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

  • 红芪多糖通过调控HIF-1 信号通路对急性放射性肺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730000)红芪为甘肃省优质道地药材,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功效,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症[2],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降血糖以及保护肝肾等多种药理活性[3-6]。大量研究表明,红芪水煎液、复方以及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4,7-9]。含红芪的中药复方在肺损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改善肺损伤小鼠炎症反应及纤维化小鼠肺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等,从而抑制纤维化进程[10-12]。因此,本研究选用单次16

    中成药 2023年10期2023-10-30

  • 甘肃产1~2年生红芪和黄芪皂苷、多糖、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研究
    甘肃产1~2年生红芪和黄芪皂苷、多糖、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研究叶 迎1,王瑞海1,苗 青1,许 京1,吴东苑2,刘丽梅1*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药分析室,北京 100700 2.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1对甘肃产1~2年生红芪(多序岩黄芪)和黄芪(蒙古黄芪var.或膜荚黄芪)总皂苷、总多糖、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多指标探讨红芪和黄芪的差异。运用R3.3.2软件,选取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

    中草药 2023年14期2023-07-21

  • 21世纪全球视域下陇药红芪科学协作与热点前沿知识图谱构建及可视化分析
    纪全球视域下陇药红芪科学协作与热点前沿知识图谱构建及可视化分析刘娟娟1,陈奕旸1,张佳玲1,王良才1,杨莉萍1,席少阳1,黄璐琦2*,晋 玲1, 3, 4, 5*1.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3. 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4. 陇药产业创新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5. 甘肃省珍稀中药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红芪为我国

    中草药 2023年12期2023-06-19

  • 红芪口服液增强免疫力的药理作用研究*
    效果显著[2]。红芪作为甘肃的道地中药材,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文献报道,红芪具有抗肿瘤、抗纤维化和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3-5]。红芪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临床疗效较黄芪更具有优势,其补中益气药效作用可能强于黄芪[6]。红芪口服液主要由红芪提取物精制而成,临床用于气虚所致的身体乏力,心悸失眠,食少便溏,面色无华,研究者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7],但目前关于其药理作用尤其增强免疫作用的

    天津中医药 2022年4期2022-04-20

  • 红芪多糖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凋亡的研究
    侵袭功能[5]。红芪是一种豆科植物的干燥根部,与黄芪同科,功效也与黄芪相似。红芪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多糖、黄酮类、皂苷类、糖苷类等,其功效也十分广泛,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衰老、免疫调节等[6,7]。红芪多糖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口腔鳞癌、胶质瘤、肝癌的治疗作用[8~10]。但是其在皮肤鳞癌中的作用尚未有研究报道。本研究拟以皮肤鳞癌细胞SCL-1为研究对象,观察红芪多糖对SCL-1细胞存活、凋亡的影响,揭示红芪多糖抑制SCL-1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河北医学 2022年2期2022-03-05

  • 山坡地红芪的栽培方法研究
    000)0 引言红芪是我国的一种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有效起到固表止汗、补气利尿等的一系列作用,适用于气虚乏力的人,能够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不断对红芪的种植方法进行有效研究,通过对山坡地红芪的种植现状分析,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有关栽培的具体方法,完善栽培的有关流程,加强对山坡地红芪的田间管理,有效提高红芪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其良好的发展。1 红芪的种植条件红芪通常也指多序岩黄蓍,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属于草本植物,该植物的高度大约在110 cm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2021-12-26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红芪蜜炙前后成分差异研究
    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红芪蜜炙前后成分差异研究牛江涛1,2,曹瑞1,2,司昕蕾1,2,张育贵1,2,张淑娟1,2,李越峰1,21.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比较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分析其差异标志物,为红芪蜜炙炮制机理及红芪与炙红芪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采用HPLC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样品指纹图谱,并测定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采用SIMCA1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8期2021-08-14

  • 红芪多糖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不良反应[2]。红芪是豆科植物多序黄岩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排脓托毒等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血虚萎黄、表虚自汗等[3]。红芪多糖是从红芪中提取出的多糖成分,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等5种单糖构成,因其生物活性丰富、药效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红芪多糖在多种癌症和炎性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4]。但是,红芪多糖在卵巢癌中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红芪多糖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生长和运动的调控作用,为红芪多糖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

    天津医药 2021年5期2021-06-04

  • 红芪多糖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抵抗模型[3]。红芪多糖(hedysaryum polysaccharide)是提取自中药红芪中的活性成分,其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多种复杂单糖,有降血压、抗氧化、降血脂、消炎等功效,红芪多糖对糖尿病、肿瘤等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4]。研究显示,红芪多糖治疗后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5]。PI3K/AKT是一个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信号通路,参与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发生[6-7]。研究表明,PI3K/AKT在肝脏胰岛素抵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7期2021-05-28

  • 红芪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梁婷婷,魏小成红芪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冯慧敏,李成义*,何军刚,李 玥,强正泽,贾妙婷,汪 莉,孙天雄,罗旭东,梁婷婷,魏小成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红芪为甘肃的大宗药材,主要含有红芪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微量元素、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调脂、降压等方面。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红芪化学成

    中草药 2021年9期2021-05-10

  • 响应面法优化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
    730070)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的干燥根,其最早记录于《神农百草经》[1]。1977年版《中国药典》将红芪列入黄芪项下,作为黄芪来源收载,《中国药典》自1985年版开始,将红芪由黄芪项下转为单一的一味中药[2]。红芪为甘肃道地药材,主产于甘肃陇南、武威、陇西等地区,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3]。药理成分分析表明,红芪中可能含有氨基酸(或蛋白质)

    动物医学进展 2021年4期2021-04-06

  • 红芪中的无机元素及其与药效活性成分关系的研究进展△
    州 730000红芪为甘肃特色中药材之一,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1],与黄芪功效相似,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敛疮的作用,历史上多与黄芪通用[2]。红芪主产区为甘肃定西,陇南武都、宕昌等地,尤其以陇南武都所产的道地药材“米仓红芪”闻名全国[3-5]。近年来,国内有很多无机元素影响中药材质量的相关研究[6-13],这些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无机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14],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12期2021-03-26

  • 黄芪和红芪比较研究进展
    iao的干燥根;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1]。二者均为甘肃道地药材,在历代本草中,红芪作为黄芪使用,并认为红芪是黄芪的优良品种,但随着对二者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红芪和黄芪并不属于同一中药,在1985年版《中国药典》中开始将二者分列单独使用。近年来,黄芪、红芪的比较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二者在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上均有一定差异,而对其系统的比较研究目前鲜有报道,本文对有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12-10

  • 宕昌县红芪规范种植技术
    别是闻名海内外的红芪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种植区药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红芪的品质,红芪生长周期缩短,种植范围不断扩展。为了保证红芪种植的质量,笔者认为要及时制定、完善、健全红芪质量监测和认证体系,推进红芪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以便使宕昌红芪生产有长足的发展。1 概况宕昌红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名称是膜荚黄芪,另一种称为多序岩黄芪(红芪)。宕昌红芪主产于恒水两岸,良恭河两岸,白龙江流域等地,在陇南地区的武都,礼县也有大面积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9期2020-11-19

  • 培育中药材红芪大品种的潜在优势分析
    的道路添砖加瓦。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1],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及气虚血衰等症。历代本草中多将红芪列入黄芪项下,作为黄芪使用,并认为红芪是黄芪的优良品种[2]。红芪作为甘肃大宗药材之一,现相关红芪方面的研究[3-6]逐渐出现。同时,培育更多的中药材大品种有利于体现中药材的市场价值,更有利于加快培育更多国际中药材大品种药材的步伐。本文从红芪药用历史、品种特色、资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5期2020-02-16

  • 补中益气说二芪
    指中药中的黄芪、红芪,二者均有补中益气之功,为常用的补气类药,临床常相须为用,故称二芪。二者由于产地出身不同,故临床应用还是有些许区别。黄芪,又名黄耆、北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中医学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适用于肺脾气虚,表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等病症。本品为补气诸药之最,其补气益气的功效可谓家喻户晓,《本草纲目》言“耆者,长也,

    养生月刊 2020年3期2020-01-02

  • 不同处理方式对红芪种子萌发的影响
    五种前处理方法对红芪种子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砂磨后常温水浸种24h,红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关键词 红芪;种子;发芽率红芪是甘肃陇南四大名贵道地中药材之一,属豆科多序巖黄芪,主产地以武都区安化镇米仓山为中心,辐射宕昌县、西和县、礼县、康县的高寒阴湿、半干旱、低半山等地带。其传统的栽植方式大多是种子实生繁殖,生长年限长,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人工栽植成功后,药农可边育苗(即培育种子)边采挖进行销售,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红芪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7-05

  • 红芪复方对CCl4致小鼠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筛方研究
    础上,总结了4个红芪复方经验方,红芪为主药,由红芪、丹参、郁金、柴胡、当归、莪术、茵陈、板蓝根、五味子和女贞子等中药组成。红芪(RadixHedysari)也称为独根,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是甘肃道地药材。本实验选取4个红芪复方经验方,用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筛选对肝损伤防治效果最佳的红芪复方。1 仪器与材料1.1仪器 KQ3200DE 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西北药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5-15

  • 甘肃红芪和黄芪血清移行成分对比研究❋
    100700)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 -Mass. 的干燥根。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 的干燥根[1]。红芪在甘肃的宕昌、武都、陇西、岷县等地均广泛栽培,其产量约占全国的95%以上[2]。黄芪产于甘肃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2019-03-29

  •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芪清除DPPH自由基的研究△
    州 730000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分布于甘肃六盘山和南部的山地,四川西北部等地。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能。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芪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癌等作用[2],为临床常用药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2期2019-03-08

  • 黄芪与红芪临床使用异同点探析
    一部)对于黄芪、红芪的功效和主治,在文字表述上完全一致,认为二者均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功效;临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1]。由于长期大量采挖,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为此黄芪被确定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受商业宣传的影响,红芪以“黄芪高级替代品”身份,较大规模地进入了现代药材流通领域。实际生活中,尤其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2期2019-02-26

  • 红芪、黄芪及配伍当归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增强免疫等功能。红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 Mazz.)的干燥根,药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等功效[3]。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项下,并列为上品。在历代本草文献中,黄芪项下的“赤水耆”“赤色者”即为西北地区应用历史悠久的红芪,认为红芪是黄芪的优良品种[4]。自1985 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将红芪单列为一种中药,现主要分布在甘肃陇南、天水、定西等地区,为甘肃十大陇药之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03-13

  • 甘肃不同产地红芪中总黄酮及总多糖含量测定研究
    建立甘肃不同产地红芪中总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葡萄糖为对照品,在波长分别为260、484 nm处测定甘肃不同产地红芪中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结果 甘肃不同产地红芪中总黄酮含量在2.82~6.79 mg/g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6%;总多糖含量在106.14~746.40 mg/g之间,加样回收率为102.90%。结论 甘肃不同产地红芪中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存在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芪中总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2期2018-02-01

  •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特征的甘肃8个主产县红芪药材鉴别研究
    究甘肃8个主产县红芪药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指纹特征,为不同产地红芪的鉴别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FT-IR技术,采集甘肃省8个红芪主产县110批红芪样品在4000~400 cm-1范围内的指纹图谱数据,对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进行光谱解析,对8个主产县红芪的FT-IR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比较不同主产县红芪的FT-IR指纹特征。结果 8个主产县红芪FT-IR指纹图谱的平均相似度大小排序为宕昌>礼县>西和>武都>漳县>岷县>陇西>渭源,陇西、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11期2018-01-05

  • 中药红芪药材的鉴定及有效成分多糖的提取工艺
    63000)中药红芪药材的鉴定及有效成分多糖的提取工艺李峥嵘(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药剂科驻马店463000)目的:探讨中药红芪药材的鉴定方法及红芪有效成分多糖的提炼工艺。方法:通过红芪的外形、切片及粉末显微等三种方式鉴定红芪的特征,比较水提醇沉法与碱浸提法提取多糖含量与得率。结果:(1)红芪外表呈红褐色,皮质坚韧,纹理清晰,味微甜,咀嚼无豆腥气味;(2)水提醇沉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固液比例1∶12,反复沉淀提取两次,1 h/次;(3)水提醇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8期2017-04-03

  • 不同生长年限红芪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00不同生长年限红芪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强正泽,李成义,李硕,王明伟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以不同生长年限红芪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微量元素特征与红芪质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不同生长年限的红芪,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红芪中12种微量元素,并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Duncan多重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判别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红芪中镍、镁、锰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生长年限与锌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10期2016-10-14

  • 不同月份红芪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0000不同月份红芪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强正泽,李成义,王明伟,李硕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 分析不同月份红芪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为红芪最佳采收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月份(6、7、8、9、10、11月)红芪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 不同月份红芪中铜、钴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铁、钙、锰、锌、镁、铬、钠、锂、镍、钾元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9期2016-09-13

  • 基于12种微量元素评价甘肃不同产区红芪质量
    评价甘肃不同产区红芪质量李成义,强正泽,王燕,王明伟,李硕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以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为研究对象,红芪中微量元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甘肃不同产区红芪质量,为红芪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铁、铜、钙、锰、锌、镁、铬、钴、钠、锂、镍、钾微量元素含量,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公因子,建立质量综合排名分析函数。结果提取了3个公因子F1、F2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6期2016-07-31

  • HPLC法鉴别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研究
    色谱法鉴别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价值。方法: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150 mm × 4.4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2∶[KG-*3/5]68);流速1 ml/min;柱温:25℃。分别对黄芪与红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2.024~10.120μg范围内,黄芪甲苷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稳定、可重复的特点。黄芪中明显含有黄芪甲苷,而红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十分微少,可提供此法鉴别黄芪与红芪。【关键词】黄芪;红芪;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5期2016-06-22

  • HPLC法鉴别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研究
    LC法鉴别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研究刘翠华昌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材科,广东广州510515【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黄芪与红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价值。方法: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150 mm × 4.4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 ml/min;柱温:25℃。分别对黄芪与红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2.024~10.120μg范围内,黄芪甲苷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稳定、可重复的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9期2016-06-21

  • 黄芪与红芪超滤物对血瘀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代谢水平的影响
    000)黄芪与红芪超滤物对血瘀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代谢水平的影响王志旺魏舒畅刘永琦颜春鲁王瑞琼程小丽(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目的研究黄芪与红芪超滤物对血瘀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注射地塞米松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复制血瘀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观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及其代谢水平,分析黄芪与红芪超滤物抗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1.32 g/kg黄芪超滤物与1.68 g/kg红芪超滤物可减缓血瘀性脑缺血大鼠体重的下降,提高模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2期2016-01-29

  • 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MSCs体外增殖与染色体的影响
    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MSCs体外增殖与染色体的影响王倩1岳卫东刘永琦1,2,3(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陕西宝鸡721300)摘要〔〕目的探讨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及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红芪最佳浓度(20 mg/L)培养72 h后MSCs为实验组,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3期2015-12-30

  • 红芪与黄芪功效相似
    卫仁中药饮片厂▲红芪饮片 ▲黄芪饮片 ▲红芪的叶▲红芪植物全株红芪又名红皮芪、独根,是黄芪的易混品,其功效同黄芪,历史上也曾是黄芪的另一种商品规格。但因红芪来源和性状与黄芪不同,《中国药典》已经将其单独列出。红芪来源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等地;黄芪又名黄耆,来源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红芪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药材整品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长10 ~50cm,直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1期2015-11-03

  • 基于因子分析探讨影响甘肃红芪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
    分析探讨影响甘肃红芪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李成义,强正泽,王燕,王明伟,李硕*(甘肃中医学院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探讨影响甘肃红芪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方法:应用SPSS 21.0对红芪生长的海拔、经度、纬度、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无霜期、≥10 ℃积温日、≥0 ℃积温日、≥10 ℃积温、≥0 ℃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均日照数、年辐射量、年平均干燥度等环境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提取了5个公因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5期2015-09-25

  • 超滤与醇沉对黄芪、红芪抗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滤与醇沉对黄芪、红芪抗大鼠脑缺血的影响*刘永琦, 王志旺△, 魏舒畅, 颜春鲁, 王瑞琼, 李应东(甘肃中医学院, 兰州 730000)目的:比较超滤法与醇沉法对黄芪与红芪保护脑缺血大鼠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黄芪与红芪水煎液、醇沉物、超滤物及正常、模型等组,在给药的基础上注射地塞米松来复制血瘀证模型,实验结束时结扎颈总动脉来复制脑缺血模型,通过观测脑组织代谢水平及抗氧化系统的活性,研究超滤法与醇沉法对黄芪与红芪抗脑缺血作用的影响。结果:6 g(原生药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06-09

  •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红芪多糖工艺优化
    声波协同酶法提取红芪多糖工艺优化文 / 李冰, 于长青*, 郝琴, 张晓雪, 魏文慧(甘肃省轻工研究院 分离技术开发中心 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 兰州730000)本研究以甘肃道地药材红芪为研究对象,以超声波协同酶解技术为提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红芪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红芪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00 ℃,超声功率为120.00 W,溶液pH值为5.0,料液比为1:10,用酶量为0.4%,红芪多糖提取率为5.

    中国食品工业 2015年7期2015-03-02

  • 移栽密度对红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南746000)红芪(radix hedysari)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痹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状[1]。红芪与黄芪(Astragalus radix)同科异属,临床常与黄芪通

    草业学报 2014年3期2014-11-12

  • 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0)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比较△李成义,王燕,强正泽,杨建成,王明伟*(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对产区与指标性成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柱为TC-C18(2)柱(250mm×4.6mm,5μm),TC-C18保护柱(1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8nm,柱温为

    中国现代中药 2014年10期2014-09-26

  • 红芪水提物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Δ
    发展[1-2]。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yum Polybotrys)的干燥根[3],红芪水提物是从红芪中提取的一种复合生物碱,研究已证实其可提高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清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生成、增强免疫力、抗衰老[4-7]。已有研究证明,红芪水提物能减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脏的出血、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炎症因子网络的启动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与核因子(

    中国药房 2014年15期2014-05-21

  • 应用ITS序列对中药材红芪进行鉴定的有效性分析*
    519041)红芪(Radix Hedysari)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的干燥根,为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在甘肃省分布较广,其中岷县最为出名[1]。中药材传统鉴定技术多采用新鲜植株材料,鉴定人员需具备一定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和经验,市面上销售的红芪多为加工过的药材,其表面性状及显微特征均已发生变化,给鉴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3]。本文采用ITS序列对中药材红芪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旨在探讨ITS条形码技术对中药材鉴定的有效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期2013-09-21

  • 不同试剂浸种对红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730070)红芪为多序岩黄芪 (Hedysarum 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1],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项下,与黄芪同科异属,临床与黄芪通用,被列为上品[2-3]。药理研究证明,红芪有强心、利尿、降压、护肝、抗肾炎、提高免疫等作用[4-6]。因富含红芪多糖、人体外源性氨基酸及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能明显诱导多种免疫因子的生成,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具有抗肿瘤、衰老和炎症等多种作用[7]。红芪是甘肃地道中药材,在宕昌、武都、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0期2013-09-12

  • 红芪多糖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
    肝病。历代本草中红芪记载于黄芪项下,列为上品〔3,4〕,与黄芪的功效相似,多糖为红芪主要成分之一。本实验研究红芪多糖抗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药品 红芪多糖、黄芪多糖、红芪水煎液,均由甘肃中医学院药化实验室提供。二甲基亚硝胺(DMN),购自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批号:20110308。大鼠 ALT、AST、HA、LN、Hyp、PCⅢ、Ⅳ-C ELISA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生理盐水,购自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2期2013-08-22

  • 红芪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宁530001)红芪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欧阳亦华1颜 剑2(1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药剂科,广州511400;2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宁530001)目的 建立一种红芪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80%乙醇回流除去蛋白、氨基酸、单糖、双糖、低聚糖等杂质,并用热水分离提取红芪多糖,以葡萄糖作为换算因子,绘制标准曲线,用蒽酮-硫酸分光光度法对红芪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检测波长为625nm,得到葡萄糖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6.3263*c+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0期2013-04-27

  • 红芪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730070)红芪是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在中医临床上主要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等(国家药典委员会,2005)。有关人和鼠的研究表明,红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王玮等,2000)、改善心血管系统缺血、缺氧现象(马海彦等,2009),改善抗氧化机能(海力茜·陶尔大洪等,2007)、抗肿瘤(雷丰丰等,2008)、抗病毒(张宸豪等,2005)以及保护肝脏(任远等,2000)等作用。有关红芪对畜禽作用的报道较少。来自本研究小组的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

    饲料工业 2013年1期2013-02-20

  • 中药红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洁 杜婕莹中药红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邓六勤 吴宝仪 陈 洁 杜婕莹红芪;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红芪(Radix Xedysari)为豆科岩黄芪属(Leguminosae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植物,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红芪为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即可[1]。红芪其根皮为红棕色,故因此而得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按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描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2013-01-30

  • 红芪、党参复方添加剂对肉仔鸡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钟光柱 王 荣红芪是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在中医临床上主要用于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等;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国家药典委员会,2005)。中医上常常将两者联用,以达到更好的补中益气效果(国家药典委员会,2005)。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1%的红芪、党参复方能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和胴体品质(郭艳丽等,2010)。但有关二者联用对肉鸡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

    中国饲料 2012年19期2012-07-12

  • 留茎高度对红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7000)药用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1],其味甘、性温,具有强心、降压、活血、养颜、止汗、利尿等功效。治气虚水肿、久溃不敛、蛋白尿、糖尿病。主要成分红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衰老、抗炎等多种作用。关于红芪的研究国外尚无报道,国内对红芪的研究都局限于对其化学成分[2-5]、药理[6-7]作用的研究,红芪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栽培和管理措施,对栽培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已有报道[8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5期2011-06-08

  • 中药红芪研究现状①
    730050)红芪(Radix Hedysari)也称为“独根”,是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红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之功效,生用可治自汗、盗汗、浮肿等。炙用可以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肚、气虚及一切气虚血衰之症。1 红芪的药用历史及品种红芪与黄芪同科异属,在我国西北地区多以红芪代用黄芪。梁·陶弘景在论述黄芪时提到:“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俗方多用,道家不须[1

    中外医疗 2010年5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