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

  • “中国文化直根系”的考古学新解 ——兼谈牛河梁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所 2.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管理处)〔内容提要〕 虽然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地处史书记载的中心之外,活跃在这一区域的红山文化的重要特征却显示其不仅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精神内涵的贡献者,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源头。从古代礼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筑特征与规范两个方面入手,结合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的最新收获,以新的考古资料论证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直根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河梁遗址新的考古发现显示,红山社会对祭祀礼仪和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完

    北方文物 2023年4期2023-12-25

  • 红山文化的环境考古研究及未来展望
    晚期还产生了如牛河梁、东山嘴这样的大型礼仪性建筑群。其中,牛河梁遗址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产生了无限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传承能力,使得“坛庙冢”“玉龙凤”等新因素因交汇融合而得以长期延续[1]。该地区古人类文化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及气候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因此,研究古人类文化的地理背景,即深入探寻文化的成因,是了解当时人类文化演变的重要途径。一、红山文化研究现状自20世纪30年代红山后遗址正式发掘开始至今,对于红山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2023-10-25

  • 浅析红山文化的玉礼器与玉礼制
    ) 2.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管理处〔内容提要〕 根据玉器的造型特征将红山文化中数量众多、造型各异的仿生造型玉器重新分为两组,分别代表天、地两个空间,进而将红山文化玉器分为斜口筒形玉器、玉璧、玉环(包括佩戴于手腕的镯)、分别代表天或地的仿生玉器、石斧(钺)以及玉管、玉珠、玉坠等装饰品。通过对玉器的组合规律及其与墓主身份地位关系的分析,讨论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礼器及其所体现的礼制原则和社会规范。结合随葬品种类与衡量墓主社会地位和影响的另一重要指标——墓葬规模的相关变

    北方文物 2023年4期2023-07-31

  • 红山文化亚腰形石锤及相关问题
    明确的遗存,如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铜耳环和西台遗址出土的陶范,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牛梁河遗址出土的铜耳环的检测显示,含铜量达99%②。在牛河梁转子山和小福山顶部分别发现了炉壁残片(曾称为“坩埚片”),曾被认为属于红山文化,李延祥等对其进行了热释光测年,结果为夏家店下层文化③。21世纪以降,王立新、李延祥等④学者在牛河梁遗址周边进行了矿点考古学专项调查,此外,一些地质学者也在红山文化分布的范围内做了矿产资源的调查工作。近年来,在较多矿冶、采玉矿遗址中,考古

    北方文物 2023年3期2023-06-10

  • 中华文明史新曙光
    的遗迹,这便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整个遗址置于冬夏常青的万亩松林丛中,环境幽雅,依然存有原始风貌。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埋藏地下5000多年的红山女神头像,出土后引起世界震惊。如今,它已经成为辽宁重要的文化符号。它的出现,将中华文明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中华文明史新曙光”。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3期2023-03-31

  • 红山文化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兼论古代变形颅习俗
    影响,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和田家沟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阔颅和面部扁平度大等特征,与古蒙古高原类型居民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红山文化古代居民的体质类型仍然属于高颅阔面的古东北类型,与古蒙古高原类型关系不大。最后,文章对变形颅现象的分布、演变过程及颅骨变形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讨论。一、红山文化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目前,已发表的有关红山文化的古代人骨资料主要出土于牛河梁遗址及田家沟墓地。牛河梁遗址的人骨资料出土于遗址的第二地点、第三地点、第五

    北方文物 2022年6期2022-12-19

  • 文化分期视角下的红山文化女性塑像再考察
    。但随着近年对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年代有了更准确的识读②,我们得以在文化分期及不同考古学文化互动的认识基础上,对该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红山文化女性塑像的发现与年代归属目前,可以确认属于红山文化的女性塑像发现于赤峰西水泉③、敖汉西台④、喀左东山嘴⑤、建平牛河梁⑥等遗址。西水泉出土一尊陶质半身像,编号H1∶3,该塑像头部已残缺,胸部表现有突起的乳房,女性特征明显,下部以竖条纹刻划于周边,残高3.8厘米(图一,1)。与西水泉H1∶3在1号灰坑共出的陶器有钵、大

    北方文物 2022年1期2022-11-18

  • 牛河梁遗址: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
    徐鹏远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出土的斜口筒形玉器。图/牛河梁遗址发掘与研究课题组1930年,26岁的梁思永留美归来,加入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此前,他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下,于哈佛大学攻读了七年的考古学和人类学。史语所考古组是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考古机构。所长傅斯年在立所纲领《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明确提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并要求该所同仁需“去扩张材料,去学设‘发冢校尉’,求出一部古史于地下遗物”。就在其成立的当年,考古组便在李济的主持下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8期2022-10-31

  • 从“上下五千年”到“上下八千年”
    、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等遗址已经出现了相当发达的文化,甚至可以称之为国家。探源工程的初步结论认为,距今5000多年,中华大地迈进文明社会。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说中华文明形成于5000年前,如此高度的文明并非横空出世,更久远的根脉又在何时何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系列发现中,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根据当前的考古成果,八千年前后是另一个关键时期,有些学者称之为中华文明的起源。随着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化, “上下五千年”不仅由传说变为考古学实证,“上下八千年”历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8期2022-10-31

  • “天圆地方”概念起源何时辩*
    生认为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圆形祭坛和方形积石冢分别是公元前3000年前的圜丘天坛与方丘地坛和月坛[7]343-355。他还认为濮阳西水坡M45 墓圹形状也“符合第一次盖天说所主张的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式”[7]289。冯时先生的上述观点,在学界影响也比较广泛。如此看来,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能够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后。然而,徐凤先研究员认真分析相关材料,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为天地形状描述可早至新石器时代的观点提出系统质疑与辩驳。徐凤

    跨世纪 2022年4期2022-07-29

  • 对于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
    本文主要以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综合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成与特征,其次从文化遗址具有自然崇拜色彩、红山文化祭祀中心是长期逐步形成的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性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关键词】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0-0108-03红山文化自20世纪4

    今古文创 2022年10期2022-03-22

  • “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研究
    和建平县交壤处牛河梁遗址的部分陶鼓,其大多以筒形器碎片形式出现。牛河梁遗址的陶鼓是考古学家们把部分出土在非生活用品区域的筒形器进行判断而鉴定的,如出土于辽宁牛河梁遗址一号积石冢内外墙之间的筒形器碎片陶鼓。此外,“泛红山文化”中还有很多遗存出土筒形器存在是陶鼓的可能性,如麦源城子山遗址、阜新胡头沟遗址、喀左东山嘴遗址等。(四)出土磬磬,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石制或玉制。有半圆形和曲折形两种,悬挂于架上,以木槌敲击发音。”[7]在史前时期,红山文化遗存地带出土诸

    轻音乐 2022年2期2022-02-23

  • 红山文化研究的百年历程与展望
    宁朝阳东山嘴和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则将红山文化的研究重点推向了社会发展阶段、原始宗教和文明起源方面。1979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石砌建筑址、玉器与陶塑人像⑥,经碳14测定的年代为距今5485±110年,约相当于红山文化晚期。1982年8月初,苏秉琦先生在河北蔚县三关考古工地现场会上获悉喀左东山嘴遗址的发现后,当即建议下一年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座谈会”在辽宁朝阳召开,考察东山嘴遗址并讨论相关问题。1983年秋冬,牛河梁的发现面

    草原文物 2021年1期2021-11-27

  • 牛河梁遗址与热河生物群申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可行性与价值评估
    122199)牛河梁遗址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主要遗存有积石冢、祭坛、神庙、山台等构筑,属于大型祭祀类遗址。1983年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发掘后发现,牛梁河遗址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是其文明程度最高的体现[1]。牛河梁遗址中的建筑和文物体现的文明成果,例如天文历法、冶金技术、玉器形制、建筑风格、祭祀制度等,对周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对现代历史传承、文化传播、科学技术有积极意义[2]。2010年,牛河梁遗址成为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5期2021-11-17

  • 进入新时代
    系列重大项目,牛河梁、良渚、石峁、陶寺、二里头等遗址均取得了丰硕的田野考古成果。中国考古队赴埃及、伊朗、罗马尼亚等国开展联合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推动了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互鉴与交流,增强了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图为石峁遗址皇城台发掘现场。图片|新华网2020年,重启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发掘,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图为积石冢全景。图片|新华网

    科学大观园 2021年20期2021-10-22

  •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彩陶的分类与渊源
    一定的空间,而牛河梁遗址作为已知红山文化中发现彩陶遗存最为丰富、地层关系和相对年代研究最为明确的一处遗址,对其全面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也是本文选择以该遗址出土彩陶为讨论对象的出发点。一、彩陶纹样的分类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与凌源市的交界处。该遗址自1983年开始发掘,至2003年度先后发掘积石冢20 余座,清理红山文化墓葬91 座,还有祭坛、祭祀坑、房址、窖穴、灰沟、灰坑、石墙和石堆等各种遗迹。遗址出土彩陶数量丰富,是研究红山文化彩陶特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6-23

  • 再论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的年代
    983年至今,牛河梁遗址的发掘工作持续了30 余个春秋,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红山文化发展水平的认识。牛河梁遗址自发现伊始便备受中外学界关注,其中“女神庙”无疑是该遗址历年发掘所取得的最重要收获,其罕见的建筑结构及出土遗物格外引人瞩目,它的横空出世“使人们对史前社会宗教的发展水平目瞪口呆①张忠培:《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文物季刊》1997年第1期。”。这一史无前例的发现极大地震撼了考古学界,一时间关于红山文化宗教信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3期2021-06-22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富的历史价值,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是现阶段建平县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个重点。政府对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开展了很多工程建设,但是在利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上,需要以保护、利用和开发为主,找到一种科学的方式,从而形成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效应。关键词:牛河梁;遗址;保护利用现阶段,国家考古遗址的保护是很多考古人员关注的重点话题。2013年,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2021-04-18

  • 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举行
    府主办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在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郝春荣,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成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克宇,以及来自国内考古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文博考古专业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会议。郝春荣指出,“十四五”期间,辽宁省委、省政府继续把考古工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2021-01-17

  •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分期
    牛文楷 王丽蓉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上游的凌源、建平两市县交界处努鲁儿虎山谷间绵延十余公里的三道黄土山梁上。 在这覆盖50 平方公里的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女神庙、祭台、积石冢群,组成一个独立于居住区外、规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遗址群。 自20 世纪70 年代发现以来,前后经过了30 余年的勘探、发掘,共发现16 处遗址,其中发掘了5 处,并出版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 年度)》[1]。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以来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12期2021-01-13

  •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形制与功能研究
    遗址主要有建平牛河梁遗址[15]、阜新胡头沟遗址[16]、朝阳半拉山遗址[17][18],上述遗址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筒形器整体造型的差异,红山文化筒形器在类型学上可以分四大类(图1)。其中A类、B 类筒形器多为高体筒形器,器高一般高于30 厘米;C 类、D 类筒形器为矮体筒形器,器高一般低于30 厘米。A 类筒形器,多为泥制红陶,极少数为夹细砂红陶。整个筒形器由口部、腹部和底部三部分构成。口沿外折,多为圆唇。口沿下直接与腹部相连。腹部微弧或者鼓腹。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0-10

  • 红山文化正坐造像与亚非欧大陆的早期中西交通
    坐姿造像发现于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该地点被称作“女神庙”的第一建筑址(N1J1),是一组由北侧的多室和南侧的单室构成的高规格土木结构复杂建筑,室内堆积有大量草伴泥质地的人形和动物形塑像。由于该建筑址尚未全面揭露,这批塑像的全部数量尚不清楚。已经出土的人形塑像均为头、肩、臂、乳、手、腿等残块,约分别属于6—7个人形个体,其体量有相当于真人3倍、2倍和原大三种规格。相当于真人3倍的一尊出土于北侧多室的中室(主室)中央位置;相当于真人2倍的一尊出土于北侧西室;其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6-23

  •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霞光 ——试论红山文化传承脉络的意义
    来了(图6)。牛河梁十六地点四号墓出土一具玉人:圆雕,通高18.5 厘米,体形圆胖,头大,五官清晰,眼半合,嘴微张,眉头紧锁,全身紧缩,似在做吸气状,又似在沉思之中,双臂弯曲,抚着胸部,双足靠拢并立。人物基本写实,但也有异像,主要有二:一是额中有菱形圆洞;二是肚脐外凸。如此姿态似在告诉人们,他在做法。这具玉人的造型与安徽凌家滩文化出土的玉巫师造型几乎完全一样,同样姿态的巫师形象在环太平洋地区不时也可以见到,这一现象让人惊叹而不解。为什么将珍贵的玉材用于雕塑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6-20

  • 从红山女神头像的发现追溯中国北方原始宗教的祖先崇拜
    现今的辽宁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尊女性头像,地点在一处冲沟里,由此,震惊世界的女神庙重现于世。翻开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史,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苏秉琦先生最经典、最精炼的一句评述:“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而其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价值的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中的女神庙和女神头像。考古发现,占地广阔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包含的单元数量庞大,女神庙所处的地点特殊且显要,位于整个遗址群的中心位置,其余遗址遥遥相对,以众星捧月的布局形式,分散于女神庙的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6-20

  • 说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刘鸣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牛河梁虽为山区,但并不闭塞。101国道、锦承铁路贯穿其间。整个遗址置于万亩松林丛中,冬夏常青,空气新鲜,环境幽雅,依然存有原始风貌。遗址坐落在辽西山区一处蔓延十余公里的多道山梁上,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并由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圆有致的积石冢内,以大墓为中心将墓葬分为若干等级,随葬品只

    侨园 2020年3期2020-05-15

  • 说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刘鸣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牛河梁虽为山区,但并不闭塞。101国道、锦承铁路贯穿其间。整个遗址置于万亩松林丛中,冬夏常青,空气新鲜,环境幽雅,依然存有原始风貌。遗址坐落在辽西山区一处蔓延十余公里的多道山梁上,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并由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圆有致的积石冢内,以大墓为中心将墓葬分为若干等级,随葬品只

    侨园 2020年3期2020-05-15

  • 燕辽地区出土史前玉璧浅析
    的遗址点主要有牛河梁遗址诸地点、田家沟墓葬群诸地点、建平东山岗积石冢、阜新胡头沟墓葬群、赤峰南台子遗址、敖汉旗草帽山遗址等,据不完全统计,燕辽地区出土、采集、馆藏的红山文化玉器数量已经有400 余件,其中220 余件为发掘出土③。牛河梁遗址群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与凌源县的交界地带,是一条东北至西南向的山梁。1981年清理了一处墓地,出土玉环1 件,并在该墓地收集到6 件玉器,其中环3 件,双联璧1 件。1983~2003 年,该遗址的考古工作持续进行

    草原文物 2020年2期2020-03-24

  • 牛河梁“女神庙”及其出土人形泥塑造像性质研究
    田广林 文 茜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一处远离普通生活居住区域的单纯性、高规格巨型祭祀建筑遗址群,位于努鲁尔虎山东麓大凌河中游北岸,地处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凌源、喀左三县交界的丘陵地带,分布面积广达50 平方公里,目前发现的礼仪性建筑遗迹主要包括分布于多道山梁顶部的1座“女神庙”和14 处积石冢遗址。其中,位于牛河梁主梁北山丘顶的第一地点,处于中心位置,是整个遗址群中最重要的遗迹。1983年至200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分布于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十六地点的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1期2020-02-10

  • 浅谈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
    □郭明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以下简称Z)是牛河梁遗址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红山文化遗迹,也是探讨红山文化墓葬特征和社会结构等问题的重点研究对象。仅从名称上看,积石冢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积石和墓葬上,但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者却明确指出,积石冢应是同时具备“以石垒墙、以石筑墓、以石封顶”[1]的遗迹单位,并将石墙区域范围内的多个墓葬划归同一遗迹单位。牛河梁遗址研究者并未严格遵循发掘者对积石冢的特征定义开展研究工作,而是从以下3 个角度分别进行研究。1.把积石作为判断积石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7期2019-07-30

  • 期待“全考古学”时代的到来 ——兼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建筑设计思想研究》
    婕、朱成杰著《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建筑设计思想研究》正说明“沙发考古学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认为,该书正是不同于传统考古学著作的一本合格的考古学著作。一、基本教义的考古学是残缺不全的传统的考古学被定义为研究“物质遗存”,其基本理论层位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乃至聚落考古等都是围绕“物质遗存”而存在,脱离这个基本教义的研究则似乎不成其为“考古学研究”。但是事实上,仅限于基本教义的考古学是残缺的,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看。古代研究包括物质、精神、制度各个层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28

  • 中国最大盗墓案宣判 头号主犯获刑死缓
    央视新闻报道,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在此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觉达罗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发现,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底,朝陽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建控地带外周边现大批盗墓痕迹,多处古墓葬群、古文化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珍贵文物被盗。公安部高度重视,将

    上海企业 2017年12期2018-01-26

  • 红山文化,厚重辽西
    域在辽宁朝阳市牛河梁。上世纪80年代初,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充分证实了5500多年前那里曾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社会。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红山文化把中华文明提前了一千年。要了解红山文化,去牛河梁遺址博物馆即可。它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河梁遗址东北角,地处凌源、建平之间,是一座现代化的红山文化专

    妇女 2017年12期2017-12-21

  •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年代的认识
    16081)对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年代的认识田广林, 翟 超(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遗迹由早至晚的发展顺序应为:(1)下层灰坑阶段(N2Z4H1);(2)下层圆形冢敷石墓阶段;(3)上层圆形冢与祭坛阶段(N2Z4B、N2Z3);(4)上层方形冢阶段(N2Z4A、N2Z2、N2Z6、N2Z1);(5)后上层冢阶段(N2Z4、N2Z5)。目前对“第二地点中心大墓”的提法并不严谨,牛河梁第二地点积石冢各墓葬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1-24

  • 浅述鞍山凹穴岩画与牛河梁出土文物的两点相似之处
    鞍山凹穴岩画与牛河梁出土文物进行对比,介绍两个方面的相似之处。文章只是表象的归纳,希望借此引起各界对鞍山凹穴岩画的重视。两者深层次的关联,还请专家、学者进一步探讨。在鞍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笔者参与了对鞍山凹穴岩画的第一次调查,对其有了初步了解。2015年4月,本人制订调查提纲,再一次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我将鞍山凹穴岩画与牛河梁出土文物进行对比,发现两个相似之处:一是“龟”形;二是“窝”形。一、鞍山凹穴岩画和牛河梁遗址概况(一)鞍山凹穴岩画概况1.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7年0期2017-05-13

  • 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祭祖权的垄断
    116036)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祭祖权的垄断徐昭峰1,2, 于海明3(1.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2.吉林大学 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3.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部,辽宁 大连 116036)通过分析,可以明确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供奉的是红山文化的始祖神。而从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第三地点、第五地点和第十六地点这四处积石冢群的发现来看,牛河梁积石冢群均是以一座单人成年男性中心大墓为核心、其他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12

  • 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研究
    部朝阳市境内的牛河梁遗址为其核心,距今约5500年,遗址自1983年开始出掘,至今已发现了坛、庙、冢、台相结合的巨型礼仪建筑群以及造型精美的玉器、陶器等重要文物。这些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牛河梁红山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解读其内涵,为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展示提供理论基础。社会是指

    理论界 2017年11期2017-03-11

  • 论女神庙在牛河梁红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柏楠论女神庙在牛河梁红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孙柏楠随着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牛河梁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价值备受关注,对该遗址核心组成部分的女神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从女神庙出土实物、女神庙主要功能、女神庙的重要地位及影响三方面对其核心地位做以论述。女神庙;牛河梁红山文化;核心地位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一处冲沟里发现了一尊女性头像,随后发现了女神庙。迄今为止,它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其中占有核心位置。本

    理论界 2017年10期2017-03-10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联璧
    民忙哈⑨,辽宁牛河梁⑩、朝阳半拉山⑪,山东泰安大汶口⑫、邹县野店⑬,安徽蒙城尉迟寺⑭、花厅⑮、凌家滩⑯、青墩⑰,江苏南京营盘山⑱、新沂小徐庄⑲等遗址均有发现。目前发现最多的是牛河梁遗址出土5件,4件成对出土于两座不同墓葬内,此外,哈民忙哈遗址发现3件(图一)。根据形状将其分为三型。A型 器体上小下大,上下两孔大小不一,联接处有明显的凹缺,内外缘磨薄,似刃状。个别的上面有小孔便于穿绳,有的也可能为三联璧失败的作品。B型 孔径大小大体相同,按照形状分三亚型。B

    草原文物 2017年2期2017-02-08

  • 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的“燎祭”浅析
    心区域之一,以牛河梁遗址为主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更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祭祀中心。在祭祀遗址中,“燎祭”作为一种祭祀形式普遍存在,燎祭这一祭法是属于上层阶层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的燎祭活动为我们研究史前新石器时代的宗教习俗、祭祀制度提供了实证。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燎祭Abstract:The Hongshan Culture is the earliest discovery of archaeological culture in the no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5期2017-01-28

  • 红山文化石构墓葬研究回顾与展望
    石构墓葬集中的牛河梁地区,多年来也发现多个地点存在积石冢,每个地点分布数量不等的积石冢,每座积石冢内又有数量不等的墓葬。20世纪80年代,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和建平两县交界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自1983年开始发掘,前后共发现20余处地点,并发掘多处,其坛、庙、冢礼仪性建筑遗址的发现,引发了红山文化的研究热潮。其中与石构墓葬有关的发掘主要有:1983年至198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进行了清理发掘,⑧辽宁省文物

    地域文化研究 2017年2期2017-01-27

  • 圣地神居:解读积石冢
    是东山嘴 还是牛河梁 辽宁和内蒙古境内的红山文化遗址都鲜明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史前文化特征 那就是充分印证了神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 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思维过程。出于原始思维 先民们对自然界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想象 并从自身出发去考量自己身边的一切。万物有灵成为原始思维中最重要的思想组成 最终导致了原始宗教的产生。由于传承有序 辽海地域的红山文化遗址忠实地记录了初民们的原始宗教形态的发展历程 它的外在

    侨园 2016年6期2016-10-22

  • 五千年文明见证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
    主持了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名誉主任郭大顺先生,从时空框架和时代特点入手,在多元一体格局背景下考察五帝传说时代,对史前考古与古史传说五帝时代做了进一步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从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四号大型石棺墓的规格、墓葬形制以及高规格的用玉制度等方面,对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结构和所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一晚期独尊一人式王权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作了题为“人

    大众考古 2016年1期2016-09-02

  • 红山文化研究现状综述
    兽面玉玦形饰、牛河梁、勾云形玉器、玉猪龙、积石冢、聚落遗址、鸮形玉、玄鸟、中华文明起源、唯玉为葬、玉器造型、图腾崇拜、石器、文明起源、龙、神器、礼器、生殖崇拜、庙、冢、坛、三孔器、玉璧、鸟兽纹、原始宗教、玉文化发祥地、玉鸟图像学、辽河文明、中华文明起源、祭祀、女神头像、人物造像、筒形器、源流、自然崇拜、工具崇拜、遗产价值、陶人、中华文明的源头、“C”形龙、牛河梁、东山嘴、玉璜等。二、通过文本材料解析红山文化研究现状通过文本材料来观察红山文化的研究现状,大致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6-23

  • 最大盗墓案,主犯判死缓
    为,在盗掘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等古墓葬过程中,姚玉忠犯罪团伙实行资金提供、设备投入、勘探古墓、盗掘墓葬、销售分赃一条龙作业。 姚玉忠以非法占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内文物为目的,多次私自挖掘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在此发现了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环球时报 2016-04-152016-04-15

  • 狂盗5亿国宝,精明的“摸金校尉”这一次栽了
    对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研究,在业内颇有影响。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早在1921年,这里便发现了距今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遗址内出土的文物精美绝伦世界罕见。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觉达罗古文化相比的世界性发现,该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在红山文化遗址研究中有突出成果,许古波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6年3期2016-03-18

  • 红山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述评
    初,在辽宁建平牛河梁发现了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遗址群[21],苏秉琦认为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早在5000年前“已经产生了植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些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是“中华文明的新曙光”[22],并据此提出“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观点[23]。但是,此类观点一度遭受质疑,甚至否定。安志敏针对苏秉琦提出的“文明曙光”和“高一级的社会组织”等观点,提出诸多商榷。他认为苏秉琦混淆了文明与文化的内涵,“

    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学刊) 2016年2期2016-02-01

  • 书讯
    局的变迁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巨型礼仪建筑群综合研究》雷广臻 著科学出版社,2015 年6 月本书首次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对遗址的巨型礼仪建筑群及其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全面梳理牛河梁遗址礼仪建筑群“坛、庙、冢、台”的功能和价值,从中解读出其所反映的红山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意识观念,进而对遗址内涵进行全新解读。《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编文物出版社,2015 年5 月本书涵盖了早期中国北方、南方、东北、成都地区

    大众考古 2015年8期2015-12-02

  • 朝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初探
    大成果,但对以牛河梁为中心的红山文化考古和研究还远未结束,为了保护、研究和展示红山文化,2012年建设完成了牛河梁红山博物馆和发掘地保护展示馆,牛河梁红山文化已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正在积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朝阳市政府正在对牛河梁红山文化产业开发区进行总体概念规划和节点规划阶段,多方正在进行牛河梁红山遗址的内涵和保护利用的论证。此前,在表演艺术方面,国内首部以牛河梁红山文化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红山女神》,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文物基础上,利用崭新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2015-07-13

  •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
    ●马海玉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马海玉彩陶是红山文化陶器工艺最大特点之一,也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彩陶纹饰主要施于钵、盆、罐、瓮和无底筒形器、钵形罐、塔形器等器物腹部,多红地黑彩。根据有无器底的器型特征,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彩陶可分为有底彩陶器和无底彩陶器两大系统。现对牛河梁遗址①彩陶器分类概述。一、有底彩陶器系统根据器型划分,牛河梁遗址有底彩陶器大体可分为盆、钵、壶、器盖四类(图1)。陶器身长大于身宽为盆、壶,口颈和腹颈大体相等为盆

    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学刊) 2015年1期2015-04-27

  • 猪龙的象征意义 ——兼论牛河梁女神塑像
    意义 ——兼论牛河梁女神塑像刘书惠1,谷 颖2 (1.黑龙江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2.长春师范大学 萨满文化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2)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是非常重要的宗教礼器。在上古人的观念中,龙可以致雨,猪又与雨候关系密切,猪、龙组合是人们对雨水期盼的隐喻,玉猪龙更成为祈雨仪式的道具。牛河梁遗址中的女主神具有“巫”的属性,类似殷商的巫王合一、巫政合一,她具有非凡的社会地位和宗教威望,可以主持祈雨等重要的巫术活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7期2015-03-21

  • 红山文化祭天祭坛的形制特点及其内涵继承 ——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圆形祭坛与北京天坛为例
    涵继承 ——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圆形祭坛与北京天坛为例●高伟天坛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坐落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其前身——天地坛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由明成祖朱棣建成,后经嘉靖、乾隆、光绪等朝的多次修缮、改建,形成今天的天坛公园。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坐落在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是代表红山文化的巨型礼仪建筑群,其中包括大量祭祀建筑和积石冢群,距今约55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里的众多发现都与中国文明起源有

    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学刊) 2015年1期2015-02-07

  • 牛河梁遗址的易学架构与黄帝《归藏》易传说
    红山文化。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蕴含的《归藏》易架构牛河梁遗址从早到晚可以统一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下层遗存;第二期为下层积石冢阶段;第三期为上层积石冢阶段[5]。女神庙、祭坛、随葬玉器的积石冢等大型遗存属于第三期, 它们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在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 500~5 000年)几乎是同时存在的,大约使用了500年。苏秉琦先生认为, 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存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当地以龙纹为特征的远古文化碰撞而产生的文明火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象征[6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2-15

  • 发现牛河梁
    罗波朝阳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作为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遗址,庙坛冢三位一体,证明这里早在5500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国,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此有了根源,使夏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证据。牛河梁红山文化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这里是继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之后发现的最伟大的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因此有中华“文明圣地”之誉。牛河梁是位于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的一道山梁,就在这片区域考古学家发现了中华文明曙光的象征——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

    今日辽宁 2013年3期2013-10-08

  • 梁思永第一个研究红山文化的中国人
    石冢”——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鸟居龙藏的考古活动仅限于地面采集,所以这片尘封数千年的古物并没有受到侵扰。而后又有法国及瑞典的学者来此地考察,他们也只发现了一些文物及文化遗址,并没有实质性进展的考古发现。牛河梁这块神秘的红山文化遗址依旧在地下安稳地沉睡,未被唤醒。时间转到1930年,这时中国的考古学家才开始第一次对红山文化的考古调查,这个最先触摸到红山文化的中国人是梁启超的二公子梁思永。梁思永生于澳门,童年在日本度过。1923年梁思永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

    今日辽宁 2013年3期2013-10-08

  • 华夏文明曙光在朝阳天空绽放
    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是国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寻根问祖之地。牛河梁遗址属于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在这里考古发掘出土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还出土了女神像、玉猪龙、玉凤等珍贵文物。建筑格局极富变化的女神庙,不仅是中国乃至东亚区域最早的神殿,也被称为东方建筑之祖。而象征着大地、收获和民族生命力延续的“中国远古女神”,则是炎黄子孙第一次看到的5000年前用黄土塑造的祖先形象。朝阳牛河梁遗址的发现震惊了华

    今日辽宁 2013年3期2013-04-18

  • 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考古发现和研究综述
    峰西水泉、建平牛河梁、胡头沟、三官甸子,喀左东山嘴等。红山的玉器工艺水平和造型均高于陶器,更集中的反应出红山文化社会生产力和意识形态发展水平[2],而动物形玉器是红山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述动物形玉器包括动物形雕塑和包含有动物元素的器形两大类。一、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的考古发现参考红山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进程,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的考古发现基本可分为以下三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一时期由三星他拉村发现大型玉龙始,通过文物普查发现三官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7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