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区

  • 胰腺癌桥小脑角区转移1例
    T 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边界清晰类圆形肿块,等稍高密度,周围可见不规则水肿带环绕。入院后颅脑MRI 平扫及增强显示右侧桥小脑角区团片状病灶,信号欠均匀,呈等T1、稍长T2混杂信号;T2Flair呈混杂等高信号,内可见片状地信号灶,病灶可见分叶,边界清晰,呈宽底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增强后可见周围脑膜明显强化,最大层面约4.2 cm×3.6 cm×2.7 cm,可见明显脑膜尾征(图1)。术前考虑右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右侧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6期2023-07-13

  • 预制舱变电站建筑屋面角区风荷载的数值模拟对比
    生在建筑屋面迎风角区、屋檐和屋脊等部位,其中低矮建筑物屋檐和屋顶的构造(如檐口、女儿墙、厝头等)对屋面的风压分布有着较大的影响[1,2]。众多学者针对此类建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对其在风荷载下破坏机理以及女儿墙结构对其所受风荷载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相军等[3]对一栋低矮双坡屋面建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屋面角区局部设置类似女儿墙的构造板构件可以降低角区局部区域的平均风压。夏少军[4]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形式的女儿墙对低矮建筑屋面风压分布的影响,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年6期2023-01-18

  • 超大型LNG薄膜型陆地储罐内罐划线关键因素分析与方案优化
    图5所示。图5 角区的防潮层图为避免破坏防潮层,采用移位标记法,在划线定位时将需要定位的点沿壁面偏移一定的距离M,避开防潮层淤积区域,确定角点时按照标记点向下偏移M,该点即为角区基准楔块调平时的参考角点。使用移位标记需保证与原始角点始终在同一竖直轴线上。偏移距离M的确定需要综合底部防潮层淤积情况,在底面保护施工后仍便于测量,在此前提下选择最短的偏移距离,同时也降低因角点偏移产生误差的风险。一般流程如下:1)在距离需要标记的角区左右两侧一定距离处,使用模板在

    天然气工业 2022年12期2023-01-13

  • 小儿海绵窦区及桥小脑角区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
    窦区、右侧桥小脑角区及桥前池区约5.9 cm×4.0 cm×3.5 cm团块状病变,呈T1WI等或高信号(图1A)、T2WI等-稍高信号(图1B),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部分弥散受限呈高信号(图1C),邻近结构及信号紊乱,幕上脑室系统扩张,增强后局部明显强化(图1D);诊断:右侧海绵窦区及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行全麻下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侧海绵窦外壁隆起,海绵窦内5 cm×3 cm×2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2年8期2022-12-07

  • 附加构件对预制舱变电站建筑屋面角区风荷载影响的风洞试验
    然也有一定的减小角区不利风荷载的效果,但其外形并没有结合所关注建筑的具体流动特性进行科学设计,因而优化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对于预制舱变电站这一类模块化设计建造的工业建筑而言,修改屋檐设计、在其屋脊上设置普通民居采用的女儿墙等传统构件,既不符合这一类建筑的功能要求,也不现实。因此,针对这一类新式工业建筑,探究科学合理的风荷载优化措施,具备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工程价值。本文以某工程预制舱变电站低矮建筑群为背景,根据这一类低矮建筑角区绕流特性,首先基于空气动力学原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年5期2022-11-21

  • 神经内镜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23 例临床经验总结
    16001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为听神经瘤和脑膜瘤,其位置深,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通过,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常伴并发症发生。 神经内镜技术作为神经外科成熟的技术体系,具有内镜下视野宽阔、显示解剖结构更清晰、更利于术者操作的特点[1]。 目前,手术全切除仍是有症状的桥小脑角区脑膜瘤预后良好的保证,而选择简便、安全、创伤小的手术入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 年3 月至2022 年1 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8期2022-11-15

  • 航空发动机中介机匣旋涡结构分析
    附面层分离、支板角区分离等二次流现象[1],影响整机总体性能。国内外对于中介机匣的研究较多,SO R M C等[2]的研究显示离心加速度与不平衡的压力场会导致凸面湍流剪切应力增加和凹面湍流剪切应力减少,因此可以确定曲率影响S形管道湍流附面层的发展。BAILEY D W等[3]对于压气机S形过渡段进行研究,发现S形管道的损失主要取决于压力梯度和曲率,同时支板产生的气流堵塞作用大大影响了压气机过渡段的压力分布。辛亚楠等[4]对大径向落差长度比的中介机匣进行了研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2年3期2022-06-24

  • 端壁吸气控制平面叶栅密流比研究
    附面层及其诱发的角区分离造成叶中附近流道收缩,使叶中截面密流比(axial velocity density ratio, AVDR)>1。其中密流比AVDR定义为出口轴向密流和进口轴向密流的比,即(1)式中:下标1指进口截面参数;下标2指出口截面参数。在平面二维流动中密流比为1,在三维流动中,密流比大小取决于展弦比、扩压度等参数。密流比越大,叶中截面流管收缩程度越大、扩压度越小[1-3]。POLLARD D等[4]通过低速风洞试验发现,展弦比越大,叶中截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2年3期2022-06-24

  • 附面层抽吸孔对扇形扩压叶栅分离流动控制效果研究*
    压梯度增加,叶栅角区分离恶化严重,甚至会诱发失速与喘振,可能对压气机及燃气轮机的结构造成破坏。现有流动控制手段根据其机理可分为主动流动控制手段和被动流动控制手段。主动流动控制手段主要有射流技术[1]、附面层抽吸技术及等离子体激励技术[2]等,主动控制技术通常会引入外部能量。被动流动控制手段有弯曲叶片技术[3]、仿生波状前缘技术[4]、翼刀技术[5]等。作为流动分离的一种主动控制方法,附面层抽吸技术已经在内流和外流的流动分离控制方面得到了很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风机技术 2022年1期2022-03-16

  • 内镜下经颅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手术要点分析
    渐应用于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的手术治疗[5⁃12],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内镜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国内大型内镜神经外科中心的疾病治疗种类和疗效已符合国际标准,内镜开颅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开始将神经内镜技术应用于鞍区垂体肿瘤的手术,截至目前,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的年手术量已超过300例,并于2019年将神经内镜技术应用于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手术。本研究以近2年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脑桥小脑角区肿瘤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8期2021-12-13

  • 桥小脑角区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
    MRI示右桥小脑角区肿瘤。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 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活动良好;颈软,Kernig征阴性,脊柱四肢未见畸形,未及压痛,活动正常,各关节未见红肿;皮肤无黑变;双下肢未见浮肿,四肢浅感觉正常;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MRI平扫+增强见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占位灶,直径约21 mm,边界尚清晰(图1A~C)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6期2021-11-29

  • MRI 与CT 诊断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以及影像学特征
    宏伟 刘骁桥小脑角区是在人体后颅窝前外侧位置,主要组成包括桥脑外缘以及小脑半球前侧外缘,其形状大体表现为锥形立体三角形,桥小脑角区的空间较小,但是其中却集中了较多处脑部重要神经,有听神经、三叉神经以及面神经等,这对于人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临床统计学中发现,桥小脑角区属于颅内肿瘤发病的常见部位之一,接近14%的颅内肿瘤均发病于该位置,同时发现其有较多的不同种类肿瘤,其中较为常见的就包括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以及蛛网膜囊肿等,由于在桥小脑角区出现的颅内肿瘤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6期2021-10-13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9.2%。桥小脑角区是脑膜瘤的高发部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脑膜瘤患者中,约有15%患者的发病部位为桥小脑角区[1]。目前,临床上对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主要是进行显微手术,将肿瘤切除。桥小脑角区的神经、动静脉较为丰富,肿瘤易对血管神经造成包绕、侵袭。因此,在对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时对该部位的神经、血管进行保护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探讨对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时对其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择2019年8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3期2021-07-02

  •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困难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究
    文/葛瑾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对于严重吞咽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吸现象,继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的发生[1]。因此,应当重视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吞咽困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吞咽功能,具有建筑治疗效果。本文将以7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困难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详细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2021-06-06

  • 静叶部分间隙对压气机低工况稳定性影响
    难度很大的工作,角区失速是旋转失速的触发[1-4]。一般将压气机扩稳方法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2类。主动控制需要外接能源与装置,可以随流场的变化而改变控制状态。常见的主动控制方法有抽吸[5]、尾缘、喷气[6]等,但是由于装备复杂并且需要外接能量,很少在真实压气机上得到应用。被动控制常见手段有弯掠叶片[7]、可调导叶[8]、旋涡发生器[9]等。由于被动控制不需要外接能源与装置,因此作为二次参数扩稳方法广泛的应用在工程上。部分间隙作为一种被动控制手段能够对角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5-08

  • 颅内蛛网膜囊肿致典型三叉神经痛1例
    要为鼻唇沟到下颌角区域尖锐的放电样疼痛。常在吃饭或者刷牙时出现,数分钟后可以自行缓解。疼痛发作频率从开始时的每日数次发展到每日数十次,并且口服卡马西平片的剂量已经达到0.6 g/d,症状仍不能明显缓解。入院体格检查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后头颅MRI平扫+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显示右侧三叉神经根部有一个囊性病灶,明显侵蚀脑干,T1像呈低信号,T2像呈高信号,无明显增强(图1)。初步诊断考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区蛛网膜囊肿?完善手术准备后行开颅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3期2021-03-25

  • 串列叶栅和叶片弯曲对角区失速和叶尖泄漏流的耦合作用*
    壁区域存在的三维角区分离或角区失速,是影响压气机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3]。串列叶片的应用是控制叶片吸力面流动分离的有效方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附面层会在串列叶片后叶排重新生成,因此,串列叶片在增大负荷的同时不会产生大的流动分离[4]。串列叶片不仅可以控制流动分离,还可以通过增大气流转折角来增大压气机的级负荷,减小压气机的轴向距离[5]。Liu[6]等通过比较单叶片结构和串列叶片结构得到了高转角串列叶片的设计方法,合理的设计能使串列叶片在实现高转角、

    风机技术 2021年1期2021-03-24

  • 右侧桥小脑角区脉络丛乳头状瘤1 例
    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见类圆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3.0cm×1.7cm×2.8cm,边界清楚,MRI:等或稍长T1、稍长T2 信号(图1A、1B),增强扫描病变呈均匀强化(图1C),脑干明显受压,MRI 诊断为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行右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以灰红色为主,大小约3.2cm×1.9cm×3.0cm,包膜完整,肿瘤质地稀软,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周围脑脊液正常,镜下见瘤细胞呈圆形、柱状,呈乳头状排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2020-12-11

  • 端壁附面层抽吸对扩压叶栅变冲角性能影响研究*
    抽吸的研究。由于角区分离主要是受到端壁二次流的影响,而冲角的变化也对二次流有极大影响。选择在端壁处开设流向抽吸槽进行抽吸,旨在获得不同冲角下最佳抽吸位置以及出口损失随抽吸流量变化的规律。1 计算模型与网格划分1.1 计算模型与抽吸方案本文所采取的研究对象是跨声速高扩压静叶栅DMU-37。详细几何参数见表1。抽吸方案为在上端壁开设流向抽吸槽,如图1所示,抽吸槽的形状以吸力面弧线为基准,分别命名为EW1,EW2,EW3。三种方案抽吸槽的弧长均为叶片吸力面弧长的

    风机技术 2020年3期2020-07-09

  • MRI诊断鉴别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价值
    )实际上,桥小脑角区是一个锥形立体三角形,位于后颅窝前外侧,主要由小脑半球前外侧缘(位于前外侧岩骨内缘及后下方)、桥脑外缘(位于前内侧)组成一个形状为锥形的狭小空间[1]。这个区域非常重要,集中了小脑前上动脉、面神经、听神经、岩静脉、三叉神经等,桥小脑角区是比较常见的肿瘤病发部位,大概7%-14%颅内肿瘤患者都是桥小脑角区肿瘤。同时,肿瘤的来源具有多样化,蛛网膜囊肿、三叉神经瘤、胆脂瘤、听神经瘤以及脑膜瘤等都比较常见。很多学者研究表明[2],MRI诊断桥小

    今日健康 2020年2期2020-06-08

  • 压气机角区分离流动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航发研究院压气机角区分离是一种常发生于轴流压气机“吸力面—端壁”角区的三维分离现象。压气机角区分离会引起流场堵塞及流动损失,严重时更会引起角区失速,对压气机的性能产生极大影响。随着压气机单级负荷的不断提升,压气机角区分离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压气机角区分离流动机理截至目前,针对压气机角区分离现象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普遍认为,压气机角区分离的形成源于快速增长的端壁边界层与二次流的相互作用,导致大量低能流体在角区附近堆积,由此引发了角区分离。端壁边界

    航空动力 2020年2期2020-05-12

  • 表观弥散系数直方图对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与脑膜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两类肿瘤。因手术路径不同,术前准确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1-2]。在常规CT和MR图像上,前庭神经鞘瘤常呈不均匀强化,且伴有内听道扩大。脑膜瘤常伴有脑膜尾征[3]。依据典型的影像学征象,诊断往往不难。但若没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两者鉴别诊断难度将增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可以活体监测组织内水分子的运动,已被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既往研究认为神经鞘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2期2020-03-10

  • 仿生波状前缘抑制叶栅角区分离的作用*
    力面与端壁之间的角区分离流动是一种复杂的三维流动现象[1],也是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和堵塞的主要来源,对压气机的压比、效率、裕度等性能有重要的影响[2]。近年来,随着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流动特性的深入研究[3],大量的主动控制和被动流动控制措施被用于控制角区分离,提高非设计工况下压气机性能[4]。主动控制方法有附面层抽吸技术[5]、射流技术[6]和等离子体激励技术[7]等。主动控制技术需要引入外界能量,增加能耗且设备结构复杂,不易于工程实现。被动控制方法主要

    风机技术 2019年5期2019-11-14

  • 悬臂静子间隙影响的计算分析
    受限于静子根部的角区失速的发生。早在1954年,Dean[2]就指出,端壁附面层内的低能流体在横向二次流作用下,向吸力面角区堆积,角区低能流体在流向逆压梯度作用下,容易发生分离,这样的分离形式称为三维角区分离。三维角区分离是压气机端区固有的二次流动,在大流量状态或者设计状态,静子端区的角区分离处于一种弱分离形式,端壁并不存在明显回流区,对流动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堵塞和损失;随着来流攻角的增大,静子端区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强分离形式,端壁区存在大的回流区,并对叶片通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19年3期2019-11-04

  • 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1例报告
    球、桥脑或桥小脑角区(CPA)[2];因此成人CPA区的髓母细胞瘤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3];为加深对髓母细胞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将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头痛,呈间断性,每次持续20 min,晨起加重,休息后无明显缓解,当时未予系统诊治,病中无头痛,无恶心呕吐,2月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并出现走路不稳,至患者走路不能。时未予系统诊治,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8期2018-09-20

  • 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探讨
    疾病中,以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发生率居高。因该部分与脑干、小脑以及其他临近组织均存在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且该部分血管较为集中。促使手术难度进一步加大的同时更容易促使患者在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1]。当前,按照显微手术的方式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侧重针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预防加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接诊,均按照显微手术施于治疗。入院时

    医药前沿 2018年11期2018-03-30

  • 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中的应用
    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采取神经内镜辅助技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现将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42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通过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进行治疗),每组各21例。观察组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36~68岁,平均(52.00±2.39)岁,患病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6.21±3.34)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5期2018-02-09

  • 正常成人前心膈角区肺内斑片影的原因探讨
    ▷正常成人前心膈角区肺内斑片影的原因探讨蔡文君,舒 健,唐光才,兰永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 泸州 646000)目的:统计正常成人前心膈角区肺内局灶性斑片状高密度影(Focal patchy clouding opacity in lung adjacent to the anterior cardiophrenic angle,FPCOLACA)的发生率,探讨其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4月我院行胸部平扫CT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8期2017-12-07

  • 利用上游槽道对角区马蹄涡的控制
    3利用上游槽道对角区马蹄涡的控制李健, 张华*, 吴星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在平板上放置圆柱形成角区流动,利用布置在圆柱上游平板上的二维和三维槽道来控制或削弱角区马蹄涡,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和三维槽道均能推迟边界层的分离,使圆柱根部马蹄涡的强度减弱、尺度减小;同时槽道上游压力和逆压梯度均有所下降,槽道下游压力显著升高而逆压梯度总体降低。二维槽道对马蹄涡强度的削弱为61.15%~66.51%,而

    航空学报 2017年6期2017-11-22

  • 轴流压气机角区分离的研究进展
    083轴流压气机角区分离的研究进展吴艳辉1,2, 王博1,*, 付裕1, 刘军11.西北工业大学 动力与能源学院, 西安 710072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 100083角区分离是一种常发生于轴流压气机“吸力面-端壁”角区的三维分离现象,该现象以及随之产生的流场堵塞和流场损失会对压气机的稳定工作和效率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发展为“角区失速”。随着现代轴流压气机单级负荷的提升,角区分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高

    航空学报 2017年9期2017-11-20

  • 乳头状脑膜瘤误诊为听神经瘤1例
    RI: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团块状混杂长T1长T2信号(图1A、1B),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DWI轻度弥散受限,病灶约3.0 cm×3.2 cm×3.5 cm;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MRI诊断为听神经瘤。右侧颈外动脉DSA:右侧桥小脑角区病变染色显影,由右耳后动脉供血。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颈静脉孔区,包膜完整,血供丰富,质韧,部分瘤组织与舌咽神经粘连,局部舌咽神经受压。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排列密集,在血管周围呈乳头状排列(图1D)。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年5期2017-06-01

  • 湍流角区三维分离空间与表面流动结构研究
    0191)湍流角区三维分离空间与表面流动结构研究刘明鑫, 张 华*, Malik Shaheryar Raz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191)针对湍流角区三维分离流动中表面油流图画(油流显示)出现的差异和不同性质,综合采用表面油流流动显示、空间PIV实验以及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表面流动结构的性质、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与空间流动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较强分离情况下表面油流呈现的两条油流线均为三维分离线,即一次分离线(上游)与二次分离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4-28

  • 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效果比较
    3000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效果比较杨 浩河南南阳市肿瘤医院 南阳 473000目的 探讨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08—2016-04我院诊治的脑桥小脑角区病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对其实施CT、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在本组神经瘤、脑膜瘤、动脉瘤、星型细胞瘤、淋巴瘤、淋巴瘤、三叉神经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测中,MRI的诊断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8期2017-04-24

  • 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对比分析
    000)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对比分析陈艳君1张玉东21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2 成都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目的:探析脑桥小脑角区病变CT与MRI的诊断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患有脑桥小脑角区病变5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经病理活检,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脑桥小脑角区病变症状,通过采取MRI和CT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RI对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8期2017-01-19

  • 间隙变化对压气机静叶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工况、设计工况和角区失速工况下,研究间隙变化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内部流动变化与气动性能变化的关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间隙变化对流场结构的影响不同,因而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规律也不同。大负攻角工况下,不同间隙叶栅内在压力面前缘附近都存在一对由端壁向叶展中部发展的分离涡,间隙增大可以使叶栅总损失近似线性减小,并使间隙侧气流折转能力略微提升。设计工况下,无间隙侧吸力面角区存在轻微的角区分离,小间隙(0.2%展长)的引入首先会加剧间隙侧角区分离,当间隙进

    航空学报 2016年11期2016-11-20

  • 混凝土构件锈胀裂缝宽度与锈蚀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F组中钢筋位于角区。具体参数见表1。表1 试块参数试块中钢筋位于一般位置和钢筋位于角区的布置示意如图2。图2 钢筋布置示意(单位:mm)为了模拟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过程,采用电化学快速锈蚀的方法,即将试块浸泡在浓度为5%的NaCl溶液中,按图3所示的试验法对混凝土试块中的钢筋接通直流电3~10 d。图3 试验装置示意2.2试验结果试验通电结束后,用裂缝测宽仪测得开裂后的裂缝宽度。然后敲碎混凝土,取出生锈钢筋,经稀盐酸溶液除锈并干燥处理后,用天平称量钢筋的质

    铁道建筑 2016年10期2016-11-08

  • 基于两端点区域分布的线裁剪新算法
    条边界相对应;而角区和两条垂直相交的边界相对应.例如,T边区与T边界相对应; LB角区与L边界、B边界相对应.窗口顶点是由两条边界垂直相交而成,一条边界可称另一边界对应顶点相关边界.例如,L边界与B边界相交而成顶点VLB,L边界称B边界为顶点VLB相关边界.根据边界所属,一角区与一顶点相对应,两斜对边区与一顶点相对应.例如,LB角区对应顶点VLB,R边区与T边区对应顶点VRT.图1 裁剪窗口边界区域划分对应边界相平行的两边区称为对边区.例如,T边区和B边区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5-09

  • Control of Corner Separation by Optim ized Slot Configuration i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壁处所形成的三维角区分离,本文在叶根处引入了从压力面到吸力面的槽道来控制角区分离流动。基于利用优化算法对叶根处槽道几何的优化结果,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来分析槽道在不同进口攻角下对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对比原始和开槽叶栅中总压损失、静压升和三维角区分离特征表明叶根处引入的槽道对角区分离有明显的控制效果。compressor;cornerseparation;slot bleeding;passivecontrolNomenclatureCa=axia

    风机技术 2016年6期2016-04-11

  • 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01)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未 星(鞍山市中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目的通过MRI诊断桥小脑角区肿瘤,确定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55例,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为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且经过MRI检查诊断,统计其MRI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之间的联系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4.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2016-01-29

  • 用MRI检查对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和听神经瘤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分析
    1001)桥小脑角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此部位肿瘤的类型较多,其中听神经瘤和脑膜瘤是此部位最为常见的两种肿瘤。听神经瘤患者和脑膜瘤患者均有桥小脑角区占位征候群(耳鸣、头痛、走路不稳、听力下降等)的临床表现,且其影像学表现极为相似,故在对其进行临床诊断时极易发生误诊。孙兴旺等人的研究表明,用MRI对听神经瘤和脑膜瘤进行扫描具有无骨骼伪影及多方位成像等特点,故此检查方法是对听神经瘤和脑膜瘤进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1]。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检查方法的有效性,我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2期2016-01-10

  •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图1)示左桥小脑角区占位。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灰红色,表面呈颗粒状,周边质软,中心质韧,血供中等,有假性边界,与脑干、桥臂、小脑粘连紧密,面听神经完全被侵蚀,内听道正常,沿假性边界分离后全切除肿瘤,大小约3cm×3cm×3cm。病理报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术后复查头颅MRI(图2)未见肿瘤残留,未行放射治疗,随访1a,肿瘤复发。2 病例2患者女,29岁。因“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伴头痛、走路不稳6个月”入院。头颅MRI(图3)示右桥小脑角区占位。入院后行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0期2015-12-18

  • 基于模糊图像角区处alpha通道的运动参数估计
    0)基于模糊图像角区处alpha通道的运动参数估计孔维荣, 朱大昌, 李雅琼(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针对由模糊图像实现运动估计时计算复杂、消耗资源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图像角区处alpha通道实现运动参数估计的分析方法.运动模糊图像蕴含着运动信息,而角顶点的运动对参数估计有着直观的解释,建立角区处alpha通道运动约束,使运动估计与图像去模糊分离开,运用Hough投票法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运动参数估计.分析不同滤波器对估计结果精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10-11

  • 颅内黄色肉芽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罕见,位于桥小脑角区者,国外目前报道有3例[2],国内尚未见报道。本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1例桥小脑角区黄色肉芽肿,结合文献讨论和总结其临床特点。1 病例简介患者,女,58岁,因“行走不稳20+d”于2012年10月1日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渐起行走不稳,需扶行,伴头痛、耳鸣,无发热、肢体抽搐、声音嘶哑、呛咳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及MRI检查考虑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随来我院求治。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无血吸虫疫水及毒物接触

    海南医学 2015年9期2015-04-14

  • 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周俊卿浅谈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张奎涛 周俊卿目的 探究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归纳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10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95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听觉神经瘤45例,三叉神经瘤5例,脑膜瘤15例,胆脂瘤8例,蛛网膜囊肿5例,动脉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髓母细胞瘤3例,脑转移瘤3例。各种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都有其

    当代医学 2015年34期2015-03-24

  • pc-ASL技术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复发评估
    勇,荣凡令桥小脑角区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需要手术治疗。常规磁共振平扫加增强常用于对该区域病变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但是对于术后患者,尤其是出现异常强化区域时难以判断有无肿瘤复发。基于EPI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和常规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以及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常用于颅内肿瘤术后评估,但它们都受制于严重的颅底磁敏感效应影响,无法对桥小脑角区异常强化区域进行准确评估。基于3DFSE序列伪连续式(pseudo-continuous,pc)-ASL技术不受磁敏感伪影

    放射学实践 2015年6期2015-02-14

  • 桥小脑角区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治
    钦 李华倩桥小脑角区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治陈亚钦 李华倩目的 探究桥小脑角区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为以后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支持。方法 桥小脑角区非典型占位性病变患者20例, 分别为桥小脑角区非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还有颈静脉球瘤等, 归纳对此类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术前肿瘤诊断情况如下:孤立性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室管膜瘤以及脑脓肿。仅室管膜瘤和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有特异性, 其余种类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0期2014-08-27

  • 锁孔开颅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临床研究
    3000)桥小脑角区是一个具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和小脑前上动脉等的重要区域,而这也是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如听神经瘤,胆脂瘤等,同时由于桥小脑区的位置,导致了肿瘤在治疗时困难的增加[1]。传统的治疗大多进行开颅手术,操作部位是较大的颅骨,术野大、视野广、操作方便,但是由于手术视野大,患者伤口暴露的面积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而且增加附近部位不必要显露的神经损伤风险,锁孔开颅术是操作于小骨瓣,不需要大的手术视野,在显微镜的协助下进行,这也就要求术者对局部解

    哈尔滨医药 2014年1期2014-03-15

  • 同期并同一部位原发性多发性异源性颅内肿瘤1例报告
    的1例左侧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合并脑膜瘤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左耳耳鸣伴听力下降4年,左面部麻木2年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瞳孔等大,光反灵敏,水平眼震,左耳听力较对侧差,左侧颌面部浅感觉减退,颈软,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颅脑CT(图1)可见左侧桥小脑角区高密度病灶,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考虑为听神经瘤。磁共振(图2)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见一不规则肿块,病灶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大小约2.0 cm×2.9cm×4.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7期2013-10-09

  • 桥前池室管膜瘤1例
    RI检查:桥小脑角区、桥前池病变,考虑表皮样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在控制好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前提下于入院后20 d后行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及枕下减压术+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室管膜瘤(WHO Ⅱ~Ⅲ)。讨论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或室管膜残留部分。室管膜瘤临床上一般缓慢起病,并呈现出进行性加重的特点,且发病年龄较轻。脑室内室管膜瘤多见于第四脑室[1],其次是侧脑室,第三脑室少见。室管膜瘤多呈实性,也可囊变,肿瘤细胞脱落可种植转移。四脑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6期2013-09-28

  • 等离子体激励位置对抑制压气机角区分离效果的影响
    位置对抑制压气机角区分离效果的影响梁斐杰,陆利蓬,柳阳威,孙槿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100191)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角区分离的作用效果,应用FLU EN T软件数值模拟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的影响。采用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简化唯象模型,在压气机叶片吸力面和端壁不同位置沿流向施加激励,对总压损失系数、极限流线、不同截面流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吸力面激励对角区分离改善有限,角区未失速时,近分离点前是激励最佳位置

    航空发动机 2013年4期2013-07-07

  • 针对轴流压气机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设计
    该造型可通过抑制角区分离来达到减小通道内二次流损失的目的。首先,在设计工况下,针对基准叶栅建立非轴对称端壁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然后,在设计和非设计工况下,用NUMECA/Fine turbo模块分别对基准叶栅和优化叶栅进行定常流场计算。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优化叶栅有效抑制了角区分离,原因为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改变了通道内的涡系结构;优化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显著降低,叶栅出口气流角更加均匀和平衡。轴流压气机;二次流损失;非轴对称端壁造型;角区分离符号表β气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13年1期2013-07-05

  • 叶身/端壁融合技术研究
    机内普遍存在复杂角区流动,其引起的性能恶化是叶轮机气动问题的主要部分。类比外流领域,叶轮机内并未选择“翼身融合”以消除这种影响,而是在不同指导思想下展开了实践探索,其中1类是采用弯叶片[1],利用弯叶片产生叶片体力特殊分布以实现二次流动控制、改善性能。但同时也产生了“正弯好还是反弯好”的疑惑和缺乏实施准则的问题。叶轮机中另1类受重视的角区问题发生在叶片前缘与端壁相交区域,不过,相关研究一直将此视为壁面上障碍物绕流问题而孤立地关注马蹄涡的产生、发展和影响、控

    航空发动机 2012年6期2012-09-28

  • 角区三维分离流附着鞍点拓扑结构及其演化
    京100191)角区流动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以及其他诸多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应用领域.由于角区流动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三维分离现象,并对飞行器和流体机械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关注[1-5].角区典型流动是来流边界层在突起物产生的逆压梯度作用下分离而形成的空间三维马蹄涡系.在对三维分离流的分析中人们广泛应用“极限流线包络线”分离模式[6]、“摩擦力线收拢渐近线”分离线模式[7]和“开式/闭式”分离模式[8-9]来描述三维分离流动,尽管这几种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年7期2012-06-22

  • 基于端点区域分布的圆形窗口线裁剪算法
    弧分别位于四个三角区域,将其定义为角区.由此,将裁剪窗口所在平面划分为内接正方形之内、外切正方形之外和角区三部分.根据线段两端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完成裁剪过程.在裁剪过程中很多较复杂的判断都转化为线段所在直线与角区外界的相交情况进行处理,通过简单判别快速确定线段是否与圆形窗口相交,从而显著提高裁剪效率.1 理论基础不失一般性,假设裁剪算法中圆形窗口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r;被裁剪线段的两个端点为 p1(x1,y1)和 p2(x2,y2).定义1 本文中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1期2012-06-11

  •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MRI征象分析
    -3],为桥小脑角区第 3位好发病变[2]。表皮样囊肿多表现典型,但部分病例MRI表现不典型,常易误诊[3]。本文收集15例我院2000~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对其MRI典型及非典型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6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14/15),少部分伴有、恶心、呕吐(2/15)及步态不稳(1/15)。1.2

    淮海医药 2012年6期2012-02-27

  • 听神经瘤CT诊断分析
    中发生一侧桥小脑角区8例、双侧1例。9例患者中肿块呈低密度3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2例,肿块大小为1.9~4.6cm,边界清。增强表现:均为不同程度增强,其中均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6例。肿瘤周围出现低密度水肿带7例、无水肿带2例,小脑、脑干受压3例,肿瘤与岩骨成锐角相交8例、成钝角相交1例。岩骨不规则破坏2例,内听道口扩大4例。桥小脑角池扩大6例,环池及四叠体池不对称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同侧侧脑室下角和三角区及第三脑室变形和移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1期2011-08-15

  •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1例
    扩大,双侧桥小脑角区占位,考虑听神经瘤可能性大。MRI示左右额部、右枕部大脑镰旁见数个大小不等略长T1、及T2信号灶,大者约2.0 cm×1.6 cm,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左右桥小脑角区分别见大小约4.8 cm×4.0 cm、2.0 cm×2.0 cm 长 T1、长 T2信号灶,轮廓不规则,脑干受压变形;桥前池见数个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灶。Gd-DTPA增强扫描:左右额部、右枕部镰旁病灶呈均匀性强化,基底宽,并见“脑膜尾征”;双侧桥小脑角区病灶呈不均匀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2期2011-04-12

  • 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的MRI检查技术
    其中发生在桥小脑角区占50%以上,仅有少数位于脑实质内或硬膜外。本文收集22例经焦作市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对其DWI和FLAIR序列图像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该病的MRI检查技术。1 资料和方法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25~64岁,平均48岁。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采用GE Signa1.0T MRI,头颅线圈,行常规FRFSE T2WI、FLAIR T1WI扫描。扫描参数:FRFSE T2WI,TR:4000ms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