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林

  • 广西不同林龄软阔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和储量特征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和不同土层(0~2 结果与分析2.1 龄级和土层对软阔林细根的影响表1可知:1)相同土层下,龄级变化对细根N,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相同龄级下,只有细根N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龄级以及龄级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细根C/N,C/P,N/P具有显著影响(P0.05)。3)细根生物量和细根C,P,N储量均随到林龄变化和土层变化而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表1 不同龄级和土层深度下软阔林细根碳氮磷化

    林业资源管理 2023年5期2023-12-22

  • 间伐对不同龄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生长的影响
    明,与幼龄林、近熟林相比,中龄林间伐后林木生长较好[12-13]。也有研究认为,幼龄林间伐后生长较近熟林好[14]。间伐在促进林分生长的同时,也会改变林分直径结构[15-16]。有研究表明,间伐后林木个体生长空间增大,林木间竞争减小,直径生长速度加快,林分内大中径阶林木比例增加,直径分布趋于左偏[17-19],也有研究认为,间伐使直径分布更趋于对称分布,从而使林分更稳定[20]。目前,关于间伐对林分直径结构影响的研究多侧重于相近林龄林分的比较,还缺少对不同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2年2期2022-07-18

  • 辽宁省乔木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6540 t、近熟林 28255770 t、成熟林32860171 t、过熟林6534286 t;防护林中龄林的碳储量值最大为18196621 t。特种用途林成熟林的碳储量值最大为1441796 t。用材林的中龄林的碳储量值最大为17547856 t。薪炭林的幼龄林碳储量值最大为1593133 t。表2 乔木林不同林种与龄组的碳储量、面积表幼龄林中防护林的碳储量最高为11548804 t,中龄林中防护林的碳储量最高18196621 t,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16期2022-07-08

  • 顺昌县杉木用材林密度现状及采伐影响
    准样地52个,近熟林标准样地36个,成过熟林标准样地44个。采伐山场数据从福建省林业网上审批系统收集,随机抽取顺昌县2016—2017年650块杉木用材林纯林采伐山场伐区调查设计数据。其中,抚育采伐山场数据300份,主伐择伐山场数据50份,主伐皆伐山场数据300份。1.2.2 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 采伐类型分为主伐和抚育采伐,主伐是为获取木材而对用材林中成熟林和过熟林分所进行的采伐作业;抚育采伐是从幼林郁闭起,到主伐前为止,为促进留存林木的生长,对部分林木进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2期2022-06-28

  • 磴口农田防护林新疆杨不同时空叶生物量比较
    0 cm胸径,近熟林20~30 cm胸径,成熟林30~40 cm进行划分的,经过树干解析,幼龄林需要7年(包括苗圃地2年),中龄林4年,近熟林和成熟林各5年。叶生物量调查每株按照冠层分上、中、下3层,分别称量总鲜质量,然后每层取基径居中的样枝3个,分别称量样枝叶、样枝和样叶鲜质量(g),精确到1 g,得到样品枝叶鲜质量比。将每个样枝的叶采用全部取样法全部取样编号,如1(树号)-上(冠层)-1(样枝编号)-叶,并装入牛皮纸袋中并封口,待烘干。每个样枝均匀取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2年1期2022-03-25

  • 东京城林业局森林经营分析评价
    .34hm2、近熟林面积105491.34hm2、成熟林面积15371.21hm2、过熟林面积375.94hm2,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的10.25%、56.90%、28.58%、4.17%和0.1%。2.2 林木活立木蓄积全局活立木总蓄积为50237722m3。其中:乔木林地蓄积49584340m3,散生木蓄积653382m3,分别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8.70%和1.30%。2.2.1 各起源蓄积量乔木林地蓄积中,天然林蓄积43868622m3,占乔木林地蓄积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4期2021-12-23

  • 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g/kg)>成过熟林(55.34 g/kg)>中龄林(53.22 g/kg)>近熟林(46.81 g/kg)。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字型变化特征,即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在幼龄林阶段最高,之后随着树木的生长,总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近熟阶段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又开始增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且表聚特征明显。兴安落叶松林从幼龄林到成过熟林阶段,各土层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0期2021-09-28

  • 四川省天然乔木林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分别是近、成、过熟林面积的大幅增加和天然次生中、幼龄林面积增加而致。图1 四川省1979—2017年天然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动态变化Fig.1 Dynamic changes of area and volume of natural forest from 1979 to 2017 in Sichuan province天然林资源增长趋势在1988年出现节点,即1979—1988年期间,天然乔木林因无限制采伐导致面积、蓄积均呈下降趋势,1988年的面积、蓄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4期2021-09-03

  • 林场经营类型调整应用探讨
    量统计表4 成过熟林立地类型分布统计表5 成过熟林可及度树种、面积、蓄积量百分比统计从表2 可以看出,各种公式测算的结果相差甚大,使用分期平衡法测算的结果最大,从表1 可以看出林场的林龄结构非常不合理,成、过熟林面积占人工用材林的68.9%,蓄积量占80.1%,因此,对林场现有人工用材林成过熟林的经营类型进行查证核对,发现人工用材林成过熟林的经营类型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较多,见表3。与表1 成过熟林的面积、蓄积量相比,分别面积占72.5%,蓄积量占73.7%

    花卉 2021年16期2021-09-01

  • 贝江河林场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林(8 a)、近熟林(12 a)、成熟林(20 a)4个林龄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凋落物的累积量、持水量和持水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地位于广西融水县贝江河林场,地理坐标109°14′E,25°04′N,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9.6℃,最热7月均温27.9℃,极端最高温38.6℃;最冷1月均温9.3℃;极端最低温-3℃;光热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 699.0 h,≥1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8-16

  • 永康市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1.3 生物量计算我国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5],目前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生物量模型和有关林木测量因子对生物量进行估算;二是利用方精云的生物量与蓄积量的转换系数(BEF)进行推算[14]。本文根据2018年永康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生物量与蓄积量转换系数法进行全市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即:B=a×V+b(1)式中:B为各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生物量(t·hm-2);V为各森林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3期2021-07-02

  •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冠幅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林(8 a)、近熟林(12 a)、成熟林(20 a)(新造幼龄林由于生长缓慢,生长因子统计学意义不明显,且与其他阶段林分立地条件相差过大,因此本试验中未选取幼林作为研究对象),每种林龄林分中分别设置3个20 m×20 m标准地,研究冠幅因子的对象是杉木人工林中的林分,林分概况见表1(本研究中林分密度随林龄增大而减小,是由于自然稀疏及间伐抚育措施造成的)。调查每个样地内胸径≥3 cm的活立木树高、胸径、第一个活枝高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冠幅长度,共调查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06-01

  • 木兰林场八英庄分场广发永营林区森林景观特征研究
    中龄林、落叶松近熟林、油松中龄林、油松近熟林、油松成熟林、樟子松近熟林、山杏中龄林、疏林地、荒山、水域共11 种类型。2.3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择根据大量的研究和文献的阅读,发现在森林景观格局指数的选择上,研究者们已经有了较规范明确的研究,本研究根据各学者的研究成果选取了12种指标,包括类型斑块数(NP)、斑块类型面积(CA)、面积百分比(PLAND)、斑块形状指数、分维数(Fd)、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破碎度(SPLIT)、优势度(D)、多样

    河北林业科技 2021年1期2021-05-19

  • 不同林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4个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为当地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区位于湖南省绥宁县(109°49′48″—110°32′09″E,26°16′11″—27°08′25″N),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 325 mm,年平均气温16.7 ℃,年均无霜期308 d。县内以山地为主,海拔在1 000 m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1期2021-04-14

  • 新林林业局不同郁闭度下用材林资源分析
    排序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面积依次为6.72万hm2、0.74万hm2、0.47万hm2、0.23万hm2、0.003万hm2,面积占比依次为82.32%、9.07%、5.76%、2.82%、0.04%;蓄积依次为640.8万m3、71.05万m3、45.93万m3、11.99万m3、0.33万m3,蓄积占比依次为83.21%、9.23%、5.96%、1.56%、0.04%(图2)。图2 新林林业局短轮伐期用材林资源面积、蓄积Fig.2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2期2021-04-08

  • 内蒙古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层特征研究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各3个重复,均设置30 m × 30 m的样地,共12块(表1)。每块样地在每木检尺的基础上选择1株标准木作为试验样木,将样木伐倒后,采用Xiao和Ceulemans[9]的方法,记录标准木的每个轮生枝位置,即从树冠顶部向下记录每个轮生枝位置,直至离地面最近的轮生枝为止,同时记录每个枝条的基径、枝长、冠幅等数据。采用Peichl和Arain[10]的方法将整个树冠划分为上、中、下3层,并在每层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枝条作为样枝,将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4期2021-02-25

  • 宁安市小北湖母树林林场森林资源变化对比分析
    32.4m3;近熟林蓄积增加,成熟林、过熟林、疏林地蓄积减少(表3、表4)。表3 2009、2018调查蓄积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Survey Volume in 2009 and 2018 hm2,m3表4 2009、2018调查蓄积对比Tab.4 Comparison of Survey Volume in 2009 and 2018 hm2,m32.3 有林地面积按龄组变化情况两次调查面积变化,在有林地面积中,幼龄林面积增加49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1期2021-01-22

  • 会东县华山松成过熟低效林成因分析及改培措施
    余亩林分中,成过熟林分占比达39.26%。这些成过熟林均为20世纪80年代前后所营造的林分,分布海拔大多在2600m以上,气候较恶劣,林分初植密度过大,又未能及时开展间伐抚育调整结构,致使林分退化严重,枯死、枯梢株占比高达28%,林分质量、结实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差、林地卫生状况恶化,林分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急需进行改造。本文参考“近自然育林”的理念提出成过熟林更新培育途径,以供本区成过熟林改造参考。2 会东县基本概况2.1 地理位置会东县位于四川省西南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2021-01-08

  • 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微生物群落特征*
    其是在中龄林与近熟林阶段[1,5]。落叶松凋落物积累与分解的不平衡是导致地力衰退以及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1,3-4],落叶松人工林每年以凋落物形式归还的养分占其年吸收量的61.4%,而从凋落物转移至土壤中的养分仅占养分归还量的36.0%,占林地凋落物层元素积累量的4.9%。微生物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是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的主要驱动力[7-8],微生物对三江平原湿地枯落物分解的贡献量可高达52%~78%[9]。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枯落物的

    土壤学报 2020年6期2021-01-05

  • 大石头林业局乔木林不同龄组面积、蓄积变化分析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就一个林分而言,幼龄林为最幼小的林分,是发育的幼年阶段。中龄林生长较旺盛,直径生长增快,开花结实增多。近熟林生长速度下降,是接近成熟利用的森林。成熟林的林木已达到完全成熟,是可以采伐利用的林分。过熟林是指林木超过成熟期以后,开始衰老,林木蓄积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防护作用有所减弱。不同龄组林分需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研究分析大石头林业局乔木林不同龄组面积、蓄积变化可以为更好的合理经营森林提供理论依据。1 基本情况大石头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4期2020-12-02

  • 大石头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经营建议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比6∶17∶64∶13和2∶15∶68∶15,幼、中龄林面积和蓄积占23%和17%。可见龄组结构相对不尽合理,幼龄林面积比重偏小, 后备资源比较薄弱;近熟林面积蓄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林木处于生长旺盛期,通过天然林封山育林及合理抚育措施,能有效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比重偏小, 可利用资源不足。2.2.4 郁闭度结构评价全局乔木林地郁闭度划分疏、中、密3个等级,其范围依次为:0.20~0.49、0.50~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4期2020-12-02

  • 乾安县有林地各龄组面积、蓄积动态变化分析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龄组,各龄组所含的龄级是以轮伐期为依据(表2)。表2 各年度龄组面积、蓄积比对通过图1可以看出:全县有林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之中,近熟林所占比重很小;有林地蓄积主要集中在成熟林和过熟林。图1 各龄组面积、蓄积比重分布图4 结论各龄组面积和蓄积的变化是林木的自然生长和各种人为经营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变化原因分析如下:1)幼、中龄林面积、蓄积增加的原因:一是原未成林地经过自然生长变为幼、中龄林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3期2020-09-12

  • 主伐合理年采伐量测算方法探讨 ——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为例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2) 第一林龄公式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3) 第二林龄公式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公式中中龄林面积指靠近近熟林的一个龄级的面积(4) 轮伐期公式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5) 分期平衡法公式详见《应用“分期平衡法”测算森林合理年伐量》(唐孝甲等,林业调查规划,2005)[5]。3 结果与分析3.1 主伐年龄与轮伐期主伐年龄与轮伐期采用《福建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林业勘察设计 2020年2期2020-08-28

  • 湾沟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及龄组结构研究
    37.06%;近熟林面积39010.53hm2,蓄积6744798.3m3,分别占面积、蓄积的48.37%和53.28%;成熟林面积4052.18hm2,蓄积755688.2m3,分别占面积、蓄积的5.02%和5.97%;过熟林面积899.44hm2,蓄积157343.6m3,分别占面积、蓄积的1.12%和1.24%。各统计单位乔木林地龄组结构见表1。表1 各统计单位乔木林地龄组结构表 单位:hm2、m3、%从表1种可以看出:面积比重为6∶40∶48∶5∶

    林业科技情报 2020年1期2020-05-12

  • 汤原县林业局用材林面积特点的思考
    3、用材林近成过熟林面积用材林近成过熟林面积5632.06hm2,全部为即可及,出材率等级均为Ⅰ级。(1)汤原县林业局8个林场中:大亮子河母树林场面积310.13hm2,占近成过熟林面积的5.51%;东风林场面积203.78hm2,占近成过熟林面积的3.62%;黑金河林场面积1371.75hm2,占近成过熟林面积的24.36%;木良林场面积1894.16hm2,占近成过熟林面积的33.63%;石场沟林场面积178.72hm2,占近成过熟林面积的3.17%;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8期2020-05-11

  • 内蒙古东部区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的固碳特征
    mg/g),除近熟林外,其余林龄均表现为枝>叶>根>干;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叶和枝、近熟林的枝和根、成熟林的干和根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器官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叶(511.41 mg/g)>根(498.77 mg/g)>干(485.58 mg/g),油松平均碳含量为502.49 mg/g。当林龄不同时器官碳含量的变化规律为:(1)叶碳含量: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各林龄间差异显著(P中龄林>幼

    江西农业学报 2020年1期2020-03-12

  •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下部分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林(35a)、近熟林(47a)和成熟林(60a)的麻栎次生林,每个林分按坡位各选择3个调查样地(20m×20m),共12块样地进行调查,对样地进行每木检尺,测量胸径、树高与郁闭度等指标(表1),确定标准木,并调查样地的灌木郁闭度、草本植物覆盖度(表1)以及土壤性质等环境因子(表2)。表1 试验地基本情况 Table 1 General conditions of experimental forest stands表2 麻栎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Tab 2 B

    生态学报 2019年22期2019-12-31

  • 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特点及评价
    林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相当,近成过熟林蓄积最大在全场乔木林中,幼龄林、中龄林、近成过熟林的面积比例分别为31.5%、32.5%和36.0%,蓄积比为14.0%、34.8%和51.2%。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最多。2.4 公益林居多、商品林落叶松居首全场生态公益林乔木林面积38241.1 hm2,蓄积3585881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55.5%和44.3%;商品林面积30601.4 hm2,蓄积4513341 m3,占44.5%和55.7%。公益林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2019-11-29

  • 和龙林业局管理区域乔木林地郁闭度分布现状及特点
    .3 乔木林地近熟林郁闭度分布现状近熟林面积78 383.69hm2,蓄积15 528 283m3。其中郁闭度在0.20~0.49 的面积为345.58hm2,蓄积42861m3,占近熟林面积的0.44%,占总蓄积的0.28%;郁闭度在0.50~0.69 的面积为24 595.44hm2,蓄积4 318 118m3,占近熟林面积的31.38%,占总蓄积的27.81%;郁闭度在0.70以上的面积为53 442.67hm2,蓄积11 167 304m3,占近熟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9期2019-10-29

  • 江西大岗山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
    a,双盖蕨等;近熟林林下植被主要有杜茎山,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小叶女贞,枇杷叶紫珠,土茯苓,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狗脊蕨,乌蕨Stenoloma chusanum,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等;成熟林林下植被主要有木荷Schima forrestii,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山茶花,杜茎山,狗脊蕨,海金沙,鳞盖蕨,枇杷叶紫珠,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乌蕨,铁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2019-10-10

  •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20年生)、近熟林(21~25年生)和成熟林(26~35年生)3个林龄阶段(表1)。每个林龄阶段设置标准样地4 块,面积为20 m×20 m,在每块标准样地内按“S”形随机布设5个小样方(1 m×1 m),分别按已分解层、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收集各小样方内的全部凋落物。将收集到的样品置于65℃恒温干燥箱内烘干至恒重,称重,据此换算成林地凋落物现存量(t/hm2)。随后,将烘干样品枝、叶、果分离,去除杂质,分别称重,并记录数据。表1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分特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4期2019-05-08

  • 粤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下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研究
    6~18年)、近熟林(23~25年),标准地大小为20 m×20 m,3次重复。供试杉木林基本情况见表1。表1 供试杉木林基本情况Table 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tested Chinese fir plantations1.2.2 土壤物理性质与水分含量测定 2017年9月,在标准样地中,按上、中、下坡部位(远离树根)分别挖取3个土壤剖面,在0~30 cm层中间位置各用环刀取样。采用环刀浸泡法计算土壤容重、总孔隙度、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2期2019-04-09

  • 海南文昌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碳储量分配格局
    5~10年)、近熟林(11~15年)、成熟林(16~25年)、过熟林(≥26年),分别在样地内设置3块20 m×20 m的样方,共设置15块。所有样方的立地条件、生长环境条件均一致,每个样方间距大于20 m。各样方林分特征见表1。表1 样方基本特征情况1.3 木麻黄标准木生物量测定对木麻黄人工林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用胸径尺测定胸径,用测高仪测定树高。在每块样地内确定1株代表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共选择15株标准木。将木麻黄标准木沿地

    广东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2019-01-09

  • 杉木林改造后空间结构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关系
    1次人工抚育;近熟林是在1989年营造的,期间在1996和2007年林场分别进行了2次人工抚育。2013年上半年,在杉木幼、中龄林中进行抚育间伐,并在幼龄林内补植马褂木Liriodendron tulipifera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补植后马褂木、栾树、柳杉等混交树种总的株数占比达到50%左右;中龄林补植马褂木、栾树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补植后马褂木、栾树和深山含笑等混交树种总的株数占比达到40%左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2018-11-20

  • 塔里木河流域天然胡杨林营养积累特征及动态变化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胡杨龄组的划分参照王世绩等[12]。每个林龄设置3个标准样地,共15块标准样地。将每个标准样地划分为100个10 m×10 m的小样方,采用每木检尺的方法对胸径>1.0 cm的乔木进行调查,主要测定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第一活枝高和群落郁闭度等林分特征。表11.2 方 法1.2.1 林分净生产力测定在标准样地内以该样地的平均胸径及树高选择标准木,每个龄级选择3株,共15株标准木。将标准木从根部伐倒,距根部30 cm处

    新疆农业科学 2018年6期2018-08-30

  • 林龄对马尾松人工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研究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3个不同林龄阶段的马尾松纯林样地,样地规格为20 m×20 m,基本情况详见表1。表1 马尾松人工林样地布设情况2.2 调查方法(1)凋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系数测定。凋落物样品采集采用直接收获法,在每个样地的上、中、下部各选取1个具有代表性的凋落物小样方,大小为50 cm×50 cm,分别测量凋落物层的厚度,并将每个样地所有小样方内的凋落物混合取样称量,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内采用浸水法测定其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系数。(2)土壤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7期2018-07-31

  • 海伦市护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7.63公顷、近熟林279.26公顷、成熟林221.82公顷、过熟林62.45公顷,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的21.52%、39.72%、19.21%、15.26%、4.30%。幼、中、近、成、过熟林各龄组面积之比为1︰1.85︰0.89︰0.71︰0.20。乔木林地蓄积按龄组分布:幼龄林蓄积11683立方米、中龄林53725立方米、近熟林27350立方米、成熟林20222立方米,过熟林6775立方米,分别占乔木林地蓄积的9.76%、44.86%、22.84%、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5期2018-07-29

  • 不同演替阶段红松阔叶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
    ~60 a)、近熟林21.12 hm2(660 m×320 m,林龄61~80 a)、成熟林42 hm2(500 m×840 m,林龄81~120 a)和过熟林30 hm2(500 m×600 m,林龄>120 a)4块典型的大面积固定监测样地。在每个监测样地内,分别随机选取4个互不重合的100 m×100 m的样方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将每个样方划分为25个连续的20 m×20 m正方形小样方[15-16]。由于起测胸径的确定会直接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计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2018-07-27

  • 黑河市爱辉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其中大部分进入近熟林,使散生木转变为林木,其蓄积也变化为有林地蓄积,因此导致散生木减少;二是近年来随着森林培育力度加大,部分散生木(霸王树)被清理,导致散生木蓄积下降;三是自然消耗,散生木在林木中为上层大径林木多为过熟,经11年的变化,由于虫害、火灾等导致死亡。2.3各龄组面积蓄积变化2.3.1林分按龄组面积动态变化合理的森林龄组结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条件。通过11年的经营,各龄组面积变化如下:幼龄林减少130 556.

    防护林科技 2018年3期2018-04-04

  • 岫岩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红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升高、中龄林到近熟林阶段降低、近熟林到成熟林阶段再次升高,并且均以近熟林阶段出现最小值,成熟林阶段达到最大值。综合来看近熟林阶段土壤养分最差,成熟林阶段土壤养分水平达到了最佳状态。表3 不同发育阶段红松人工林土壤的化学性质4 结论岫岩地区不同发育阶段红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土壤物理性质反映出的土壤质量次序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通过土壤化学性质反映出的土壤质量次序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其中近熟林阶段的土壤密度最高

    防护林科技 2018年1期2018-03-02

  • 秦岭山地不同龄组锐齿栎林土壤和枯落物有机碳、全氮特征
    先增加后减少,近熟林最大。不同龄组林地土壤C:N随林龄变化整体呈增长趋势,成熟林土壤C:N为(18.31±2.25)显著高于其它龄组。林龄对锐齿栎林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有显著影响,锐齿栎生长受土壤可利用性氮元素的限制。秦岭;锐齿栎;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有机碳;全氮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维持约73%的土壤碳库[1],且森林生态系统中90%以上的氮包含在土壤中[2]。由于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巨大,因此其微小的变化可能显著影响全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2017-12-19

  • 鹤岗矿业集团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与评价
    46.54%;近熟林6034亩,占37.20%;成熟林1131亩,占6.97%;过熟林377亩,占2.32%。按蓄积统计:幼龄林7272立方米,占5.99%;中龄林52790立方米,占43.52%;近熟林46631立方米,占38.44%;成熟林11258立方米,占9.28%;过熟林3364立方米,占2.77 %。1.3.3 优势树种(组)结构监测总体内共有9个优势树种(组)。按面积依次统计:柞树林3777亩,占23.28%;人落叶松林3020亩,占18.6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1期2017-03-11

  • 驼腰子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积按龄组划分:近熟林1106.58hm2,占35.82%;中龄林926.49hm2,占29.99%;幼龄林803.17hm2,占26.00%;成熟林240.56hm2,占7.79%;过熟林12.54hm2,占0.40%。有林地蓄积按龄组划分:近熟林171388m3,占39.36%;中龄林126603m3,占29.28%;幼龄林96916m3,占22.41%;成熟林36411m3,占8.42%;过熟林1130m3,占0.26%。2.2.3各林种按龄组面积蓄积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4期2017-03-08

  • 七台河市国家重点生态林监测森林资源现状
    06859亩、近熟林81624亩、成熟林44524亩、过熟林1484亩,分别占有林地的18.98%、36.92%、28.20%、15.39%、0.51%。幼龄林129911m3、中龄林639067m3、近熟林573559m3、成熟林361627m3、过熟林9449m3,分别占有林地的7.58%、37.30%、33.47%、21.10%、0.55%。各优势树种(组)面积蓄积统计,监测区内有15个优势树种组,人工起源有6个:人云杉、人落叶松、人红松、人樟子松、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4期2017-03-08

  • 林龄对长白落叶松胸径生长的影响*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总生长量均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增长呈现先大后小的状态;连年生长量相互交织,呈现不规则的生长状态。长白落叶松;林龄;生长量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强阳性,耐严寒,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耐腐朽,是我国东北林区森林经营和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每年造林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提高落叶松林的质量和效益,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

    林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2

  • 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生长而减小,以成熟林最小,林龄相差较大的林分之间,土壤容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总孔隙度以近熟林最大,各个生长阶段虽然有变化但是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近熟林与成熟林在渗透性能的大小上不分伯仲。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出各个生长阶段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冀北山区不同生长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以近熟林最好,其次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孔隙度;渗透性能;不同生长阶段森林和水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12-21

  • 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特征的研究
    -1)均表现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而土壤含水量(7.35%~24.39%)从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土壤全N含量(0.28~2.76 g·kg-1)、土壤全P含量(0.46~1.37 g·kg-1)先增加后降低,即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而土壤pH值(5.03~5.98)变化规律为先降低后增加,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2.64~31.99 g·kg-1)的变化规律较为波动,在0~20 cm土层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但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12-20

  • 草珊瑚林冠下扦插育苗试验
    于春季在马尾松近熟林、杉木近熟林、阔叶树近熟林、毛竹林不同林分郁闭度(0.2~0.4,0.4~0.6,0.6~0.8,0.8以上)林冠下进行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林分类型以毛竹林最好,草珊瑚的扦插生根率和≥2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95.7%和7.3条,生根率和≥2cmⅠ级侧根数的高低顺序林分类型依次为毛竹林>阔叶树近熟林>杉木近熟林>马尾松近熟林;林分郁闭度以0.4~0.6最好,草珊瑚的扦插生根率和≥2cmⅠ级侧根数分别达95.2%和7.5条,生根率和≥2c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03-29

  • 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研究
    53.02%;近熟林为7.22×108元/a,占总量的25.56%;成过熟林为3.95×108元/a,占总量的13.97%。按照森林永续利用理论,良好结构的森林生态系统林龄结构中幼、中、成过熟林各占1/3,根据这个理论,对该区的生物多样性功能理想化进行理论推算,理论上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可达到3.16×109元/a,比当前提高3.32×108元/a,增加了11.75%。二、大兴安岭嫩江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该区涵盖的地域范围包括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土地面

    知与行 2016年4期2016-02-09

  • 逊克县2003-2012年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16 m3;近熟林蓄积增加3 185 945 m3,年平均增加318 594.5 m3;成熟林蓄积增加1 263 214 m3,年平均增加126 321.4 m3;过熟林蓄积增加了53 874 m3,年平均增加5 387.4 m3。由以上蓄积变化明显看出:间隔期内除幼、中龄林因正常过度为中、近熟林后导致蓄积大幅度减少外,近成过熟林蓄积均显著增加。3 资源动态变化3.1 林分按龄组面积动态变化合理的森林龄组结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是森林资源永续利

    防护林科技 2015年3期2015-04-17

  • 杉木不同生长阶段凋落物持水性与养分储量1)
    ~20 a)、近熟林(21~25 a)、成熟林(26~35 a)、过熟林(>35 a)5 个生长阶段,分别设置样地3 块,样地面积为0.06 hm2,样地信息见表1。在每块标准地四角及中心位置,机械布设1 m×1 m 的小样方5 个,测定凋落物厚度。然后分别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收集小样方内的全部凋落物,调查凋落物鲜质量,取部分带回实验室烘干(85 ℃)至恒质量,称其干质量计算凋落物自然含水率。将其中部分烘干凋落物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称取0.8 g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2015-03-07

  • 绥阳林业局十文字林场森林资源结构动态分析
    化不是很大。而近熟林,特别是成过熟林面积严重减小。1972年以幼、中龄林、近熟林占很大比例,而且三者的比例大致相当;成、过熟林只占了少量的比例。从2013年的龄组结构中可以看出以中龄林为主,中龄林占了相当大比例,其次是幼龄林相比1972年变化不大,近熟林和成熟林占的比例微乎其微。(2013没有过熟林)。表1 1972年和2013年龄组面积对比各龄组面积变化从分布上看也很明显(见图1,图2)。幼龄林2013年较1972年的分布比较集中,各个分散区域有连成片的

    防护林科技 2015年8期2015-01-13

  • 塞罕坝不同立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比较
    曼甸中林及阴坡近熟林2种林分出现明显分化现象,林木间竞争较为激烈,考虑进行适当地营林措施,其他7种林分分化不明显。在林木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方面,阳坡中林、阳坡近熟林的林分整体属于随机分布,其他7种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低于0.475,属于均匀分布。可见,可根据林木生长立地类型的不同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营林活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类型;空间分布格局;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分空间结构是森林生长的重要特征[1],它是指林木的分布格局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12-29

  • 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比较研究
    龄林、中林龄和近熟林,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环刀法和烘干法对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中龄林(1.44 g/cm3)>近熟林(1.37 g/cm3)>幼龄林(1.36 g/cm3);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厚度增加而减小,毛管孔隙度为幼龄林(30.32%)>中龄林(17.26%)>近熟林(14.4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7期2014-12-27

  • 辽河源不同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31—50a、近熟林51—60a、成熟林61—80a),选择林相整齐、具有代表性的油松天然次生林地段作为固定标准地。在上述试验林内共设计18块 (幼龄林4块、中龄林6块、近熟林5块、成熟林3块)面积为600 m2(20 m×30 m)的固定样地。各林分详细资料见表1。表1 油松天然次生林标准地概况1.2.2 生物量测定目前获得森林中乔木层生物量的方法主要有皆伐法、平均木法和回归估计法(相对生长法) 3种。鉴于本次研究对象是保护区的油松天然林,因此采用回归估

    生态学报 2014年23期2014-09-19

  • 不同恢复阶段杉木人工林蓄积量的动态变化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4个龄级。每个龄级选择3个20 m×20 m 的样地,样地间相距在1 km 以上。所有样地的坡度、坡向、海拔和土壤条件基本一致,基本信息见表1。详细调查每个样地内的所有乔木树种的胸径和树高。用生长锥钻取每个样地内的标准木以确定林木的平均年龄。林木材积通过二元立木材积公式计算获得。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分蓄积量的显著性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了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在SPSS 10.0

    河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2014-08-15

  • 闽西北地区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构特征
    、中龄林3个、近熟林2个、成熟林3个共10个样点,每个样点设置3个50 m×20 m的样地,样地间距不少于 100 m,测定并记录其经纬度与林分年龄、郁闭度等。将每个样地分成10个10 m×10 m的样方,对各样方的乔木层(胸径≥5 cm起测)树种进行逐一鉴别,测定胸径、树高。样点所选设的区域都是远离居民点,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小。各样点经纬度、林分年龄及其所包含的主要群落类型见表1。2.2 乔木生物量测算树高(H)与胸径(D)等测树因子与植株生物量有密切关

    生态环境学报 2014年2期2014-05-08

  • 国内成过熟林资源短期内木材供给潜力分析
    盾。3 我国成过熟林资源木材供给潜力分析由于木材主伐都在成过熟林中进行,这里不考虑可及度和其他国家政策的限制,从林龄的角度尝试对木材供给潜力进行分析。3.1 我国成过熟林资源概况我国的乔木林面积15559.00万hm2,蓄积133.63亿m3。其中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分别为1871.25万hm2和919.04万hm2,合计仅占乔木林总面积的17.93%;蓄积分别为31.59亿m3和22.05亿m3,合计占总乔木林蓄积40.14%。从现今依赖进口并且每年近37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04-11

  • 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动态分析与经营对策
    有少量的增加;近熟林的面积从后3期数据可以看出在持续增长,后两期分别增长了10 328.2 hm2(127.23%)和19 619 hm2(281.50%),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天然林的增加从1977年的8 023 hm2增加到1996年的21 356 hm2;成过熟林面积一直在减少,从1977年到1996年二十年间,减少了52 203 hm2(69.44%),减少的部分主要是天然林的减少。近二十年的森林经营使得各类林分的龄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幼龄林和近熟林

    森林工程 2011年6期2011-06-21

  • 林分郁闭度和龄级对防护林碳汇功能及固碳价值的影响1)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年碳吸收率分别为3.0、2.8、3.6、3.2、3.2t/(hm2·a),其中近熟林的年碳吸收率最大。在碳储量中,郁闭度为0.5 的林分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43.8%,近熟林和成熟林占82.3%。防护林;林分郁闭度;龄级;碳汇功能;固碳价值大气中CO2体积分数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对碳汇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1-3]。森林是陆地最大的贮碳库,全球陆地总碳库为1800 Pg,其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