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地区

  •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人为灾害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与文献参考。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境内的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于2000年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8 年徽州地区又被列为全国首个跨行政区的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6]。徽州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而这些文化遗址又很容易被火灾等灾害所破坏。古为今用一直都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徽州地区灾害发生的规律对我国文化传承及文化遗产地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为灾害的历史文献资料纯文

    皖西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09

  • 徽州地区刺绣图案特征及传播保护路径研究
    000)1 徽州地区刺绣概述徽州,古称歙州,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地区刺绣(以下简称“徽绣”)作为徽州地区土生土长的民间传统工艺,是徽州地区群众将地方文化融入个人审美的体现。徽绣利用独特的绣制手法,创作颜色艳丽的精美图案,在历史上颇负盛名。探讨徽绣的图案特征,以及如何进行传播保护,对进一步认识、传承徽绣具有重要的作用。徽绣品种很多,有帽、披肩、床单、服饰、鞋子等,心灵手巧的女性群体以针代,以线代墨,将植物、动物、文字绣于绸缎之上,刺绣工艺精美,颜色对比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2022-12-13

  • 全面抗战时期徽州地区禁烟运动*
    在此背景下,徽州地区展开了规模较大的禁烟运动。从当时鸦片治理的时空环境来看,禁烟运动蕴含着深层次的政治隐喻。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寄希望于通过对基层的监察与动员来加强对于地方的管控;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禁烟可以重塑国民的精神意志,从而增强民众对于抗战必胜的信心。学界对近代的禁烟史历来关注较多,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建设时期尤是问题聚焦的主要时段,但多侧重于对禁烟运动的宏观叙述,尤其突出中央政府在禁烟运动中所扮演的权力角色,[1]对局部地区的鸦片治理缺少细节深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4

  • 云肩的艺术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肩披、搭肩,徽州地区民间部分人称其为“肩襻子”等,都属于云肩的别名,由于云肩的形态构成基本是如意样式,其图案形态是由不同的云纹形态组合而成,女性用其在肩膀上披着做装饰,所以叫作“云肩”。其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装饰人体的肩部,徽州地区在古代,尤其是在明朝以后,民间的妇女对云肩装饰格外青睐。云肩的形制由单一, 开始发展得丰富多样,并且每一件云肩在造型和图案及色彩搭配上都非常艳丽雅致。[1]1-2徽州地区民间的传统云肩,尤其是在清末民初时期,融合了清朝时期少数民族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03

  • 徽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 ——以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为例
    具地方特色。徽州地区的建筑、饮食和礼仪作为具象化的文化符号,凝聚着徽州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形成的深刻认知与经验,并因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的人文资源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观使徽州地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旅游,其中包括众多西方普通民众。以此为契机,我们应该积极向西方民众推介徽文化,使他们以徽文化为“窗口”了解真实的中国,改变其原本对中国的错误印象,这也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政府“塑造国家形象”的号召。而徽州地区高等院校毕业生责无旁贷地构成了向西方民众推介徽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1期2022-10-31

  • 交易成本、风险规避与清代徽州民间土地租佃的制度选择
    衰落。在清代徽州地区,分成制在租佃山场中还有一定市场,在田地租佃中则相对较少,甚至在徽州某些地区近似绝迹。现以清代徽州地区的租佃契约来分析实物分成地租形态以及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如《歙县管有名召田约》:立召约人管有名,今召到汤主人名下水田五十六亩,随田庄、房、树木。主出钱粮、种籽,身出人工、牛力。秋收请主登场看割均分,送至水口,倘有抛荒,邻田有比,今恐无凭,立此召约存据。嘉庆五年九月二十一日立召约人 管有名保召人 万鹏飞 管翠明凭中人 管万有 王义高 管宏妹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3期2022-10-27

  •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地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思考
    游发展模式。徽州地区具备文化与习俗的同一性,在其村域范围内兼备了相当数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徽州地区要以乡村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口,尽快形成在政府指导下的乡村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把徽州地区的乡村发展成为宜游、宜居、宜养、宜创的生态化美丽乡村。二、徽州地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徽州地区村级范围内,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地文、生物和水域风光三大类景观资源,还拥有人文旅游资源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0-24

  • 徽州三雕
    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器物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并用,从中可看出汉唐以来我国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传承脉络,同时也反映出徽州文化中其他艺术门类,如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州砚雕等对徽州建筑装饰雕刻风格的影响。20

    读者欣赏 2022年9期2022-10-11

  • 徽州方言对徽州民歌的影响*
    起源并流行于徽州地区,谱写了古徽州不同时期的社会画卷,是徽州社会民间生活的鲜活见证,具有浓郁的徽州古老民间艺术及文化气息,“徽州民歌不仅是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徽州人民情感表达的载体,用来表现徽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1]68。2008年,徽州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民歌是古徽州地区原生态的民歌,通过原生性的演唱,借助最淳朴的徽州方言、天籁般的原生嗓音,展现出浓郁的山村泥土气息与江南色彩,具有鲜明的徽州地方原生性的语言文化特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9-14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徽州地区民间刺绣艺术研究
    材等方面论述徽州地区民间刺绣的民俗艺术特征。对徽州地区民间刺绣的发展与创新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论述新时期民俗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必须要以服饰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服饰设计艺术的创新为基础,运用新时代的传播媒技术,融入新时代思想,创作新时代的民间服饰刺绣艺术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刺绣;民俗;艺术特征徽州地区的民间刺绣艺术,简称徽绣。徽绣是古徽州地区传统的手工技艺,蕴含了大量徽州历史和民俗文化信息,深刻地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民俗艺术文化特征。徽州刺绣技艺也被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8-16

  • 徽州地区宗祠建筑的规划选址与绿色营建技术*
    [1]。现今徽州地区仍保留着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宗祠建筑。作为徽州地区传统建筑中极具特色的公共建筑之一,无论是场地布局还是建筑地位,宗祠建筑在徽州地区聚落建筑中处于中枢核心地位。徽州地区宗祠建筑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宗族之气、风水之观、徽商之起、中原之化和本土之习等要素。徽州宗族文化相传甚久,宗法礼制影响深远。宗族关系是个人最主要的且必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包括徽商群体大多也是由同一宗族体系关系组成的。同时,伴随着徽商的发展,外来文化与本土习俗的不断交融,成就了徽州

    工业建筑 2022年4期2022-07-27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徽州地区烟毒问题研究(1927—1937)
    健康与财富。徽州地区①是安徽烟毒最为泛滥的地区之一, 其烟毒问题自清末以来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相较于其他地区,徽州地区的烟毒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徽州地区是安徽十分重要的烟毒倾销地与消费市场,出产烟毒并不多,流行的烟毒多来自外埠;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烟毒流行之广、影响之大,在周边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鉴于此,本文拟探寻徽州地区毒品的来源, 厘清徽州的社会状态和政府的社会职能,以期对当代的社会治理有所启示。一、徽州地区毒品的来源从自然条件来看,徽州地区多山地,人多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6-10

  • 国画山水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设计策略研究
    ;室内装饰;徽州地区;国画山水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等乡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乡建实践需要对建筑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打破千街一景的“复制美学”,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

    书画世界 2022年2期2022-03-30

  • 近代徽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概论
    今学术界所指徽州地区即绩溪、祁门、休宁、歙县、黟县、婺源六县所辖范围。徽州地区古有“程朱阙里”“东南邹鲁”美誉,历来崇文重教,特别是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异常昌盛。徽州地区文化的繁盛与徽州文化中重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教育发生颠覆性改变,教育组织形式逐步实现由私塾到学堂,再到学校的转变。在这一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徽州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并逐步兴起发展。相比较来看,这一时期徽州地区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自身的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徽州文化对徽州民歌的影响
    发祥地之一,徽州地区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中部,东侧是歙县,西侧和休宁邻接,南侧和屯溪区毗邻,北侧则是黄山。在古代,徽州人又称山越人,徽州特殊的四面环山地理环境使得交通极不便利,导致当时的徽州经济和文化都趋于落后。同一时期,北方人民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大量北方宗族迁居徽州,给徽州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的一些优秀文化,这些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技术,与当时的徽州山越文化互通融合,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创新中,形成了全新的徽州文化,徽州的生产力也逐渐发达。徽州文化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7

  •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用尺研究
    等。然而对于徽州地区乡土营造尺的研究依然不够充分,徽州的营造尺到底可以划归哪一尺系尚不明确。因此,需要通过实物调研、工匠访谈,并结合乡土建筑测绘合尺分析,对其营造尺的尺系、尺法进行更进一步探讨。1 研究背景南宋时徽州属于江南东路,作为江南边缘区域,是与“两浙”相对的区域实体。历史上的宋室南迁、洪武移民以及明清徽商的活动都极大推动了这一地区民系的迁徙与交融,作为古代几大文化圈的交汇地带,徽州地区背后的文化脉络相对混杂,其乡土建筑营造也极有可能受到“江淮”“两

    住宅科技 2022年2期2022-02-26

  • 女性图像在古代民间木雕艺术中的运用 —以徽州木雕为例
    。徽州木雕是徽州地区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自然和人文紧密结合的产物。徽州木雕中描绘女性的图像占有相当大一部分,其中很多受到明清戏曲的影响。通过徽州木雕中的女性图像,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徽州女性的生活空间、精神空间甚至人生追求。徽州木雕历史悠久,盛行于元末至民国初期。明清时期,受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因素影响,徽州木雕发展至高峰。女性图像在徽州木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女性图像就没有徽州木雕。在古代,徽州地区儒家文化盛行,儒学思想影响着徽州人的衣食住行。

    书画世界 2022年11期2022-02-09

  • 徽州地区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研究
    00)关于古徽州地区传统聚落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范围涵盖了传统聚落、传统民居、构造技艺等多个层面。从政府到民众对传统聚落的保护意识都有所提高,人们开始关注对传统民居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然而,对传统聚落的外部空间关注度不够。虽然,创造了舒适的室内生活环境,但是室外的人居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提升,新的交通方式与传统街巷空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传统建筑的改造、新建民居的出现,街巷空间的物质要素正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建筑立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4

  • 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的渴望。2 徽州地区民间服饰图案种类2.1 植物图案牡丹、梅花、兰花、莲花、松树、石榴、佛手、葫芦及各式各样无名的花草是徽州民间服饰上比较常见的图案,这些图案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如“鱼戏莲”“莲生贵子”“因荷得藕”等,体现了过去徽州人的繁衍崇拜。在徽州服饰中莲花形云肩就是其中的一种表 现形式,即在制作云肩时将其外形塑造成莲花的形状,如图1为莲花形云肩,荷叶、莲蓬、莲藕、莲花这4个部分构成了云肩的整体形状,将同一种植物的4个部分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完整、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3-02

  • 论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女权主义运动
    的大力支持,徽州地区的女权主义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婚姻自主婚姻自主是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婚姻自主则是对女性最起码的尊重。反对封建婚姻、追求婚姻自由遂成为这一时期徽州地区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长期以来,在程朱理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徽州地区,女性在婚姻中几乎没有话语权。在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文化熏陶下,她们是婚姻的附属品,是繁衍后代的工具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7

  • 徽州地区传统廊桥装饰艺术的审美研究
    志》中记载,徽州地区的廊桥始建于两宋时期,大量兴建和快速发展于明清时期。[1](P623)早期主要是通行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和生活意识的改变,廊桥的艺术造型越来越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由于徽州自然环境多山多雨,廊架主要集中在山下的河谷溪水之上,所以造就了风雨廊桥这一桥梁形式。再加上同一时期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徽州建筑发展迅速,徽州廊桥的建筑手法和艺术造型都有了沿用和借鉴。因此,徽州廊桥材料大多选用小青瓦和石灰粉墙,这些材料不仅施工简单方便而且在徽州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17

  • 徽州地区亲子游产品设计开发的思考
    求,本文依托徽州地区的旅游和文化资源特色,将教育融入亲子游产品中,设计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亲子游产品。以期提高徽州地区亲子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徽州地区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带动徽州地区经济发展。引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首要问题。家长们不但重视孩子的课业文化学习,对孩子课外知识的积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越发上心,导致亲子游越来越火爆,发展为不可阻挡之势。亲子游即父母双方或一方和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2期2020-04-10

  • 流域文化与村落形态之管窥 ——以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例
    长江中下游的徽州地区,其村落分布是宗族为中心的典型南方村落形态;处在黄淮海平原的淮河流域村落,则更多呈现出相对集中的团聚式形态。1 环境的“挑战”村落形态的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其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传统村落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河谷地带从来都是村落孕育和发展的理想之所。然而,囿于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村落形态的孕育和发展历程,往往受到自然环境的极大制约和挑战。英国著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2-25

  •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徽州砖雕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设计中去,使徽州地区的文创产品独具地域特色,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徽州砖雕的艺术特性徽州砖雕是徽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之一,它的图案反映出当时徽州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面貌,是徽州地区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徽州砖雕艺术中的装饰性图案设计极具艺术价值,值得深入挖掘与思考。古徽州地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及程朱理学的影响,在对图案的雕刻方面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观及价值观的解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徽州砖雕的装饰图案取景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物、礼法、宗教、文字、戏曲、传说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2-26

  • 徽州文化的休闲要素及其时代休闲价值
    航 方 青徽州地区坐落在安徽南部山水环绕的地理环境中,范围包含了历史地理概念中的徽州府及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独特的地理空间造就了富有地域特色体系的徽州文化。①张建平:《徽州——拾捡历史的碎片》,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年,第7页。徽州文化经由图腾巢居的早期江南文化、依山傍水的山越文化、迁徙融合的新安文化等阶段,至南宋时期开始形成具有浓郁徽州特色的地域文化,并伴随着徽商群体的壮大在明清时期走向繁荣。②黄德宽:《论徽学》,合肥:安徽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6期2019-12-14

  • 徽州地区菊花的指纹图谱鉴别及其评价研究
    .1 药材 徽州地区菊花样品采自安徽省歙县、休宁县、旌德县、绩溪县,见表1,经安徽中医药大学俞年军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其中包括贡菊、七月菊、金丝皇菊、黄菊。1.2 仪器 Agilent 1260 Infinity Ⅱ 液相色谱仪(包括G7111A四元泵、G7129A自动进样器、G7114A紫外检测器):美国Agilent公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晶玻实验仪器厂;AS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8-06

  • 明清徽州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之成熟完善。徽州地区商业发达,但却并未出现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动现象,整个徽州地区直至衰落都保持着极为稳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状态,这与崇儒尚教的社会风气,仁义道德的价值追求,躬行致知的德育方法,制情节欲的道德束缚等德育思想有着不容忽视的紧密关系。徽州道德教育出于保持宗族稳定,科举求仕谋求政治地位的目的,借助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为纽带,通过显性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兼具政治色彩与商业特色的徽州特色的德育思想,其相关的价值观,义利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蕴含了丰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0期2019-05-14

  • 新媒体时代徽州刺绣工艺特色及传承研究
    ”……而作为徽州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刺绣工艺,它不仅是徽州广大妇女的一种生存方式,更是徽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绣凭借秀丽的色彩搭配、巧妙的纹样构图及丰富多样的刺绣针法而独具特色。因此,探寻其工艺特色以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承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徽绣文化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1 徽州地区刺绣的形成徽州,古称新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养蚕业和丝织业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为徽州地区刺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徽商兴盛的时代背景下,徽州妇女就是用那一针一线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3-22

  • 黄山市地名恢复徽州旧称的文化传承与经济成本
    黄山市原属于徽州地区,历史可由歙县等地出土文物追溯到5000多年前,历经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等多个朝代至宋宣和年间(1121年)平歙州人方腊起义,由歙州改为徽州,直到辛亥革命结束(1911年),徽州作为州府名称延续了近800年始终未曾改变[1]。1912年裁府留县,徽州地区各县直属安徽省。1934年婺源被划入江西省,并因此引起了持续20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1947年由于人们的持续抗争和强烈愿望,婺源回归安徽省。1949年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同属于解放军

    传播与版权 2019年1期2019-03-20

  • 徽文化旅游外宣文本英译现状及翻译方法探析
    的徽文化,是徽州地区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传统文化的生动再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典型标本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安徽省不断加大对外交流力度,积极向世界推介徽州的文化景观。然而,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当前徽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翻译和研究相对滞后,很多徽文化旅游资料缺少相应的英文译本,现有的英译推介文本中也是问题屡见不鲜,影响了徽文化的对外传播。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语料库(Corpus)作为一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3-15

  • 徽州传统清式家具的设计风格及其形成因素
    又兼具当时古徽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然而,专门针对徽州清式家具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谢斐简要地介绍了徽州家具自宋代到清代的发展,以及徽州清代主要的家具生产工厂[1]。夏岚等分别从符号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徽州家具特色进行了分析[2,3]。刘学指出,当今家具设计普遍存在西式化倾向,他认为,要重视本土化、民族化的家具设计,应认真研究古徽州的悠久历史和本土文化,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来表达徽州传统家具文化,以实现徽州家具的复兴[4]。徽州清式家具是中国清式家具史上的典型代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9期2018-11-28

  • 魏晋南朝时期徽州的政区演变
    伸。本文所指徽州地区,是以传统徽州一府六县为基本区域,加上淳安等浙西地区。徽州区域范围在历史时期内变动十分明显,但是自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后,一府六县的政区设置基本稳定,直至清末[2]。从本文的研究时段看,这时期徽州地区主要建制是新都郡、新安郡,这两个郡的辖区均包括了今天的浙西地区,因此,本文所指徽州地区,较一府六县的范围有所扩大。徽州地区最早明确有载的政区是黟县、歙县,见于《汉书》,但也没有确切的建立时间。秦、两汉时期,徽州地区只有黟县、歙县两个县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9-26

  • 徽州地方志中的“人”与“儒”
    帅摘 要:以徽州地区为代表的徽文化灿烂辉煌,徽州方志也以其重“人”、重“儒”为一大特色,在编纂中重视以“人”为线索,在思想上处处浸润儒风,成为地方文献中璀璨的奇葩。关键词:徽州 地方志 人物 儒学徽州自古以来就文教鼎盛。在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下,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特色。士人阶级思想活跃,积极参与包括方志在内的各项书籍编纂工作及学术思想交流活动,因此,徽州方志形成了其重“人”的鲜明特色。所谓重人,不仅体现在大量人物被直接记载在各种方志中,还体现在徽州方志的编纂过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2018-08-31

  •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讨论,对于古徽州地区传统村落演变的讨论十分稀少,且大多把时段定在明清时期,内容也偏定性的总结,缺乏定量的分析和深入的讨论。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借助GⅠ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古徽州传统村落时空演化过程和特征。并根据村落职能的划分进一步分析各类型传统村落的格局演化,梳理出古徽州传统村落开发的历程和规律。1 研究区域、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区域古徽州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东北方向与宁国县和泾县相接壤;东南方向与浙江的开化、淳安等县交界;西北方向毗邻青阳、池州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8-04

  • 徽派民居和地理环境关系探究
    行讨论,探究徽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徽派民居造成了哪些影响。关键词:地理环境;徽州民居;探究徽州一地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具有完备且独特的文化体系,徽菜、徽商、徽剧、徽派文学等等都在国内上享有盛名。本文所讨论的徽派民居更是徽州文化的翘楚,其精巧的技艺、别致的造型、优美的意境和观赏实用的高度统一都令人赞叹不已。而徽派民居又无不与徽州本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的选址、用料、整体结构、造型和装饰等细节都能够看出自然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和谐统一。一、 地理环境古代

    读天下 2018年4期2018-07-14

  • 徽州卖契中的农耕文化*
    卖契均是由原徽州地区搜集而来的一手资料,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具有连贯性、规律性,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徽州农村地区的经济交往生活。现兹录一则契文,如下:清道光二十二年三月江社贵立卖田契 427×505mm立卖契人江社贵,因子元标病故,衣衾棺木无措,自情愿将伊阄分之田一处,土名蜀上,计田租七砠十斤,阄分身得三砠十五斤,系经理秋字五百四十五号,计田税二分六厘二毛五系,其田新立四至:东至、西至、南至、北至。今将前项四至内田,尽行立契出卖与侄锦荣名下为业,三面言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4-19

  • 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徽商,徽州地区文化的结合非常精彩也是诸多商帮中不可多得的一个繁荣景象。整体来看,徽商发展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经济势力,对于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徽商文化内涵徽骆驼。徽商精神和徽商文化对于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数百年来,正是徽商文化的精神积累才促使徽商能够屹立于诸多商帮之中,长期独占鳌头。徽商文化的构建与徽州独特的地理和生存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徽州是一个山区,重峦叠嶂,川谷崎岖,在多山的地理环境之下,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不便,乃

    现代企业文化 2018年34期2018-02-20

  •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现状研究
    问题1.1 徽州地区环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徽州地区风景十分优美,属于特殊的“丹霞地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具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的黄山。同时徽州地区由于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因此具有大量形式独特融于山水之中的村落,而徽州“山峻而水清”的环境也铸就了徽州人的“高行奇节”,造就了其对建筑平淡自然、率真拙朴的艺术旨求。虽然徽州地区对自然环境的保持十分完整,不管是气候,还是山形水系与地形地貌基本上都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是随着不断对徽州地区天然的砖、木、石等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1期2018-02-15

  • 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艺术设计研究
    居门楼装饰是徽州地区特有的艺术和文化综合体,它既体现了徽州地区的发展轨迹,又象征着徽州地区的艺术价值取向.本文以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为研究内容,先对其类型与特色进行分类阐述,最后论述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所具备的审美、文化及艺术价值.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艺术价值受封建礼制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徽州地区居住的人推崇的是一种淡雅精致的静谧生活,相比于京师的朱门豪气,徽州地区的居住风格略显低调.徽州门楼装饰受到徽商经济实力的影响也产生这不断的变化,经过长年累月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8期2017-05-10

  •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变研究
    当重要角色从徽州地区民俗体育流变视角解密徽州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徽州今存与体育有关的民俗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口述和演唱形式存在,如地方拳、傩舞、叠罗汉、民间游艺等,这些体育项目正是徽州民俗文化的动态资料。根据相关统计得知,能够具体证实徽州民间文化的实态纸质材料约有二十万件以上,关于徽州民俗的文字资料多且广,蕴含着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徽州民间纸质资料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当前,针对丰富的实态文字材料和民间遗存,其中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在这些资料中扮演重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29

  • 清代民间罚戏研究回顾
    行过研究,在徽州地区的护林罚戏、罚戏活动与乡村治理、晋商行会中的罚戏以及罚戏与戏曲繁荣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过往研究更多的是对罚戏现象的简单描述,在研究方法视野和方法上有一定的不足,今后的研究要更注重比较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罚戏;徽州;护林;乡村治理;晋商行会;戏曲发展罚戏在清代存在于中国的许多地区,是指违背会规、行规等民间法规者被以惩罚的方式出资请戏班演戏。为了更好地对罚戏习俗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有必要对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与评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9期2017-03-29

  • 安茶探源
    品种特征基于徽州地区优异的茶叶内在品质及限于当时包装材料,在储运、销售等环节中茶多酚类物质氧化(后发酵)而产生的结果。安茶;紧压茶;祁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安茶,根据《安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产区安徽祁门县芦溪乡、溶口乡、平里镇、祁红乡、塔坊镇(原塔坊乡)、祁山镇、金字牌镇、大坦乡、小路口镇、渚口乡、历口镇、古溪乡、闪里镇、新安乡、箬坑乡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是传统工艺历史名茶。相传创于一七二五年前后,内销两广香港,外销东南亚诸国,被誉为“圣茶

    茶业通报 2017年1期2017-03-25

  • 《仁峰文集》与明中叶徽州社会
    最为丰富的是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因此,《仁峰文集》成为研究明中叶徽州社会以及明代社会的重要材料。一、明中叶徽州社会政治环境正德五年,江西永新人熊桂出任徽州知府。汪循在其上任之初就写了一封长信《与熊太守》,他在信中详细指出当时徽州社会“时政之失,流俗之弊,繁瀚琐屑,不胜枚举。”[2]232(一)赋役制度错综复杂明中叶,徽州赋役问题严重,其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一方面,明代中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势必会向社会征收更多的赋税和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9

  • 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的模式探讨
    。作为这些与徽州地区历史同步发展的各种身体娱乐活动和保健修身等民俗体育内容,是符合休闲体育的基本特征的,应纳入休闲体育研究的范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休闲体育项目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碰撞,面临着流失、传承和发展等诸多困境。在当今大力提倡要顺应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区域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背景下,研究探讨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 徽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发展现状起源于安徽

    运动 2016年17期2016-07-22

  • 从分家书看徽州地区分家习惯*
    蕾从分家书看徽州地区分家习惯*薛 玉,王 蕾文章研究中大图书馆藏徽州分家书,讨论徽州地区分家的一般原因、分家原则和分家形式。徽州地区一般因父母年事已高、家庭不和、子女婚嫁出继等分家;建立了易于操作的分家程序——拈阄为定;遵循诸子平分、虽分犹合、按房分家原则;多采用一次性分完父辈财物的分家形式。徽州文书 徽州地区 分家书 分家习惯 中山大学图书馆1 分家书概念及其研究状况分家习惯是指为处理家庭财产的代际传递而形成的家产分割习惯;分家书(阄书)是指在分家过程中

    图书馆论坛 2016年9期2016-06-01

  • 论古代徽州地区的祷疾活动
    7)论古代徽州地区的祷疾活动李 在 超(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祷疾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企求在人神对话中完成对灾疫禳除的活动,同时也是医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方志中记载了大量祷疾活动,既有公共防疫性质的群体性活动,又有个体对消弭疾病的祷告。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徽州地区的祷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地方缩影,展示了中国普通民众的信仰状况、驱疫仪式以及“节孝”等文化内涵。徽州;方志;祷疾;灾疫;俗信;割股疗亲祷疾,是人们在遭受疾病、灾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4-13

  • 论元代徽州地区文学创作特征及“曲”元素缺失原因
    39)论元代徽州地区文学创作特征及“曲”元素缺失原因赵贤慧(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元代徽州地区的文学创作特征,从地域上讲,创作主力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和南部地区;从创作体裁来看,主要以诗文创作为主,并且创作成果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广德路、池州路等安徽①因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徽州部分下辖县在元代不同时期也有变动,难以统计,故此处“安徽”指今天区划的安徽。下文同。其他地区。“曲”为元代“一代之文学”,但徽州在元代却仅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28

  • 徽州建筑窗棂审美意蕴解析
    。时至今日,徽州地区仍有大量古建筑保存完好,其中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建筑窗棂雕饰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闪烁着艺术的光芒。徽州窗棂艺术是一种高度成熟的艺术类别,是徽州地域人文环境、繁荣的徽商文化的审美思想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徽州地区窗棂艺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原材料,在文化上很大程度受程朱理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仁”、“孝”、“尊”、“卑”,追求一种淡泊、朴素、自然的艺术韵味。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现代机器制造流程所取代,徽派建筑中的窗棂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18

  • 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 ——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
    097)古代徽州地区祈雨习俗考论 ——以清代、民国所修徽州地区方志为中心程诚(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清代、民国所修方志中,记录了古代徽州地区的一些祈雨习俗。徽州地区山多田少,滩高水急,农耕环境恶劣;历史上旱灾频仍,并伴有次生灾害。这些与徽地民间信仰结合,构成了徽州地区祈雨活动发生的原始动因。徽地祈雨从具体形式来看,既有国家祀典的礼制,又有乡民们朴素的手段,折射出徽州地区的民间信仰特征以及官民的不同文化心理。徽州地区祈雨活动,展示了古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道教承负思想对徽州建筑营造影响之研究
    ,道教文化在徽州地区有广泛影响,并涉及徽州先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徽州村落与建筑营造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亦显示出道教文化的渗透。研究显示道教承负思想对徽州先民道德与价值观念影响较大,徽州先民通过村落规划、建筑创作、建筑装饰等方面,表达其对承负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承负思想;徽州;村落;建筑徽州村落经历了东晋、唐末和南宋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逐渐形成,至明清,达到鼎盛。徽州先民凭借无与伦比的智慧,将其时代繁衍的栖息地与徽州的秀美山川融为一体,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村落景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8期2016-03-16

  • 棚民的土地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于清代徽州地区的考察
    ——基于清代徽州地区的考察葛旭(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棚民的生产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清代迁入徽州地区的棚民在农业、工矿业方面实施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使得徽州地区出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大气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徽州棚民这一系列不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虽然对经济的开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却使得徽州地区环境不断恶化。因此,从棚民的土地利用方式方面来探求徽州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和后果,有利于揭示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引导相关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5

  • 徽州地方志中所记物产研究
    产一门,详述徽州地区物产。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徽州地区的物产资源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徽州方志中物产记载发生变化,物产种类有扩充也有删改,物产名称经历了俗化的过程,逐渐与现在的称谓靠近,对物产的考证与注释也日益丰富。随着新物种的引种和推广、对物产优劣及农业技术的经验总结及对不经记载的更正,徽州地区的发展与嬗变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来。徽州物产变迁过程是探究徽州农业发展的重要线索,也为了解古人认识自然的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徽州;地方志;物产关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9期2015-03-18

  • 徽味
    十二《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徽菜,即徽州菜肴。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清代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大量绩溪人从事徽菜馆业,并逐渐扩大到长江流域大小城镇,关于徽州的味儿也就越传越广。徽菜,在名气上似乎比不上其他几大菜系,但若是只是将徽菜理解为乡土菜,那也未免失之偏颇。所谓“无徽不成镇”,徽商财力之雄厚从遍布徽州的大小村庄就能窥见一斑。而“衣食住行”人生之根本,徽商们把住的地方打点好了,吃自然也是要讲究的。相传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就是徽商的代表,他经营的商栈

    中华手工 2015年2期2015-03-11

  • 徽州家谱编修特点与价值研究——以《馆田李氏宗谱》为例
    000)明清徽州地区素称人文荟萃之地,而家谱则是徽州地区文化繁荣的见证,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占据了重要地位,现存馆藏徽州家谱约有2000余种,绝大多数是明清民国时期所纂修。[1]在数量庞大的徽州家谱中,《馆田李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以体例精详、文辞雅驯、史料翔实为人所著称,充分体现了徽州宗族社会“尊祖、敬宗、收族”的修谱思想,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乡村社会的原貌和变迁,为了便于学界更加了解该谱,本文拟就其内容、特征和价值做出如下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8-15

  • 述评徽州地区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与传承发展 ——以徽州地区民间仪式歌曲为例
    45000)徽州地区,常指代由一府六县构成的古徽州,为今安徽省黄山市前身,同时还包括泛徽地区,如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两地。古往今来,徽州地区以其山水灵秀、人文荟萃享誉内外,以其文化历史醇厚、民间艺术繁盛响名华夏。与此同时,它也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家族中的一员,值得我们欣赏、保护、传承与发扬。民间艺术,属于艺术领域的一个范畴,被冠以“民间”的头衔,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所谓的宫廷艺术、贵族艺术等。它取材于民间,利用于民间;创作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它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2014-03-31

  • 再议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对讼师的“偏见” ——大环境与小个人的互动和博弈
    再议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对讼师的“偏见” ——大环境与小个人的互动和博弈周海(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历史上,讼师素有恶名,对讼师的种种“偏见”,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试图为讼师平反,拟颠覆性地建构讼师的正面形象,但因种种原因,这些探索多有矫枉过正之嫌。要做到相对公正评价,就要跳出“非恶即善”的二元评价模式,从“大环境”与“小个人”的视角来重新解读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对讼师的种种“偏见”,以使人们对这些“偏见”有更深刻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30

  • 从历史地理角度论古代徽州政区稳定的原因
    气候物产古代徽州地区即今天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这六县下辖区域全部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份,雨热同期,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十分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1]但是因为徽州地区山多田少,农业相对落后,弘治《徽州府志》写道:“郡在万山间,大山之所落,深谷之所穷,民之田其间者,层累而上,数十级不能为一亩,快牛剡耜不得旋其间,刀耕而火种之,十日不雨则仰天大呼,一遇雨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明代徽州的疫病灾害及民间医家应对机制研究 ——以汪机为例
    也非常频繁。徽州地区本身有着非常完备的灾害救助体系,主要由官府实施救灾和备荒措施,此外,徽州民间的社会救助体系也日趋完备。明清徽州是一个盛产名医的地区,以汪机为代表的民间医家在徽州地区疫病灾害的救助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救助体系。除协助官府、捐助、义行等一般措施外,民间医家自己的灾害应对机制主要有诊断治疗、布施药剂、著书立说、收徒传艺。徽州;救灾;民间医家;汪机一、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疫病灾害各种资料、数据和研究成果都已经显示明清时期徽州地区自然灾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6-09

  • 明清徽州塘堨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塘堨开发较为发达,具有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以小型化为主的特点。徽州塘堨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田少土瘠人众,水利工程需求亟亟等。塘堨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重大,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徽州; 塘堨; 生态环境在农业社会里,塘堨等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作用重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堨,即堰,是指修筑在内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水利工程。它有两层意思,一指拦水的坝,“堰,潜堰也,潜筑土以壅水也”[1];二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