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角类

  • 2018—2019年余姚市主要内河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变化特征
    占优势[8],枝角类以象鼻溞属(Bosmina)、裸腹溞属(Moina)、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和网纹溞属(Ceriodaphnia)等小型个体占优势[9]。因此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水质环境状况及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10-11]。余姚市作为浙江省小型工业发展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的排放,势必会对余姚市主要内河浮游甲壳动物群落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余姚市主要内河浮

    水产科学 2022年6期2022-11-18

  • 长江刀鲚仔鱼天然饵料的选择与培育
    体,如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等浮游动物均为刀鲚仔鱼的主要食物。1.1.3 摄食偏好刀鲚仔鱼在刚孵化时,尚处于内源性营养期,由油球和卵黄囊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孵化3~5 d后,体内的能量逐渐消耗完,需要从外界摄食补充,由于刀鲚仔鱼口裂较小,现行人工饲喂多采用经孔径为0.106 mm的筛绢网过滤的原生动物、小型轮虫、单胞藻、草履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卵;待发育到第15天时,由于仔鱼油球完全消失,基本依赖外源性营养,且仔鱼消化、摄食、运动能力均增强,开始投喂

    水产养殖 2022年6期2022-11-05

  • 基于浮游动物完整性的扎龙湿地水生态状况评价
    志》[18],枝角类参考《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19],桡足类参考《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20]。1.3 数据分析方法浮游动物丰度根据章宗涉等[21]的研究计算。Nz=(Vs×n)/(V×Va)(1)式中:Nz为浮游动物丰度;V为采集水样体积;Vs为沉淀后水样的体积;Va为计数水样体积。浮游动物生物量根据赵文[22]的研究计算,按照体积法把浮游动物生物体看作近似的几何体,并假定相对密度为1,从而得到湿重,即为生物量。浮游动物Shannon-Wien

    中国环境监测 2022年5期2022-10-28

  • 淮北南湖盔形溞形态的季节变化
    以期为揭示溞属枝角类的表型可塑性发生机制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淮北南湖(33°54.347′N,116°49.251′E)是典型的煤矿塌陷湖泊,2005年建成国家湿地公园,兼具旅游观赏、渔业养殖和饮用水源地等功能.目前,南湖缺乏沉水植物,仅在岸边含有少量狐尾藻.南湖一般在每年2月份左右捕捞成鱼,而后在3月份主要投放鳙鱼、白鲢、翘嘴红鲌和青鱼等鱼苗.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南湖湖心和沿岸带总共设置5个采样点,每月中旬采集盔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9-16

  • 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与大型溞竞争关系的影响
    成部分,轮虫和枝角类作为浮游动物中优势类群,在食物网中是连接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和次级消费者的重要枢纽。轮虫和枝角类生活史特征较为相似[2],食性具有较多重叠[3],占据相似的生态位,因此,它们之间势必会引发激烈地种间竞争,引发资源限制效应[3]。轮虫和枝角类的竞争关系已有较多研究。例如,Gilbert[4,5]发现溞通过机械性干扰和掠夺性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抑制轮虫种群增长。Macisaac等[6]研究表明枝角类通过不同的竞争方式对轮虫的抑制程度不同。在无其他

    水生生物学报 2022年9期2022-09-13

  • 青虾对河蟹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阶段会大量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但在成蟹阶段更趋向于捕食螺蛳和人工饲料。兴化市水资源丰富,“兴化大闸蟹”和“兴化大青虾”是2个代表性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经济效益较高。在兴化地区有在蟹池塘内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减缓4-5月蟹池塘内浮游动物泛滥的问题,还能增加池塘产出和效益[10]。目前,关于河蟹池塘套养青虾后水体中浮游动物种类及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分析尚未见报道。为了研究青虾对蟹池塘浮游动物的影响及其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21年3月-6月对泰州

    江苏农业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7

  • 云南云龙天池枝角类群落演替对1950s以来人类活动影响信号的识别*
    栖动物群落(如枝角类)[8]. 另一方面水文调控也会引起湖泊水动力变弱、水体置换周期延长,导致营养盐滞留在湖泊中引起营养水平上升和藻类生物量增多[9-10].外来鱼类的引入和鱼类养殖也会对湖泊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如鱼类的捕食压力会引起浮游动物形态的明显变化,枝角类等个体通常会趋于变小,以减小被视觉捕食者所捕获的机率[11-12]. 不少研究通过对沉积物中枝角类亚化石的分析重建了鱼类捕食引起浮游动物个体形态变化的历史[13]. 如Jeppesen等对

    湖泊科学 2022年5期2022-09-05

  • 大宁调蓄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因子分析
    主要包含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2]。作为次级生产力,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4]。一些后生浮游动物对水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其生物量、优势种、群落结构以及污染指示种都能够反映水质状况[2,5-6],可作为表征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指示生物[7],被广泛用于淡水生态系统水质定性评价和监测[1,8-9]。大宁调蓄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进入北京的首个调蓄水库,在北京市南水北调来水调蓄、城市供水安全方面意义重大,其水质状况

    四川环境 2022年4期2022-08-25

  • 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要以轮虫为主,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数量较少。但目前关于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于2017-2020年对澜沧江西藏段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澜沧江西藏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1 调查方法1.1 采样时间与断面分别于2017年4月(春季)、9月(秋季)、2018年4月(春季)、10月(秋季)、2019年4月(春季)、9月(秋季)和2020年11月(秋季)对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进行

    淡水渔业 2022年4期2022-07-29

  • 枝角类亚化石揭示的湖北太白湖过去百余年环境演变*
    (湖泊水体中的枝角类既是浮游植物的主要牧食者,又是浮游生物如食性鱼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食物,从而在水生态系统的营养传递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7].因此,湖泊中枝角类的种群结构变化信息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淡水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湖泊生态修复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8].枝角类死亡后,其几丁质残体能很好地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使得枝角类有望成为古湖沼学研究中的重要生物指标[19].国际上已经开展了众多湖泊枝角类种群的现代环境监测及

    湖泊科学 2022年4期2022-06-30

  • 基于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渭河橡胶坝景观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
    中轮虫11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3种;夏季共检出浮游动物22种,轮虫12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7种;秋季共检出浮游动物20种,轮虫11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4种;冬季共检出浮游动物18种,轮虫12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4种.景观河流各季节检出的轮虫种类数量最多,枝角类与桡足类较少.2.3 浮游动物密度与生物量浮游动物总密度季节变化在0.452×103~7.48×103ind./L,均值为2.45×103ind./L.如图2所示,浮游动物总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6-22

  • 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调查及水环境因子分析
    中起重要作用.枝角类和桡足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其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饵料,可作为水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1].同时,浮游动物在控制藻类生长,预防水华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国内外对浮游动物的研究多集中于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生态调查,并以此反映水环境状况[2-4],同时将其应用到指示湖泊、河流水质状况和健康状况评价[5-6].由于浮游动物个体较小,且在采集时容易造成其肢体破损,对鉴定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本研究中将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手段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7-03

  • 壳纹船卵溞的盐度适应性研究
    rs是一种淡水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枝角类Cladocera异足目Anomopoda溞科Daphniidae船卵溞属Scapholeberis,常栖息于水坑、池沼等小型水域及稻田中,因其嗜暖的特性也可生活在水温高达35 ℃的温泉中[1]。枝角类具有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等特点,对盐度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有发展驯化成为海水养殖动物活饵料的潜力。目前,国内外对枝角类的驯化研究实例较多,主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5-07

  • 清水河流域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13号网拖取(枝角类和桡足类),5%甲醛溶液固定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内进行浮游动物鉴定、计数工作[6]。1.3 浮游动物优势种优势种指对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形成有显著控制作用的物种,依据物种出现频率与个体数量来判定,用 优势 度y来表 示:y=fiPi,fi是第i物种 的 出现 频率,Pi是第i物种个体数占总个体数量的比例,优势种选取y>0.02的种类[7]。1.4 浮游动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种群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准,采用以下3种多样性指数[8-10]来分析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6期2021-04-15

  • 洱海浮游动物季节变化及现状研究
    ifera)、枝角类(Cladocera)、桡足类(Copepoda)三大类浮游动物。1 研究区域洱海(99°32′E~100°27′E,25°25′N~26°16′N)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是云南省高原湖泊中面积仅次于滇池的第二大高原湖泊,是我国水质良好的湖泊之一,是生态环境部定义的“新三湖”之一,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洱海浮游动物相关论文最新的调查时间是2013—2014年,但是从2016年洱海实施封湖禁渔,近几年湖内生态系统发生了

    环境科学导刊 2021年2期2021-03-19

  • 中国主要经济鱼类鱼苗适时下塘研究进展
    g/L以上),枝角类在轮虫高峰期后大量发生。同时他还提出了延续池塘轮虫高峰期理论和技术措施[6]:通过敌百虫控制轮虫竞争者枝角类,控制鱼苗放养密度等。以上这些研究为鱼苗适时下塘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所谓适时下塘,即选择有足够轮虫冬卵(一般100万个/m2以上)的池塘,生石灰清塘后,采取注新水,施肥,搅动底泥,消灭轮虫竞争者和敌害生物等措施,8~10 d后,轮虫逐渐处于高峰期(一般20 mg/L或10个/mL以上),此时池水毒性消失,水质状况良好,这个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3-13

  • 鳖苗培育初期饲料配制与投喂试验
    以吞食浮游动物枝角类为主;随着个体的生长转换为小型水生动物为主,如丝蚯蚓等,时间为10天。本试验在培育初期设计A、B、C、D四个不同组合:A组全程投喂生物饵料枝角类(生组);B组前5天投喂生物饵料枝角类,后5天用机制稚鳖饲料(生+机组);C组前3天为全生物饵料枝角类,后3天用隔餐法投喂生物饵料枝角类和由机制稚鳖饲料70%、奶粉15%、鲜鸡蛋15%配合的混合料(生混各半),最后4天全用混合料(生+生混+混组);D组全程投喂机制稚鳖饵饲(机组)。试验期间饲料每

    科学种养 2021年1期2021-01-21

  • 贵州喀斯特山区稻虾共作对稻田水体浮游动物的影响
    桡足类8 种,枝角类6 种(表1)。稻田中浮游动物种类数较大水体中少得多。虱形大眼溞Polyphemus pediculus 仅见于稻虾田中;跃三肢轮虫Filinia passn、尖棘腔轮虫Lecane arcula、真胫腔轮虫Lecane eutarsa、田奈同尾轮虫Diurella dixonnuttalis、尖趾单趾轮虫Monostyla closterocerca、尖爪单趾轮虫Monostyla cornute、近亲裸腹溞Moina affinis

    水产学杂志 2020年6期2021-01-15

  • 武汉东湖沉积物中溞属种类卵鞍累积变化研究
    235000)枝角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能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又能被鱼类和其他捕食者所捕食。由于其对藻类的高效滤食性及快速的繁殖力,枝角类通常成为淡水水体中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1]。沉积层中的枝角类残余物能够客观地反映湖泊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历史演替,因而枝角类可以作为水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2-3]。在环境良好时,溞属种类进行孤雌生殖,能够迅速扩大种群;但在外界环境恶化时,则进行两性生殖,产生雄体和

    生物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10-20

  • 河蟹养殖的几个问题
    别对待:(1)枝角类的红虫过多,集群成团块,使池水局部变红。可用“阿威溶液”按3 ~4 亩·米/瓶的量,沿池四周泼洒进行防治。(2)水体过肥,甲藻、裸藻、硅藻等过量繁殖,形成红色“水华”,此红色一天中有变化。此种水必须尽快处理,否则后果十分严重。处理方法:用“二氧化氯”200 克/亩·米全池泼洒,连用2 ~3 天,再用“水质保护解毒剂”500 克/亩·米,最后施用“活力菌素”250 克/亩·米。(3)红水颜色不变化,虾蟹活动有异常时,马上用“水质保护解毒剂

    农业知识 2020年18期2020-09-24

  • 东平湖不同年龄结构湖鲚食性研究
    湖鲚对桡足类、枝角类和轮虫分别摄食486.68、4.00和0.45 ind.;从饵料重量水平看,每尾湖鲚对桡足类、枝角类和轮虫分别摄食14.60、0.08和0.01 mg。表2 不同年龄结构湖鲚饵料生物组成2+龄湖鲚摄食的饵料生物类群较1+龄湖鲚多,除桡足类、枝角类和轮虫外,还包括水生昆虫、游泳动物(鱼类和虾类)。2+龄湖鲚的饵料生物共鉴定5大类12属,每尾湖鲚摄食饵料生物44.63 ind.,饵料生物重量为916.92 mg。从饵料生物丰度水平看,每尾湖

    淡水渔业 2020年4期2020-07-27

  • 浮游动物DNA宏条形码标志基因比较研究
    17.3%),枝角类159个(占总序列的3.78%),桡足类864个(占总序列的44.75%)(图2)。COI引物共检出OTU 2 259个,其中有1 669个OTU能够被注释(占总序列的93.4%),这其中浮游动物OTU有1 211个,包括轮虫729个(占总序列的27.4%),枝角类235个(占总序列的14.7%)和桡足类246个(占总序列的30.63%)(图2)。16S引物共检出1 277个OTU,其中有390个OTU(占总序列的6.62%)无法确定物

    生态毒理学报 2020年2期2020-07-02

  • 轮虫和枝角类的种间竞争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000轮虫和枝角类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类群,为水生食物链前端的消费者,可以微藻、原生动物、细菌及有机碎屑等为食物,同时它们本身又是鱼类、猎食性无脊椎动物等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因此,它们在水生食物链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2]。由于轮虫和枝角类的食性、可摄取的食物颗粒粒径大小及生态位均存在重叠,因而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因争夺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种间竞争[3-4]。大多数轮虫和枝角类行周期性孤雌生殖、胚胎发育时间短、周转快、内禀增长率高,在外

    生态学报 2020年19期2020-02-20

  • 饵料温度对孔雀鱼幼鱼生长影响的研究
    酵母粉、卤虫、枝角类三种饵料和30℃、32℃、34℃三个温度梯度养殖试验,通过测定体长变化以研究饵料、温度两个环境因子对孔雀鱼( Poecilia reticulata)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饵料试验中以投喂枝角类的试验组孔雀鱼幼鱼生长最快,且在试验第14 d时体长达到14.67±0.86  mm,而酵母粉试验组鱼体长仅为9.78±0.66 mm,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在温度梯度试验第6 d时30 ℃、32 ℃两个温度组试验组鱼体长分别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3期2019-09-10

  • 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初步调查
    源调查,鉴定出枝角类8种,桡足类5种,初步掌握了白洋淀水质及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并对如何保护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及水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白洋淀;枝角类;桡足类白洋淀(N 38°43′- 39°02′,E 115°38′-116°07′)位于雄安新区,是华北最大、最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总面积366 km2,由白洋淀、藻苲淀、马棚淀、腰葫芦淀等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淀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坡度为1∶7 000。白洋淀总流域面积31 199 km

    河北渔业 2019年1期2019-02-13

  • 菜子湖水生态系统三十年的变化分析
    占1.14%;枝角类18个,占0.15%;无节幼虫18个,占0.11%。2017年5月浮游动物密度为5576.0个/L,生物量为5.92 mg/L。其中原生动物3600个/L,占64.56%;轮虫1960个/L,占35.15%;桡足类12.6个,占0.23%;枝角类3.4个,占0.06%。2017年8月浮游动物密度为5118.8个/L,生物量为12.29 mg/L。其中原生动物3500个/L,占68.38%;轮虫1580个/L,占30.87%;桡足类2.5

    治淮 2018年12期2019-01-11

  • 草鱼的夏花培育
    饵料,也为后期枝角类繁殖提供营养。水花鱼苗下塘6天后,每隔3天向培育池中加注老塘肥水15cm左右,增加水体中浮游植物量,为鱼苗的天然饵料——枝角类提供饲料,保证鱼苗的正常生长需要。培育中,要适时预防车轮虫病和气泡病。一般经20天左右,鱼苗长到8cm左右,可分塘或出售。2.用乌仔培育夏花的要求是:草鱼乌仔的饵料是枝角类、桡足类。枝角类等要在加水后10~12天左右达到高峰,枝角类等的饵料是轮虫、浮游植物、光合细菌、有机碎屑等。所以,彻底清塘后,在乌仔鱼苗下塘前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24期2019-01-05

  • 阳澄湖枝角类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04)1 引言枝角类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纲、鳃足亚纲、枝角目,是湖泊中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鱼类的上好饵料,其摄食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与水体的营养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1]。阳澄湖位于苏州城区东北,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地。目前对阳澄湖浮游动物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但是专门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尚不多见[2~7]。本文调查了阳澄湖各湖区枝角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与生物量,用Margalef指数分析其生物多样性,探讨季节变化产生的影响,

    绿色科技 2018年20期2018-12-19

  • 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集约化培育方法研究
    。通过不断优化枝角类的培养环境和培育方式,每个缸体可连续供应枝角类30d~50d,可累计供应枝角类10kg~25kg,解决了秦岭细鳞鲑开口饵料的供应问题,也避免了传统粗放式的土池肥水培育枝角类可能带来的病原菌感染,也便于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强化培育,提高了鱼苗的成活率。秦岭细鳞鲑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是中国特有的冷水性鱼类,由于其分布范围狭窄、天然种群分布稀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秦岭细鳞鲑规模化人工繁育的

    中国水产 2018年9期2018-09-28

  • 云南光唇鱼开口饵料的研究
    、轮虫+藻类、枝角类、蛋黄和人工配合饲料作为实验用的开口饵料。赤虫为市场购买的冰冻体,投喂前先用3%的NaCl浸泡消毒10min,磨碎过滤后投喂;轮虫和藻类由室外水泥池中培养,用250目筛绢收集,80目筛绢过滤后直接投喂,藻类主要为绿藻门中的盘星藻属和栅藻属、硅藻门中的针杆藻属和根管藻属等;枝角类用25号浮游生物网收集,经120目筛绢过滤,二氧化氯消毒,清水漂洗后研磨投喂,7d后经消毒直接投喂;蛋黄用60目双层筛绢过滤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广东顺德鼎一生物

    水产养殖 2018年4期2018-04-16

  • 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枝角类生物饵料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一家致力于研发枝角类生物饵料并将其产业化的企业。底栖生物饵料具备营养全面、便于消化、增长速度快等优点,是育苗场的优质饵料。其中枝角类生物营养丰富、适应性强和生殖率高,近年来备受青睐。随着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问题的加剧,以及国内数量繁多的育苗场对生物饵料的巨大需求,生物饵料的开发及利用工作迫在眉睫。虽然200年前就有室内培养,但至今仍无企业推动枝角类生物饵料的产业化进程。本研究致力于成立全球第一家研发、生产并销售枝角类生物饵料的公司,推动育苗行业的粮食革命。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5期2018-02-17

  • 湖泊中不同环境因子对枝角类群落的影响
    作用[1]。而枝角类作为浮游动物中极具代表性的生物群落,更是水域浮游动物群落重要的组成部分。枝角类多以浮游植物、细菌和碎屑等为食,而其本身又是其他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饵料,因此枝角类是处于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枝角类可以连接初级生产者和高级消费者,在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转换、食物网动态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指示出水环境的营养状态[2]。其群落变化因当前水体营养水平、捕食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枝角类是水质监测和生态修复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河北渔业 2018年8期2018-01-17

  • 浮游生物在鱼类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类群。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的许多种类是淡水鱼类、贝类的天然饵料,可直接或间接被鱼类利用。2.1 轮虫轮虫是池塘、水库、湖泊中重要的浮游动物之一,在水域中它们通常作为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所有鱼类的幼体阶段,几乎都吞噬大量的轮虫,它是鱼苗最适宜的活饵料,轮虫还能利用鱼类所不能利用的藻类,在淡水水域食物链和水域生产力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淡水养鱼关系极为密切。2.2 枝角类枝角类通称为水蚤、红虫,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它是淡水鱼类天然

    河南水产 2018年4期2018-01-17

  • 3种枝角类夏卵的生长发育研究
    微型裸腹溞3种枝角类夏卵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显微镜观察到的夏卵生长发育状况,并依据卵的形态特征将枝角类夏卵发育分为4个时期,即卵裂期、长胚期、复眼期和个体期;老年低额溞夏卵发育过程所需总时间为47 h,其4个时期的卵长分别为0.238、0.324、0.375、0.542 mm;方形网纹溞夏卵发育过程所需总时间为50 h,其4个时期的卵长分别为0.236、0.269、0.365、0.436 mm;微型裸腹溞夏卵发育过程所需总时间为45 h,其4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2期2018-01-06

  • 长江宜昌江段和东洞庭湖鲢、鳙饵料生物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要饵料生物均为枝角类。鲢、鳙食物组成呈现季节变化,鲢在长江宜昌江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饵料生物分别是硅藻门、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在东洞庭湖分别为枝角类、蓝藻门、枝角类和桡足类;鳙在长江宜昌江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主要饵料分别是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硅藻门,在东洞庭湖分别为枝角类枝角类枝角类和桡足类。长江中游;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饵料生物;季节变化摄食

    淡水渔业 2017年6期2017-11-21

  • 皖南山区小型水库锚头鳋病防治技术
    物中的桡足类、枝角类同属于甲壳动物,能杀死锚头鳋的药物,大多都能杀死枝角类和桡足类。枝角类和桡足类是水体中重要的浮游动物,是鲢、鳙鱼的重要天然饵料;水体中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一旦被全部杀灭,将很难恢复,这给鲢鳙鱼的生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锚头鳋病的药物防治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在用药后,能够快速恢复。1.严把苗种质量观,在选购苗种时一定要注意苗种自身病原携带情况,切勿从重点病区购苗,在苗种下塘前要做好水体和苗种的消毒

    中国水产 2017年9期2017-09-15

  • 广东流溪河水库盔型溞(Daphniagaleata)休眠种群与现生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眠卵库作为淡水枝角类生物与遗传信息的储藏库,从沉积物休眠卵库中萌发的枝角类对现生种群的数量与种群遗传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分别采集流溪河水库盔型溞的现生种群和沉积物表层(0~10 cm)的休眠卵,扩增现生种群与休眠卵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构建了单倍型网络. 休眠种群相比现生种群有着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初期现生种群分别为0.562、0.00104,末期现生种群分别为0.726、0.00331,休眠种群分别为0.815、0.00761

    湖泊科学 2017年5期2017-09-08

  • 高山湖泊吉仁错枝角类古生态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
    高山湖泊吉仁错枝角类古生态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孔令阳,羊向东**,王 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高山湖泊吉仁错位于川西高原树线以上,受现代冰川融水补给影响. 通过吉仁错沉积钻孔210Pb/137Cs定年和沉积枝角类和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高分辨率重建了近200 a来吉仁错枝角类组合和环境变化的过程. 结果表明,尽管过去200 a来吉仁错枝角类组合一直以沿岸种为主,但仍

    湖泊科学 2017年3期2017-05-17

  • 四种开口饵料对大马哈鱼仔鱼生长的影响
    验。结果表明,枝角类开口饵料成活率最高,达91.5%,其次是水丝蚓组,达90%、鱼糜组,达83%、配合饲料组,达62%;水丝蚓组的全长生长率最高,达61.9%,其次是鱼糜组,达41.8%,配合饲料组,达40.5%,枝角类组,达21.4%。大马哈鱼 开口饵料 成活率 全长生长率大马哈鱼(OncorhynchusKeta)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nchus),是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大马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1

  • 匙吻鲟鱼苗培育技术研究
    饵料——轮虫、枝角类,提前做好清塘、晒塘、施底肥的准备工作。(1)清塘: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亩用生石灰80kg,兑水溶化后全池泼洒。(2)施肥:在鱼苗开口摄食前15-20天施肥,施肥种类为有机肥。基肥为发酵、消毒的猪粪,亩用800kg。2-3天追肥一次,用生物渔肥。4.饵料投喂养殖期间饵料全部选用轮虫、枝角类等生物饵料。水花投放后3天开口,开口饵料为轮虫幼体,轮虫投喂1周左右的时间,仔鱼个体长至2cm左右时,逐步转换为小型枝角类,之后随着个体增大,再转为大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9期2017-02-02

  • 滇池春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占45.2%;枝角类9种,占29.0%;原生动物5种,占16.1%;桡足类3种,占9.7%。春季密度为1130ind/L,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cochlearis);夏季密度为1932ind/L,优势种为钟虫(Vorticella)和英勇剑水蚤(Cyclopsstrennus)。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轮虫类密度与水温显著正相关,与CODMn显著负相关,夏季与水温、pH、DO显著正相关,与氮磷营养盐、电导率显著负相关;春季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6期2016-11-16

  • CO2升高对枝角类群落结构影响的原位模拟
    CO2升高对枝角类群落结构影响的原位模拟魏利军1,汤龙升2,李胜男1,周建1,孔繁翔1,史小丽1,*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2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46摘要:分别于春、夏两季在太湖梅梁湾进行原位试验,设置3个CO2浓度梯度,270、380μL/L和750μL/L,以斜生栅藻作为枝角类的食物,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枝角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能促进斜生栅藻生长,显著提高枝

    生态学报 2016年7期2016-07-08

  • 近百年来枝角类群落响应洱海营养水平、外来鱼类引入以及水生植被变化的特征*
    近百年来枝角类群落响应洱海营养水平、外来鱼类引入以及水生植被变化的特征*(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摘要:近几十年来,以大型湖泊为代表的云南部分湖泊受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出现了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洱海作为云南面积第2大淡水湖泊,经历了多重环境压力(富营养化、外来鱼类引入、水生植被退化等)的影响.在湖泊现代监测数据面临时段较短、缺乏连续记录的背景下,湖泊沉积物的连续记录可以提供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长期历史

    湖泊科学 2016年1期2016-02-23

  • 三种裸腹溞的16S rDNA序列分析与系统分类探讨*
    Moina)是枝角类的重要类群,通称水蚤.本属的描述种类有几十种,我国记载的有十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1-2].早期的枝角类种类鉴定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由于枝角类种类的分类特征有限以及形态变异十分丰富,加上近源个体之间可以杂交[3],至今只有40%~50%的种类被准确描述,部分种类分类比较含糊,其中一些种类可能以种复合体的形式存在[4].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利用基因标记对枝角类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已逐渐成为趋势,Petrusek等以线粒体12S rRN

    湖泊科学 2015年2期2015-06-15

  •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浮游动物研究进展
    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个大类。浮游动物个体微小,但数量极多,代谢活动强烈,它们既能以浮游植物、细菌、碎屑等为食,同时又被其它水生动物和鱼类幼体摄食,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开展浮游动物研究对于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1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概述

    环境科学导刊 2015年5期2015-05-25

  • 沉积物再悬浮对食浮游动物鱼类捕食浮游动物的影响*
    处理组中,大型枝角类短钝溞(Daphniaobtusa)只在弱再悬浮条件下出现,并成为枝角类群落的优势种;在无餐条的处理组中,短钝溞生物量随再悬浮强度减弱而增加.强再悬浮(无餐条)和无再悬浮(有餐条)条件下,小型枝角类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cornuta)和盘肠溞(Chydorussp.)为优势种.无论有、无餐条条件下,桡足类优势种均为中剑水蚤(Mesocyclopssp.),其生物量随再悬浮强度减弱而增加.所有处理组中,轮虫丰度均低于枝角类

    湖泊科学 2015年5期2015-05-10

  • 热带富营养水库敞水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以广东大沙河水库为例*
    中桡足类5种、枝角类9种、轮虫30种.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季节变化较小,存在较多的常见种. 2012、2013年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年际波动范围分别为210.1~2560.5、512.7~3145.6 μg/L,2012、2013年枝角类是浮游动物生物量的优势类群,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5.5%、51.5%;其次是桡足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1%、40%. 枝角类的丰度和生物量与轮虫的丰度和生物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 2012与2013年的

    湖泊科学 2015年6期2015-03-17

  • 中国枝角类低额溞属一新记录 ——密刺低额溞Simocephalus congener (Koch, 1841)
    0008)中国枝角类低额溞属一新记录 ——密刺低额溞Simocephalus congener (Koch, 1841)舒树森1陈非洲2杨君兴1陈小勇1(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23;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密刺低额 溞; 枝角类; 中国; 尾爪; 第二胸足The genus Simocephalus Schoedler 1858, a

    水生生物学报 2015年4期2015-02-28

  • 两种提取枝角类休眠卵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012)休眠是枝角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枝角类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卵,使种群进入休眠阶段来应对水体环境的恶化,直到水体环境再度适合生存,休眠阶段打破,种群得以补充和恢复[1-2].类似于高等植物的土壤种子库,大量由卵鞍包被的休眠卵周期性地沉入水体底部,形成一个具有世代周期重叠的休眠卵库.在沉积物保存良好的水体中(深水水体),卵库中枝角类卵鞍种类组成或丰度的变化反映了群落结构的历史动态,可以用来了解水体生态与人类影响的长期变化[3-4].休眠卵的孵化为种群

    湖泊科学 2014年4期2014-09-25

  • 坝式水电站蓄水前后浮游动物的变化研究
    》[5]鉴定,枝角类按《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6]鉴定,桡足类按《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7]鉴定。2 调查结果2.1 种类组成金鸡电站坝上、坝下两个采样断面共检出浮游动物 4类14科20属25种,其中原生动物2科4属5种,占20%;轮虫6科10属14种,占56%;枝角类4科4属4种,占16%;桡足类2科2属2种,占8%。两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种类比较相近,坝上的轮虫种类坝下多 5种,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坝上、坝下的种类数基本一致。常见种类原生

    大众科技 2014年1期2014-09-14

  • 洱海鲢、鳙的食物组成及与太湖新银鱼的食性重叠研究
    动物和轮虫, 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残肢根据具体的大小估算成体个数; 浮游植物的定量计数是取相同的稀释液(如藻类密度依然很大, 按比例再进行稀释)0.1 mL于0.1 mL的计数框中置10×40倍显微镜下计数, 每片计数100个视野。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比例根据相应计数的密度和稀释的比例换算得出。太湖新银鱼由于个体较小, 取出全部肠含物在显微镜下计数。所有肠含物都是鉴定到属。1.2 数据处理食物组成使用出现率F%, 数量百分比N%, 重量百分比 W%,

    水生生物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9

  • 微颗粒紫菜粉投喂量对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种群增长的影响
    培育尤其重要。枝角类因其大小适口、营养丰富、易消化,是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中理想的活饵料。天然水域的枝角类由于丰欠不定,且常带来病原体,故人工培养枝角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1,2]。但是,传统的方法多用稻草水、草浆、单胞藻或酵母等培养枝角类[3,4],由于其操作繁杂,成本高,且培养不稳定,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所以,寻找一种新的培养枝角类饵料的方法十分必要。迄今,已有关于大型藻粉及其酶解液用于贝类等饵料的研究报道[5-8],紫菜作为一种常见的大型海藻,经超细

    生物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3-22

  • 白洋淀2种枝角类的摄食生态
    性浮游动物大型枝角类[3],因此枝角类同时也是经典生物操纵生物调控的关键生物类群.但要使控藻效果达到最佳,就必须保证大型浮游动物的牧食力,保持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及优势地位.白洋淀是中国华北平原最大和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近年来白洋淀流域内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各种理化方法和工程措施的实行虽耗资巨大但效果均不理想,白洋淀春夏季藻类生物量仍然较高,生物链调控湖泊富营养化技术因其经济、低耗、收效显著日益受到人们重视[4].作为水生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10-09

  • 信江干流浮游动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评价
    65.92%;枝角类有3科4属5种、桡足类有4科5属5种、原生动物包含2科4属5种,这三类均占总种类的11.36%。其中轮虫中臂尾轮虫种类多样,象鼻溞(Bosmina spp.)为枝角类的优势种,桡足类以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为主,普遍存在。信江干流浮游动物名录见表2。信江干流浮游动物中臂尾轮属、腔轮属检出较多,枝角类检出种类少,总的检出种类以广温性种类为主。常见的种类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08-27

  • 太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食性与食物碳源分析
    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寡毛类、昆虫、鱼、植物碎片、有机碎屑等10大类,其中浮游植物有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隐藻门等。贡湖湾日本沼虾食物中出现率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机碎屑>绿藻门>枝角类>硅藻门>植物碎片>蓝藻门>轮虫 (表1)。出现频率分别高达100.0%、75.2%、67.6%、63.4%、52.4%、44.1%。绿藻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盘星藻、栅藻、卵囊藻,蓝藻门中微囊藻出现率占蓝藻门的93.2%;象鼻蚤出现率在枝角类中最高,占枝角类的7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9期2013-08-11

  • 太湖梅梁湾、贡湖湾水质与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季节变化
    均象鼻溞数量占枝角类总数量的70.24%。贡湖湾象鼻溞为优势种,全年平均象鼻溞数量占枝角类总数量的57.21%;(4)桡足类中无节幼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梅梁湾、贡湖湾无节幼体年平均数量分别占桡足类总数量的65.39%和65.50%。枝角类、桡足类密度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质;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太湖太湖位于30°05′~32°08′N,119°08′~121°55′E,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2338km2,平均水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7期2013-07-28

  • 大型枝角类引导的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对太湖围隔水质的净化效果
    浮游动物(大型枝角类),在试验围隔内以大型枝角类吃藻、控藻作为前导启动因子,可在短时期内提高水体透明度[8],创造了沉水植物重建的发生条件,结合物理工程和生态工程,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1 材料和方法1.1 围隔点的设置在太湖的东部沿岸区域水体,建立生态修复区一个,围隔大小10 000 m2,抗风浪能力达8级。试验开始前,未见大型水生植被生长,围隔内鱼类被清除。围隔内外营养物完全隔离。在围隔内、外分别设置 A、B、C、D、E、F,6 个采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5期2012-10-10

  • 淮河干流蚌埠闸水生生态系统二十年的变化分析
    /L,占3%。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占6.3%和3.8%,生物量为1.14mg/L和1.05 mg/L。2006年蚌埠闸上浮游动物数量大大减少,生物密度仅为50个/L。除无节幼虫外,其他类群数量均大幅减少。无节幼虫数量为31个/L,是优势类群,占61.0%。原生动物和轮虫密度分别为10个/L和9个/L,占20.3%和18.3%。桡足类和枝角类仅占0.3%和0.04%,具体见表2。桡足类和枝角类对水环境的要求较高,属于耐污能力弱的种群,1982年蚌埠闸水体中桡足

    治淮 2011年12期2011-09-11

  • 培养密度和容积对西藏拟溞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度;生长;生殖枝角类由孤雌生殖转化为两性生殖是受食物、种群密度、光照和温度等多种生态因子共同调控的。在自然条件和实验室条件下,关于淡水枝角类有性生殖已做了许多研究,然而对盐水枝角类生殖转化的研究很少。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属冷水种和盐水种,在枝角类生物学研究中有独特地位。西藏拟溞呈点状分布于亚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青海等高海拔贫营养盐湖[1]。拥挤效应是最常提到的诱导枝角类有性生殖的一个因素,溞体在拥挤环境中相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