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

  •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效果分析
    256699)跗骨窦综合征是一种创伤性病变,主要是由于踝关节内翻扭伤所致,外踝区域跗骨窦部位疼痛及炎症是其主要表现[1]。跗骨窦综合征常伴有韧带损伤与软组织损伤,特别是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故尽早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对于改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X线、超声、螺旋CT是临床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的常用手段,但易出现漏诊和误诊,诊断准确率较低[2]。3.0T磁共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诊断方式,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等优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0期2024-01-03

  • 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王志炜 郑敏文跗骨窦是由距骨沟与跟骨沟相对合而形成的自后内侧向前外侧走行的漏斗形的空腔,包含脂肪、血管、神经和韧带,韧带有助于稳定距下关节,神经末梢含有本体感觉纤维,对足的运动起到重要作用。1958 年 O’Connor[1]首次提出跗骨窦综合征这一概念:是指引起跗骨窦区疼痛的一系列疾病,有关节不稳定、韧带撕裂、关节纤维化、滑膜/ 腱鞘囊肿及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变。关于跗骨窦综合征的病因有几种理论,如韧带的过度紧张,滑膜增生、挤压,含铁血黄素沉积,静脉创伤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3年10期2023-12-13

  • 改良跗骨窦切口和扩大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骨骨折是临床常见跗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有85%~90%为关节内骨折,可造成跟距关节严重破坏,进而导致粘连、僵硬、骨刺形成、跟骨畸形愈合,致残率较高[1]。外科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首选方法,常用手术术式为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其优势在于视野广阔、便于操作,但术中软组织的广泛剥离易影响骨折血运,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2]。随着微创术式的发展,跗骨窦切口及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已得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9期2023-10-12

  • 距下关节镜治疗训练伤致跗骨窦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阳 110016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多由踝关节扭伤所致[1-2],主要病理改变包括骨间韧带损伤和跗骨窦内压力增高[3-4]。跗骨窦是距跟关节间的腔隙,蕴含庞大的神经网络,神经损伤和本体感受功能缺失可能是STS的病因之一[5]。STS在部队官兵及专业运动员中发生率极高,传统的局部封闭手段治疗STS可能无法满足高运动量需求的患者。小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使关节镜下清除跗骨窦区病变组织、缓解区内压力成为了可能,相比于切开手术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6期2022-07-08

  • “八”字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
    年来包括有限切口跗骨窦切开复位内固定、经皮固定等微创手术得到发展[5]。跗骨窦入路由EBRAHEIM等[6]提出,多篇Meta分析认为跗骨窦入路与传统“L”型切口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病人术后功能评分及解剖角度无明显差异[7-8]。虽然经皮螺钉固定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跗骨窦入路比经皮螺钉固定适用范围更广,复位效果更佳,且经皮复位还会出现复位丢失现象[9],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使用跗骨窦入路来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7-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5

  • 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跟骨骨折为常见的跗骨骨折,多由于交通伤及高处坠落伤所致,多累及距下关节面,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目前跟骨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既往多于跟骨外侧L形切口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该切口能够彻底显露骨折端,对移位骨折块及关节面进行复位,内固定效果良好[2-3]。但应用该切口术中剥离面积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出现的跗骨窦切口,仅需局部显露距下关节面,而且能在直视下完成手术,对局部皮肤及血供的影响较小[4-5]。为进一步明确经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医正骨 2021年11期2022-01-19

  • 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
    月,我科采用扩大跗骨窦切口治疗10例跟骨骨折合并外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 20~55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Ⅳ型2例。均为新鲜闭合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5~9 d。1.2 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自外踝尖下约1.5 cm处至第4跖骨基底做长6 cm的直切口,近端弧形向外踝做长约5 cm切口,复位跟骨,选用合适的跟骨跗骨窦钢板固定,外踝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切口内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3期2021-12-25

  • 针刺申脉联合中频脉冲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334101)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指由踝关节内翻损伤引起的外踝前下方疼痛、感觉异常、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发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足扭伤后导致跗骨窦区出现无菌性炎症,造成跗骨窦区压力升高,压迫周围神经引发疼痛;另一种是踝损伤后,跗骨窦区韧带损伤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压迫周围神经出现疼痛[1]。中医认为,该病是因足扭伤后窦区出现瘀血,阻滞气机运行,从而引起疼痛、肿胀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1期2021-12-02

  •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
    454000)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是指由于外伤或其他某种原因造成跗骨窦区损伤,引起跗骨窦长期疼痛不缓解即形成STS,往往有韧带撕裂、足和踝疼痛、后足不稳,以及关节纤维化、瘢痕形成等病理改变[1]。由于MRI检查具有非侵入性和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已经被临床医师接受为诊断STS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诊断为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探讨3.0T磁共振对跗骨窦综合征中跗骨窦颈韧带和距跟骨间韧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6期2021-11-26

  • 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空心钉内固定和经跗骨窦入路空心钉或接骨板内固定术。我科从2018年开始对部分跟骨骨折采取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我科实施的跗骨窦切口和传统外侧壁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跗骨窦入路早期临床疗效显著。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病例入组标准:术前经X线及CT明确诊断为跟骨关节内骨折,并伴有关节面塌陷或骨折块移位,Sanders分型均为Ⅱ型或Ⅲ型。共选取44例患者,年龄在25~60岁之间,有明确外伤史,排除脆性骨折,均为闭合性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入路手术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1-23

  • 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1,6-7]。跗骨窦入路已被广泛认可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常规手术入路[8]。尽管跗骨窦入路方法可良好暴露跟距后关节和距骨侧壁,但伤口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已被广泛报道[9-10]。近年来,使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已成为普遍趋势,包括跗骨窦入路术,可伸展的外侧入路术,经皮固定和关节镜辅助固定[11-12]。跗骨窦入路术提供较小的切口并直接可视化距后关节[13]。许多研究表明,跗骨窦入路术和可伸展的外侧入路术的放射线照相结果相似,跗骨窦入路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1年9期2021-10-17

  • 经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左右。因其自身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软组织薄弱,加之有75%的骨折涉及跟骨关节面,使该骨折成为临床上较为复杂的骨折之一。目前临床治疗多以传统改良“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其既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又能牢固固定骨折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使得内固定物及微创手技术提升。研究表明,经微创跗骨窦切口对跟骨外侧皮瓣血运影响小,可有效降低术口感染、坏死的风险[1],然而目前临床上对该术式的实践应用仍比较局限,缺少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6期2021-09-10

  • 跗骨窦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阮肇祯跗骨窦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与体会阮肇祯(蒙山县中医医院,广西 梧州,546700)探究跟骨骨折患者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手术效果。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0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传统治疗(20例),实验组则以跗骨窦切口微创手术(20例)治疗,相比两组临床指标、AOFAS评分临床指标、AOFAS评分与Bohler's 角、 Gissane角。和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实验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今日健康 2021年5期2021-06-18

  • 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踝下方的撞击等。跗骨窦切口周围皮肤血运丰富,切口并发症相对较少,符合跟骨微创化的理念[4]。但术中骨折块的暴露有限,特别是对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复位固定[5]。笔者2016年1月~2019年2月,经跗骨窦切口治疗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查体及X线片检查符合新鲜的闭合性跟骨骨折;(2)年龄18~60岁;(3)CT分型为 SandersII、III型[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10期2021-06-02

  • 距下关节镜和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疗效对比研究
    528000 )跗骨窦综合征主要指的是踝扭伤以后患者的跗骨窦出现持续性的疼痛,该病目前在临床上尚未给出明确的发病机制,有可能与踝下十字韧带主干或者是距跟骨间韧带表现为部分断裂有所关联[1]。跗骨窦综合征在临床上尚未得出明确的适应证,故而在治疗工作中大多只是以其实际症状作为依据,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具有不稳定性[2]。为提升跗骨窦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主要以跗骨窦综合征患者为中心,重点就距下关节镜和封闭治疗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8期2021-05-21

  • 双侧距舟联合解剖变异1 例及文献回顾
    长(图D、F)。跗骨联合(tarsal coalition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跗骨纤维、软骨或骨性连结融合的一种足部畸形疾病[1~3]。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距跟联合、跟舟联合、距舟联合、跟骰联合、舟楔联合、骰舟联合、多块联合和全部联合等[4-6]。它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包括遗传易感性、原始间充质分割失败、创伤、关节炎性变化和/或跗骨骨软骨病(如科勒氏病)等先天性和获得性原因[7,8]。跗骨联合很少继发于感染、瘤变或创伤[9]。跗骨联合中50%~68%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4-19

  • 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研究进展
    -4]。近年来,跗骨窦入路凭借微创特点逐渐被临床应用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中,可在减小手术切口的同时,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备受患者青睐[5]。本文拟就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手术治疗目标无论外侧切口L形入路内固定还是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其最终的治疗目标如下:(1)解剖复位,恢复跟骨距下关节面平整,对促进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复位状况与疾病预后存在密切关联;(2)恢复正常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3)

    医疗装备 2021年6期2021-04-04

  • 两种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比较△
    ,骨折,内固定,跗骨窦切口,并发症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大多因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所致,70%以上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高达20%~30%[1],尤其对于SandersⅢ、Ⅳ型骨折,手术治疗目前已达成广泛共识[2]。传统外侧L形切口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标准入路,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致使其不断受到质疑[3,4]。近年来经跗骨窦切口因能显著减少切口并发症而备受关注,但其显露不充分、内固定放置困难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4,5]。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跗骨窦切口的优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1-28

  • 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年8月,我科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82例跟骨骨折患者,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15~65(40.0±5.2)岁。Sanders分型:Ⅱ型43例,Ⅲ型39例。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L形切口内固定组和跗骨窦切口内固定组。① L形切口内固定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15~64(39.2±5.8)岁;Sanders分型:Ⅱ型22例,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6期2020-12-31

  • 50 例足跗骨细微骨折X 线和CT 影像表现的比较
    常大[1]。而足跗骨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包括距骨、足舟状骨、骰骨、内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距骨与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距骨下面是跟骨;足舟骨中部位于距骨的前部和内侧。第一排是从内到外,分别是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三楔骨位于舟骨前,骰骨位于前外侧。足跗骨外伤性足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足部各种骨骼结构复杂,因此,常规的X 线检查由于各骨相互重叠而无法很好的观察,使得中后足部的骨折很容易漏诊,不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2020-12-11

  • 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与传统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空坠落伤导致,是跗骨骨折常见损伤类型之一,有学者报道[1]约占跗骨骨折的60%左右,由于跗骨多涉及关节部位,故临床预后往往会留有较多并发症,如足跟痛、距下关节僵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着微创技术的出现,对于跟骨骨折治疗采取微创手术发不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特点,就我院收治的患者采取传统治疗与微创治疗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其各自优劣,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5期2020-12-09

  • 跗骨窦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创理念的发展,经跗骨窦间隙入路不仅可以充分暴露距下关节面,而且明显减少了切口皮缘的坏死和感染的发生。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采用跗骨窦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45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5例(48足),男33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30例(32足),Ⅲ型15例(16足)。受伤原因:坠落伤39例(42足),交通事故伤6例(6足)。合并伤:腰椎骨折4例,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11-03

  • 跗骨窦综合征MRI评分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454001)跗骨窦综合征(sinus tarsi syndrome,STS)是指引起跗骨窦区疼痛的一系列疾病,有关节不稳定、韧带撕裂、关节纤维化、腱鞘囊肿及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 变[1]。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表已被普遍用于踝关节功能的评定[2-3]。MRI 检查由于其非侵入性和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也被临床医师认为是诊断STS 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9-24

  • 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探讨
    的缺陷[1]。经跗骨窦入路治疗方式是近年来骨科治疗较为推崇的技术之一,对比常规化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的优点较多,术后创伤少,因此被广为使用。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结合患者意愿)进行对比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相关病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4期2020-07-24

  • 跟骨撬拨、“L”形外侧切口、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发病率高,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关节内移位骨折占跟骨骨折的75%,以高能量损伤居多,常伴有跟骨中央关节面塌陷,保守治疗致残率高,随着手术技术、内植物等的发展,手术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达到共识,目前常用有3种手术方式:闭合撬拨复位、经外侧“L”形切口、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很少对这3种手术方式效果进行比较。从2012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先后采取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经外侧“L”形切口、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治

    江西医药 2020年6期2020-07-01

  • 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跗骨骨折的60%~65%,常累及关节面产生移位性跟骨骨折,同时伴有跟骨体短缩及内翻畸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扩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但由于外伤后跟骨周围软组织的特殊性,术后常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包括切口愈合延迟、感染及内固定物外露等[2]。近年研究[3]表明,采用经跗骨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我们通过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6-28

  • 跗骨窦入路专用钢板治疗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8年首次提出的经跗骨窦微创入路。为了适应跗骨窦入路,国内外骨科研究者设计、改良各型相应的跟骨钢板,以及改良手术入路,均取得较好疗效[14-17]。美国Acumed公司设计了一款超薄低切迹跟骨锁定钢板(MINI-CALC®微创型跟骨板,Acumed,美国)。该钢板具有两大特点:超薄的设计旨在减少内置物容积,减少软组织刺激,降低切口并发症。低切迹的设计旨在把持跟骨部位最优质骨质,从而获得可靠固定强度,避免术后复位丢失。目前国内该产品的应用研究尚少,且上市的超薄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5-15

  • 针刀松解联合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疗效观察
    230038)跗骨窦综合征是指足内翻扭伤后引发其外踝跗骨窦区域不适、压痛、软组织肿胀及功能障碍,文献报道多采用封闭疗法和(或)针刀松解治疗,疗效确切,但针刀松解联合封闭与封闭疗法疗效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针刀联合封闭与局部封闭疗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以期对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 例临床病例均来自2014 年7 月至2017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和住院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5-14

  • 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
    )跟骨骨折为常见跗骨骨折,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肿胀、畸形,无法站立、行走。据统计,约60%的跗骨骨折为跟骨骨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影响患者足踝运动功能[1]。临床常行“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固定牢固,但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足踝功能恢复。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在跗骨窦做小切口,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观察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跟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3期2020-05-12

  • 直接数字平板X 线成像系统与多层螺旋CT在足跖跗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00350)足跖跗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复杂性骨折,因中足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漏诊率较高,若足跖跗骨骨折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1]。足跖跗骨骨折常伴有跗跖关节损伤(Lisfrance 关节损伤),在临床诊治中,若出现漏诊或治疗不当,则会造成患者足部畸形,不仅影响足部外形,还会出现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成熟,直接数字平板X 线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

    医疗装备 2020年7期2020-05-06

  • 观察在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价值
    线检查对足踝关节跗骨骨折诊断存在不足,CT检查通过X 线束对病变的位置及大小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计算机的模数转换,得出高清多平面图像,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的方案依据。本次将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在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能与医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2020-04-02

  • 跗骨窦微创切口取跟骨骨折术后钢板临床效果观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90%为21~45岁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5.96∶1,关节内移位骨折占60%~75%[1]。临床上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多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此种手术入路暴露充分,关节面显露清晰,但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多而复杂,其中手术切口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伤口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2]。同样取跟骨骨折钢板时也会面临此类问题,特别是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20

  • DR与CT用于诊断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于诊断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首选确定选择对象,将其选择范围确定在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136例患者,然后确定样本选择时间,时间在2018年3月至次年4月,研究分组:将使用DR检查的68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实施CT检查的68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种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后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关节面分离及压缩塌陷程度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分离程度、压缩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2019-10-21

  • DR与CT用于诊断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及组织损伤,而跖跗骨属于人体足部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同时也是人体足部极易产生骨折的区域,当发生跖跗骨骨折后将对患者正常生活及日常活动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对于患者骨折情况进行早期明确诊断是确保及早有效治疗的基础和前提[1]。该文以2018年7月—2019年5月为研究时段,旨在分析DR和CT在足部外伤的跖跗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院内收治的16例跖跗骨骨折患者,患者均为入院后行CT检查提示跖跗骨骨折,并于伤后于该院继续接受足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2019-08-29

  • 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一,跟骨骨折属于跗骨骨折的一种。大多数都是由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高能量的损伤所导致的,跟骨骨折这一疾病类型较为复杂,关节面跟骨骨折较为常见。传统的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解决跟骨骨折这一疾病,但这一治疗方法可能导致一定的并发症。跟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跟骨皮瓣感染以及跟骨愈合畸形。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医疗水平的进步,微创技术经跗骨窦小切口治疗成了治疗跟骨骨折及并发症的可能。但目前医学界对于经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文以2015年2月—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2019-08-29

  •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III 型跟骨骨折
    2%,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其中有75%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1]。患者以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为主,如功能恢复不佳,将会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2]。目前,对累及跟骨关节面并移位的骨折最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3]。跟骨Sanders II、III 型骨折为关节内骨折,一般需要手术治疗[4]。其中,最经典的方法是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因该术式能很好的暴露骨折及关节面,并能直接复位,曾一度被认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9年2期2019-05-28

  • 跗骨窦间隙与传统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系统评价
    [4-5]。而经跗骨窦间隙入路能够充分显露跟距关节面,在直视下完成复位,并可避免损伤腓肠肌支撑带及腓肠神经,减低并发症,有效解决传统入路的不足[6]。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跗骨窦间隙入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类型:国内外已发表的比较经跗骨窦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外侧L型入路的研究,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基线资料一致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s),限定检索语言为中文和英文。评价指标:手术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9期2019-04-10

  • 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骨骨折为临床常见跗骨类骨折之一,主要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导致,以SandersⅡ、Ⅲ型损伤较为多见。对于该类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一般需行手术治疗[1]。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是以往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重要术式,能够使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但因跟骨结构复杂而特殊,加之手术剥离范围大,容易发生切口和骨皮瓣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3]。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逐渐被广大外科医生接受[4]。但两种术式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6期2019-02-13

  •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型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16年8月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跗骨窦组,31例)与外侧L型入路(外侧L型组,3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现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型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61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跗骨窦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26±11.88)岁;Sanders骨折分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10-30

  • 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III型跟骨骨折
    lmer首次报道跗骨窦切口,经数十年使用、研究发现该切口可有效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但因其暴露不足,影响复位、内固定安置,限制了其在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的使用。我科至2010年以来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分别采用跗骨窦切口与“L”型切口进行手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功能恢复与伤口愈合情况,分析探讨跗骨窦切口适用范围及主要要点。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研究

    医药前沿 2018年22期2018-08-02

  • 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患者, 探讨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应用效果,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6例)和B组(40例)。A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21~66岁, 平均年龄(43.5±8.1)岁。B组男28例、女12例, 年 龄 23~64岁 , 平均年龄(43.3±8.0)岁。两组患者均为单侧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2018-06-22

  • DR与CT用于诊断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者患上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则对其日常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造成直接影响[1]。因此,给予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患者一种安全准确的临床检查方式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在该文中,笔者着重探讨使用DR与CT诊断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5例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95例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男32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2018-06-02

  • 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兴·临床论著·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余 斌, 刘德印, 杜晓龙, 童 兴目的评估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闭合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测量手术前后Bö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9例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4例失访。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时间为2~4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6期2018-01-09

  • 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48例
    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48例杨洁君1王海强2周义双2(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医院,西藏 日喀则 857000 2.77627部队卫生队)针刀;封闭;跗骨窦综合征跗骨窦综合征是指因足内踝扭伤所致窦内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变性和纤维化引起以外踝前下方疼痛、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本病临床常见,但因其发病机制不清,临床常易漏诊和误诊,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使病情缠绵难愈。笔者采用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跗骨窦综合征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2期2017-12-18

  • 跗骨窦综合征的MSCT与MRI表现
    017000)跗骨窦综合征的MSCT与MRI表现陈 曦,张凤翔(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影像科,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目的:探讨MSCT结合MRI对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86例跗骨窦综合征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41例行MSCT检查、45例行MRI检查),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6例中,MSCT显示跗骨骨质异常41例,窦腔容积减小7例,跗骨窦内积气2例,颈韧带增粗模糊或形态异常32例。MRI显示跗骨局部骨髓水肿10例,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6期2017-12-05

  • 局部封闭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赵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洛阳471000)目的:探讨局部封闭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跗骨窦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情评估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病情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封闭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2017-09-21

  • 针刀松解经筋平调阴阳跷脉治疗跗骨窦综合征32例
    平调阴阳跷脉治疗跗骨窦综合征32例丁惠惠1,刘方铭2(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济南 250014)笔者用针刀松解经筋、平调阴阳跷脉治疗跗骨窦综合征32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均为2014年至2016年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19~62岁,平均37.5岁;病程2个月~29年。符合跗骨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①外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2017-04-04

  • 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体会
    1)·临床研究·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体会张大保*毛 波(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佛山市科技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佛山 528211)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51例55足跟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40足。通过跗骨窦入路行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结果 51例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5.7月。采用Maryla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年3期2017-03-27

  •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成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meta分析
    ,李洪秋,赵忠海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成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meta分析邓纯博1,刘学勇2,阿良1,李洪秋1,赵忠海1(1.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科,沈阳 110024;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沈阳 110004)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9期2016-11-29

  • 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跖跗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重建技术在诊断跖跗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朱军海226600江苏省 南通海安县中医院放射科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跖跗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近年来的45例疑诊跖跗骨骨折患者分别行DR摄片和CT扫描重建处理,比较两 组的检查结果和分析临床体会。结果两组在诊断率、骨折数、关节脱位率、小骨片数,以及真阳性率、敏感度和准确度等数据进行比较,差距显著(P跖跗骨骨折;螺旋CT重建;DR摄片;价值;体会跖骨和跗骨骨折一般由重物打击足背部、碾压和足内翻扭伤等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6期2016-11-16

  • 低场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低场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王维 段建航 何学艺 范辉目的 研究跗骨窦综合征的低场磁共振的表现特点, 探讨低场MRI在跗骨窦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0.35 TMRI扫描仪, 常规做横轴位和矢状位SE T1WI和FSE T2WI扫描,亦可以根据需要加做冠状位和斜矢状位扫描, 本研究中均使用头颅正交线圈, 层厚4 mm, 层间隔4 mm。结果 0.35 T低场磁共振能显示跗骨窦内组织的炎症、变形或损伤。结论 低场MRI可以显示跗骨窦的解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7期2014-09-04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跗骨窦综合征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跗骨窦综合征32例王 超,周卫忠,张 健(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45)跗骨窦综合征是由0,Conner[1]于1958年提出,其常见于踝关节内翻损伤后,引起的以跗骨窦处出现疼痛及延及小腿及足部感觉异常、抖动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我们用药物局部封闭注射及组织松解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49岁,平均34岁;病程1个月~25个月,平均15个月;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2014-04-05

  • 跗骨窦有限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王长军 陈雷经跗骨窦有限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王松 赵刚 彭红心 王长军 陈雷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有限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设计经跗骨窦有限切口长约5cm,建立工作通道、复位,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治疗18例跟骨后关节面骨折,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本组病例Ⅱ型16例,Ⅲ型2例。结果 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术后效果:优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8.8%。结论 有限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

    当代医学 2014年23期2014-03-23

  • 足踝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性注射
    关节、足底筋膜、跗骨窦、趾间间隙与跗骨管关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1 踝关节踝关节主要由距骨与胫腓骨构成,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的适应证就是踝关节炎。踝关节内注射治疗的指征有:关节炎、急性创伤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晶体沉积病、滑膜炎等。当患者患有这些病经常会为疼痛或者关节不稳,体检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疼痛伴随运动受限,肿胀,畸形,行走不稳,关节发出弹响,有红斑并感到局部的温热。若诊断为感染就需要进行关检查或关节腔抽吸,这样验室检查对关节病就能作出明确的诊

    中外医疗 2013年2期2013-04-03

  • 针刀术治疗跗骨窦综合征37例
    nor首先提出了跗骨窦综合征这一病名。跗骨窦综合征是踝关节内翻扭伤时常伴随的损伤,是中医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中,往往只注意到踝关节内翻扭伤的情况,忽略了跗骨窦内软组织的损伤。几周后出现跗骨窦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有文献报道,针刀治疗跗骨窦综合征具有较理想的疗效[1]。2009~2012年,我院采用针刀治疗跗骨窦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跗骨窦综合征3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19岁,最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0期2013-01-23

  • 跗骨窦综合征20例治疗体会
    08年至今,收治跗骨窦综合征20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男15例,女5例,发病年龄17~56岁,平均29岁。左侧7例,右侧13例。20例均有外踝扭伤史,16例运动伤,4例生活伤,扭伤后症状出现时间,3个月-2年不等,平均6个月发病。单纯外侧副韧带扭伤18例,外侧副韧带扭伤合并暂时性的踝关节脱位2例。外踝前下方疼痛,有时放射到足外侧前方,行走、或踝关节内翻时疼痛加重,多数伴有跛行症状,局部压疼症状明显,偶伴肿胀。X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期2012-01-23

  • 小针刀治疗跗骨窦口高压症 20例
    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跗骨窦口高压症 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0例中 ,男 15例,女 5例 ;年龄最大 60岁,最小 15岁;病程最短 1个月,最长 1年;左踝 12例,右踝 8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踝关节外侧、外踝前下方疼痛,走路多时则有疼痛,疼痛可向足部放射,同时小腿可不自主的抖动,小腿部常有异常感觉,如发凉、发热、酸困、乏力等,疼痛较重者可出现跛行。诊断标准参照《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1]。2 治疗方法小针刀治疗:患者仰卧位,患肢呈内旋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7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