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阳

  • 为何夏季阳气最盛还要养阳
    大河说到夏季养阳,很多人有疑问,明明夏季阳气最盛,为什么还要养阳呢?中医夏季养阳又有哪些方法呢?夏季为何要养阳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6期2023-06-17

  • 4个小妙招教您摆脱失眠困扰
    最盛,午睡有利于养阳。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30 分钟足已,午休太长,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的入睡。②睡前不要吃太饱,要少喝水“胃不和则卧不安”,晚餐吃得过饱、太油腻,易消化不良,会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喝水太多,会夜尿增多,多次起床会影响深度睡眠时间。③自己做做穴位按摩,有助睡眠穴位选择:内关穴、神门穴、三阴交穴。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穴位上,小幅度揉动,有酸胀感,每个穴位交替按揉,每次5-10分钟为宜,早晚各一次。④可服用宁心安神的食物或中药可用大枣、莲

    陕西档案 2023年2期2023-05-04

  • 春季养生“六不要”
    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春季早晨及晚上气温相对较低,要注意穿多点,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被病毒感染后的老年人和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4.不要“蜗居”。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空气清新,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或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

    养生月刊 2023年4期2023-03-31

  • 春季养生,做到“六不要”
    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春季早晨及晚上气温相对较低,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和有痛经史的女性。不要“蜗居”。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空气清新,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慢跑、放风筝等。但是,春季老年人锻炼时间不宜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再出门锻炼,锻炼前建议喝适量温开水、热牛奶或热豆浆等。同时,运动要舒缓,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农村百事通 2023年2期2023-03-21

  • 立春养生应转为“护阳模式”
    逐渐过渡到“春夏养阳”的状态。正确养阳要重视以下6 点:不要过早减衣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保护阳气,舒畅心情春季属于五行中的木,肝属木,所以立春养生以养肝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

    人人健康 2022年3期2022-11-26

  • 夏季养阳避寒凉 切莫滥用苦寒药
    律,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述。夏季气温高,阳气偏盛,为什么要养阳呢?这是因为夏季阳光直射地面,气温升高,天地之间阳气偏盛,自然界的生物呈现蓬勃生长的局面,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气温升高而旺盛。白天长,夜间短,人的活动量增加,消耗的阳气也会增多。加之人们贪饮纳凉,避热就寒,也会消耗一部分阳气。所以,就阴阳的平衡而言,阳气消耗得多,阴气消耗得少。而人们在炎热的天气,只知补充水分(包括饮料、水果等),而不知守护阳气,所以,先哲们提醒后人,夏季养生要注意涵养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7期2022-08-26

  • 立夏助心养阳
    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应心而养长”, 因此夏季养生的原则就在于养心,并注意顾护阳气。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是养阳的好时节,宜注重心脏的调护和心情的调节。二、养生要点1.清淡饮食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五味对应为苦味,五脏对应为心。故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及上火的发物,以免造成身体内火过盛,引发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如果实在没管住嘴,可以适当进食苦瓜、苦苣等苦味食物,有助于清热泻火,缓解上述症状。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5期2022-07-01

  • 夏季养阳在养不在补
    ●林大大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根据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规律,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春夏养阳,以助生长之气;秋冬养阴,以助收藏之气。养即供养也,这种养生理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人只有依此季节的变化特点,供养人体所需要的阴精或阳气,生命过程才能与自然界生物一样,顺应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而

    江苏卫生保健 2022年6期2022-06-15

  • 春夏养阳勿上火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原文“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通俗地讲,“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这时人们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并不断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4期2022-05-17

  • 夏季为何要养阳
    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現。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空调温度太低,时间长了就容易伤阳气,容易造成一些“空调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东西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5期2022-05-09

  • 入夏之后注意睡好“子午觉”
    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子时的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子时之前入睡有利于养阴;午时的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此时午睡有利于养阳。其实晚上要在23点入睡很好理解,晚上23点之后,从肝脏开始,身体的各个器官依次进入排毒时间。如果这时人体处于睡眠状态,那么排毒工作就会进行得较为顺畅。中午小睡一会儿,心血管系统能得到一定的休息,长期坚持午睡的人比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冠心病的发病概率会低一些。子午觉的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建议晚上在10时左右就准备睡觉,子时之前就入

    人人健康 2021年11期2021-12-01

  • 高温天降温避暑更须“养阳
    时养生讲究“春夏养阳”,提倡以养阳气之生长,顺应阳气升发之势,不应过量恣食冷饮、生物而造成脾胃虚寒,引起慢性胃肠病。中医提醒,女性经期应注意少食寒凉、冷饮、冰镇食品。脾胃虚寒、阳虚怕冷的人群,可以适当吃韭菜、芥菜、葱、姜、辣椒、蛋类、荔枝、桂圆、大枣等,以养阳的食物达到冬病夏养。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如藿香、莲子、佩兰等。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可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7期2021-08-06

  • 夏季是生发气血的最佳时间
    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炎热,人体阳气外发,肌肤腠理阳热输布,加上不少人喜欢进食凉饮和生冷瓜果,最易导致阳气受损。因此,这个季节养生主要就是养阳。阳气旺盛有助血液化生及输布,气血生成及运行。饮食养阳。食材选择首先应以性味平和、补气益气食物为主,如龙眼肉、枸杞、大枣等;亦可适当进补温阳、益气之药,如淫羊藿、山药、黄精之类以助体内之“弱阳”。需要注意的是,忌食寒湿、油腻、厚味食物,宜制成膏滋、粥汤、酒露等食用。理疗养阳。夏季肌肤腠理开泄,所以艾灸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7期2021-07-17

  • 小满后养生重点:改变睡眠时间
    些?小满后须注意养阳南京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余波主任介绍, 应该顺应中医四时之气,春夏养阳。此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因此熬夜、赖床、过食生冷之物的习惯必须戒之。晚睡早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 出夏季应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即指在起居上,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气温又相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5期2021-07-17

  • 夏季如何养生
    起兴奋精神以顺应养阳以劳,多享受太阳的光照,增加活动的时间。晚睡养阴以静,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夏季睡子午觉最养生,即是在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和晚上11点前入睡。睡好子午觉可助养阴、养阳,使人体趋向“阴阳调和”的健康状态,缓解夏乏。而适当的午休,可使心和大脑得到休息,保持精力充沛。2. 心神的疏与摄夏季养心应顺应“夏长”的特性,借助夏天季节散发,把不良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喜大怒大悲后, 致使情绪波动过于剧烈而伤心。这里推荐道家养生之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5期2021-07-17

  • 春季要注重养阳
    生学家提出“春宜养阳”。注重春捂,御寒护阳俗话说:“打春冻人不冻水”,入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若疏忽保暖防寒,易使阳氣受遏,妨碍肝气的疏泄,影响健康。因此,要顺应忽冷忽热的气候变化,注重“春捂”,固护体内的阳气。穿着宜宽松舒展,柔软保暖,不可顿减衣物。《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寒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唐代医家孙思邈主张春天穿衣宜“下厚上薄”,以护肝养阳敛阴。特别是患

    家庭医药 2021年3期2021-04-12

  • ?被误解的“春夏养阳
    》中记载:“春夏养阳”。有人顾名思义,认为在春夏两季应以养阳气为主,所以应多吃些热性的东西。特別是喜爱吃火锅的人,就拿这句话当“挡箭牌”。夏天吃火锅真能养阳吗?“春夏养阳”并不是指天热时应该吃热的东西。这一理论的意思是,夏天因为天气热,人们喜欢吃凉东西来解暑。但凉东西吃多了容易伤害脾胃,因此要注意不能吃太多生冷食物。如果已经过度贪凉饮冷,出现了脾胃不和的症状时,就需要适当吃一些热性的东西来缓解。而对于没有任何毛病的正常人来说,在炎热季节经常吃火锅肯定是不利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5期2020-05-13

  • 春季养生应记住六个“不”
    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鍛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3期2020-04-09

  • 春季养生,3种“耗阳”的事少做
    护的,才能更好地养阳。2 提高阳气“活性”,避免久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感觉,经常运动时,体力与精神状态更好。长时间坐着不动,缺少运动时,虽然“休息”非常充分,却更容易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其实,正是因为久坐不动,让体内的阳气“压抑”了。阳气本来就是喜动不喜静的,只有适当地调动它的“活跃性”,它才有更活跃的趋势。所以,春暖花开的时候,离开座位、离开封闭的房间走出去,多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参与一些运动锻炼,适当多出点汗,有利于阳气更好升化,也是很不错的养阳手段

    饮食保健 2020年6期2020-04-03

  • 夏季养生,一切从“养阳”开始
    气,所以夏季从“养阳”开始。天热:纳凉避暑,少待空调房夏季防暑降温以自然通风为佳。经常开窗,南北对流,方便室内空气流通,洁净室内空气,最为舒适。但晚间睡眠不宜对流、吹“过堂风”。炎热的夏季,有时也需要空调风扇辅助降温,但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会出现“空调病”,如怕冷腹泻、头痛怕风、咽喉疼痛、易感冒、下肢乏力等。因此,应注意空调的合理使用,空调温度选择一般在室温24℃~26℃,不宜与外界环境温差太大,避开空调直吹,凌晨左右温度较低时可将空调关闭。要提醒的是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7期2019-07-09

  • 春夏之交养生保健重在“顺其自然”
    ,重在养肝息风、养阳防风,而夏季养生应当重在养心安神、保健脾胃。从一年四季来说,应当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春夏养阳生发的季节特点进行养生,而顺应季节的养生,又应当从饮食、睡眠、运动和情志四方面来养生。饮食上应当注意养阳,选择温补阳气、有辛味生发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適应春季生发的特点;另外南方人应当选择祛湿的食物如淮山药、芡实、赤小豆等,以去除身体内湿气。注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鱼类、肉类,可以多吃豆类,选择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注

    师道 2019年5期2019-06-18

  • 春季养生六个“不”
    身宁热勿冷,以助养阳气。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年轻女性,初春时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是“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3期2019-06-11

  • 春夏之交养生保健重在 “顺其自然”
    ,重在养肝息风、养阳防风,而夏季养生应当重在养心安神、保健脾胃。从一年四季来说,应当遵循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春夏养阳生发的季节特点进行养生,而顺应季节的养生,又应当从饮食、睡眠、运动和情志四方面来养生。饮食上应当注意养阳,选择温补阳气、有辛味生发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适应春季生发的特点;另外南方人应当选择祛湿的食物如淮山药、芡实、赤小豆等,以去除身体内湿气。注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鱼类、肉类,可以多吃豆类,选择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

    师道(人文) 2019年5期2019-02-20

  • 先睡心,后睡眼
    复命,是归根,是养阳,是节约用气。据有关专家考证,民间所说气数是有道理的,气数未尽,即便睡得象死人一样,但仍有呼吸,而生死之分别则在于有没有呼吸。气数是有定数的,节约用气,就是延长生命,睡是阴,醒是阳,而睡阴可养阳。阳有根,阴归根,归根才能守静,熟睡可静。怎样才能熟睡?一是先睡心,心之官则思,不思,心便可入睡;二是再睡眼,心睡了,眼便自动合上了。祖贻:先睡心,是因心藏神,神安则寐。睡心即排除杂念,可安然入睡。失眠者,可用数数法、放松法、深呼吸法以助入睡,而

    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1期2019-01-15

  • 二十四节气养生——大雪、冬至
    身体。数九寒天要养阳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有“冬至阳生春又来”之说,可见“冬至”与“阳气”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冬至过后,人体内的阳气逐渐增多,陰气相应减少。因而此时养生应阴阳兼顾,或在养阳的基础之上再养阴,即中医所讲的“阳中求阴”。同时,由于阳气在冬至前后才逐渐萌发,因此要特别注意补充阳气并固本培元,只有体内的阳气充足,机体方可安康无疾,继而才能益寿延年。羊肉进补是最佳选择羊肉性温,不仅能够促消化,还能在保护胃壁的同时修补胃黏膜。若在冬至时节进补,不

    家庭医药 2018年12期2018-12-25

  •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洪英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许多人都想不明白,夏天那么热,人体阳气那么旺盛了,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夏季阳气充盛,但是并不是能无尽消耗的;而阳气耗伤之后,一系列疾病接踵而来,寒湿等也会侵害人体。阳气是人们对具有温煦、兴奋、推动、气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的概括。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与自然界相统一,自然也是机体阳气充沛的时机,在这个时候养阳能达到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作用,对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起到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09-05

  • 夏季吃火锅能燥湿养阳
    吃火锅?它是燥湿养阳的好方式》在朋友圈流传。在这则《谁说夏季不宜吃火锅?它是燥湿养阳的好方式》信息中,有专家认为火锅底料主要是辣椒、花椒,这两味调料都是辛温的,能除湿,同时还能刺激胃口,脾胃好了,湿浊也就运化。其次,火锅里还有不少芳香的调料,中医认为芳香化湿,也有除水湿作用。另外,正宗的老火锅都是用老鹰茶冲兑,老鹰茶性苦,苦寒燥湿,也是除湿的一把好手,同时也能遏制辣椒的辛温,“因此夏季吃火锅能起到燥湿养阳作用”。帖子中还说,《黄帝内经》中有“夫四时阴阳者,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7期2018-07-25

  • 春季养生三大法则
    医学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春季养生法则一:春季养阳运动养阳贵在走出家门。初春来临,万木吐翠,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运动则是养阳的最好方法之一。人们可以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项目,如到公园遛弯儿、散步、打太极拳、舞太极剑、八段锦、郊外踏青等,让身体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以吸取大自然的活力。起居养阳重在避风寒“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初春气候变化较大,常常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的皮肤随春阳上升开始变得毛孔疏泄,阳气渐趋于

    乡音 2018年3期2018-02-19

  • 大雪、冬至
    身体。数九寒天要养阳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有“冬至阳生春又来”之说,可见“冬至”与“阳气”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冬至过后,人体内的阳气逐渐增多,阴气相应减少。因而此时养生应阴阳兼顾,或在养阳的基础之上再养阴,即中医所讲的“阳中求阴”。同时,由于阳气在冬至前后才逐渐萌发,因此要特别注意补充阳气并固本培元,只有体内的阳气充足,机体方可安康无疾,继而才能益寿延年。羊肉进补是最佳选择羊肉性温,不仅能够促消化,还能在保护胃壁的同时修补胃黏膜。若在冬至时节进补,不

    家庭医药 2018年23期2018-01-30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因此,为了达到“养阳”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少食寒凉,更要进行适当的夏季运动,即“夏练”。同时,由于夏季在五行中对应于“心”,因此中医学认为“春养肝,夏护心,秋养肺,冬补肾,四季养脾胃”。夏季锻炼对“护心”同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夏练可提高心脏的供血功能,以满足夏季高消耗的需求,夏练还可以降低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心率减慢,从而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里,我们还要谈谈夏练的原则和要求:第一,夏练的目的是为了“养阳”,因此夏练的原则应是选取温和

    养生月刊 2018年7期2018-01-28

  • 夏季养阳要“四防”
    叶素琪夏季养阳要“四防”叶素琪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万物发育的时节。按中国农历,天地阳气在春季生发,到夏至达到最盛时期,到夏至后阴气渐升、阳气下降。为避免秋冬季节阳气不足,中老年人在入夏后要采取防范措施,注意保养阳气。防风湿侵袭。初夏时节气温交变、阴晴不定。天晴时天气炎热,下雨后天气阴凉。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梅雨时节,空气湿度大、下雨多。风湿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受寒湿之气的侵袭,注意听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淋雨后应及时更换衣裤鞋袜,切不可用体温捂干衣服。防阳气

    解放军健康 2017年4期2017-11-23

  • 养生六字诀保长寿
    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

    人人健康 2017年17期2017-10-20

  • 莫让寒、湿成拖累
    体的阳气。“春夏养阳”就是这个道理。如今防暑降温的方法很多,很多人依旧喜欢吃寒凉饮食以抵御暑热,往往容易被寒凉所伤,造成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甚至导致阳虚。如何防止寒、湿的侵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翟双庆曾在所著书中提到,暑天要养阳。临床上很多人在冬天容易犯气管炎、哮喘等,还有一些风湿、类风湿,这个就是脾肾心阳虚的病,与寒湿的侵袭大有关系。如果不注意养阳防寒,有汗出不来,体温也无法调节,阳在内,寒在外,就形成了寒包火。所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6期2017-09-03

  • 夏天吃火锅也养生
    锅其实是夏季燥湿养阳的不错选择。当然,吃的菜品、时间都是有讲究的。因时养生:养阳从吃着手《黄帝内经》原文中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辰之门”的说法。这是中医养生的一条基本准则,春夏要养阳。何为养阳?阳即气也,即夏季要将卫外之气养足,以应对大自然的高温。如何养气?多吃猪肉、牛羊肉?非也,不能过多进食血肉有情之品,养气应该是以“五谷”为主,素菜、瓜果为辅,少量白肉,做法上多食粥,比如绿豆南瓜汤、冬瓜汤

    家庭医药 2017年8期2017-08-18

  • 暖春养生『八四五』
    起居需“八养”1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及苹果、芝麻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绿豆、梨、藕、荠菜、百合等。2养阴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热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

    幸福 2017年15期2017-07-04

  • 五月食疗宜“加甜减酸”
    ,重在养肝息风、养阳防风,而夏季养生应当重在养心安神、保健脾胃,食疗的总体原则为“加甜减酸”。专家指出,春夏之交,饮食上应当注意养阳。甜味食物入脾,此时不妨多吃大枣、山药等食物,补脾益气,祛湿养肝。而酸类食物则要少吃。这是因为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入肝、咸入肾,甘入脾,此时多吃酸,会使得本就偏亢的肝气更旺,损害脾胃之气。寒凉的食物也不宜多吃,如冰淇淋、冷饮等,否则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造成身体不适。一些温补阳气、有辛味生发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5期2017-05-26

  • 养生保健要重视养阳
    川养生保健要重视养阳○ 江西省东乡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梁国川内经云:“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养人之阴。”“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的生、长、壮、老皆由阳为主,气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所化,可见养阳在养生中的重要意义。人体五脏阳虚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1.心阳虚:症见心慌气短、心悸怔忡、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等现象。2.脾阳虚: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畏寒肢冷、神倦乏力,便溏或大便不成形。3.肾阳虚:面色黧黑、无光泽、腰膝酸软

    老友 2017年3期2017-04-20

  • 为什么要“春捂”?
    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的论述。其中的春天养阳,说的就是初春季节,自然界的阳气升发才刚刚开始,要想保护这种初始的阳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穿点衣服,多捂一捂。这样,到了夏天就能够适应那种炎热的气候了。“春捂”,最主要的是“捂”两头。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从脚下生,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

    中老年保健 2017年4期2017-03-23

  • 春季养阳不失“调”
    李 鹏春季养阳不失“调”李 鹏春季养阳,就是借助春回大自然带来的生机,通过锻炼和饮食等多种途径,调节人体的功能,激发生命的活力。中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抵抗力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旧病的复发或新病的产生。调节情绪以养阳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伤脾,恐伤肾。”肝属木、主升发,最喜欢乐观的情绪,厌恶抑郁的心绪。因此,养肝主要是调理情绪。春天来临时,要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情绪,尽量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平时保持悠闲自在的心态,遇事

    解放军健康 2017年2期2017-02-01

  • 夏补三伏莫迟疑
    然医理上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但夏季养阳究竟怎么个养法?若是像冬补三九那样进补,则长夏暑湿当令,湿困脾阳,运化不利,难免有“虚不受补”之虞;而且补养之物多有助湿之嫌,若补之不当,必生淤涩阻滞之弊,反为不美。中医认为,阳气乃人生命之本,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说“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且不说人到夏季脾胃虚弱,饮食不足,体重下降,兼之动辄汗出,阳气耗散;饮食不慎或邪风入体,引起泄泻伤阳,最是损伤人体。生命可贵,唯此为大,岂能小觑?因此,夏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05-14

  • 夏季养阳有讲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四季养生原则,但是如何把握好每个人增强阳气的度,如何选择增强阳气的时机,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讲究度:养阳、温阳与壮阳各有不同电影《红高粱》的插曲中有一首《酒神曲》,其中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喝了咱的酒啊,滋阴壮阳嘴不臭……”成人用品店里常常广告“壮阳药”,所以可能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壮阳”就是提高男性的性功能,“阳虚”就是性功能低下。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首先说说什么叫阳气。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医家认为是生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05-14

  • 我家秘方
    液属阴。而“昼则养阳,夜则养阴”,夜晚是养阴血的重要时间。若深夜还不入睡,身体就无法得到休息放松,阴血得不到补充滋养,易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压升高,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试试“安神补血汤”,缓解睡眠问题。具体做法:取桂圆20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莲子10克、茯苓15克,放入适量清水中煮沸,再调文火熬制10-20分钟即可。此汤有安神定志、补养心血的作用,可缓熬夜带来的头晕乏力、面色萎黄、精神不佳等不适。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3期2016-03-21

  • 立冬养生两件法宝
    时候,必须要养肾养阳,王老师将为您揭秘他自己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用的保健方法,简单易学,经济实惠。在本期节目中王国宝教授还将首次公布他潜心研究多年、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的两种立冬保健方法。立冬荞肾养阳,来年健康不生病。一种家家户户人人都吃的普通食物,加入专家的神秘配料,让它的养肾功效倍增。一个公园里人人都做的简单运动,加入专家的方法升级,让它的养阳效果翻倍。立冬注意养肾、养阳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如果伤害了肾的阳气对身体易造成两种伤害: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5年45期2015-05-30

  • 夏季保健养阳为主
    高峰夏季保健养阳为主高峰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注意养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极,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意思是说,春夏季节大自然气温回升,阳气逐渐旺盛,此时养生应该注意养阳,补充

    红土地 2015年8期2015-01-17

  • 常备升阳小物
    ,捂点汗出来才能养阳。五谷滋养茶茶中含有红豆、茯苓、芡实、玉米、小米、百合等,为春季的身体提供了更加多的“正能量”。姜糖生姜可以散寒,有温中回阳的作用,尤其是可以温暖脾阳,但凡虚冷不暖的人都可以常吃生姜,或者饮用姜茶,好吃的姜糖也可以作为常备的零食来吃。头部滋养春天多多梳头,可以顺应天时,顺应生理,可以使身体四肢伸展,气血顺畅。通过梳头,可以内炼精神,激发元气,外导经络,疏通气血,让整个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修正。

    中外食品工业·贝太厨房 2013年3期2013-04-01

  • 新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医学家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述都凝聚对这句话的理解、发挥以及在临床上运用后体会的结晶,而其中不乏有相反的观点。笔者深研其理,领悟了其中的一些奥旨,论述于下,以供同道指正。“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其大意为春夏应养阳以生长,秋冬应养阴以收藏。顺四时之气,而调节人体精神意志,保持身体健康。人与自然界一样,为阴阳二气而已。春应生,夏应长,为阳;秋应收,冬应藏,

    中医研究 2012年6期2012-01-23

  • 冬病夏治的临床运用
    敷贴的主要目的是养阳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是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在夏季三伏,通过将药物贴敷于人体一定穴位,刺激激发俞穴和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内在防病抗病能力,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称三伏灸、三伏贴。其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季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属于虚寒或阳气不足,也就是说冬病夏治主要适用于素体阳虚或气虚之人,其使用前提条件是素体阳虚,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最终目的是养阳。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8期2011-02-11

  • 春季养生“六不”原则
    发,人体应该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动”,切忌“静”。老年人应该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大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另外,春练不能空腹,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骤然锻炼诱发意外。不“怒”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

    新天地 2009年4期2009-05-08

  • 春季养生三要点
    告诫我们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又明确指出“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意为温热之季慎用温热药食)。中医学认为,春夏养生唯有正确处理好“养阳”与“远热”之间的辨证关系,方能防病保健。起居摄养——晚睡早起,保暖养阳春季养生主张晚睡早起。《黄帝内经》中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为春季起居养生,应晚睡早起,益阳气升发。另外,早春乍暖还寒,常有寒潮侵袭,要注意防

    家庭用药 2009年3期2009-04-08

  • “春夏养阳”的原理与方法
    》,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养生原则。长期以来,它对人们养生防病、抗老延年很有指导价值。本文拟将“春夏养阳”的含义、原理与主要方法介绍给读者,以利指导春夏之令的养生防病。一、什么叫“春夏养阳”“春夏养阳”就是要求人们在春夏之季顺从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阳气是与阴精相对而言的,它是构成人体的一种基本物质,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推动和温煦等作用。人体精(包括生殖之精)、血、津、液等各种营养性体液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

    祝您健康 1990年2期199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