%,分别占肢蹄病的69.20%、12.92%、7.61%、6.46%、3.81%。患变形蹄的奶牛最多,患蹄叶炎的奶牛最少。从表2 可看出5000 头奶牛发生变形蹄病的有456 头,长蹄发病的占5.97%,宽蹄发病的占2.07%,翻卷蹄发病的占1.06%;分别占变形蹄病的65.57%、22.71%和11.72%。患长蹄病的奶牛最多,患宽蹄的第二,患翻卷蹄的最少。1.2 奶牛前后

    北方牧业 2023年3期2023-04-03

  • 奶牛肢蹄病研究进展
    发肢蹄病主要有蹄叶炎、腐蹄病、趾间皮炎、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病、趾间皮肤增殖、蹄裂等。本文通过对牛蹄部生理解剖结构,奶牛肢蹄病中蹄叶炎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法进行归纳,以期为该病临床防控提供参考。1 牛蹄部解剖生理学结构1.1 蹄牛属于偶蹄类动物。牛蹄指球关节以下所有部分,由两个蹄趾组成,每一蹄趾末端均被角质包裹。蹄部前侧称为“背侧”;前蹄后侧称为“掌部”,而后蹄后侧称为“跖部”。最接近纵轴线(即朝向中心)的区域称为“轴外区”,每一蹄趾均由4 块趾骨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8期2022-11-23

  • 低聚果糖诱导的奶牛急性蹄叶炎肝和骨骼肌中AMPK和GLUT及相关基因的变化
    0030)奶牛蹄叶炎是一种较为严重且多发的肢蹄病,患病奶牛常常出现蹄部疼痛,蹄壳变形,以及多种并发症,造成奶牛的繁殖能力和泌乳能力的大幅度下降。由于患有蹄叶炎奶牛的淘汰率高,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机体主要的能量代谢器官(肝和肌肉)在患急性蹄叶炎的奶牛中能量代谢和葡萄糖转运的变化,来反应急性蹄叶炎奶牛体内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转运的变化,为之后的奶牛蹄叶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三磷酸腺苷激酶(5′-adenosine monophosphate-a

    畜牧兽医学报 2022年6期2022-07-07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蹄叶炎的体会
    1203)奶牛蹄叶炎是奶牛蹄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以蹄角质软、红肿、疼痛和程度不同的跛行为主要特征。奶牛如发生蹄叶炎,站立时患肢不敢负重,甚至站立困难,产奶量急剧下降,日渐消瘦,影响生产。1 洱源县茈碧湖镇奶牛蹄叶炎发病情况茈碧湖镇奶牛年存栏在高峰期时近30000头,奶牛蹄叶炎时有发生。据统计,1996—2020年茈碧湖镇奶牛蹄叶炎已发生17826头(次)。多数患牛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导致严重跛行,高产奶牛产奶量从每天30~40kg下降

    云南畜牧兽医 2021年1期2021-11-30

  • 奶牛蹄叶炎的致病机制与防治技术
    牛养殖中。奶牛蹄叶炎就是一种原发类疾病,长期存在于奶牛养殖中。其发病的机制还不明确,如瘤胃酸中毒、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增加、过食精料、分娩期前后、地面无垫料、防寒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患病后牛的病程较长,治疗手段比较单一,治疗达到痊愈较困难。统计表明,牛的蹄叶炎主要发病在胎次较低和产奶量高的青年奶牛中,在规模化奶牛场发病率更高。我国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22.3%左右,国外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也较高,泰国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39.25%,印度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75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7期2021-11-23

  • 河北石家庄奶牛蹄叶炎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液指标分析
    071001)蹄叶炎(Laminitis)是奶牛蹄壁真皮血管层和乳头层的一种浆液性、弥散性、非化脓性和无菌性炎症[1],可导致蹄底出血、白线病、蹄变形等多种蹄病,给养殖业造成奶牛跛行、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严重者被淘汰[2]。据报道,蹄叶炎平均可减少12.6%的奶产量[3],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血液作为运输机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载体,维持着内环境的稳定,也是机体实现体液调节的途径。血液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反应了机体新陈代谢及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5期2021-10-23

  • 舍饲马蹄叶炎的诊治
    场的3例确诊为蹄叶炎的患马进行治疗,经过10 d左右的治疗后1例因脓毒败血症死亡,其余2例均痊愈。蹄叶炎对马匹有较大危害,甚至形成不可逆转的残疾并损害饲养者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选用恰当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机率。关键词:马;蹄叶炎;病因;症状;诊治中图分类号:S858.2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5-0016-03马在人类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自从有了马,历史发展就进入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5期2021-08-27

  • 蹄叶炎的病因分析
    分重要的器官,蹄叶炎是指蹄真皮的炎症,一般呈弥散型但无腐败,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三类。发病原因仍不确定,可能与营养代谢、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本文阐述了牛蹄叶炎的诸多病因,意在为牛蹄叶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关键词:牛,蹄叶炎,病因蹄叶炎是牛、马等家畜常发的疾病之一,对于牛来说没有品种特异性,任何品种的牛均可发病,乳牛、肉牛以及青年公牛更易发病。虽然近年来对于牛蹄叶炎的研究从未停止,但对于牛蹄叶炎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始终没有定论,这也使得蹄叶炎的预防以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期2021-05-10

  • 奶牛蹄叶炎的诊断和防治
    2606)奶牛蹄叶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蹄叶炎、亚急性蹄叶炎、慢性蹄叶炎、亚临床蹄叶炎蹄叶炎由多因素引起,其中饲养管理对降低蹄叶炎发生风险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重视蹄叶炎的预防。急性蹄叶炎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慢性蹄叶炎预后不良。1 临床表现1.1 急性蹄叶炎 步态拘谨,拱背,前肢发病时后肢前踏,后肢发病时前肢后踏。后外侧和前部内侧蹄患蹄叶炎时牛常常交叉站立,前肢和后肢分开,以减轻发病肢负重。奶牛起卧困难。在疾病的最初阶段,会出现大量出汗现象。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2期2021-03-29

  • 奶牛蹄叶炎诊治
    830000)蹄叶炎是危害奶牛健康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性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病牛蹄角质软化,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其卧地不起,采食量、产奶量下降,甚至停产。急性和亚急性病牛可出现全身症状,当转为慢性或临床康复后,其蹄角质出现异常,蹄形改变,成为芜蹄,蹄壁上可出现沟和嵴,尤其是蹄底真皮病变严重,蹄底可出现穿孔、溃疡。1 临床症状2岁黑白花病牛,体重550kg,其后蹄红肿,站立和运步困难,不愿负重,头颈低下,跛行,其体温升高,心动亢进,食欲减退,

    四川畜牧兽医 2020年6期2020-12-30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奶牛蹄叶炎的疗效
    大疾病[1]。蹄叶炎(laminitis)是在奶牛肢蹄病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疾病,可达41%,同时72%的奶牛至少有一个蹄曾发生过蹄叶炎[2]。蹄叶炎的高发病率给牧场的治疗与经营费用上造成了高额经济负担[3]。据报道,在美国因蹄叶炎给牧场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为平均每年每头牛177.62美元[4]。而我国每年因肢蹄病被迫过早淘汰的奶牛占总淘汰数的15%~30%,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数额的经济损失[5]。而现如今尚未有一种能够有效防治奶牛蹄叶炎,避免或减少牧

    畜牧与兽医 2020年11期2020-11-12

  • 规模化牧场奶牛肢蹄病的诊断与防控要点
    胃酸中毒引起的蹄叶炎等;二是传染性蹄病,如蹄疣病、支原体关节炎等;三是感染性蹄病,包括跟骨头处感染以及白线感染化脓等;四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肢蹄病,包括关节扭伤与创伤,黏液囊炎,骨折,劈叉(滑倒)和神经麻痹等。2 奶牛肢蹄病的诊断2.1 调查确定发病率和种类通过查询信息系统,明确牧场各饲养阶段的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与种类。2.2 现场调查在挤奶厅回牛通道上,观察泌乳牛运步有无异常。对出现运步异常的牛只,记录其耳号或用蜡笔在牛体上进行标记,统计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

    中国乳业 2020年6期2020-07-15

  • 临朐县奶牛蹄病流行情况研究
    病1.2.1 蹄叶炎蹄部真皮组织水肿、出血为特征,常见特征是趴卧时患蹄外展,呈侧卧姿势,前肢患病时表现两前肢交叉,后肢患病时表现拉弓姿势。1.2.2 白线病变轻微病变表现蹄底与蹄壁结合处出现空隙,透明颜色变为白色,有的出现粉化现象,严重时在蹄跟、蹄底和蹄壁结合处出现脓肿。1.3 感染性蹄病1.3.1 趾间纤维瘤趾间皮肤或组织快速生长,形成坚硬物质。1.3.2 蹄趾皮炎蹄跟上方处的原发鲜红色后变为黑色圆形增生,边缘形成白色不透明的环状或坚硬多毛增生物。1.3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2020-04-11

  • 山羊肢蹄病分析诊治及防控措施
    够的初乳。3 蹄叶炎3.1 病因分析山羊蹄叶炎在全球范围都有发病,但发病率低于奶牛和马。诱发因素包括过食或突然给予大量精料、谷类饲料摄入过多、粗饲料摄入过少或者大量给予高蛋白饲料。蹄叶炎也可能是乳房炎、子宫炎、肺炎等严重感染的并发症,特别是刚分娩之后。3.2 临床症状急性蹄叶炎时跛行严重,山羊运步困难,蹄部温度升高,按压蹄冠疼痛反应明显,极少数情况下仅前肢发病。急性蹄叶炎早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会转为慢性蹄叶炎。开始时不易被发现,最后甚至会导致病羊蹄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5期2020-01-12

  • CRISPR/Cas9介导敲除小鼠成纤维细胞MMP-2基因
    MMP-2)在蹄叶炎的早期发展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催化降解基底膜、半桥粒等重要结构,最终使基底膜和上皮基部细胞分离,使薄膜组织失去其生物学功能[7],造成指(趾)损伤,并发现P38 MAPK有利于MMP-2的活化[8],其下游通过PI3K/Akt使半桥粒调节异常,粘附功能失常[9],对蹄叶炎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并有大量研究[10-12]表明,在蹄叶炎的早期炎症是主要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激活蹄层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化血小板并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6期2019-11-11

  • 奶牛亚临床型蹄叶炎的分析诊断和治疗与控制方案
    )奶牛亚临床性蹄叶炎对于乳业影响较大,因为它可引起产奶牛蹄底溃疡、白线病和指(趾)部溃疡。在发达国家,该病常见于集约化饲养的、高产奶牛场,是需要人们重点关注的疾病。1 病因分析亚临床型蹄叶炎的病因还尚未搞清,牛蹄叶炎病因的经典学说是瘤胃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造成胃中牛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增加,这会引起瘤胃酸中毒,造成革兰氏阴性菌死亡,释放内毒素。瘤胃炎与瘤胃酸中毒有关。疾病的早期阶段可测得血液中组胺含量升高。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可能是引起蹄叶炎的一

    饲料博览 2019年6期2019-02-13

  • 奶牛蹄部溃疡的病因探究与防治
    酶(为亚临床型蹄叶炎的特征之一)被激活,出现亚临床型蹄叶炎,导致蹄部下陷,这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也是主要的发病因素。当蹄骨的屈肌突间隙狭窄时,真皮受压,造成缺血性坏死和再生兔质损伤。其结果是蹄底形成空洞,当损伤的真皮进行修复时,肉芽组织通过蹄底空洞长出来,因为这种损伤与亚临床型蹄叶炎有密切关系,出现蹄角质变软,即可增加角质磨损概率,蹄底角质变软也出现在有粪尿浸泡的环境下。不熟练的修蹄人员在修蹄时对蹄底切削过多,会发生医源性损伤,使蹄底变软,行走时软蹄过度的磨

    饲料博览 2019年9期2019-02-13

  • 奶牛蹄叶炎的治疗措施
    743300)蹄叶炎是一种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无菌性炎症,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为典型肢跛,中兽医称五攒痛。临床上以步状僵硬、站立不稳、趴卧不起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1 临床症状病牛一般体温正常、严重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饮食欲减退,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结膜充血,步伐僵硬、前肢患病,头部高抬,后肢患病,举肢前进,运步疼痛、背部弓起,肌肉震颤,蹄壁温度升高,产乳量下降。2 诊断要点病畜站立困难,触诊敏感,蹄壁发热,身体后倾,蹄难负重,后期卧地不起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7

  • 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烂、蹄底溃疡、蹄叶炎和腐蹄病等。蹄叉腐烂是蹄叉真皮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并伴发蹄叉角质腐败分解的一种蹄病,常发生于后肢,前肢发病较少,一肢或多肢发病。该病与牛的年龄无关,是发病率最高的蹄病。蹄底溃疡又称局限性皮炎,是蹄底部和球部结合处的局限性病变的一种蹄病,通常是靠近轴侧,局部呈慢性坏死和化脓,进一步发展后角质出现缺损和消失,并有肉芽组织增殖。蹄叶炎是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弥散性、无败血性炎症,通常可侵害数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临床上以疼痛、蹄变形和不

    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12期2019-01-06

  • 中医治疗牛蹄叶炎
    731605)蹄叶炎是蹄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中善医称为“五攒痛”。该病以蹄角质软弱、疼痛和程度不同的跛行特征,常侵害前肢的内侧和后肢的外侧趾。本病多发生于青年牛及胎次较低牛,具有散发性,也有群发现象,肉牛、奶牛都有发生。1 病因蹄叶炎确切发病原因尚未确定,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包括:1.1 饲养不善,日粮不平衡。追求产奶量而片面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精料),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粗纤维饲料不足或缺乏,瘤胃内环境遇到破坏时可诱发蹄叶炎。1.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01-06

  • 猪常见蹄病和蜂窝织炎的诊治方案
    组织炎、骨炎;蹄叶炎指蹄真皮弥漫性、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临床上以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跛行为特征;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及肌间疏松结缔组织内发生的急性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特征是在这些部位形成浆液性、化脓性或腐败性渗出物,并可能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现就以上三种猪病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猪;腐蹄病;蹄叶炎;蜂窝织炎;病因;症状;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 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068-011 腐蹄病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7期2018-10-21

  • 蹄叶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因偷食玉米引起蹄叶炎;2017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二工镇下喀浪古尔村的一畜主的3匹马因运动伤引起了蹄叶炎。马患蹄叶炎主要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第一也是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即运动型损伤,多因劳役过重,运动量过大而引发蹄部炎症。第二是因为摄入过量的豆类谷类精饲料,从而导致消化紊乱。过剩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解会产生有毒物质,导致蹄部产生急性炎症。(二)临床症状蹄部疾病是马匹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在蹄病中蹄叶炎(新疆本地牧民称下料)这种疾病是大家经常见到的,是一

    兽医导刊 2018年5期2018-05-25

  • 奶牛的常见蹄病及防治措施
    部疣、腐蹄病、蹄叶炎等蹄病。现阐述以上三类蹄病的防治方法,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蹄部护理方法。关键词:奶牛;毛样踵部疣;腐蹄病;蹄叶炎;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 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4-0062-011 毛样踵部疣毛样踵部疣涉及防疫问题,牛场引入新动物时,应对此予以重视。毛样踵部疣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蹄趾间生长草莓色瘤,毛状物常从这种瘤中长出,毛样踵部疣的病因仍不明确,但可能由一种螺旋体引起。这是新建和扩建牛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4期2018-05-14

  • 奶牛蹄叶炎诊治
    122100)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是当前高产奶牛的常发病,马骡也可发生。常见前两蹄同时发病,也有后两蹄或四蹄同时发病的,但单蹄发病较少。患病奶牛一后肢或两后肢表现出蹄脚趾软弱,临床症状是疼痛,蹄变形和程度不同的跛行。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发生蹄叶炎可使牛蹄变形,蹄子底部发生溃疡等,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以下是北票一例奶牛蹄叶炎的诊治报告。1 发病情况2012年1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4期2018-05-10

  • 奶牛蹄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部疣、腐蹄病、蹄叶炎等蹄病。1 毛样踵部疣毛样踵部疣涉及防疫问题,牛场引入新动物时,应对此予以重视。毛样踵部疣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蹄趾间生长草莓色瘤,毛状物常从这种瘤中长出,毛样踵部疣的病因仍不明确,但可能由一种螺旋体引起。这是新建和扩建牛场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奶牛场在引进奶牛时应事先制定一套引入处理方案,可借助挤奶台喷洒药剂或做浴蹄处理。治疗过程至少需持续2周,以确保将患病水平降至可控制范围。本病很难根除,但是,只要保持警惕性和环境卫生就可以将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3期2018-02-14

  • 驴蹄部主要疾病的鉴别和诊断
    分类1.1 驴蹄叶炎蹄叶炎也叫蹄真皮炎,是指蹄真皮的弥慢性无菌性炎症,是马属动物的常发病,近年来的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到乡镇兽医站就诊的驴中20%为蹄叶炎[1]。1.1.1 病因1.1.1.1 一般认为,此病是代谢紊乱后的局部病理现象,现在认为本病与过敏有关。1.1.1.2 精料吃的过多,特别是蛋白饲料,毒素被机体吸收,或者是精、粗料比例不合适,且为了加快出栏,减少运动。1.1.1.3 使役过程中驴疲劳过度和蹄壁真皮长期受压迫而发病,次生原因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2期2018-02-13

  • 规模化奶牛场如何预防蹄叶炎
    奶牛场如何预防蹄叶炎周克江(新疆木垒县东城镇兽医站,新疆木垒 831900)结合当前规模化奶牛场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饲喂方式的选择不当,过度的增加精料,容易引发奶牛蹄叶炎,影响着其健康状况良好性。因此,为了减少规模化奶牛场养殖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避免奶牛蹄叶炎发生,应注重对该病发病原因的深入分析,进而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基于此,本文就规模化奶牛场如何预防蹄叶炎展开论述。规模化;奶牛场;预防措施;蹄叶炎规模化奶牛场发展中实际的操作不当,会加大奶牛蹄叶炎

    兽医导刊 2017年4期2017-04-04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蹄叶炎
    医结合治疗奶牛蹄叶炎李生莲(青海省门源县北山乡兽医站,青海门源 510399)蹄叶炎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血管层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两前蹄或两后蹄,有时四蹄均可发生。虽然,蹄叶炎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发病率较高,对养牛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本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方面进行辩证施治,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中西医;辨证施治;奶牛;蹄叶炎1 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蹄叶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蹄叶炎,在诊断和治疗时也应分别对待。1

    兽医导刊 2017年14期2017-04-04

  • 石河子地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0%),其次是蹄叶炎(7.88%),发病率最低的是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P<0.01),蹄叶炎又能加剧蹄变形(P<0.01);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3~5月份;大量饲喂精料可导致奶牛蹄叶炎迅速发生; 3~6胎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石河子地区;奶牛肢蹄病;类型;分析;奶牛肢蹄病是蹄变形、蹄病和四肢疾病的统称,是奶牛高发的四大主要疾病之一。蹄变形指由于多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致使蹄角质异常生长,蹄外形发生改变而不同于正常的蹄形,又称

    中国奶牛 2017年1期2017-03-02

  • 代谢组学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代谢组学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李亚娟1,2,董书伟2,王东升2,张世栋2,严作廷2,杨志强2,杜玉兰1,何宝祥1(1.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宁530005;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内外源因素影响下,其内源性代谢物种类、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兽医科研中应用也日益广泛。蹄叶炎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年4期2016-11-19

  • 新疆石河子市规模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
    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奶牛肢蹄病;病种;发病情况;蹄变形;蹄叶炎;蹄底刺伤和挫伤奶牛肢蹄病是奶牛高发高害的“四大主要疾病”之一,是蹄变形、蹄病和四肢疾病的统称。蹄变形是指由于多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致使蹄角质异常生长,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11期2016-11-18

  • 基于GC-MS技术的蹄叶炎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
    C-MS技术的蹄叶炎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李亚娟1,2,王东升1,张世栋1,严作廷1,杨志强1,杜玉兰2,董书伟1,何宝祥2(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兰州 730050;2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宁 530005)【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 GC-MS)对奶牛血浆进行代谢组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6年21期2016-11-14

  • 寡果糖诱导瘤胃急性酸中毒对山羊瘤胃发酵、蹄组织结构及炎症因子、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质金属蛋白酶;蹄叶炎蹄是牛、羊等反刍动物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这些动物的生产性能。蹄叶炎是动物蹄小叶(包括真皮小叶与角小叶)的一种弥散型的、非感染性的真皮损伤[1-2]。调查显示,蹄叶炎是当前集约化养殖下奶牛、绵羊及山羊常见疾病之一[3],尽管报道认为引发动物蹄叶炎的因素很多,但众多学者认为,饲喂高精料饲粮可能是诱发草食动物蹄叶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关高精料饲粮引发蹄叶炎的最主要证据来自于对马蹄叶炎的研究。研究表明,灌注寡果糖可导致马

    动物营养学报 2016年7期2016-08-03

  • 蹄叶炎防治
    4700)马蹄叶炎防治陈长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畜牧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新疆塔城834700)蹄叶炎指蹄真皮的弥散性炎症,其常发于马、骡等家畜的两前蹄或两后蹄或单独一蹄。1 病因1.1消化机能紊乱突然改变饲料、长期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及霉败饲料可造成马肠道产生组织胺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血液,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并使马蹄真皮的血管扩张、充血而成蹄叶炎。1.2使役不当过劳,长期在硬地上站立,长期休息后突然使役,可使马机体组织内的乳酸、二氧化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2期2016-04-05

  • 浅析奶牛蹄病及蹄叶炎与腐蹄病的防治
    浅析奶牛蹄病及蹄叶炎与腐蹄病的防治张晓川(山东省宁阳县畜牧兽医局271400)蹄病的防治在奶牛饲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奶牛蹄病不仅能够导致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品质降低,而且能使奶牛饲养医药成本和淘汰率增加,从而给奶牛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圈舍环境、饲料营养、饲养管理、保健措施、病菌毒的感染及消化、生殖系统等疾病的继发密不可分,本文就奶牛蹄病的病因及防治进行浅析。1 奶牛蹄病发生的原因(1)遗传直接决定牛对蹄病的易感程度,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2期2016-04-05

  •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600)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于世彬(黑龙江省青冈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绥化 151600)摘要:奶牛蹄叶炎是指在蹄壁真皮的血管层和乳头层发生弥漫性、局限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通常是青年奶牛以及胎次较低的奶牛容易发病,往往呈散发流行,但有时也存在群发的现象。该病主要导致奶牛跛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死亡率较低,病牛由于长时间卧地不起,危害机体健康和产奶量。关键词:奶牛;蹄叶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1发病因素环境与管理因素:奶牛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8期2016-02-23

  •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300)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王 涛1,毕重彬2(1.山东省荣成市虎山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00,2.山东省荣成市荫子畜牧兽医站,山东 荣成 264300)最近这些年,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比较客观,加之市场对牛肉、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所以我国奶牛的饲养量逐渐增加,但是随之而增加的情况就是牛群中疾病的频发,而蹄部疾病又是生产中比较多见且常见的疾病,其中蹄叶炎也普遍发病。饲养者应该了解奶牛蹄叶炎的发生情况、患病表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2期2016-02-23

  • 奶牛蹄叶炎的诊治
    412)奶牛蹄叶炎的诊治艾建新(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岩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 宁安 157412)蹄叶炎是一种影响奶牛蹄真皮生理功能的局部微循环病理生理学障碍疾病,是蹄真皮的弥散性炎症。虽然按传统的方法将奶牛蹄叶炎分类为蹄病,但其本质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按其病变程度,蹄叶炎可分为亚临床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根据临床症状可初诊。治疗可采用饲喂、用药和修蹄等方法进行。奶牛;蹄叶炎;诊断;治疗急性蹄叶炎多发于散养的一头或几头牛,患牛突然采食大量谷物饲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4期2016-02-21

  • 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蹄叶炎
    药结合治疗奶牛蹄叶炎刘成平 (通渭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甘肃通渭743300)蹄叶炎是一种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或弥散性的无菌性炎症,有急性、慢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是奶牛饲养中的常见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将给饲养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针刺放血,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劳伤引起的蹄叶炎可内服茵陈散治疗,对料伤引起的蹄叶炎可内服红花散治疗。1 病因本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一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3期2016-02-21

  • 家畜蹄部疾病的治疗措施
    合剂黏合。2 蹄叶炎蹄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多发于马、骡的两前蹄或两后蹄,有时四蹄都可发生。多数发病是与饲喂不当、劳役过度、护蹄不当、长途运输和继发某些传染病有关。2.1 临床症状急性蹄叶炎时,患畜精神、食欲不振,如两前蹄患病,则两前肢前伸,以蹄踵着地,两后肢前伸于腹下,头颈高抬,不愿行走,如强迫运步,则两前肢呈急速短步或紧张步样。两后蹄患病时,头颈低下,两前肢后踏,两后肢前伸,以蹄踵负重,运步时也呈紧张步样。如四蹄发病时,则运步缓慢,步样紧张,肌肉震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3期2016-02-21

  • 蹄叶炎病的防治研究
    17000)羊蹄叶炎病的防治研究屈宏斌 赛 娜(鄂尔多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在养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疾病,严重限制羊的健康生长,因此需要有效防治各类疾病。本文分析羊蹄叶炎病的发生病因及具体症状,并就如何预防及治疗羊蹄叶炎病进行分析。羊蹄叶炎病;发病原因;预防;治疗在养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蹄叶炎病症,该症状会严重影响羊的食欲,并且使羊变得逐渐消瘦,从而影响给养殖者带来的经济效益

    乡村科技 2016年33期2016-02-19

  • 英纯血马常见肢蹄病的诊治
    起甚至死亡。而蹄叶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跛行,急性蹄叶炎有时会伴随有内毒素血症。1 发病情况根据对新疆伊犁某马场进行马匹肢蹄病的的病案记录,通过对该马场马匹主要肢蹄病的调查,查明了该马场的主要肢蹄病的发病率。该马场共有33匹纯血马,2014年3月-2015年2月共有11匹马发生了肢蹄病,发病率33.3%。该马场的主要发病类型为肢蹄软组织损伤与蹄叶炎。其中肢蹄软组织损伤占肢蹄病发病率的63.6%,蹄叶炎占肢蹄病发病率的36.4%。2 马肢蹄病的临床症状2.1 肢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10期2016-02-03

  • 奶牛蹄叶炎病的综合防治
    3100)奶牛蹄叶炎病的综合防治于岩平(甘肃省古浪县畜牧兽医局,733100)奶牛蹄叶炎是蹄壁真皮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得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有的蹄叶炎继发于牛产后胎衣停滞、严重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瘤胃酸中毒等;管理不善也可诱发蹄叶炎。1 临床症状患病奶牛体温升高至39-40℃,呼吸急促,急性蹄叶炎,步状僵硬,运步疼痛,背部弓起。若后肢患病,有时前肢伸于腹下;若前肢患病,后肢

    中兽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1-30

  • 家畜蹄部疾病的中西药治疗
    合剂黏合。2 蹄叶炎蹄叶炎是蹄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多发于马、骡的两前蹄或两后蹄,有时四蹄都可发生。多数发病是与饲喂不当、劳役过度、护蹄不当、长途运输和继发某些传染病有关。治疗措施:①安痛定注射液20-50ml,患肢抢风穴注射。②料伤引起的蹄叶炎用福尔马林20ml,食盐200g,加水3000ml,一次灌服,每日一次。③风湿引起的蹄叶炎用撒乌安注射液200ml,一次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5d。④急性蹄叶炎治疗用中药方:当归45g、花粉45g、连翘4

    中兽医学杂志 2016年6期2016-01-28

  • 蹄叶炎的病因与治疗
    况等。肉牛发生蹄叶炎的重要诱因是圈舍卫生条件过差,蹄部受到异物刺激、浸泡粪便泥浆;另外,肉牛长途运输,或者长时间在坚硬的牛床上的起卧,或者在石头铺的凹凸不平的路上和坚硬的路面行走,或者使蹄底发生严重的机械性损伤;经产母牛由于体重和乳房过大,使蹄部负担加重,又因饲养密度过高而无法充足运动。疾病因素:主要是对母牛,尤其是分娩后1星期以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血病、胎衣不下等疾病而影响蛋白质正常分解,且吸收产生的炎症产物,主要是指组织胺,也都会导致同上的病变。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11期2015-10-21

  • 石河子规模奶牛场奶牛蹄叶炎调查与血液生化值分析
    规模奶牛场奶牛蹄叶炎调查与血液生化值分析杨建华(兵团第八师一二一团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石河子 832066)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第八师一二一团畜牧兽医工作站对石河子地区12个规模奶牛场奶牛蹄叶炎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奶牛蹄叶炎平均发病率为9.12%~19.78%,淘汰率8.1%~15.3%;犊牛、青年牛发病率为0。临床调查结果发现,蹄叶炎发病有品系间差异,体重较大的加拿大系荷斯坦奶牛发病率高于澳大利亚系荷斯坦奶牛 (P<0.01);1~

    新疆农垦科技 2015年4期2015-07-12

  • 浅议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
    3d。3 奶牛蹄叶炎3.1 病因(1)过多地给予精料、饲料突变或偷吃精料等会导致瘤胃酸中毒的发生,瘤胃内的异常发酵会引起大量的乳酸和组织胺形成。这些乳酸和组织胺作用于分布在蹄组织上的毛细血管,引起淤血和炎症,刺激局部的神经而产生剧烈地疼痛;(2)圈舍卫生条件差,粪便泥浆浸泡,异物刺激是奶牛蹄叶炎发病的重要诱因,蹄底受到剧烈的机械性损伤也可引起奶牛蹄叶炎,另外经产母牛体重和乳房过大,加重蹄部负担,且又饲养太过密集,运动不足也是发病原因之一。(3)分娩后1周以

    兽医导刊 2015年20期2015-04-05

  • 奶牛蹄叶炎的防治
    274000)蹄叶炎在现代奶牛生产中,发病率较高。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病因及防治进行了阐述,以便给广大养殖场户提供帮助。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此病的发生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血病有关,奶牛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也可引发本病,也有遗传性蹄叶炎的病例出现,本病青年奶牛发病率高于老年牛。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给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1 临床症状1.1 急性蹄叶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8期2015-04-04

  • 奶牛“三大”常见病防治
    房炎、子宫炎和蹄叶炎等疾病时常发生,而且危害很大,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给奶牛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如何防治一直是奶牛疾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对象。现将我区对这三种常见病防治方法总结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蹄叶炎1 奶牛乳房炎1.1 症状患畜乳房肿胀变硬、色红、灼热、疼痛、乳汁分泌不畅,严重者食欲减少,体温升高,奶量大减,乳汁呈淡黄褐色,且有凝乳块。再甚者乳房化脓溃破,脓液排出而痊愈,但也有长时间不愈而转发为慢性过程。1.2 防治1.2

    兽医导刊 2015年16期2015-04-03

  • 马牛蹄叶炎诊治
    4100)马牛蹄叶炎诊治江世华(吉林省通化县动物检疫站 134100)蹄叶炎是指蹄真皮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常发于家畜尤其是马骡两前蹄或两后蹄,有时单蹄或四蹄同时发生。该病病因目前还没确定,一般认为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由于精料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毒素吸收过多、局部血液循环紊乱而引起的。过劳、过度使役、寒冷、蹄部保护不善等可诱发该病。还可继发于流感、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疝痛等疾病。1 症状1.1 急性蹄叶炎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脉搏加快,分别为5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1期2015-01-23

  • 奶牛肢蹄病的防治及思考
    变形、腐蹄病、蹄叶炎、指(趾)间赘生、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据我县奶牛养殖户近年来发病情况显示:奶牛场肢蹄病主要以蹄变形、腐蹄病及蹄叶炎最为常见。发病率也较高,以往因肢蹄病淘汰的牛也占有一定比例,下面就这几种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 蹄变形指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1.1 症状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宽蹄:俗称“大脚板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4期2014-08-15

  • 一例奶牛蹄叶炎的诊治
    800) 奶牛蹄叶炎是由多种综合致病因素引发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具体表现为蹄角质软化,运动障碍,采食减少,产奶量下降,甚至停产。此病淘汰率较高,对奶牛产业造成损失甚巨。1 患畜概况主诉:高产黑白花奶牛,3岁半,站立不稳,喜卧,不愿行走,食量明显减少,产奶下降。临床检查:患牛不愿站立,运步强拘,站立时背腰弓起,四肢攒于腹下;触诊蹄壁温度升高,患畜反应敏感;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增数;圈舍地面干硬,缺乏垫草;问诊获知奶牛精料占比过高。2 治疗措施保定患畜,清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3期2014-04-06

  • 奶牛蹄叶炎及其发病机理
    6152)奶牛蹄叶炎及其发病机理庄建伟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226152)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与角小叶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蹄角质软化,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跛行。一旦得病,奶牛就会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发展,奶牛就会卧地不起,且采食量明显降低,产奶量也开始下降,甚至停产;严重的因卧地不起等原因,只能淘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蹄叶炎的种类本病在临床上大致分为4种类型。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2期2013-04-08

  • 奶牛蹄叶炎的防治技术措施
    2600)奶牛蹄叶炎的防治技术措施李欣凤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临朐县饲养奶牛较多,目前存养5万余头。但在奶牛生产过程中,奶牛蹄叶炎对奶牛生产造成了一定危害,对此,应进一步认识该病的危害性,多方面探索防治技术措施,加以防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1 症状和危害奶牛蹄叶炎是牛蹄真皮与角小叶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蹄角质软化,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跛行。患病奶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发展,奶牛卧地不起,且采食量明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10期2013-04-07

  • 巧治奶牛蹄叶炎
    57650奶牛蹄叶炎是指奶牛指(趾)间蹄皮组织的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无菌性炎症。其急性和亚急性期均有全身症状。该病的发生与奶牛乳房炎、子宫炎或酮血病有关,也可能因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牛又被密集饲养于水泥地面的活动区域所致,也有遗传性奶牛蹄叶炎的病例发生。青年牛比老年牛发病率高,发病牛有时占集约化管理牛群的一半以上。1 病因1.1 营养因素过多地给予精料,饲料突变或奶牛偷吃精料等引起瘤胃酸中毒的时候,瘤胃内的异常发酵引起大量乳酸和组织胺形成。这些乳酸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年6期2013-03-23

  • 巧治奶牛蹄叶炎
    7650)奶牛蹄叶炎是指奶牛指(趾)间蹄皮组织的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无菌性炎症。其急性和亚急性期均有全身症状。此病的发生与奶牛乳房炎、子宫炎、酮血病有关,也可因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又被密集于水泥地面的活动区域所致,也有遗传性奶牛蹄叶炎的病例发生。青年牛比老年牛发病率高,发病牛有时占集约化管理牛群的1/2以上。1 病因1.1 营养因素过多的给予精料,饲料突变或偷吃精料等引起瘤胃酸中毒的时候,瘤胃内的异常发酵引起大量的乳酸和组织胺形成。这些乳酸和组织胺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2期2013-02-19

  •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
    食欲不振,伴发蹄叶炎时,步态强拘,站立困难。病牛严重脱水,皮肤紧裹,眼球下陷,血液浓缩,尿量减少,最终可伴有蹄叶炎和瘤胃炎。2 诊断2.1 有过量采食碳水化合物饲料(例如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等及青贮、块茎类、酒糟类)的病史。2.2 临床可见严重的腹泻脱水症状(如眼球下陷、皮肤紧裹、尿量减少、无尿等),治疗时补钙无治疗效果。2.3 尿液PH<7(正常8.7左右)。2.4 粪便PH6.5~5.0不等呈酸性。2.5 慢性的可见蹄叶炎。3 治疗10%氯化钠(浓盐

    今日畜牧兽医 2013年2期2013-02-19

  • 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蹄叶炎
    3100)奶牛蹄叶炎为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初期在蹄底发生痒痛,肉逐渐腐烂变臭,站立不稳,步行踩踏不定,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奶牛还会卧地不起,采食下降,产奶量也随之下降。一般治疗奶牛蹄叶炎常常采用西医疗法。如输液糖盐水、葡萄糖、维生素C、氯化钙等,再加上碳酸氢钠,以缓解奶牛体内的酸浓度。但此法不适宜长期使用,而且效果慢。如长时间治疗,易造成成本提高,而若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再加上以药外涂搽

    中兽医学杂志 2013年3期2013-01-24

  •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的第二大疾病。蹄叶炎是奶牛最为常见的一种蹄病,41%的蹄病是蹄叶炎,72%的奶牛至少有一个蹄发生过此病[3]。据杨前锋调查[4],豫北某奶牛场在春夏季蹄叶炎发病率高达18%,可见奶牛蹄叶炎发病率较高。由于蹄叶炎可导致奶牛蹄变形,蹄底溃疡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引起奶牛疼痛不安,严重影响了奶牛福利,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5],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奶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该病开展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控制奶牛蹄叶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动物医学进展 2012年12期2012-03-30

  • 奶牛蹄叶炎的诊疗
    ,这些都可诱发蹄叶炎。2.日粮中钙磷不平衡造成机体钙磷代谢紊乱,是奶牛发生蹄叶炎的另一重要因素。日粮中钙磷不足和比例失衡可导致奶牛蹄匣变形,后者可引起蹄负担过重和蹄壁支撑力不足,出现皮下组织炎症和溃疡而发生蹄叶炎;微量元素铜、锌、锰、硒等在奶牛蹄叶炎的发生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些元素在机体内是多种酶的必须成分产生活性作用的辅助因子,当它们缺乏或比例失调时,容易造成与骨骼发育和角质形成有关酶活性的下降,而发生蹄变形和蹄叶炎。3.酮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兽医导刊 2011年7期201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