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韵

  • 《汉语大字典》“又读”标注辨误二则
    》反切,而辅以《集韵》反切。《广韵》《集韵》没有收录的,再征引其他注音材料。而对于《广韵》《集韵》等韵书、字书中具有同义异读的字的标音,《大字典》则往往通过加注“又读”的方式以兼注同义异读音。例如:“寁”,《广韵》有“子感切”“疾叶切”两读,两读不辨义,“子感切”下释为“速也”,“疾叶切”下释为“速也,亟也”。“子感切”折合成今音读z n,“疾叶切”折合成今音读jié。《大字典》注音:“z n(又读jié)《广韵》子感切,上感精。又疾叶切。谈部。”[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24

  • 集韵》文献词义考释举例
    710119)《集韵》始编于宋代景祐元年(1033),刊成于庆历三年(1043),全书十卷,是一部官修大型韵书,编者为丁度等人。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即遵循“务求该广”的编定原则。作为一部古代语文性质的辞书,《集韵》在释义时尤其重视《说文》内容,大量征引“雅学”著作,不仅如此,《集韵》还广泛搜集已佚材料,同时搜集群经古注,即使是自撰释语也多有出处,并能有所补充更新,收录了许多当时的新词新义或旧有字形的后起引申义,为汉语语义的历时研究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0-13

  • 从《说文》“古文”类异体看《集韵》异体的来源
    苏培成指出:“《集韵》的成书只比《广韵》晚56年,而所收的字数多出27331字。并不是在这56年间一下子新造了这么多字,那是不可能的,字数增多是因为收了许多异体字。”[1](P10)赵振铎指出:“历代的字书、韵书都很留意异体字。《集韵》收列的异体字数量非常可观。”[2](P38)蒋冀骋、吴福祥指出:“《集韵》收字53525字,比《广韵》多一倍。此书《韵例》云:‘今所撰集,务从该广。’‘该广’的具体体现,主要在收字方面,正体、古体、或体、俗体,只要有根据,都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5

  • 《汉语大字典》释义失误指正
    3,第41页。《集韵》平声虞韵芳无切:“泭,《说文》:‘编木以渡。’一曰庶人乘泭。或作、柎、坿。通作桴。”(11)丁度.集韵[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76页。下文冯无切亦曰:“泭,编木以渡。或作。”(12)丁度.集韵[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78页。故“”同“泭”,义指“筏”。《新修玉篇》卷十九《水部》引《馀文》:“,防无切。水上泭沤。《说文》:‘编木以渡也。’或作、付(柎),同用。”(13)邢准.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Z]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7-13

  • 集韵》校读十则
    237012)《集韵》征引广博,清代学者段玉裁评价说:“丁度等此书,兼综条贯,凡经、史、子、集、小学、方言,采集殆遍。”[1](P460)清代学者孙诒让评价说:“《集韵》虽修于宋人,而故书雅记所载奇字异音甄采郅备,较之《广韵》增字至二万七千有奇,自李登《声类》以来音韵书之晐博无有及之者。”[2](P999)由此皆可略见《集韵》征引广博之概况及其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价值之大。然方成珪在《〈集韵》考正·序》里指出:“惟其详也,故俗体并收,伪字伪音亦不胜屈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9

  • 集韵》音系与字音来源的相关性分析
    重要参考价值。《集韵》是非常著名的一本音韵学著作,是我国宋代时期编纂的以汉字字音分韵为依据而进行编排的作品,其在古代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对《集韵》的音系做具体分析,并讨论音系与字音来源的相关性,旨在更加全面地认知《集韵》,了解汉语的变迁与发展。《集韵》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本韵书,是在继承了前代韵书基础上编纂形成的能够代表中古音韵的重要韵书之一。[1]通过具体分析,发现《集韵》在《广韵》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多的字数,具体增加了2836个字,并且新增了6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1期2022-01-17

  • 金代字书《新修玉篇》的音韵文献价值 ——兼评《〈新修玉篇〉及相关韵书研究》
    字的音义材料比《集韵》还多。例如:“玟”字《新修玉篇》三组音义,《集韵》两组;“彷”字《新修玉篇》四组音义,《集韵》三组;“孳”字《新修玉篇》三组音义,《集韵》两组。显然,邢准的《新修玉篇》汇集音义是求多求全且多于《集韵》的。《新修玉篇》注音材料是多层次累积而成的。从成书和音义累积过程出发,赵晓庆《〈新修玉篇〉及相关韵书研究》对其音切数量及分布情况做了考察。(一)单字音切数量关于《新修玉篇》的单字音切(包括释义)数量,邢准《增修絫音引证群籍玉篇序》曰:“或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2-03

  • 《广韵》《集韵》与唐诗声韵研究
    则根据《广韵》《集韵》等推定它们在《诗韵》中的韵部,排在该韵的最后”[1]1670。 《诗韵合璧》依照《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一百零六韵(即平水韵)的体系编辑而成,而平水韵又能反映唐宋时期诗人作诗押韵的实际情况,看来是可以的。但是,《诗韵合璧》毕竟不是对《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全文照搬,存在失误亦属难免,正如王力先生所说,它收的韵字不全。学者不可完全用它作为确定字声字韵的依据。正确的做法是查找前代韵书。陈彭年等编撰的《广韵》、丁度等人编撰的《集韵》,是北宋时期出

    南都学坛 2021年3期2021-11-25

  • 《广韵》《集韵》中“”的字形与词义考
    )一、《广韵》《集韵》关于“”字字形的分歧二、有关学者对这一字形分歧的意见从现有文献看,这个问题有三位学者注意到:第二位是著名语言学家、《集韵》研究专家赵振铎教授。他的《集韵校本》采纳了以上所引述的清代著名学者陈鳣的校勘意见。[4]604三、宋代以后编纂的辞书对“”字字形的观点笔者翻检了《广韵》《集韵》以后的一些辞书,发现所有辞书都是以《广韵》的字形(从“戈”)为准的。以下略举数例:《广韵》所谓“捍船木”其实有些费解,特别是对于不熟悉水乡生活的现代读者更是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11-07

  • 《音注韩文公文集》音注勘正
    飚”,《广韵》《集韵》未见。“飚”“飙”二字互为异体。祝氏共注该字八次,除此处作“遥卑切”外,其余七次皆作“卑遥切”。又《集韵》“飚”“飙”二字互为异体。“飙”,《广韵》甫遥切,《集韵》卑遥切,读宵韵帮母,音同祝氏所注“卑遥切”,与此处“遥卑切”声韵皆不同。而将“遥卑切”的反切上、下字的顺序颠倒过来,即作“卑遥切”,同于该字他处七次的读音。因此,此处当是误将反切上下字顺序颠倒了,当正。二、夺文夺文主要指祝充所注反切中所遗漏的文字,仅1例。卷三十八《进撰平淮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1-04

  •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年间荆璞的《五音集韵》以五音三十六字母改造旧韵,开创了基于声、韵、调排序辞书之先河。然自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面世以后,荆书便不再为人所关注,终至亡轶。后世文献关于这部辞书的记载甚少,往往语焉不详,且分歧较大。合并韵书取字、标注小韵声纽及开合等第、合并同用韵部这些革新之功到底是发端于韩道昭还是荆璞,抑或另有其人,这些关键问题对于韵书史研究具有较大意义。本文拟通过相关文献的辑录分析,对荆璞《五音集韵》底本、收字来源、韵书体例、切语系统及其在音韵学史上的地位作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9-26

  • 集韵》“通作”辞条考释十五例
    121013)《集韵》是北宋丁度等人奉敕编修的一本集大成性韵书。黄侃先生将其列为十大小学根底书之一。《集韵》在音韵研究方面的价值自不必提,它在文字、词汇、训诂研究等方面也价值不菲。可以说,《集韵》是一座语言文字研究的巨大宝库。《集韵》对汉字字际关系的整理和表述较前代韵书有了较大的进步。这部分内容在汉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书前《韵例》中,《集韵》编者明言:“凡经史用字,类多假借。今字各著义,则假借难同,故但言‘通作某’。”[1]也就是说,《集韵》编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6-23

  • 《新修玉篇》疑难字考证 ——兼论疑难字考释对于古代汉语教学的作用
    ”[6]12《4集韵》平声耕韵尼耕切:“儜,弱也。通作嬣。”[7]23《6字汇补·心部》:“懧,《战国策》:‘愦于忧,而性懧愚。’注云:‘懧,当作懦。’”[8]7《2战国策·齐策》:“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宋鲍彪校注:“‘懧’当作‘懦’。《集韵》:‘弱也。’”郭绍虞注:“懧,同懦。”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懧(nuò),同懦,懦弱。”[9]103今案:以上诸家谓“懧”同“懦”,并非。《说文·心部》:“懦,驽弱者也。从心,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6

  •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去刃切”一音。《集韵》有“丘忍切”,与《集要》音同。(3)“讻”字《集要》许荣切下注“亦作詾匈 ”。《集要》去声一音义为“劝议声,《荀子》不为小人匈匈而辍行”,《荀子》杨倞注“匈与讻同”。《广雅·释诂二》:“詾,鸣也。”王念孙疏证:“《易林》:‘讼争詾詾。’《荀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解薮篇》云:‘听漠漠而以为哅哅。’并字异而义同。”去声所承不详。(4)“搐”《广韵》《集韵》《洪武》有“敕六切”一音,与《集要》“昌六切”音同。《集要》“又音旭”疑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12-02

  • 修禊之“禊”的篆书应用哪一个通假字
    絜,结束也。”《集韵·屑韵》:“絜,约束知大小也。”段玉裁注:“引申之围度曰絜。”②度量;比较。③河名。(三)qià《集韵》丘八切,入黠溪。苦。《集韵·黠韵》:“絜,苦也。”(四)jiá《集韵》讫黠切,入黠见。同“挈”。独。《集韵·黠韵》:“絜,《博雅》:‘㯮也。’或作絜。”方成珪考证:“案:独为㯮。宋本又譌擉。据《广雅·释诂三》正。”(五)qì《集韵》诘计切,去霁溪。提。《集韵·霁韵》:“絜,提也。”由上所知,“禊”字只有一个读音Xì。古音在去声霁韵匣调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12-02

  •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237012)《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编修的又一部大型语文辞书。无论是在注音上,还是在释义上,《集韵》编者都力求做到有据。在《集韵》征引的众多文献材料当中,《集韵》编者对《说文》一书特别倚重。《集韵》编者对《说文》的倚重首先在《集韵》“韵例”中有鲜明的体现,《集韵》“韵例”说:“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慎所不载,则引它书为解。”[1]1对此一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有:赵振铎(2006):“《集韵》很看重《说文》,它引《说文》绝大多数是根据大徐本的反切列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11

  • 重庆方言古语词考释
    《广韵》落戈切《集韵》卢戈切,音骡。《玉篇》手理也。《广韵》手指文也。又《集韵》公蛙切,音娲。又姑华切,音瓜。”[6]954《类篇》:“公蛙切,手文谓之脶。”[7]148《正字通》:“朗何切,音罗,手指纹。”[8]1811《玉篇》:“力戈古华二切,手理也。”[9]143《广韵》:“手理也。”[10]93《集韵》:“手文谓之脶。”[11]102例如:(1)你的手上有几个脶?(2)一脶穷,二脶富,三脶四脶开当铺。重庆方言里,圿为人体或物体沾上的污垢、脏东西的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16

  • 从“扁”得声字试析
    者曰甂。”《五音集韵·仙韵》:“小盆。”“甂”的本义为小瓦盆,体现的是小义。惼,《广韵·铣韵》:“愝惼,性狭。”《集韵·铣韵》:“愝惼,性狭。”《类篇·心部》俾缅切:“愝惼,性狭。”《尔雅》:“急也。”《庄子·山木篇》:“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惼意为心胸狭隘,即心眼小,故与小义有关。褊,《说文·衣部》:“褊,衣小也。从衣,扁声。”《广韵·獮韵》方缅切:“衣急。”《集韵·先韵》:“褊褼,衣貌。”《类篇·衣部》俾缅切:“褊褼,衣貌。”《玉篇·衣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16

  •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237012)《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编纂的又一部大型韵书,由丁度等奉敕编纂,书成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其目的是对《广韵》的修订。《集韵》同《广韵》一样,共206韵,析为十卷,其中平声四卷,上声、去声、入声各两卷。关于《集韵》一书所收字数,据《集韵·韵例》交代,共收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1]。关于《集韵》的版本,价值最高的当属宋本,现存有三种,即:翁同龢旧藏南宋明州刻《集韵》、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旧藏的南宋潭州刻《集韵》、日本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11

  • 依据《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匡正大型辞书疏失条目举隅
    玉篇》《广韵》《集韵》等字书、辞书,对《汉语大字典·木部》及《汉语大词典》编纂疏失条目加以勘正。一 注音方面《汉语大字典·木部》注音为:“xū《广韵》况于切,平虞晓,鱼部。”《唐本》注为“几于切”,今音读为“jū”。对勘异本异文所注切音如下:《玉篇》注为“句娱切”;大徐本注为“举朱切”;小徐本注为“卷于切”;《广韵·虞韵》注为“況于切”,又“矩于切”;《集韵·虞韵》注为“恭于切”。以上各本切音中,反切上字“几、句、举、卷、矩、恭”皆属清音见母字,反切下字“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1-18

  • 《广韵》《集韵》所见河西地名异写考校九则
    。今以《广韵》《集韵》这两部韵书为出发点,选取九例,试作简单考校,借以观察这些异写的形成及传承使用情况。同时,也以此为视角,对这两部韵书的体例特点试作对比。一、溺水溺水,即弱水。《广韵·药韵》而灼切:“溺,水名,出龙道山。其水不胜鸿毛。”[1]502《集韵·药韵》日灼切:“溺,《说文》:‘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桑钦所说。’”[2]1484按:溺,是“弱水”之“弱”的加旁分化字,但后世不从,仍作“弱”。上引《广韵》所释“出龙道山”,“道”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7

  • 临沂方言存古词语札记
    ”[2]460《集韵·没韵》:“ ,《博雅》:‘尘也,或从勃。’”[3]681《中文大辞典》:“《韵 会》:‘蒲没切,音勃。’《玉篇》:‘ ,尘貌。’”[4]3006此时的“ ” 既指尘土,又指尘土飞扬的样子。唐·贯休《野田黄雀行》:“深花中睡,土里浴。” 这里的“ 土” 就是一个词,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中就有提到“唐五代文献 土作词用,指尘土”。又桂馥《札朴》卷九《乡里旧闻·乡言正字》:“尘曰 土。” 清代道光《胶州志》:“尘细曰 。”光绪四年《东平州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2020-01-09

  • 《切韵》系韵书三论
    要而定。第二,《集韵》是否属于《切韵》系韵书存在争议,根源在于《集韵》本身具有双重音系结构,如果着眼于它反映宋代时音这一点,可以不把它看成《切韵》系韵书。第三,“平水韵”的出现终结了《切韵》的诗文押韵职能,按照“平水韵”编排的韵书是《切韵》系韵书演变的归宿,但其对音韵史研究的价值十分有限,不能与《切韵》相提并论。关键词 《切韵》系韵书 《集韵》 平水韵《切韵》系韵书在汉语韵书史上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历来备受关注。当前各类音韵学概论性著作通常都会设专章予以介绍

    辞书研究 2019年5期2019-10-30

  • 集韵》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
    235000)《集韵》韵书和《广韵》韵书在韵部及小韵代表字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对我们分析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趋势和脉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先将两部韵书还原成了韵图。本文研究《广韵》所使用的韵图为方孝岳《广韵》韵图,在此韵图的基础上,我们依照广韵韵目四声关系表,对方图中有些韵部合并的地方进行拆分,并按平上去入的顺序列图,若有开合之分,则列开口、合口两张图。所使用的《集韵》韵图是我们参照《韵镜》的结构框架,以七音为经,以二百零六韵为纬还原而成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9-07

  • 集韵》征引“刘昌宗”考论
    237012)《集韵》是宋朝继《广韵》之后官修的一部述而有作的大型韵书。冀淑英指出:“此书搜罗广博,凡经史子集、小学方言采用殆遍,堪称韵学之总汇。”[1](影印《集韵》说明)《集韵》的编者在广引这些材料时,有的标明了依据和出处,有的则没有标出。在标明了依据和出处的材料中,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某某读”和“某某说”,这些“某某读”和“某某说”大多来自《经典释文》一书。刘华江曾对《集韵》征引的李轨和徐邈材料进行过研究[2-3],本文将以《集韵》征引的“刘昌宗

    皖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3-20

  • 《汉语大字典·食部》(新版)若干问题商榷
    ”字条:èn,《集韵》丑恨切,去恨疑。案:反切上字有误。“去恨疑”已经标明了反切上字是一个疑母字,然而“丑”字是知组声母。“丑恨切”很显然切不出èn。《说文》《玉篇》《广韵》均未收此字。《集韵·恨韵》:“䭓,五恨切”“䬶,餒也”。虽然没有标出来“䬶”的反切上下字,但“䭓”与“䬶”是同一个小韵里的字,根据《集韵》体例可知:凡是同一个小韵里的字就是同音字,所以“䬶”也应为五恨切。《类篇》正作:“䬶,五恨切,餒也。”此外新版大字典中还有旁证可帮助我们判断,例如: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8

  • 《五音集韵》与《切韵指南》比较研究
    0030)《五音集韵》成书于1208年,全称《改并五音集韵》,作者是金代韩道昭。《切韵指南》成书于1336年,全称为《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作者是元代刘鉴。本篇论文立足与《五音集韵》,以摄为单位,比较《五音集韵》和《切韵指南》在编纂体例、声母、韵母系统的差别。1 《五音集韵》韵图的还原《五音集韵》虽然不是韵图,但它却是一部韵图化的韵书。我们大可以根据《五音集韵》将其还原成一部韵图。其韵图的体例格式为:(1)“摄”。根据《五音集韵》的入册捡韵术,我们将《五音集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3期2018-03-20

  • 《康熙字典》所引《唐韵》内容体例考辨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为主,同则合见,异则分载。”“其或此数书中所无,则参以《玉篇》《类篇》《五音集韵》等书。”“又或韵书所无,而经、传、史、汉、老、庄诸书音释所有者,犹为近古,悉行采入。”从《凡例》可知,《字典》所谓古人正音是以中古汉语语音为标准,集古今《切韵》之大成,主要依据唐代孙愐《唐韵》、北宋陈彭年《广韵》、北宋丁度《集韵》等《切韵》系韵书,其他存古韵书如南宋《增修互注礼部韵略》、金代《五音集韵》、元代《古今韵会举要》、明代《洪武正

    武陵学刊 2018年2期2018-03-08

  • “狗”字集趣
    ūn):大狗。《集韵》:“猑,大犬也。”狑(líng):一种细瘦,善跑的优良的狗。《集韵》:“狑,良犬也。秦有狑。”獹(lú):古代一种优良的狗。《玉篇》:“獹,天下骏犬。”狵(máng):古同“尨”,毛多色杂的狗。《玉篇》:“狵,犬多毛也。”《广韵》:“亦作尨。”猛(měng):健壮的狗。《说文》:“猛,健犬也。”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犬。《诗经·齐风》:“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猅(pái):古书上说的一种短头狗。《集韵》:“犬短首谓之猅。”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2018-02-09

  •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仁宗诏修的韵书《集韵》刊印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八月十七日,这个说法已成定谳。然而《集韵》究竟始撰于何时,何时成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明确,却早在《集韵》刊印前的北宋仁宗朝,就已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集韵》始撰于景祐四年(1037),成书于宝元二年(1039);另一说为《集韵》始撰于景祐元年(1034),成书于宝元二年(1039)。两说都有切实可依的文献根据。《集韵》刊行后,从北宋末、南宋初起,在旧的歧见通行并沿用的同时,又滋生出新的异说,如孙觌、《切

    长江学术 2017年4期2017-11-14

  • 集韵》新增小韵探源(二)
    237012)《集韵》新增小韵探源(二)刘华江,潘 应(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集韵》下平声较之《广韵》下平声新增93个小韵,分布于29个大韵中的26个大韵之下。这些新增小韵特点鲜明,不仅所辖的同音字字数极少,而且这些新增小韵大多居于一个大韵的末尾,其新增的特点明显。《集韵》下平声新增的93个小韵当中,《类篇》对应地收录有其中的92个读音。探求《集韵》下平声93个新增小韵读音的来源,至少有53个新增小韵我们能够明确指出其读音来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9-08

  • 三种宋本《集韵》优劣管窥
    12)三种宋本《集韵》优劣管窥崔 玲,刘华江(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文章梳理了三种宋本《集韵》在征引《说文》文字材料过程中呈现出的四种不同的情况,既肯定了三种宋本《集韵》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价值,又指出了三种宋本《集韵》各自的优劣和得失,以期引起《集韵》研究者的注意。《集韵》;宋本;《说文》;优劣《集韵》是宋代官修的一部有述有作的韵书。从现存各版本《集韵》卷首或卷尾的“韵例”和镂版施行“牒文”来看,该书编纂倡导于宋仁宗景祐元年(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7-01-19

  • 黑水城出土“转女身经音”初释
    中与《广韵》和《集韵》相同的7例。闼,他达切;穴,胡决切;舂,书容切;伪,危睡切;尿,奴吊切;夺,徒活切;庵,乌含切。与《广韵》相同,而与《集韵》不同的3例。悭,苦闲切(《集韵》丘闲切);攀,普班切(《集韵》披班切);诳,居况切(《集韵》古况切)。与《集韵》相同,而与《广韵》不同的2例。震,之刃切(《广韵》章刃切);耨,奴沃切(《广韵》内沃切)。与《广韵》《集韵》都不同的11例。崛,渠物切(《广韵》衢物切,《集韵》渠勿切);雅,鱼贾切(《广韵》五下切,《集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12-18

  • 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尔雅集韵》”条辩证
    录黄彭年撰《尔雅集韵》一书。而追索《艺文志》著录的史源,并取其他史料相印证,推寻其致误的原因,证明黄彭年曾批校《尔雅》《集韵》二书,但并未撰《尔雅集韵》一书。此外,又据各家书目题跋,梳理了黄彭年批校《集韵》的经过及其批校本流传情况。关键词:民国《贵州通志》 黄彭年 《尔雅》 《集韵》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6)04-65-68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后简称《艺文志》)著录清黄彭年撰《尔雅集韵》一书,自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4期2016-12-13

  • 集韵》新增特殊小韵考
    562400)《集韵》新增特殊小韵考雷 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集韵》较《广韵》新增不符合《切韵》音韵特征的小韵共100个,《集韵》新增特殊小韵占所有新增小韵数(672个)的14.88%,占《广韵》小韵总数(3875)的2.58%。新增特殊小韵多为类隔切小韵,以四声相承与同部位相承类居多。不少新增特殊小韵的反切与《释文》所载音切同,也有部分小韵来自宋代方言。集韵;广韵;小韵;切韵音系《集韵》有部分小韵不符合《切韵》音系结构。例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11-01

  • 《永乐大典》所录《集韵》版本考
    永乐大典》所录《集韵》版本考花友萍1,丁治民2(1.苏州大学 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123;2.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摘要:《永乐大典》引用《集韵》的材料中,有40字及其训释与南宋本《集韵》不同。不同之处多为南宋本对永乐本的增、删、改等工作,因此,《永乐大典》所采录的《集韵》可能是北宋本。关键词:《永乐大典》;《集韵》;南宋本《集韵》《永乐大典》是以《洪武正韵》为纲,采取按韵与分类两者相结合的“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13

  • 《六书略》音注勘正(续)
    未见“嶜”字,《集韵》侵韵夷针切亦未见。《殿本》之容未切,未韵以母。《广韵》《集韵》未韵以母亦皆未见。《集韵》侵韵咨林切:“嶜,山高大皃。”又《类篇·山部》:“嶜,咨林切,山高皃。”故可知点校本之“容”字应为“咨”字形近讹误,殿本之“未”字应为“林”字形近讹误,此处宜从大德本、至治本作“咨林切”。案:殿本同。“肓”,大德本、至治本、四库本皆作“盲”。胡肓切,唐韵匣母。《广韵》《集韵》唐韵胡光切皆未见“黉”字。《广韵》庚韵戸盲切:“黉,学也。”《集韵》庚韵胡

    古籍研究 2016年1期2016-03-20

  • 说“食”
    麦。”给人吃,《集韵》祥吏切。王力先生说,一般动词转化为致动词,致动词变去声,例如“食”“饮”(王力《汉语史稿》,页214-215)。“食”,又作祭祀讲,裘锡圭先生说,祭鬼神可以叫做“食”,鬼神飨祭祀也可以叫做“食”(裘锡圭《读书札记(九则)·说“食”》)。【饲】*ljµs//*sGlµ(s,《说文·食部》段注:“飤,以食食人、物,其字本作食,俗作飤,或作饲。”裘锡圭先生说,饮食的“食”引申而有喂食的意思(《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语言研究 2015年3期2015-12-09

  • 集韵》收字术语琐议
    562400)《集韵》收字术语琐议雷 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对《集韵》全书收字术语的功用,以及术语如何充当区分字际关系的标记等进行归纳分析。《集韵》字头下所注释文,通常采用先注音,次释义,再析形的体例,其收字术语依字组中字头的顺序或析形并指出字形差别、或标明字形来源、或沟通字际关系,标注时偏用“或作”类术语。相比《广韵》而言,《集韵》在术语使用上进行了规范,但仍失之于笼统,术语使用具有不确定性,区分度较小。集韵;字际关系;收字术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10-18

  • 集韵》所删《广韵》小韵考
    【语言学研究】《集韵》所删《广韵》小韵考雷 励(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集韵》共删节《广韵》原有小韵 16个,所删小韵主要为《广韵》后增小韵。这些被删节的小韵并非韵系间整齐划一的变动,仅系《集韵》未录某字某音而造成音系中少量音节空档的增加。《集韵》; 《广韵》; 小韵; 反切《集韵·牒文》曾云:“欲乞朝廷差官重撰定《广韵》,使知适从。”则《集韵》在《广韵》基础做了哪些修改呢?我们对二书所收小韵、反切做了全面的比较。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10-11

  •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音项:qín,《集韵》渠金切,平,侵韵。依《辞源》注音体例,此条音注后当增补中古音声纽:群。朌(2781):《辞源》列有1个音项:bān,《集韵》逋还切,平,删韵。依《辞源》注音体例,此条音注后当增补中古音声纽:帮。肵(2781):《辞源》列有1个音项:qí,《集韵》渠希切,平声,微韵。依《辞源》注音体例,“平声”之“声”当删;另此条音注后当增补中古音声纽:群。肺(2781):《辞源》列有2个音项,音项2为:pèi,《集韵》普蓋切,去声,太韵。依《辞源》注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8-15

  • 集韵校本》序
    赵振铎《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的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根据卷首《韵例》,它在收字、注音、释义各个方面都尽量要求完备,这和陆法言《切韵》以来的韵书“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削除疏缓”的旨趣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杂烩”,用途不大。其实这部书收字三万以上,大大超过了《广韵》;收录字的读音也比《广韵》多,有的字的读音多达十个以上;字义的解释也比较丰富,收录的义项不少。这部书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外,在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辞书研究 2014年1期2015-05-11

  • 校勘《集韵》的实践、例式和硕果
    圻修订曹楝亭本《集韵》做了大规模的全面校理,是《集韵》研究史上的重要研究实践和历史担当。从赵校本的校勘实践中抽绎出类型学体式,则有六种校改例式和三种校语例式,由体式系见赵校成果,则点上成果密集,举不胜举,有的则早已体现在当年《汉语大字典》的编纂中。面上的成果则由约略统计可见。在校勘学思想上,赵校本以求真求是为本务,处处体现校者的识力,以充分占有材料“求全责备”为操作,下笔则思做到“一网打尽”。关键词《集韵校本》历史担当类型学体式求真求是《集韵》编写的初衷,

    辞书研究 2014年4期2015-05-11

  • 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比较研究述评
    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比较研究述评杨小卫(华南农业大学 中文系, 广东 广州510642)摘要:《集韵》、《类篇》是宋代官修的韵书和字书,是真正的“双轨制”辞书。由两书的性质所决定,已有的研究多局限于孤立地从字书角度研究《类篇》或从韵书角度来探讨《集韵》,很少将两者作为宋代“双轨制”辞书的角度来审视,况且研究手段较为落后。这种“双轨制”字书和韵书只有互相参稽,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才能获得全面而科学的结论。关键词:《集韵》;《类篇》;“双轨制”;比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02

  • 释“洴澼”
    一词的释义,取《集韵·清韵》“洴,洴澼,漂絮声”为书证,第(二)项才是对“洴”的释义。取《集韵·庚韵》“洴,水声”为书证。唐以来的训诂著作包括字典辞书围绕“洴澼”二字所作的训释以及所出现的分歧主要是针对《庄子》“洴澼絖”而来,而“洴澼”在文中显然是一个表示“漂洗”义的动词,而非“漂洗声”。那么,需要思考如下问题:1.如依成玄英的训释,则“洴澼”是一个同义并列复合词,将其当做象声词释为“漂絮声”就有问题;2.成玄英释“澼”为“漂”后世无异议,也与“洴澼”一词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2期2015-03-13

  • 集韵》所并《广韵》小韵考
    62400)《集韵》所并《广韵》小韵考○雷 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集韵》共合并《广韵》原有小韵41个,其中重出小韵、通用韵同声母及等呼小韵,以及因通语音变所引起小韵合并所占比例较高。小韵的合不是四声之间整齐划一地展开的,并不彻底。合并小韵也反了宋初时音的影响。集韵; 广韵; 小韵合并; 反切《集韵·韵例》云:“凡通用韵中同音再出者,既为冗长,止见一音。”那么,相比《广韵》而言,《集韵》到底合并了哪些小韵?我们全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4

  • 茶与瓷的品牌故事
    集韵品牌及【茶与瓷】文化概念的诞生2007年,深圳市集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母校参加同学聚会,意外见到思念多年的89岁的恩师,陈老先生儒雅、睿智,原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作曲及音乐指挥,因其精湛的英文教学水平及曾经成功作曲及指挥歌曲“我的祖国”而广受师生尊敬。创始人奉上随身携带的武夷特产“百年老枞水仙”岩茶,老先生在此之后的一年里经常拿出来欣赏,抚摸而舍不得喝,这是在90岁高龄老人去世后从师母那儿听说的。回眸老人希冀的目光,一种心动,一种责任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10期2015-02-04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巾部疑难字考释
    唐韵》武延切,《集韵》弥延切,并音绵。《说文》:相当也。今人赌物相折谓之芇。又《广韵》弥殄切,音眄,义同。《篇海》作。”《篇海》卷九《艸部》“并了部头”:“,亡殄切。相当也。又亡延切,又亡寒切。”此其证。“芇”字音“眠”,《玄应音义》卷十七:“以繭,古文絸,同,古典反。蚕萦丝者也。《苍颉解诂》云:繭,未缲也。字从虫,从纟,声。,音眠。”《可洪音义》卷二十五:“糸,上音觅,下音眠。”(60册380下)《五音集韵》平声《仙韵》莫贤切(与“眠”字同一小韵):“芇

    语言研究 2014年2期2014-12-04

  • 再论《集韵》重出小韵
    00)邵荣芬《〈集韵〉音系简论》一文把《集韵》重出小韵分为“重纽”、“音变”、“非语音对立的重出”三类分别进行讨论,又铺陈了八条理由来阐释如贿韵“磊/鲁猥切”、“累/路罪切”等小韵之间的重出属“非语音对立”,并不表示语音上的差别[1]352-378。关于《集韵》重出小韵,据笔者的统计分析,另有如下四条不同的意见。(一)《集韵》新增重出小韵共149个。其中唇、牙、喉音小韵113个,占新增重出小韵的75.84%;三等小韵共109个,主要分布在山、止、臻、蟹、摄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8-17

  • 集韵》所引《说文》研究
    摘要: 《集韵》引用《说文》,出现的疏漏主要有:1字形相近而致误。2以今字代古字。 3衍文。4脱文。5引文不准确。6同义词替换。7字头错误。 8丢失偏旁。另外,还有以一义误以为两义者;注释张冠李戴者;因避讳而改字者等。关键词:集韵;说文;研究;引用中图分类号:H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2-0000-00一、引言《集韵》是中国宋代编纂的一部韵书。编者为宋代丁度。宋真宗年间编纂了两部韵书:《广韵》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8-08

  • 集韵》“某某读”讹误例释
    410114)《集韵》“某某读”讹误例释岳利民(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湖南长沙,410114)《集韵》中的“某某读”并不都是指前代经师的特异读音,为数不少的“某某读”是《集韵》编纂者错误地沿用前代经师音注中的特殊音切而造成的:一是误把“注非其字”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一是误把“非注音”的直音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直音。集韵;读;讹误;例释在《集韵》编纂者看来,前代经师音注的读音与中古音不合的,在《集韵》中常常标明“某某读”。根据笔者的统计,《集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1-22

  • 试论《集韵》音系与字音来源的关系
    、增损[1]。《集韵·韵例》亦言诏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等对《广韵》加以刊修,而金州本《集韵》卷十所载牒文却云:“欲乞朝廷差官重撰定《广韵》,使知适从。”那么,“重撰定”到底是指另起炉灶,还是只对《广韵》进行刊修?《集韵》引经据典,博采先儒名家之音,据笔者的统计,较之《广韵》,其实际新增28536个字,并新增672个小韵,则《集韵》是如何把这些来源不同的音读添入韵书的?《集韵》仍以《广韵》206韵为框架,在添入这些不同来源的音读后,是否引起音类的混同与分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10-25

  • 《类篇》编排特色析论——基于“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的对比分析*
    修的字书,它以《集韵》为蓝本修撰而成,《集韵》《类篇》是宋代“相副施行”的“双轨制”“篇韵”辞书的重要代表。《类篇》在编排方面借鉴了《集韵》的优势,融字书与韵书于一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借助计算机技术制作出高质量的《集韵》《类篇》电子文本,采用先进的XML技术构建两书语料库,在辞书学领域首次实现字书《类篇》按照韵书《集韵》的体例编排,韵书《集韵》按照字书《类篇》的体例编排。[1]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集韵》《类篇》的编次进行比较,考察《类篇》的编排特色

    辞书研究 2013年5期2013-05-13

  • 韩道昭与《五音集韵
    1002)《五音集韵》全称《改并五音集韵》,是金代真定韩道昭在同时代的洨川人(今河北宁晋)[1]荆璞的《五音集韵》的基础上编修的一部大型韵书。它继承了荆氏《五音集韵》将五音三十六声母引入韵书的做法,又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在韵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韩道昭其人古代文献中对韩道昭并无确切的记载。人们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其撰写的大型字书《四声篇海》序中的点滴记载。明成化本《四声篇海》前附有韩道昇于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作的序,其序曰:复至明昌丙辰(1196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4-08

  • “汩”之音义关系考 ——兼论古书混淆“汩”“汨”字形之误
    水。”“hú,《集韵》胡骨切,入没,匣。涌波。”[3]963《广韵》没有“胡骨切”。《集韵》没有“汩”字,只有“汨”字,“汨”的音读有四:“汨,胡骨切,入,没韵。涌波也。”“吉忽切,入,没韵。治也。一曰水声。”“,入,质韵,越笔切。《说文》:‘水也,或作汨淢。’”“莫狄切,入,锡韵。《说文》:‘长沙汨罗渊屈原所沉之水’或作漞。”[4]1413从“汨”的反切用字与释义来看,《集韵》中前三个“汨”的读音与《汉语大词典》是一样的,后一个为“汨罗”之“汨”(m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4-07

  • 《集篆古文韵海》校补举例
    内单字则主要据《集韵》次序排列,不同于《集韵》把真轸震质/谆准稕术、文吻问物/欣隐焮迄、痕很恨/魂混慁、寒旱翰曷/桓缓换末、歌哿箇/戈果过等韵中个别小韵开合混置。关于杜从古及其《集篆古文韵海》的著录,较早的仅见于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卷三。《集篆古文韵海五卷提要》云:“杜从古,字唐稽,里居未详。陶宗仪云:‘从古官至礼部郎。’自序称朝议郎尚书职方员外郎,盖指其作书时而言。是编藏书家未见著录,此依旧钞影摹。从古以郭忠恕《汗简》、夏竦《古文四声韵》二书阙佚未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3-18

  • 关于“黄陂”之“陂”的读音
    ”无 pí音,《集韵》中收 pí音,两书同属宋代官修韵书,二者成书前后相隔仅31年,两书却有许多差异,可以说《集韵》是《广韵》的补充,它反映了宋代的读音,pí音的文字记载见于宋代,pí音的产生应早于宋代。据清朝刘昌续修,徐嬴纂《黄陂县志》:“北齐以石阳镇改置黄陂县属南司州治。黄陂蓋自此始。”,可知“黄陂”之为地名始于北齐,“黄陂”之“陂”读音即有两种情况:①地名之初为 bēi,至迟于宋朝演变为pí;②地名之初就念pí,但未见始有此音的文献记载。

    中学语文 2012年4期2012-01-29

  • 杨维桢等浙江诗人古体诗用韵特殊韵字研究
    。联系《广韵》《集韵》《中原音韵》等韵书,分析了“他”“铊”“下”“车”“取”“污”“裒”“大”“迕”等22字在四位诗人诗歌作品中的入韵情况。古代汉语;元代;浙江诗人;古体诗;韵字汉语音韵史主要研究汉字声、韵、调系统和音值演变的历史,专注单个字的读音研究,是20世纪近代音研究观念的重大发展之一[1]。鲁国尧先生对宋、金诗词曲韵的考察已经分析到单个字的研究,之后一些学者在考求诗韵系统的时候也都不同程度地分析到个别字的读音。本文主要考察元代杨维桢、王冕、吴师道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5期2010-08-15

  • “”的读音
    音“昌待反”。《集韵》三处收录了“茝”字:(1)上声止韵渚市切,“茝,艸名,糜芜也。”(2)上声止韵丑止切,“茝,艸名。”(3)上声海 韵昌亥切,“茝,艸 名。《 说文》:`虈 也。'”《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十五海:“茝……又昌里切,见止字韵。”止韵昌里切下也收了“茝”字。《集韵》和《礼部韵略》“为景祐、宝元间详略二书”(戴震语),可以看作繁本和简本的关系。《礼部韵略》收“昌里切”一音,应是继承《集韵》而来。上述反切中,诸市切、渚市切,推成今音为zh ǐ;

    辞书研究 2010年3期201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