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层

  • 掘进巷道带式输送机撕带保护装置应用
    覆为二叠系山4 号层采空区,与3~5 号层间距为26~44 m,同煤集团雁崖矿侏罗系14-3 号层采空区与3~5 号层间距为276 m,14-2 号层采空区与3~5 号层间距为307 m,11-2 号层采空区与3~5 号层间距为322 m,及大同市南郊区鸦儿崖乡综合厂康家梁煤矿、南郊区鸦儿崖乡贾侯涧接替井煤矿小窑采空区[1-2]。8310 顶板高抽巷设计总长2 712.336 m(从8310顶板高抽巷回风绕道往里算起);巷道掘进设计为矩形断面:宽×高=4.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11期2023-01-26

  • 湖相泥页岩基质储层直井压裂选层方法研究 ——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松页油3井为例
    25、26、27号层),Ⅱ类页岩油层31.2 m/3层(18、20、24号层),Ⅲ类页岩油层3.1 m/1层(28号层)(图1).初步选择19、21、22、23、25、26、27号层为压裂备选层.2 页岩油层参数特征综合考虑油气产能与储层特征的关系以及压裂施工条件因素,认为电性、物性、含油气性、烃源岩性、脆性、可压性6项指标对湖相泥页岩基质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和页岩油产能将有较大影响.下面对松页油3井青一段I类页岩油层的上述6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作为压裂

    地质与资源 2022年6期2023-01-17

  •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适应性分析与应用实践 ——以胜利油区为例
    段54层(即20号层,埋深为2 179.6~2 192.1 m)为出水层,沙二段51层(即18(1)号层,埋深为2 125~2 132 m)顶部富集剩余油。根据SNP 测井解释结果制定措施,补孔沙二段51层,并与沙二段1—2层合采,打水泥塞封沙二段54—96层。措施后,日产液量为41.6 t/d,日产油量为6.6 t/d,含水率为84.1%,初期平均日增油量为5.8 t/d。3.2 PNN或TNIS测井近10 年来PNN 测井在胜利油区低孔低渗透地层共应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2年3期2022-05-20

  • 轻质油层录井水淹评价方法研究
    SⅠ4、SⅠ52号层钻井取芯见油浸0.81m,油斑1.13m,地化校正计算含油饱和度为37.2%~53.3%。轻烃色谱资料显示SⅠ4号层轻质组分较完整,响应值较高,呈弱洗特征。饱和烃资料显示SⅠ3号层谱图组分完整,峰值中等呈差油层特征;SⅠ4、SⅠ52号层谱图峰型发生变化呈小“V”字型,峰值下降较明显,均呈弱—中水洗特征。荧光显微图像资料显示SⅠ3号层为含泥粉砂岩,孔隙欠发育,发光沥青主要以簇状、粒间吸附状赋存,发光强度中等,色差较小;发光沥青主要以油质沥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3期2022-03-24

  • 资源衰减矿井中的通风系统优化与设计
    min,负担2 号层301 盘区和3 号层303、305 盘区的各个回风末端以及变电硐室等地点的供风任务,所负担的通风区域内无生产作业队组。若在麻村风井所担负的通风区域开拓新的生产煤层,则届时该区域的现有风量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此也造成了麻村风井通风区域内的部分巷道断面无法满足通风困难时期的回风风量,会出现巷道风速超过《煤矿安全规程》允许范围的现象。此外,麻村风井主扇已运行30 多年,设备的不稳定性和故障率大大增加,对全矿的“通风可靠”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

    煤矿现代化 2022年2期2022-03-11

  • 煤峪口矿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面概括11-12号层307盘区现阶段为煤峪口矿主采盘区之一。煤层走向近似N W-SE,倾向N E,倾角2°~5°,煤层厚度4.2~7.96 m;分上、下2个分层,上分层为8701工作面,采高3.2 m,于2001年开采,现布置下分层8705工作面并对其进行回采。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同层东北为11-12号层8703采空区,面间煤柱距离34 m,分层开采,上分层于2007年开采,采厚3.2 m,下分层于2013年开采,采厚2.2 m;上覆西部为11-12号层87

    煤矿现代化 2021年5期2021-10-22

  • 川西雷口坡组气藏录井地质导向方法研究与应用
    层段再分为1、2号层两段,厚度为50~65 m;下储集层段再分为3、4号层两段,厚度为60~80 m,连片分布[2]。由于沉积时期受海平面升降影响,造成沉积微相变化频繁,反映在局部地区存在地形差异,地层产状复杂多变。储集层岩性以微生物白云岩、粉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为主,夹杂少量薄层石灰岩,岩性繁杂[3]。复杂的地质特征为水平井长穿优质储集层带来不少困难。2 钻前地质导向建模实施地质导向工作前,需要掌握施工井周边区域地质特征,收集施工井及邻井资料,深入开展精

    录井工程 2021年2期2021-08-05

  • 川南地区筇竹寺组新层系页岩储层特征
    ,11层(①—⑪号层)(图1)。根据目前钻探的5口井分析,其中①、⑤、⑨号层为黑色页岩,厚度0~15.5 m,展布不稳定,D1井、B2井⑤号层发生相变,不发育黑色页岩。统计各井①、⑤、⑨号层储层参数平均值,TOC为0.5 %~2.4 %,孔隙度为1.5 %~3.8 %;⑥—⑧号层粉砂质页岩、含黏土粉砂岩厚度83~105.5 m,气测显示良好,表现为“低密度,低中子”的天然气挖掘效应。统计各井⑥—⑧号层储层参数平均值,TOC为0.25 %~0.41 %,孔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1年3期2021-06-22

  • 矿井钻孔测井分析仪在云冈矿上覆采空区积水探放中的应用
    煤集团。该矿12号层410盘区81010工作面为煤柱回采工作面,由南向北开采,工作面走向长635 m,倾向长46 m,平均煤层厚度为4.5 m。直接顶平均厚度为24.74 m,为粉细砂岩互层;直接底平均厚度为4.79 m,为细粉砂岩互层。工作面上覆2号层、3号层、7号层、8号层,其中2号层、8号层未开拓,3号层、7号层为采空区,通过分析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充水性,发现3号层、7号层采空区存在少量积水,为保证工作面回采工作顺利进行,需进行探放水工作。1 钻孔设计

    煤 2021年5期2021-05-12

  • Y-tool联合作业测井技术在苏丹某油田的应用
    。由图4可知,2号层和4号层基本没有贡献,3号层主要产水,1号层油水同出,但该层为油产量的主要贡献层。为了检验PLT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在PLT测量过程中,地面一直保持MPFM的计量,记录同一时段的产量数据。一段时间内不同生产泵速下多相流量计计量结果如图5所示,对比48 Hz频率状态下PLT计算的产量与MPFM记录的产量,产水量大概为1 400 bbl/d,产油大概为130 bbl/d,二者结果一致性很好,在38 Hz和57 Hz频率下,PLT测量结果与MP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1年1期2021-04-13

  • 矿用WC3J(D)型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制动系统分析
    大巷,为3—5 号层辅运大巷,3—5 号层辅运暗斜井,山2 号层辅运大巷,其中辅运暗斜井全长600 m,坡度为6°,实行全封闭管理,行人步行出入由山2 号层行人暗斜井行走。该矿目前共有各类无轨胶轮车14 余辆,承担矿井的材料运输和人员运送任务。物料运输路线为:井口装料点—乘罐轮入井底车场—3—5 号层辅运大巷—3—5 号层辅运暗斜井—山2 号层辅运大巷—各个工作面系统巷到内。运人运输路线为:井底车场乘人乘车点—3—5号层辅运大巷—3—5 号层辅运暗斜井—山

    机械管理开发 2021年1期2021-04-08

  • 基于游离气为核心的页岩气层类型划分方法 ——以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层为例
    号、5 号、6 号层评价均为Ⅰ类储层;3 号、4 号层多项指标也达到了Ⅰ类储层标准,但TOC <3%,划分为Ⅱ类储层(图1)。然而,近5 年的开发实践表明,威远地区只有5号层为高产层,而其他小层均为低产层,6 个小层的产能与储层划分结果出现了较大偏差。以2015 年已投产的W202H2 平台为例,该平台6 口水平井分别钻探了6 个不同小层,其中W202H2-1 井、W202H2-6 井钻遇地层主要为1 号层,W202H2-2 井钻遇地层主要为3 号层,W2

    天然气工业 2021年2期2021-03-20

  • 调剖增油机理模型建立及分析 ——以大港油田为例
    强吸水层(38 号层和47 号层)(图1)。由于存在水流优势通道,井组含水快速升高,产油量降低,需要调剖治理。2013 年1 月10 日至5 月1 日进行调剖施工,调后吸水剖面显示这两个强吸水层得到封堵,不再吸水,并有新的11 号层被启动。该井组受益油井3 口,3 口油井在2013 年1月至2014 年12 月均正常生产,无补孔等增产措施,周边对应水井也无调剖等措施。井组调剖后,3 口受益油井均取得明显增油效果(图2),截至2014年12 月井组增油2 3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1年1期2021-03-05

  • 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勘探潜力研究
    划分为5个层。Ⅰ号层:岩性为灰色粉砂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条纹。该段有机碳含量低,颜色浅至灰黑色,砂质含量较高;电性表现为“中低伽马、低铀、低钍铀比、中等中子、相对低电阻”的特征,厚度介于70~100 m。Ⅱ、Ⅴ号层:岩性为黑色页岩,局部区域该段底部见黑色泥砾,黄铁矿发育,有机碳含量高,生物化石发育;电性表现为“高伽马、高铀、低钍铀比、中高中子、相对低电阻”的特征,厚度一般介于5~15 m。Ⅲ号层:岩性为灰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局部发育灰质条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1年1期2021-02-03

  •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砂砾岩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如乌x 井39 号层、41 号层电阻率较高(图1 第3 道),具有含油特征,解释为油水同层,但该段试油获日产水29.1 m3,结论为水层。说明该段电阻率升高是受岩性影响所致。(2)一维核磁共振测井识别砂砾岩储层流体性质存在多解性一维核磁共振流体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差谱法和增强扩散谱法。差谱法是利用储层流体的纵向弛豫特征差异来识别储层流体性质[4-9]。水的纵向弛豫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全部信号,而油的纵向弛豫时间较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全部信号。利用这

    岩性油气藏 2021年1期2021-01-28

  • 水驱砂岩油藏层间突进机理及对策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砂岩油藏为例
    0时,则 “1”号层与“0”号层的储渗参数相等,在Δp1/Δp0=1.0的情况下,两层的水驱前缘同时到达采出端,不出现层间突进。第2种情况,当m≠1.0,即|m-1|≠0时,则随着|m-1|值增大,在同一Δp1/Δp0下Lf1/Lf0与m=1时的差距增大,即储渗纵向非均质程度越严重。由此,定义两个小层的储渗纵向非均质系数:ξ=|m-1.0|(11)式(11)中:ξ为储渗纵向非均质系数。ξ越大,则表示储渗纵向非均质程度越严重。在以往的文献中,对储层非均质性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17期2020-07-14

  • CFT地层测试技术在大庆油田外围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井,对本井1、2号层(图3)进行CFT测试,测试结果为1号层流体样品含油花较多,2号层取样流体含少量油花。对水样进行分析,、总矿化度与区域水性不符,结论为泥浆滤液,结合测得的压力资料(地层压力系数分别为0.83和0.79),综合分析认为,地层欠压导致供液能力不足,致使地层受到污染,两层应为油层。对该井1-10号层进行试油,日产纯油7.2吨,计算表皮系数为1.125,证实了本井存在地层污染的情况。同时也说明了CFT地层测试在辅助测井解释过程中流体性质判别的重

    石油研究 2020年3期2020-07-10

  • 掘进机选型方案的设计
    本文以C3-5 号层8107 工作面5107 顺槽巷为研究载体,5107 巷服务于8107 工作面开采时的运料、回风、管线敷设及行人的需要。107 巷井下位于回风大巷西南部,工作面东部为8101 工作面采空区、西部未开拓,北部为三条盘区大巷。5107 巷位于C3-5 号层,煤层倾角2°~10°,平均4°。3-5 号层5107 巷开口位于3-5 号层主运大巷距主辅联巷424 m 处,5107 巷设计长度1 503 m,沿C3-5 号层煤层底板留顶煤掘进。预计

    机械管理开发 2020年2期2020-04-16

  • 汤原县宝山- 振兴勘查区油页岩资源评价
    多层(8-23 号层),油页岩焦油产率高,厚度较大;下部含煤9 层,编号分别为7、6、5、4、3、2-1、2、1 和0 号煤层;含油页岩4 层,编号分别为Y3、Y2、Y1 和Y0 号油页岩。其中2 号煤层可采,发育稳定,6、7号层可作油页岩利用。据钻孔资料分析,区内本组地层厚度大于1453 m。1.2 新近系中- 上新统富锦组(N1-2f)出露在勘查区西北部,呈北东向展布。出露面积137 km2,其余均掩伏在第四系之下,最大埋深388.35 m。由土黄色砂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11期2020-01-10

  • 锦16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研究其中的5-8号层,兴Ⅲ油层组重点研究其中的1、2號层。2.地层曲线特征一套开发层系纵向上所划分的油层组,砂岩组,小层是不同大小的地层沉积时间单元。小层是其同一地质时间沉积的基本时间单元。根据发育在兴隆台油层顶部的漏斗泥岩、兴Ⅱ油层组顶部的下钙片页岩、兴Ⅱ35小层特征砂岩,以及位于兴Ⅲ油组顶部的杂色泥岩段等几个对比标志,充分考虑到该区沉积的特征,采用“标志层作控制、沉积旋迴逐级对比”的原则,建立骨架剖面,逐级对比划分,完成全区对比分层。在标志层控制下平面

    石油研究 2019年11期2019-10-19

  • 花古101区块低渗透率含裂缝砂岩储层产能疑难分析
    号、17号和21号层。从图1中看出下部17号层和21号层岩性较纯,孔隙度与上部9号层基本一致,略大于13号层。根据核磁共振实验数据,上部层段基本为单峰,且峰值向左,下部层段的核磁共振T2谱大部分呈双峰,孔隙结构要好于上部。资料显示下部层段要好于上部层段,然而17号层气测显示TG=0.15,试油结论为抽汲见油,供液不足,21号层气测显示TG=0.13,试油结论为抽汲干层。而对9号层和13号层试油结论为自喷,日产油17.2 t。储层特征的好坏与实际产能的高低发

    测井技术 2019年2期2019-07-24

  • 利用开采解放层治理强矿压
    为石炭系C3-5号层,煤层平均厚度21.6 m,平均倾角3°,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采煤法。方案将C3-5号层上覆山4号层设为保护层,平均层间距21.7 m。山4号层属不稳定煤层,平均煤厚2.8 m,煤质较差,在一盘区仅局部可采,开采经济价值较低,因此在矿井开采前期将一盘区山4号层列入弃采煤层。本次选择在C3-5号层8108工作面上覆山4号层对应布置8101工作面,实现保护层的开采,方案设计时,塔山矿一盘区正在回采C3-5号层8107工作面。C3-

    煤 2019年4期2019-04-28

  • 云岗矿410盘区21003巷有掘必探设计研究
    水路线:12-2号层21003巷—12-2号层410-4皮—12号层410-1皮—402石门水沟—1030南大巷水沟—中央水仓—地面。排水要求:根据探放水钻孔性质,结合本区水文地质条件,要求探测巷道必须在巷道低洼处构建水仓,配备一台排水能力至少为45kW的水泵并随巷道掘进向前移动(备用一台45kW水泵和电机),铺设一趟4寸管路,排至盘区水仓。此外,在巷道低洼处配备5.5kW潜水泵,以备日常排水使用。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尽快增设排水设备。当巷道探钻地点发生突水

    山东煤炭科技 2019年3期2019-04-09

  • 燕子山矿山4号层综放工作面支架选型 与矿压规律分析
    3)燕子山矿山4号层为新水平延深后的首采煤层,新水平初设中选择的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因矿井在旧水平一直采用一次采全高普通综采采煤法,所以在综放开采方面技术经验不足,故在山4号层开采的前三个工作面收集了大量的生产数据,以便为后期的生产积累经验。本文从山4号层综放工作面支架选型与矿压观测入手,结合现场使用效果,通过分析前三个工作面的相关数据,最终确定了山4号层合理的架型,并且得出了燕子山矿山4号层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1-3]。1 山4号煤层

    煤 2019年3期2019-03-21

  • 掘进工作面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应用分析
    8层资源可采。2号层厚度0.85m~1.55m;9号层厚度1.70m~3.13m;11号层厚度1.50m~3.56m。根据重庆研究院鉴定报告,大湾西井属于突出矿井。其主采的9、11号层的压力分别为2.7MPa、3.38MPa。9号层的透气性系数为1.075837m2/MPa2.d,属于可抽采层,然而在现实抽采中,9号层的效果不理想,抽采达标时间长,制约矿井采掘接替。为此,在大湾矿西井X10901-3轨巷掘进工作面实施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可增加掘进效率,缓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21期2019-01-24

  • 同忻双系井田开采水害综合探测与立体防治技术
    同家梁14、15号层采空积水水位23 m,积水情况与物探结果基本吻合。2.2 井下物探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是一种井下电法探测的新技术。超前勘探前方含水异常一般采用“三点源法”,本文从施工方法、数据解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七点源法”施工方法[3-4],见图1,虽然工程量增加一倍,但相比“三点源法有以下优点:a.增加了叠加次数(七次)b.排除巷道迎头左右、后方的影响c.提高了探测精度。图1 七点源法施工布置工作面回采前,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5-6]对上覆采

    同煤科技 2018年2期2018-07-24

  •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X区块水淹层定性识别方法
    PV2小层下部7号层为水淹层;PV3小层上部8号层为油层。7号与8号层之间的泥岩厚度为1.5 m,隔挡效果好,可做为隔层。因此将PV2小层中6、7号层划分成一个解释单元;PV3小层上部8号层为油层,PV3小层下部9号层为水淹层,8号与9号层之间没有泥岩隔挡,因此将PV3小层中8、9号层划分成一个解释单元。图2 E-13井解释单元划分结果3 状态空间解释模型状态空间解释模型,是根据基本解释单元内顶层的测井响应及水淹级别,依据各细分层间测井曲线的相对变化趋势,

    中国锰业 2018年2期2018-05-23

  • 高温下毛细管压力监测技术的应用
    测试稳定初期:1号层压力为1.485MPa,2号层压力为1.462MPa,3号层压力为1.828MPa,4号层压力为3.522MPa;② 2013年12月底,1号层压力为1.573MPa,2号层压力为1.611MPa,3号层压力为1.839MPa,4号层压力为3.476MPa;三个月以来,1号层、2号层压力呈明显上升趋势,2号层升速高于1号层,3号层变化相对较大,该层压力平衡多次被破坏又重新达到平衡,4号层呈缓慢下降趋势。据分析1、2、3号层受汽驱采油影响

    化工管理 2017年28期2017-10-13

  • 费尔干纳盆地M区块碎屑岩储层四性关系特征
    油层位是古近纪Ⅳ号层。为验证M区块南部下第三系的含油气性,本次主要对古近纪Ⅳ号碎屑岩储层进行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储层测井参数解释模型,油水层电性图版,开展了测井二次解释,完善了测井解释成果,为该区块新层系的勘探开发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利证据。1 基础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区内新完钻评价井8口,对其中1口井的Ⅳ号层进行了试油,并获得工业油流。收集到Ⅳ号层3口井的岩心分析化验资料,1口井的地层水分析资料。为了真实反映岩心测井特征,利用归位图示法将岩心孔隙

    地下水 2017年2期2017-05-19

  • 碳氧比测井曲线水流影响校正
    A曲线可见,30号层以下IOA值接近0,从30号层顶部开始IOA值明显增大,达到50(6 s)-1左右,从29号层底部开始IOA值继续增大,增幅30(6 s)-1左右,达到80(6 s)-1左右。IOA曲线指示测井时29号和30号层均产水且30号层产水量较高。测井段的岩性为砂泥岩,第3道中钙硅比Ca/Si曲线值几乎不变,指示地层中几乎不含钙质,岩性较纯净;随着IOA值增大,第3道中碳氧比曲线C/O值明显减小。当时没认识到水流对碳氧比曲线造成影响,导致29号

    测井技术 2017年5期2017-05-14

  • 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钻进中的储层“甜点”评价技术
    影部分,第1~5号层为涪陵页岩储层“甜点”区,厚约38 m,其中第1、3号层为涪陵页岩储层“优质甜点”区,厚度约20 m(图3)。其特点为如下所述。1号层:五峰组,厚度介于5~8 m,伽马值介于160~180 API。2号层:高放射性碳质页岩夹层,厚度介于1~2 m,高伽马值且介于250~350 API,位于龙马溪组与五峰组之间,是判断这两个层位的明显标志层。3号层:龙马溪组下部,厚度介于10~15 m,伽马值介于180~200 API。找出伽马标志层位,

    天然气工业 2016年5期2016-12-06

  • 塔木察格录井热解分析方法研究
    发井,本井的18号层,井段为1695.0~1707.6m,在录井过程中岩屑湿照和滴照匀无显示,气测全烃由1.34%上升到2.51%,轻重烃比为7.30,钻时比平均为2.22,热解校正后S0为0.10mg/g,S1为4.05mg/g,S2为1.79mg/g,St为5.94mg/g,PS为2.26,从热解数据及解释标准,为油层。后换用新的荧光灯,可以明显看到岩屑荧光,含量为含油岩屑点岩屑10%,占砂岩20%。经过分析,认为是荧光消光引起。完井后测井解释本层为油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6期2016-09-16

  • 海塔盆地井壁取芯设计方法探讨
    度曲线看,在20号层上部物性较差,中下部中等,在该层中下部设计2颗井壁取芯,经井壁取芯证实,该层下部为棕灰色含油砂质砾岩,准确还原了该层下部的含油产状;23号层岩屑录井于井深2292~2295m、2296~2297m见2层占岩屑30%~40%的棕灰色含油砂质砾岩,气测录井在岩屑对应井段见2层气测异常,全烃含量由0.37%、0.47%分别升至0.99%、0.81%,呈尖峰状。该层从含油岩屑百分含量及厚度分析,含油性较好,但气测曲线呈尖峰状,反映含油具非均质性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1期2016-09-15

  • 基于流体替换方法精细识别油层
    测井解释层,11号层的声波时差AC为,电阻率Rt为16.5Ω.m,12号层的声波时差AC为,电阻率Rt为9.7Ω.m,基于流体替换思路模型以及孔隙度、胶结指数计算公式,利用已知12号层参数反演出11号层流体被替换成12号层流体时的理论电阻率Rt理为14.7Ω.m,与实测地层电阻率相比Rt,因流体性质纵向变化引起的电阻率变化值仅为1.8Ω.m,较12号层含油饱和度增加贡献值为8%,而根据水层判别标准识别12号层为水层,综合分析二次解释11号层为含油水层,不是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6期2016-09-10

  • PSSL脉冲中子全谱测井技术及其应用的探讨
    地层,射6~10号层与16合采;措施后产液3.5m3/d,产油3.2t/d。本井全谱解释6~10号层是低水淹层或油层,层内含有较好,除9号层底部呈现侵入带未消失彻底外,均显示含油良好。图1 江苏油田高X-XX井PSSL脉冲中子全谱测井成果图3.2PSSL全谱在低孔渗地区成功实例长庆油田属于中低孔渗地区,所测井成功的找到油层和出水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长庆油田郭X-XX井(图2),目前产液2.96m3/d、产油0.98t/ d、产水率72.5%、动液面1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6年5期2016-06-22

  • 热中子成像(TNIS)测井在低矿化度储层中适用性研究
    /L,15~17号层孔隙度在4.85%~10.0%范围内。3 解释方法采用改进的φ—Σ交会图法(见图2)解决低矿化度非均质储层的饱和度计算[7]。图2中横坐标是用孔隙度进行标准化的Σ,即ΣNor=Σ×φ。该解释方法充分考虑了地层孔隙度、泥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分别确定经孔隙度校正后的纯水线和纯烃线,并对骨架的俘获截面进行泥质含量校正,运用内插法计算含水饱和度。图2 改进的φ—Σ交会图纯水线计算式为Σw100=[ΣmaSHC(1-φ)+Σwφ]φ(1)纯烃线计算

    测井技术 2016年3期2016-05-07

  • 温米油田水淹层高电阻率成因分析
    图见图1,6~9号层深侧向电阻率值均显示为高值,都在20 Ω·m左右,达到了区块油层电阻率标准。对6、8、9号层射孔试采,9号层(2009年1月开采)累计产水1 339 t,累计产油31 t;8号层(2009年2月开采)累计产水40 t,累计产油2 t;6号层(2010年10月开采)日产液8 t,含水100%。试采结果表明,该井为明显的高电阻率水淹层。结合该井取心分析化验资料及相邻注采井资料,分析了导致该井高电阻率水淹层的沉积与成岩作用与注水开发2方面的主

    测井技术 2016年3期2016-05-07

  • CO2驱吸气剖面测井技术优选
    结果可知,11c号层吸气8.4 t/d,12a号层吸气26.1 t/d,且绝大部分CO2通过12a号层顶部约3.8 m厚度的油层注入地层;但是温度曲线显示在12a号层底部、12b号和13号层均有较明显的拐点,密度曲线也显示拐点在13号层底部2 820 m附近,说明12a号层底部、12b号和13号层均吸入一定量的CO2,只是由于吸气量较少,流量低于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仪的测量下限而无法定量解释。应用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仪共进行了12井次的测试,发现在CO2呈超临

    测井技术 2016年3期2016-05-07

  • 近距离煤层开采瓦斯与内因火灾隐患兼治技术
    并层采空区。14号层410盘区首采面81002工作面巷道掘进期间,巷道掘进至420m 时,由于层间距最薄处仅为1.5m,与上覆采空区掘通,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瞬间达1.8%,绝对瓦斯涌出量2.16m3/min;回采期间,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最大为1.48%,绝对瓦斯涌出量3.64m3/min。另外,通过层间钻孔对其他工作面上覆的11~12号合并层采空区气体进行取样化验分析,瓦斯浓度达5.64%~49.58%。2)内因火灾隐患。煤峪口矿是内因火灾较为严重的

    机械管理开发 2015年8期2015-12-13

  • 油管传输电子压力计在注汽评价中的应用
    孔层16号和17号层均吸汽,吸汽强度在16号层自上而下变弱,在17号层自上而下变强(见图3)。井温剖面上的最高温度69.13 ℃对应1 505 m,即15号层中部,15号层为非射孔层,说明注汽期间可能发生了汽窜。固井水泥胶结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5号层与16号层之间的固井质量基本为差,只有2 m厚度为接近于差的中等评价。常规测井资料显示1 490~1 580 m井段发生较严重的扩径,说明该段岩性疏松,钻井过程中井壁发生了垮塌,导致了固井水泥胶结质量差。CBL

    测井技术 2015年4期2015-05-09

  • 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焦石坝工区应用
    个岩性段,即:1号层-龙马溪组中部砂岩段、2号层-砂下泥岩段、3号-灰质泥岩、4号层-碳质页(泥)岩段、5号层-含粉砂泥页岩段、6号层-龙马溪底部+五峰组碳质泥页岩段(主力气层)。6个岩性段可作为标志层。其中:1-4号层是本井卡取A靶点的四个关键层段,其地层厚度的变化及构造部位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调整A靶点;5号、6号层的变化对入靶后轨迹控制意义重大(图2)。2.1.2 确定A靶点JY8-2HF井钻至井深2 362.00m,垂深2 273.56 m,井斜45.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4-13

  • CFT地层测试技术在大庆油田北部应用分析
    该井葡萄花5、7号层进行CFT地层测试(见图1),测试结果为7号层日产水7.8吨,5号层日产油46.2吨(见表1)。在随后开始的试油测试中,日产纯油为49.2吨。与CFT测试结果出现矛盾,为了进一步摸清地质情况,对本井的试油方案进行变更:下放管柱单卡7号层,测得7号层日产水16.8吨。根据CFT测试的压力资料(见表1),综合分析认为本井5号层压力为16.8MPa,7号层压力为14.7 MPa,两层之间的压力差为2.1 MPa,而层间距只有11.2米,且5号

    地球 2015年3期2015-03-26

  • 四台矿14号层414盘区上覆采空火区治理技术
    )引言四台矿14号层414盘区上覆有上河沟及场西沟煤矿12号层采空区,经探明部分区域曾经发生过煤炭自燃,目前上覆采空区火区范围不详。14号层81407工作面为14号层414西盘区首采面,有漏风通道通过上河沟及场西沟煤矿12号层采空区与大斗沟矿联通,又因大斗沟煤矿正压通风及地表裂隙漏风影响,导致上覆采空区内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顶板裂隙进入工作面,对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在414盘区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火区治理技术,降低煤层自然

    机械管理开发 2015年2期2015-03-19

  • 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方法研究
    法解释31、32号层与对应ρt—φN模型解释31、32号层位于试气井段内。本段解释的32号层,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曲线数值明显高于31号层,中子密度曲线重叠具有一定的包络面积,含气特征明显。ρt—φN模型计算32号层含气饱和度为44.6%,超过该区实验分析的含气饱和度下限值18%,解释为气层;31号层计算含气饱和度为0,解释为干层。常规方法解释的31号干层计算的含气饱和度为37.1%,也超过该区含气饱和度下限值18%。可见,与常规解释方法相比,ρt—φN模型计

    特种油气藏 2015年5期2015-02-17

  • 介电扫描测井技术对水淹层评价效果分析
    、121、131号层的岩性、物性与电性特征相近,在区域常规测井解释上满足油层解释标准。介电扫描测井评价结果显示(图3):121号层介电计算含油饱和度接近30%;111、131号层介电计算含油饱和度在18%左右,121号层与111、131号层饱和度差异明显。考虑到泥浆侵入对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介电扫描测井将121号层解释为油层、111、131号层解释为含油水层。油藏地质信息显示,111和131号层对应邻井注水层,累计吸水量分别为6.78×104m3和2

    特种油气藏 2015年4期2015-02-17

  • 单钉机械连接孔边应力及失效分析
    层参数图3 1 号层合板各层孔边应力分布图4 2 号层合板各层孔边应力分布在2、3、4、5 四种具有0°铺层的层合板中,2、3、4三种层合板中±45°铺层比例大于40%, 各层最大应力相对均匀(图4-图6),而5 号层合板±45°铺层比例稍低,各层最大应力差别较大(图7),说明增加±45°铺层比例可以降低含孔层合板的孔边应力集中,从而提高层合板的挤压强度。图6 4 号层合板各层孔边应力分布图7 5 号层合板各层孔边应力分布在2、3、4 三种±45°铺层比例

    教练机 2014年3期2014-12-02

  • 曙4-7-14块杜家台油层沉积特征研究
    积,杜Ⅲ10—6号层沉积时期,该区沉积幅度很小,仅在4-7-14块西部接受了前缘薄层砂沉积,薄层砂砂体局部连片分布或呈透镜状分布,砂岩厚度一般均小于2.0m。杜Ⅲ5号层沉积时期,沉积作用增强,碎屑物于4-8-12井一带和8-016井附近两个部位沉积,砂体分布范围较前期沉积明显增大。杜Ⅲ4—3号层是该区杜Ⅲ油层组储层最发育的时期,沉积物由北西方向沿08-12井和7-019井等两个部位搬运、沉积,形成了该油组相对发育的河口砂坝砂体,砂体分布面积较大,砂体单层厚

    化工管理 2014年23期2014-08-15

  • 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海上油气发现中的应用
    果如表3所示:4号层(2631.70~2637.00m)解释为气层,8号层(2673.60~2677.00m)解释为油层;现场三维定量荧光解释成果如表4所示:录井井段3号层(2627.00m~2648.00m,浅灰色泥质细砂岩)定量荧光数据结果为相当含油量4.7~10.2mg/L,荧光测级别为4.0~5.1,油性指数为0.9~1.1,三维定量荧光综合分析解释评价:原油性质为凝析油,解释结论为油气层;录井井段4号层(2674.00m~2680.00m,浅灰色

    化工管理 2014年21期2014-06-11

  • 富林洼陷富291井火成岩储层酸压改造
    段。第一段(32号层,裸眼段顶部):3115.0-3143.0m含砂安山岩,自然伽马、侧向电阻率、密度值中等;第二段(33号层,裸眼段中上部):3143.0-3162.0m安山岩,自然伽马、侧向电阻率、密度值低值。第三段(34号层,裸眼段下部):3162.0-3194.0m砂质安山岩,自然伽马低值,侧向电阻率、密度值高值。测井解释32号层孔隙度0.93%、渗透率0.1×10-3μm2;33号层孔隙度5.43%,渗透率0.25×10-3μm2;34号层孔隙度

    化工管理 2014年14期2014-03-15

  • 锚网索支护技术在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巷道中的应用
    采的11号、12号层与14号层间距一般为5.5~9.36m,平均7.96m,属于近距离煤层开采。上覆11号层为厚煤层(煤厚7m以上),采用上下分层开采方法均已开采;下面的14号层受上层采空区集中应力影响,巷道一般压力较大,一直采用U29型五节金属拱支护,巷道支护成本接近每米3500元,支护费用相当高。1 立项原因煤峪口矿14号层307盘区5707巷上覆为11号层采空区,层间距8~11m,11号层采空区积水已由相邻14号层307盘区2707巷排出;5707巷

    山西煤炭 2013年3期2013-12-23

  • 低对比度储层流体替换识别技术方法与应用
    增大率以1号与2号层视电阻率之比计算,约为1.7,解释为油水同层。分析1号层电阻率增大同时受储层岩性、物性及流体的作用,仅储层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引起的实际电阻率增大率必然低于计算的视电阻率增大率。借助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分析储层岩性、物性变化对电阻率影响程度,反演孔隙流体变化引起的实际电阻率增大率,对这类储层流体性质判断至关重要。2 流体替换技术方法与思路利用储层底部孔隙所含流体替换储层全部孔隙流体,保持储层纵向岩性、物性特征;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数据约束,分析储

    测井技术 2013年4期2013-12-03

  • ZYB4400型液压支架在近距离薄煤层工作面适应性分析
    概况煤峪口矿14号层408盘区工作面属近距离薄煤层开采,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变化大,一般为0.07~4.17 m,平均 2.2 m;倾角 1°~3°,与上覆11号、12号合并层间为灰白色粉砂岩距,厚度2.86~10.45 m,平均4.39 m。基本顶(老顶)为11号、12号层采空冒落部分,平均厚度9 m。盘区西翼(上山)开采期间煤厚变化不大,支护采用ZZS-5600/14/28型液压支架:适应煤厚 1.6~2.6 m;支护强度 0.73~0.98 MPa

    山西煤炭 2013年5期2013-05-11

  • Y-TOOL生产井联合测井与剩余油分布定量评价
    度,发现该井的9号层含油饱和度降低程度最大,2号层和6号层含油饱和度有所降低,但降低程度较低。由于A井周边的4口生产井已被转成注水井对地层进行能量补充,因此,综合分析认为A井的2号层、6号层和9号层含油饱和度降低的原因是存在注水水淹情况。其中9号层水淹程度高,2号层和6号层水淹程度低;4号层ECOS资料计算的含油饱和度也有稍微降低。但PNN资料评价的4号层含油饱和度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考虑到4号层密度较高,泥质含量较高,物性较差,认为4号层未被水淹。其他各层

    测井技术 2011年6期2011-12-25

  • 不同渗透率级差组合与水驱采收率关系研究
    响 不同组合下1号层采出程度与注采压差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多层合注合采过程中,小层能够建立的最大注采压差直接受层间渗透率级差的影响。当层间渗透率级差较小时,渗透率相对较低的小层在水驱过程中能够建立较高的驱动压差,从而得到有效动用;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相对低渗透率层受中高渗层的层间干扰加剧,驱动压差迅速降低,使其无法得到有效水驱动用,从而影响最终水驱采收率,如1号小层与其他层组合注采开发时,驱替压差明显分成4个等级区,在小级差下可以建立较高的注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7期2011-04-23

  • PNN饱和度测井技术在套管井中识别气层的应用
    释了1个层 (1号层解释为气层),为了落实1号层是否是气层和有无其他的潜力层,决定对该井进行PNN饱和度测试。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除开1号层明显显示为气层外,另外还新解释了2个层 (即无1和无2号层,图中只显示了无2号层),无2号层裸眼井未解释,而PNN解释为水层。1号层与无2号层相比,当LSN和SSN曲线以一定比例重叠时,1号层中LSN和SSN曲线分离幅度较大。此外,其俘获截面SIGMA曲线值明显偏低,再结合裸眼井的中子伽马NG曲线呈现明显的高值,因此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9期2011-04-14

  • 低渗透薄互层多级分压简捷工艺
    缝且1-2层与3号层仅隔4.0 m,所以第三次压裂压开了1-2、3号层这3个层。第4次压裂投球200个,堵住了1-2、3层,由于4号层厚6.4 m,且与5号层相隔6.6 m,因此第4次压裂压开了4号层。由以上的分析知道:在这9层中,1-2、3、4层已经被压开,为出力层,此井产水也来自这几层;而5、6、7、9、10这几个层在前几次压裂中根本没有压开,属未出力层;可将该井油层分为3个自然压裂层段:(1)1-2、3、4(已压开)27.4 m/3层;(2)5、6、

    石油钻采工艺 2011年3期2011-01-11

  • 巷道充填固化膨胀材料技术在火区启封中的应用
    公司煤峪口矿12号层307盘区采用巷道充填固化膨胀材料技术启封火区的相关情况。1 概况307盘区位于煤峪口矿井田的西部,12号煤层系近水平煤层,厚度一般为5.3 m~7.8 m,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2007年2月21日,12号层307盘区8705工作面煤柱发生内因火灾后,由于采取的一系列直接灭火措施无法奏效,火势恶化,被迫于2007年3月8日将307盘区整体封闭。封闭后,对火区采取了地面注氮、黄泥灌浆、堵漏、均压等措施进行治理,累计注氮气473

    山西煤炭 2010年1期2010-11-10

  • 氧活化测井技术原理及在管外找窜中应用
    月18日射开45号层(2030.5m~2033.3m)投产后产油为5.33t/d,产水 25.68m3/d,含水 82.8%,但20日产油降到2.1t/d,产水上升到53.27m3/d,含水96.2%。为了进一步落实含水突然上升的原因,对该井进行了氧活化管外找窜测井。本次测试采用注入法(用泵车向油井内注水的方法)进行管外找窜测试,测时注入量为45m3/d。从氧活化测试的谱线图分析:2012.8m处注入总流量为45.3m3/d,45号层以下2038m、205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0年2期2010-09-14

  • 双阳煤矿采煤二区报废后矿井水的处理
    煤层,分别为 1号层、3上号层、6号层、8上号层、8号层、10号层、12上号层、12号层、12下号层、14号层和 16号层,已生产 21a,第一水平已基本结束(-150m水平以上),现已进入下山区及东采区生产,-150m水平以上只有右翼边角块段在回采,左翼采空区已封闭。1.2 采煤二区概况双阳煤矿采煤二区 (原一井)设计生产能力300kt/a。该井井田范围内共有 10个可采煤层,分别为 3上号层、6号层、8上号层、8号层、10号层、12上号层、12号层、1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0年3期2010-09-09

  • MDT测井技术在油气水识别中的应用
    5井葡萄花油层8号层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在20Ωm,孔隙度约为22%,钻井取心见1.77 m油浸砂岩;13号层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在20Ωm,孔隙度约为22%,钻井取心见1.04 m油浸砂岩,含油较饱满;14号层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在10Ωm,孔隙度约为17%,钻井取心为0.57 m油浸砂岩;17号层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在18Ωm,孔隙度约为21%,钻井取心见1.25 m油浸砂岩。从测井曲线来看,13号层电性响应符合本地区油层变化规律,而8号、14号、17号层测井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0年3期20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