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

  • 精神的畅游
    书画,还是立体的陶塑创作,在艺术形式语言的运用和创作上,都是一脉相通的,只是所运用的工具材料、艺术手法、风格语言不同而已。中国画主要以工笔和写意两种表现形式来创作,而立体陶塑创作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主要有写实、写意、装饰、变形、夸张、抽象等。就写实和写意而言,写实所表现的是以形写神,侧重于严谨科学的技术性表现,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具象塑造;写意则追求以神写形,更侧重于内在生命精神的挥发,强化主观意识思想的创造。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运用,体现出了艺术家

    走向世界 2023年40期2023-11-12

  • 4000年长江流域发现最早人类指纹
    石家河遗址出土陶塑人像一件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像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发现疑似指纹痕迹。4 月14 日,经著名指纹鉴定专家现场确认,在陶塑人像左耳下、右耳下两个地方发现的疑似痕迹,确为人类指纹,系制作器物过程留下的立体指纹。据介绍,这些是长江流域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指纹遗迹。这件陶塑人像非常小,宽约2.8 厘米,高约3.7 厘米。经专业人士指点,在其上肉眼隐约可见一些纹路。该陶塑人像出土于石家河三门湾遗址地层,距今约4000 年。出土时有残缺,表面有附着

    艺术品鉴 2023年13期2023-08-22

  • 浅析汉代陶塑风格的形成
    空前绝后的发展。陶塑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艺术风格浪漫、稚拙、清秀、朴素等,是当时社会鼎盛时期封建制度和文化浩瀚衍生的产物,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两汉陶塑风格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有三个:一是自身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陶塑造型的特点,三是审美思潮的风行。因此,身为陶瓷雕塑工作者有必要深入探讨,分析汉代陶塑艺术形成的原因,从中挖掘出其内在的精神魅力和艺术魅力,再运用到实践中,感受其价值所在。一、自身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期,尤其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期2023-03-04

  • 黔南牙舟陶塑的活态传承与非遗文创产品研究
    自江西窑口瓷塑、陶塑的文化辐射。汉唐、宋元的高古陶瓷多是单色釉陶瓷,平面装饰技法多是以划、刻、剔或模印纹样为呈现方式,造型及立体性装饰技法则多是以各类动物样式捏塑为叠加手段。例如,宋代景德镇瓷塑和吉州窑陶塑形象逼真而富有灵气,素雅简练却生动活泼。牙舟陶充分汲取了上述艺术手法和造型特点。牙舟陶也属于单色釉陶,捏塑等立体性装饰技法和艺术风格多是延续了宋元高古陶瓷的风貌。进入近现代,牙舟陶在借鉴和吸收中逐渐形成和创造了具有自身风格的艺术特色。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

    天工 2022年25期2022-11-02

  •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221“动物”是陶塑作品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也是人们一开始制作陶塑时经常采用的素材。“动物”陶塑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年间,当时已经有了“鸡”、“牛”等家畜的陶塑,而且具备了一定的韵味。在明清时期,“动物陶塑”无论是在形象还是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鼎盛阶段,大量陶塑作品的出现将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虎”在所有的“动物陶塑”中颇具代表性意义,虎本身就有着灵性,通过对虎的塑造也能反映出作者个人的情感以及心态追求。因此,我们在欣赏此类作品的时候也必须渗透自己的主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2022-10-19

  • 双墩陶塑人头像与蚌埠城市品牌建设
    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图1)是蚌埠文化的精神图腾,是淮河文化的代表性文物,被誉为中国最早最美的人面雕塑,为国家一级文物、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一直以来,对于她的研究集中于考古学、历史学、美学的框架内,多从她的造型艺术、制作工艺、成分构成、雕题纹面、考古学分期、历史学意义、美学价值等方面予以探讨,而忽略了其作为一件蚌埠文化与淮河文明珍贵文物的现实意义。图1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1 蚌埠城市品牌建设现状蚌埠在其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开拓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2期2022-08-16

  • 论大型陶塑创作要点 ——“袁家骝、吴健雄”像创作总结
    文化的坚持。就以陶塑为例,纵观传统陶塑的起源与发展,传统陶塑与现代陶塑理念实质上存在着一种竞争的关系,当传统占上风的时候就获得传承,当现代陶塑理念占上风时就会扎下根来,这恰如中西方文化当下所处的局面,是对立、相融还是竞争,陶塑创作者亦应当具有本身的思考以及选择。一、题材的选择当代大型陶塑的题材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及目的性,其与传统陶塑不同之处在于观念的更新,体积、静态平衡、简洁、宏伟,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题材的选择。“袁家骝、吴健雄”像是以两位中国的物理学家为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2022-07-16

  • 石湾陶艺《和合二仙》陶塑艺术作品赏析
    陶艺《和合二仙》陶塑设计说明:和合二仙源于唐朝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形象,“寒山云: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更是流传千古的哲理名言。经过民间的流传,变成了两个面相饱满的仙童的形象,并且成为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和题材。作品中一人持颗粒饱满的禾穂,一人持宝盒,谐音和合,神态欢愉快乐,相映成趣。无论从面相、形态、动作以及衣纹、着色来看,整件作品都充满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6期2022-07-13

  • 淮河中下游地区史前遗址出土动物陶塑研究
    不够充分。动物类陶塑作为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存,更是处于研究的边缘地带。本文尝试对该区域史前动物陶塑的发现情况进行梳理,探讨其特色及价值,以丰富对淮系文化内涵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动物陶塑发现概况淮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史前动物陶塑多数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只有少量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从分布地区看,主要集中于淮河干流附近的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地区,主要文化遗址有江苏省泗洪顺山集、高邮龙虬庄遗址和安徽省蚌埠双墩、定远侯家寨、濉溪石

    文物春秋 2022年2期2022-05-19

  • 郑州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动物陶塑简论
    □周一峥 魏一晋陶塑,即雕塑陶器,是陶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史前时期各文化区先民已普遍制作动物形陶制品。就学界既有研究来看,李锦山列举部分史前器物造型或图像上动物因素,结合史料等其他证据,推论它们与图腾崇拜相关,是早期宗教的反映[1]。安家瑗举陶、石、玉等多种材质动物造型证据,认为这些材料除艺术价值外,还能反映诸如精神内涵、生态环境等其他问题[2]。郭梦较为详细地梳理国内史前动物陶塑,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时空分布研究,推论这些陶塑可能具备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3期2022-04-23

  • 开启石湾陶艺进阶之路
    都有过被屋脊上的陶塑深深震撼的经历。数十米长的陶塑屋脊上,或亭台楼阁;或戏中人物;或花鸟树木……琳琅满目、活灵活现、历久弥新。这些陶塑仿佛一张亮丽的“名片”,因为它们的存在,直接赋予了佛山“南国陶都”的桂冠。它们最常出现在岭南的庙宇祠堂、学宫书院;也曾与官窑比肩同列,跻身皇家的案几之上。随着时代与生活方式的变迁,绵延千年的窑火,已不似当年那般辉煌、耀目。但作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中的沧海遗珠,“石湾陶艺”这块金字招牌需要被当代“石湾”人再度擦亮。如今,“石灣”早

    收藏·拍卖 2022年2期2022-04-13

  • 陶土乡情:郭宝寨与他的雕塑
    映他个人化情趣的陶塑作品。不管是他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还是小型的架上陶塑作品,总是有一种叙事性特点贯穿其中。其一是“宏大叙事”——重大历史题材的雕塑和纪念性标志性城市雕塑,其二是“个人叙事”——即充满着浓郁情趣的北方农村生活场景和人情世故的陶塑。叙事性是现实主义雕塑特质,作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雕塑家,自然受到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洗礼。对于雕塑叙事性之于广大公众的教育和审美熏陶功能,整整那一代的雕塑家自然比较看重。但有所不同的是,郭宝寨

    雕塑 2022年1期2022-03-13

  • 非遗传承人王令涛:传承传统文化,让非遗活在当代
    造型……只见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王令涛巧手翻飞,一会儿工夫,一个荷叶状的杯子就出现在记者眼前。随后他又取了一小块陶泥,捏成小鱼、荷花点缀杯中,鱼鳞、鱼尾细节生动,荷花花苞逼真。“碧筒饮在唐朝就有记载,在文人雅士间广为流传。古人采摘刚刚冒出水面、卷拢如盏的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通过茎管吸酒。用来盛酒的荷叶被称为‘荷杯‘荷盏‘碧筒杯,在唐朝时很受追捧,可谓当时的‘网红酒具。”对着聚拢在身边的游客,王令涛一边制作,一边生动地讲述着碧筒杯的历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12期2022-02-01

  • 岭南民俗风情画 ——论石湾陶塑瓦脊艺术风格及影响
    8000佛山石湾陶塑瓦脊,又叫“花脊”,在岭南和东南亚地区被广泛运用于屋宇、庙堂、宫观等建筑的屋脊装饰上,是指用陶塑烧制而成的各种花草、树木、人物、动物等雕塑的总称,但有的人士又会把只装饰有花草、树木的称为“花脊”,把装饰有人物的称为“人物脊”或“公仔脊”,而把花脊上的陶塑人物称为“瓦脊公仔”。其中,以人物瓦脊最具艺术表现力。第一章 陶塑瓦脊历史渊源1.1 陶塑瓦脊的兴起佛山石湾地处岭南,素有“南国陶都”之称,历来以出产陶塑闻名天下,其陶塑的烧制历史久远。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2022-01-05

  •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陶器的社会价值研究
    而作的陶质明器。陶塑模制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用具、建筑式样和构造,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生活习性和建筑风貌。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汉代的厚葬之风虽然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但从另一方面又推动了汉代陶塑的发展。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陶罐、陶鼎、陶盒、陶壶等是储存物品的生活器物,还有陶简瓦、陶瓦当,说明墓葬中有楼阁、碓房等建筑物。严格意义上说,此类属于建筑物品,不算陶器类。漆皮陶、陶瓷壶反映了陶器制作水平的飞跃,也为之后向瓷的转化奠定了基础。海昏侯墓出土的陶器再现了西汉

    艺术家 2021年9期2021-11-26

  • 瑞兽陶塑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发展历史过程中,陶塑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瓷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陶瓷手工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陶塑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本文以陶塑题材中的瑞兽为创作元素,通过对写实瑞兽进行卡通装饰,设计制作一系列现代萌版陶塑文创产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趣味性。结合本次创新实践成果,以期为今后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  瑞兽;陶塑;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基金资助:苏州市职业大学2021研究性课程,项目编号:SZD

    江苏陶瓷 2021年5期2021-11-11

  • 岭南宗祠建筑屋脊陶塑装饰色彩研究 ——以广州陈家祠为例
    彩构成主要体现在陶塑、灰塑以及彩绘上,其中以陶塑最为突出,不仅是因为陶塑工艺本身(上颜色釉)所致,更为重要的是陶塑装饰在岭南建筑中属于最为“贵重”的装饰,造价相对昂贵,往往置于建筑最高处(屋脊之上),是整个建筑的“脸面”,因此其色彩装饰在整个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广州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 年)落成,是清晚广东地区陈氏族人合资捐建的合族祠[2],是整个近代时期,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祠

    湖南包装 2021年4期2021-09-05

  • 中国传统陶塑艺术中叙事性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2]。2 传统陶塑艺术的叙事性中国传统陶塑具有艺术性、人文性、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按造型主要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建筑模型等,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动态、情节、内容来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叙事内容趋向于反应社会现实。回望历史,用叙事性语言来分析和解读中国传统陶塑艺术作品,从叙事的题材、风格、手法和故事情节上,深入剖析形象的内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现文物与文化内涵的整合,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陶塑艺术的文化价值,阐释陶塑艺术中叙事性

    陶瓷 2021年6期2021-07-17

  •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张可松一、引言陶塑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独具艺术魅力,自战国至秦汉,陶塑的种类不断丰富,制作方法日趋丰富成熟。汉代时期的陶塑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从早期继承秦代陶塑明快洗练的写实风格,到中后期造型生动、不拘细节的风格,展示出陶塑创作经历的演变与创新。艺术的规律是一致的,现代陶艺创作与历代陶塑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现代陶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风格的影响,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天工 2021年3期2021-01-08

  •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10013)1 陶塑与瓷塑的起源以陶瓷材料、工艺表现的雕塑造型艺术大致分为陶质和瓷质两大类。先陶后瓷,瓷塑由陶塑发展而来。远古石器时代,陶塑已开始出现。比如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鸟和人首蛇身壶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塑小猪等,造型淳朴天然,都是最早的陶塑。商代青铜工艺制作需要大量的陶范,用于金属成型的模具,这带动了陶塑的发展。到战国时期,制陶工艺已具备了相当成熟和系统的技术。瓷塑起源于陶塑,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瓷塑,是江苏南京出土的三国时期

    陶瓷 2021年8期2021-01-07

  • 济南厨师“半路出家”玩陶塑首创“孔门七十二贤”作品
    行“从艺”的济南陶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令涛,用灵巧的双手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创作出了不同类别和题材的手工陶塑作品。不仅如此,“半路出家”的他还在中国首创“孔门七十二贤”陶塑。半道入行从厨师蜕变为技艺传承人1994 年,16 岁的王令涛考进一所烹饪学校学习烹饪,两年后进入高端酒店做雕花、盘饰等手艺。其间,因其雕刻的作品生动美观,不少顾客想带回家留作纪念观赏。“在酒店雕刻的作品一般都是用萝卜、黄瓜等果蔬当原材料,储存性很差,没几天就会烂掉,达不到长时间观赏的

    北广人物 2020年43期2020-11-08

  • 徐州泥塑田野考察报告
    经很多年了,他将陶塑制作中的一些独特手法运用到泥塑当中,使得自己的泥塑作品更具有个性色彩并增强了泥塑作品的可塑性与延展性。【关键词】徐州泥塑;王光永;陶塑;汉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160-01一、徐州泥塑的起源俗话说“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是彭祖文化与两汉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文化、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徐州交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徐州汉朝文化为主的文

    戏剧之家 2020年20期2020-07-20

  • 论汉代陶塑对当代紫砂雕塑的启示
    王有贵中国陶塑的历史相当久远,各地出土的陶土碎片可谓数不胜数,在汉代的时候,陶瓷行业就已经相当成熟,相应的也就出现了一些陶塑制品。汉代陶器没有后世瓷器釉器那种光彩华丽的外观,普遍追求实用和简洁,这是汉代陶器最大的特点之一。在此氛围下诞生的汉代陶塑同样带有类似的特点,汉代陶塑呈现出最直观的一面是它的体积、形体空间的处理手法以及材质本身的美,这些构成了基础的美。两汉时期尚未发展出系统纷繁的美学观念,人的审美以及大众的审美都处于一个十分开放的状态,或者说蒙昧的状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2020-02-03

  • 陶塑佛像创作的思考 ——作品“挖耳罗汉”的创作感悟
    丽的分支——紫砂陶塑。紫砂陶塑尤其是其中的佛像塑造具有着丰厚浓郁的中国传统陶塑文化的风采,但在七八十年代,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迎向世界的时候,这一艺术形式亦经受了相当严重的冲击,在对自身保守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的向往中,很多传统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普遍陷入了迷茫,紫砂陶塑亦一度沉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人在最初的惊讶过后飞快地醒悟过来,迅速地摆脱了自我否定,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汲取着世界的知识和文化,紫砂陶塑正是通过对于佛像塑造上的突破迎来了艺术的回归。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2020-02-03

  • 岭南传统祠庙脊饰艺术的修辞学表达 --以普济禅院为例
    屋顶山脊上的石湾陶塑脊饰,人物繁多,场景宏大,最早历史有近两百年之久,可谓是澳门传统祠庙装饰一绝,与广州陈家祠、佛山祖庙的屋脊陶塑装饰一脉相承。一、普济禅院的脊饰修辞表达建筑语言修辞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建筑语言能恰当的表现建筑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好的实现要表达的效果。从修辞符号学的角度来考察普济禅院的建筑艺术,从布局、装饰和构件等方面剖析这个澳门最大的古老寺庙的艺术性语言是很有必要的。修辞手法和实践借用到建筑的装饰中,是常见的建筑修辞表达。建筑装饰是组成整体建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16期2019-12-24

  • 广西隆林偏苗族文化在陶塑创作中的表现
    [關键词]民俗;陶塑;创作一、对地方性民俗文化(广西偏苗族)的了解和调查2017年广西隆林县德峨少数民族乡进行艺术考察。隆林各个民族自治县属于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处于海拔比较高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山路崎岖,有土楼和质朴的民风。不同于北方的赶集,这里的圩日人们穿上美丽的民族服饰,笔者偏爱偏苗族的朴素与大气,黝黑的粗土麻布的裙子。来往的人,络绎不绝的各种少数民族,赶圩不仅仅是当地人采购的集市,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他们间的传统市集,自古到今在传

    天工 2019年2期2019-06-11

  • 浅析宜兴陶塑的工艺与表现形式特征
    郑先觉关键词:陶塑;工艺;形式宜兴地处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以产陶器出名,多以缸、碗、盆、罐为主。据考证,东汉时期,宜兴就形成了制陶中心,主要的陶塑是鸡、鸭、牛、鸟等动物雕塑,造型极为简单,形象稚拙,用来装饰器物。两晋时的宜兴陶塑有了初步地发展,出现了一些较为逼真的人物陶塑,堆塑和捏塑作品逐渐增多,制作手法比较单一,形态笨拙。两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的空前繁荣、人口数量的增加、宗教的世俗化趋势明显和陶瓷工业南移等多方因素,使得宜兴陶塑表现形式多样化。明、清以

    工业设计 2019年12期2019-03-18

  • 岭南精神下的石湾陶塑形式语言及风格演变研究
    岭南精神”是石湾陶塑的形式语言及风格演变的内在动力,岭南精神基于整个岭南文化的大背景,集岭南艺术各家之所长,融会贯通,再经历史的沉淀揉入石湾陶塑之中,推动了石湾陶塑的发展。石湾陶塑展现出地方性、民俗性、民众性的文化特性。石湾陶塑是陶瓷艺术的重要分支。它不仅具有陶瓷艺术的特性而且具有岭南文化特性,构成了石湾陶塑独特的艺术形式语言。石湾陶塑又称“石湾公仔”,人物公仔、动物碌胎毛技法、山公三者是石湾陶塑艺术的形态,根据石湾陶塑风格的演变而变化。石湾陶塑带有强烈的

    陶瓷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1

  • 陶塑兔子
    手掌,一只褐色的陶塑兔子(手机挂件)显露出来。小小的一只,一道黑色裂纹横在前身,丑丑的,好像会发抖。她和这只沉默的兔子一起凝视少年,最后,兔子栖息在少年的手心。童郑重地说道:“我把兔子送给你啦!”少年只觉得这小小的兔子无比沉重:“兔子,一定有故事吧!”兔子放在童身边已有六年了。那一年,她读初三,中考逼近。依稀记得在某个旧得泛黄的日子,她在饰品店,目光扫过架子上漫布如星辰的挂件,直直地落在一对蒙了灰尘的陶塑兔子上。裂纹仿佛闪电,击中她,这陶塑兔子多么像她啊,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11期2018-11-13

  • 唐三彩小品赏析
    在唐三彩制品中,陶塑小品的数量众多,其中不乏精美之作。它在艺术造型、制作技法、装饰彩釉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具有自身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特色,是长安诸窑与河南诸窑的大宗产品之一。陶瓷小品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人物、动物、建筑模型、生活用具、玩具等,人物类数量众多。还有猴、虎、马、骆驼、牛、羊、狗、象、兔、鸡、鸭、龟、蛙、蝉,以及各种飞鸟等。玩具类有猴头陨、人头陨、塔、庙、权、纺轮、轿、车、铃、珠以及蛋形玩具等。陶塑小品的制作均以高岭土为原料,主要采用模制

    收藏界 2018年4期2018-10-12

  • 以佛山祖庙为例试析广府陶塑脊饰的色彩特征
    300141)陶塑和灰塑在岭南建筑装饰中被并称“两塑”,它们与木雕、石雕、砖雕共同构成了该地区传统建筑的主要装饰形式,其中陶塑在建筑中一般用以脊饰,多见于祠堂庙宇或大户豪宅,是广府地区的独有装饰并一度影响港澳与东南亚。陶塑脊饰又称“瓦脊”或“花脊”,是主要装饰建筑正脊、看脊及垂脊、戗脊等部位和端头的建筑构件,其产生时间应在明代,但至清代才得以发展成熟,形制上主要脱胎于博古脊,有单双面之分,鼎盛期的瓦脊规模宏大,多见数段拼合塑造。瓦脊题材从早期花果鸟兽为主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4期2018-04-10

  • 汉代动物陶瓷雕塑艺术风格的成因
    一、艺术风格成因陶塑动物在汉代的流行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有其自然属性的原因,其次还包含两个因素:第一,两汉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时期,原来存有的礼制体系逐渐在消亡,墓葬制度当时包含在这种体系中,也在随之而改变,由厚葬改为倡导薄葬。大量的陶塑动物模型逐步取代现实中的实物,成为汉墓中殉葬的主要元素;第二,陶俑的出现,迎合了汉代当时社会的文化遗俗。在墓葬的各种仿生陶器中,都呈现出充斥现实,这种墓葬不仅满足了墓主人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也没有违背当时薄葬习俗的要

    艺术家 2018年5期2018-01-24

  • 黄河流域彩陶人形及相关陶塑研究
    期以后,人物造型陶塑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包括大量仿人体局部造型的器物,如人头形、陶足、陶靴等陶塑。这些器物大量出现在黄河流域沿线,它们造型奇特,或稚拙、或灵巧、或诡异,体现出史前先民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与设计理念。[关键词]彩陶;陶塑;原始艺术;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2-0023-02彩陶是史前人类重要的生活器具,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所以在其出现之初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彩陶是原始社会的主

    丝绸之路 2017年22期2017-12-11

  • 館藏一百零八將水滸人物陶瓷及篆刻展
    百零八個水滸人物陶塑及一百九十四方印章。“石灣陶瓷”及“廣東名家篆刻”系列是藝博館珍貴館藏的一部分。其中陶塑展品的作者為藝術風格獨樹一幟的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劉藕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他大寫意手法捏塑傳統題材,在石灣陶塑藝術上另闢蹊徑,運用肌理和釉彩揉合造型的手法創作一百零八將雕塑,人物性格各具特徵,神形具備、栩栩如生。篆刻部分則有已故澳門書法篆刻家林近,其及門生黃匡華、曹西強、何斌等名家作品,展現每位作者的藝術特色及他們之間的傳承關係,從中更可瞭解澳

    澳门月刊 2017年10期2017-10-14

  • 陶塑
    中国陶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現。秦汉两代已有很大的发展,质朴劲健是其主要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陶塑艺术发展缓慢。到了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空前发展,贵族阶层厚葬之风盛行,作为随葬明器的陶塑在艺术上取得快速发展。宋代以后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和末期,随着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宗教信仰较之以前逐渐淡漠,对于死后的墓葬礼仪也趋于简化,盛行了千余年随葬陶塑的习俗,逐渐为纸扎人马所替代,陶塑艺术随之步入尾声。镇原县博物馆馆藏陶塑栩栩如生。1.

    丝绸之路 2017年8期2017-05-26

  • 汉代陶猪
    文化时期还出现了陶塑猪的形象,表明当时猪已经被驯化饲养,并被作为陶塑艺术品加以表现。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两件陶塑猪首,是迄今我国发现时代较早的陶猪雕塑艺术品。但作为随葬明器的陶猪圈建筑模型的大量出现是在汉代,以后的历代墓葬中陶猪才渐渐地多起来。偃师地处中原,汉晋时期属河南郡,唐代开元年间属河南府,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从偃师出土的陶猪及猪圈可以看出汉唐时期北方猪的饲养和当时居民的生活方式等的某些方面。我国古代崇尚厚葬,汉代政治稳定,农业得到长足的发

    丝绸之路 2017年8期2017-05-26

  • 论汉代动物陶塑艺术风格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00)论汉代动物陶塑艺术风格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夏金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动物陶瓷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汉代动物陶塑对现代雕塑艺术发展影响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同样是影响和体现现代雕塑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的价值所在。汉代动物陶塑;艺术风格 ;影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使汉代陶瓷雕塑产生了卓越的成就与积极的深远影响。动物陶俑在汉代时期形成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诠释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力量。一、汉代动物陶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2017-03-14

  •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胡长春摘要:汉代陶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存在,它是汉代雕塑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发展结晶,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它扎根于现实注意土壤之中,是两汉文化发展的产物。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直处于发展演变状态,以一种艺术风格对其进行概括显然是不合适的。通过对两汉不同时期陶塑的类型和特征的分析,梳理出其艺术风格形成和文化、观念、思维之间的联系,为更全面的了解汉代陶塑艺术精神作一些理论探索。关键词:汉代;陶塑;风格;艺术精神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艺术评鉴 2016年18期2017-02-22

  • 汉代动物陶瓷雕塑的艺术风格研究
    雕、雕镶等。动物陶塑是陶瓷雕塑造型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其涵盖一切以客观世界动物或神话、想象中动物为对象的雕塑形式,是一种具有空间感的、可视可触的立体艺术品。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以动物形象为圆形的粘土模塑品,到了新时期时代陶瓷工艺得到发展,动物陶塑开始萌芽。到了夏商周时期,动物陶塑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进入汉代,社会经济繁荣,厚葬之风盛行,加之制陶技术不断提高,动物陶塑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与基础。汉代的动物陶塑按动物种类可分为家禽家畜类(猪、羊、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1期2017-01-18

  • 从仰视到平视 近代石湾陶塑艺术风格的源流与演变
    到平视 近代石湾陶塑艺术风格的源流与演变□ 黎丽明Li liming广东石湾,是岭南地区重要的陶器产区。石湾窑,自古以来属于民窑体系,其生产均为民间日用所需,以各式各样日常生活所需的瓦器(当地人称为“缸瓦”)为主。在瓦器以外,石湾也以陶塑,即“石湾公仔”声名远播。石湾陶塑的历史,远比日用瓦器要短。装饰于祠堂、庙宇等大型公共建筑物屋脊之上的瓦脊陶塑,18世纪(乾隆年间)已极为流行,及至20世纪初走向衰落。用作案头摆件的小件陶塑,大约是19世纪末开始走向全盛。

    收藏家 2016年12期2017-01-04

  • 跃进村汉墓的陶塑艺术 ——四川汉代陶艺管窥
    崴跃进村汉墓的陶塑艺术 ——四川汉代陶艺管窥□魏 崴四川发掘了大量的汉墓,其中出土有陶塑的汉墓比比皆是,其数量之大、品类题材之丰富,足以形成对四川汉代陶塑的专门研究之学。本文以成都青白江跃进村的汉墓群为例,对其所出土的汉代陶塑的艺术特质进行分析,借此以一见全,以小见大,从中窥见四川汉代陶塑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制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中,宁封曾为黄帝的陶正,是一个制陶的能工巧匠。昆吾也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篇》载:“皋陶作刑,昆吾作陶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6年12期2016-12-25

  • 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艺术审美
    034)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艺术审美王斯文(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红山文化的陶塑人像,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掘出土的陶塑人像数量并不多,但确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红山文化的陶塑人像具有人体美、造型美和工艺美等特征;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角度看,红山文化的陶塑人像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雕塑艺术的研究价值,而且是红山文化时期人类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领域。红山文化;陶塑人像;艺术审美红山文化遗址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09

  • “陶醉东方”佛山新陶塑作品展亮相景德镇展出百件独特艺术风格作品
    陶醉东方”佛山新陶塑作品展亮相景德镇展出百件独特艺术风格作品文/余静Nearly 100 new pottery works with unique and different styles coming from Foshan,titled “the east was intoxicated by pottery”, exhibited in the art gallery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from the

    陶瓷研究 2016年3期2016-11-03

  • 独具艺术风格的陶业文化:石湾陶塑技艺
    的陶业文化:石湾陶塑技艺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是在当地民众日常烧造陶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陶塑艺术遗存,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湾陶瓷烧造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即有陶器遗存,唐代出现大型窑场,两宋时期达到空前发展,而明清时期更是进入其鼎盛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湾陶塑不断成型,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凝练,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造型生动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2期2016-10-13

  • 看展
    统,也是现代提起陶塑,你或许会联想到笨拙、简朴这类词语,而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此次展出的陶塑作品,让人对陶塑有了新的认识。“我把国画、书法和剪纸的朴素之感,融合在我的陶瓷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手法,在石湾传统陶塑占主导地位的领域中,走出一条新的路。”一直以来,封伟民的陶塑作品都带有浓烈的个人风格,既融合了传统风格,也借鉴了现代艺术的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多种手段,具有高雅的文化品相和文人情调,引领着石湾陶塑新的发展方向。“以手塑心”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封伟民陶塑

    中华手工 2016年8期2016-10-10

  • 陶塑《白鹿原》创作往事
    一件小说人物形象陶塑,排队等候陈老师签名。到了跟前,我说:“陈老师,我叫李小超,老家礼泉的,你看这像谁?”陈老师先是为之一愣,随后脱口而出答道,“白嘉轩”。我听后很开心的向陈老师说,我在礼泉老家正把他的小说《白鹿原》变成场景式的一组组的陶塑,估计再有一半年时间就会完成,到時想请他去看。陈老师说:“好!我一定到礼泉来看!”创作陶塑《白鹿原》的想法,源自1993年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哥从西安给我带回一本《白鹿原》,说这本书值得好好看,里边的人物和描写关中道上的生

    延河 2016年6期2016-08-04

  • 一观二仿三赏四创 ——小学生动物陶塑创作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动物陶塑创作法的实践与研究■图、文/郑猛达动物是人类亲密的邻居和朋友,以“动物”为主题的陶艺教学内容深受小学生喜欢,但他们做的动物陶塑不生动,个体较小,动态很少,缺乏情趣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动物陶塑的创作水平,探索有效提高动物陶塑创作的方法,从一观、二仿、三赏,四创的途径,即从观察动物入手,仿作动物陶塑,引导学生欣赏动物陶塑,创作动物陶塑陶塑创作方法,使小学生的动物陶塑创作水平有新的提高。小学生 动物 陶塑创作陶艺课上,我经常听到学生模仿

    少儿美术 2016年11期2016-04-10

  • 陶 塑 ——寄情于形,寓思于态
    ,寓思于态房晓军陶塑即陶瓷雕塑。自远古时期,陶瓷雕塑艺术就开始萌芽,直至今天,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这是一种在现当代被陶艺爱好者们广泛运用的陶艺创作技法之一,既传统又现代,看似简单却又有着诸多操作技法的限制,但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灵活多变的特性,艺术家们才会对其情有独钟。本文试从陶塑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以及现当代陶塑的制作工艺及发展趋势,阐述其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陶塑艺术;灵活性;多样化自新石器时代,陶塑艺术就已出现。先辈们的随意捏制,成为后来陶塑的雏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4期2016-03-25

  • 雨后阳光下的跳棋赛
    小心将妈妈心爱的陶塑摔坏了。“怎么这么不小心?真是的。”妈妈嘟囔着。我不知该怎么办,只好小心而又害怕地捡着陶塑的碎片,一边捡一边想:不行,这种气氛我受不了了。攒钱再买一个?不行,买这样昂贵精美的陶塑,要攒到什么时候?要不逗逗妈妈?我不敢……在自我安慰好几次后,我硬着头皮去逗妈妈高兴。我走到妈妈面前,小声说:“我们玩一个游戏吧……”“不玩!”妈妈很生气地说。我正在思索该怎么应对,突然瞟见了桌下的跳棋。顿时,我的眼睛一亮,想起平时妈妈总是叫我一起下棋,我就跑过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5年8期2015-08-07

  • “陶人”徐鸿伟
    “陶人”,也就是陶塑艺人。过去,在陇东民居的墙面和门楼的脊顶上,庙宇大殿的斗拱间,砖塔城垛的构件上……常能见到那些青灰色、造型各异、逼真传神的脊兽和浮雕图案。这些古陶作品虽然不能与陇东这个天然“雕塑馆”作品相比,但它却是由人类这双巧手精雕细琢、用汗水和智慧凝结而成的艺术品,它给陇东这个单调的以黄色为主基调的世界带来了无数炫目的亮色,也给人们贫乏的精神生活增添了乐趣和色彩。人们爱这些艺术品,也爱这些在他们看来无比“日能”和聪明的“陶人”,也许这些艺术品和“陶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2期2015-08-01

  •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中广府陶塑与潮汕嵌瓷的初探与比较
    建筑中广府地区的陶塑装饰和潮汕地区的嵌瓷装饰予以介绍并比较,找出区别与文化间的共通处,并希望在当下社会语境中这些传统建筑装饰能被更多人重新审视。关键词:陶塑;嵌瓷;建筑装饰;传统检 索:www.artdesign.org.cn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9-0083-03The Cantonese Pottery Sculpture and the Chaoshan Porcelain Inlay in T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9期2015-01-20

  • 谭异超作品欣赏
    YI CHAO《陶塑老虎》│谭异超异超,男谭,1945年出生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陶瓷世家,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南省陶瓷协会会员。原任湖南省铜官陶瓷总公司研究所副所长,退休后自创“长沙铜官窑异超陶艺工作室”。从事陶瓷科研与艺术创作工作五十多年,熟练掌握了长沙铜官窑传统陶瓷技艺。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陶瓷科研项目。1982年设计的精细铁炻器《银燕15头咖啡具》获轻工部首届陶瓷博览会金奖,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2期2014-02-02

  • 论广东石湾人物陶塑的现代发展趋势
    文是关于石湾人物陶塑艺术现代发展的研究文章。文中分两章阐述:一是石湾人物陶塑与现代陶艺;二是石湾人物陶塑新的表现风格。在第一章中,分析国内外现代陶艺发展的状况,探讨石湾人物陶塑的发展。第二章中,介绍目前出现的新的人物陶塑造型风格。对石湾人物陶塑艺术发展的研究,其目的一是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石灣人物陶塑的艺术成就,这也是重新认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过程,对今后发扬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远意义。二是要改变人们对当今石湾人物陶塑仍旧只是传统艺术的“石湾公仔”的守旧观念,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2年8期2012-10-14

  • 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一)
    528000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一)裴继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所 佛山528000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获奖论文(金奖)佛山陶塑艺术跟随中国陶瓷历史发展变迁的历程,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整体来看,佛山陶塑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时期为原生萌发期,唐宋时期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近代为探索图新期,现代为传承与创新期。当下佛山陶塑艺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而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基础就是要把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6期2010-10-09

  • 浅析中国原始陶塑的艺术特征
    李艾东研究原始陶塑的发生必须涉及原始雕塑的发生。远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的诸遗址中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尚不完全形成的石雕。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及莪沟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塑,是我们目前可以断定的唯一的考古成果。我国原始雕塑的出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早期这个时间段。原始陶塑艺术形成和发生通过使用工具、认识材料,造型,在发展过程中对黏土成型特性的了解及经过焙烧的掌握。不断加强认识后,慢慢在有意识地塑造下进入人的社会生活,于是形成原始的陶器、陶塑的艺术。随着生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1期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