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实向虚

  • 元宇宙语境中青少年“脱实向虚”的时代隐忧与教育化解
    生存方式的“脱实向虚”。现实世界是人的生命生存和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深度的“脱实向虚”必将妨碍作为现实存在的人的幸福实现。虚拟生存对现实生存经验尚不丰富却极度渴求自由超越的青少年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果说,互联网开启了青少年“脱实向虚”的阀门;那么,元宇宙则将可能点燃青少年“脱实向虚”的引擎,这构成时下一大隐忧。在人类社会迈入元宇宙的前夜之际,如何有效预防、遏制、超越青少年“脱实向虚”趋势,是教育界不得不深思并积极应对的问题①学界对“青少年”的概念缺乏统一

    理论月刊 2023年10期2023-12-16

  •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
    产;金融化;脱实向虚文章编号:2095-5960(2023)06-0001-10;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一、引 言“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机制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新里程碑,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开放的标志。在“沪深港通”实施以前,我国资本市场中并不存在两地股票市场联通的交易机制,国外投资者只能通过QFII间接持有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而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下,外资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渠道进一步放宽。[1]香港投资者以及借助香港这一平台进入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3-12-06

  • 委托理财与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促进还是抑制?
    融化速度,“脱实向虚”现象频频发生(孙健等,2016)。数据显示,开展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自2012 年的26 家增长至2018 年达到1 254 家,理财金额也从2012 年的118.55 亿元暴增至2018 年的13 121.74 亿元。尽管自2019 年以来,受到资金紧缺、收益下降等负面影响,上市公司的理财规模有所下降,但总体上委托理财仍然是上市公司偏好的投资方式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已有研

    商业会计 2023年18期2023-10-13

  • 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特征事实、风险演变与潜在影响
    ;金融监管;脱实向虚;金融风险;金融改革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23(05)000114影子银行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活动①。通常认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为金融机构规避监管、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通道,增加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助长经济脱实向虚,极大地弱化了经济和金融韧性[1]。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中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2010年贷款增速

    当代经济科学 2023年5期2023-10-05

  • 防止“脱实向虚” 壮大实体经济
    务主业”的“脱实向虚”。奥马电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一个事实: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不仅会影响实体企业的主业发展,不利于企业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甚至会引发财务危机。“近年来,经济‘脱实向虚’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学术委员张永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不单单是经营主体存在‘脱实向虚’的问题,在资金流向方面也是存在的。当前整个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资金的天性就是流向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流向实体经济的

    中国报道 2023年9期2023-09-25

  • 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与企业经营绩效:来自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目前面临的“脱实向虚”困境;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应该基于自身产业和产权属性以及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不同影响对其金融资产配置进行科学决策,认识金融资产配置不足(过度)对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补充效应(挤出效应),配置出能使企业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最大化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和构建投资组合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不同产业、不同性质公司的资产配置行为,考察拟投资对象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是否满足企业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9-19

  • 创新驱动政策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了吗 ——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探究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因素,针对性地引导其理性回流实业,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振实体经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市场化改革情境的中国企业,其决策研判、投资偏向和行为预期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政策环境影响。如何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无疑是治理“脱实向虚”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创新驱动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何种影响,其作用机制又是什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14期2023-07-28

  • 数字产业化、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
    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选择。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及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并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化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金融开放水平较低地区,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效应驱动效果更强。应大力孵化金融科技数字新基建、适度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杠杆

    商业研究 2023年3期2023-07-06

  • 脱实向虚”?——海归继承人与家族企业金融化
    套利,呈现“脱实向虚”的趋势。然而,较少有文献将家族企业的金融化与二代海归继承人涉入联系起来。文章从高阶梯队理论和权威理论出发,实证检验了继承人的海外背景是否会影响包括企业金融化水平在内的资产配置结果,丰富了现有关于继承人身份异质性与金融化关系的文献,为家族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投资者全面分析继承人特征对家族企业的影响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根据权威理论,企业代际传承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权威转换的成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继承人成功建立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3年5期2023-06-01

  • 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
    色信贷政策;脱实向虚;企业金融化;重污染企业近年来,随着实体部门产能过剩、盈利下降等疲软态势的显现以及金融部门的持续膨胀,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脱离经营主业,涉足金融领域,日益依赖金融渠道获益,并大幅增持金融资产投资[1-4]。然而,实体为本,金融为器。企业的过度金融化不仅会直接助长金融市场泡沫,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2];还会挤出企业实体投资,抑制企业创新,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4]。特别是在绿色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年3期2023-05-30

  • 经济疲软时,企业战略影响金融投资吗?
    何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关键词】房价下跌;企业战略;金融投资;脱实向虚【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4-0053-031 引言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实业致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家发展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3年4期2023-05-25

  • 高铁开通与企业“脱实向虚”:抑制还是促进?
    出现了企业“脱实向虚”怪象,从其本质上来说是资源配置的扭曲,企业家实体经济投资意愿降低,将原本用于生产流通领域的资金投向了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类金融产品”的信用链条,逐步迈向金融化[1],造成金融资产泡沫愈演愈烈,不仅损害了企业主业发展[2],而且增加了经营风险[3],这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金融业也迎来了大监管,助力经济“脱虚向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因此,

    企业经济 2023年3期2023-03-31

  • 地域投机文化加剧了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吗? ——来自我国上市企业的证据
    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提供新思路。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经营所在地的投机文化加剧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并且在引入工具变量、更换变量衡量方式以及改变回归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投机文化主要通过增加代理成本和提升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这两条路径加剧企业金融化。此外,本文还发现投机文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经营所在地法制环境较差、外部监督水平较低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较弱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的主要贡献有:(1)拓宽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视角。

    财经论丛 2023年2期2023-02-18

  • 减税降费与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 ——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动,呈现出“脱实向虚”的趋势,使得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停滞、规模萎缩,不仅削弱了实体经济供给社会产品的能力,还使得经济系统性风险积聚,加大了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如何引导企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集发力,改变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阶段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解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其中,研发费用加

    产经评论 2022年5期2023-01-06

  • 连锁股东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
    ]。然而,“脱实向虚”的金融化趋势使中国实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主营业务的拓展与创新,出现了资金在金融体内循环而实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怪象[2]。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在此背景下,中国实体企业的金融化问题已不容忽视。如何推动实体企业的良性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当下,连锁股东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普遍现象[3]。既有研究发现,连锁股东影响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与内部治理,但仍未达成共识。那

    管理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03

  • 企业的“脱实向虚”具有同群效应吗?①
    济呈现出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趋势.经济“脱实向虚”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早在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脱实向虚”发表了“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使得资产泡沫膨胀,金融风险逐步显现,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体循环不畅”的重要讲话.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则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明

    管理科学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20

  • 增值税税率简并能够治理企业“脱实向虚”吗? ——基于2017 年增值税税率简并的准自然实验
    普遍存在的”脱实向虚:行为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税收政策在治理企业”脱实向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6]。 2016 年以来,增值税多档税率并存扭曲了增值税税收中性,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7-8],成为后”营改增:时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017 年财税﹝2017﹞37 号文件规定,自2017 年7 月1 日起,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接着,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增值税

    管理学刊 2022年5期2022-12-12

  • 金融“脱实向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通过剖析金融脱实向虚的根源、机制和表现,揭示金融从服务实体经济到主宰实体经济的功能异化之路。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各学派对金融资本主导积累体制的剖析,揭示经济运行实践中金融对实体经济从疏离到主导的异化之路,以及实体经济对金融发展的最终制约作用。一、金融“脱实向虚”的根源:货币虚拟化和资本虚拟化金融化研究文献很多,如果从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角度来审视金融化,表现为价值积累逐渐独立于使用价值生产和流通的金融化,就是金融“脱实向虚”的过程。因此探究资本积累摆脱使用价值

    商业经济 2022年5期2022-11-14

  • 减税政策抑制农业企业“脱实向虚”的思考
    ,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倾向,为农业企业营造积极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 减税政策抑制农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机制2.1 农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动因非金融企业出现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转向虚拟领域的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脱实向虚”。以农业企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资金从实体部门流向虚拟部门,这势必会削弱农业企业的社会产品供给能力,也会阻碍金融部门对其服务功能的实现。农业企业“脱实向虚”的驱动因素大致分三类。一是“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7期2022-11-13

  • 产业政策优化调整能否缓解企业“脱实向虚”?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为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产业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手段,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提升实体企业绩效水平,但不合时宜的产业扶持政策又会造成资金错配的加剧和资源定价机制的扭曲,在企业实体投资机会有限和利润率低下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与政策套利行为,同时又会造成财政资金流入金融市场,加剧“脱实向虚”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分析产业政策调整与微观企业金融化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有效提升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如何通过政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0-25

  •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 ——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基于企业“脱实向虚”的考虑主体回归结果表明,随着环境不确定性持续攀升,企业会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那么企业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是否会将资源投入到虚拟资产中,以期短期内获得更多投资回报,进而出现“脱实向虚”问题。投资Oi-Hartman-Abel效应认为,当企业拥有快速调整投资规模的能力时,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将会激励管理层追逐风险。金融资产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持有者可以随时进入证券市场或者选择退出。企业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增加股权投资或者减少

    工业技术经济 2022年10期2022-10-12

  • 政府补助能否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 ——基于固定资产投资与R&D投入的作用机制
    向前,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日益凸显[1]。若企业金融化的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势必会加剧金融风险,进一步损害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使国民经济面临严峻的“产业空心化”挑战[2]。在外部环境动荡与疫情冲击双重影响下,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可能很难达到稳实体投资、稳实体经济的目的。因此,依托政府“有形的手”的引导是推动企业去金融化、提升企业有效投资的关键途径。政府补助是国家财政通过干预资源再分配,达到改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9-15

  • 实体企业内部控制对“脱实向虚”的影响述评
    向的作用。“脱实向虚”直接成因在于生产价格指数持续走低导致企业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与波动;究其本质,“脱实向虚”是因经济结构中短板产业受体制机制制约,未能以“住行学”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王国刚,2018)。有学者通过研究2007—2015年上市实体企业,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即:经济新常态情况下,企业投资实体积极性下降,额外保值的融资需求上升,金融化意愿更强(文春晖、李思龙、郭丽虹和余晶晶,2018)。胡奕明先生等人则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进行了

    经济师 2022年9期2022-09-14

  • 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 ——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
    1]。企业“脱实向虚”指的是实体经济部门通过金融渠道的金融投资活动参与过度,企业的经济活动受到金融投资活动的影响也不断深化[2-3]。经历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我国实体经济增速不断放缓,但金融业发展速度持续走高。我国大量的实体企业涉足金融业,金融资产的配置不断增加,企业“脱实向虚”的特征愈发明显。实体经济作为一国的立身之本,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1

  •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银行“脱实向虚”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
    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进行详细部署。近年来,金融体系的“脱实向虚”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面临的“脱实向虚”主要是指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的投资、生产、流通,转向金融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或者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的情况[2]。总体来说,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脱实向虚”表现为资金不断流入虚拟经济①。在微观经济层面上,“脱实向虚”突出表现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8-27

  • 研发投资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基于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视角
    产而产生的“脱实向虚”现象,实体企业为了持续的盈利能力加之企业间金融资产配置的同群效应,陷入了金融投资的恶性循环。已有研究表明,过度的金融化直接造成了实物投资的挤出[2],弱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3,4],抑制了企业的长期业绩提升,进而导致实体企业的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的双重降低[5,6],占用企业管理资源[7],促使管理者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延迟披露信息[8],造成实体企业的信息环境恶化,产生更严重的代理问题,增加分析师的预测误差

    财会月刊 2022年16期2022-08-09

  • 政府审计能抑制国有企业“脱实向虚”吗? ——基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证分析
    有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状是否真的因为政府审计的力度加大而有所缓解?其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都将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图1 2007—2017 年国有非金融上市企业金融化指数及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变动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过度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政府审计治理效应的作用路径。本文可能的贡献如下:(1)拓展了政府审计治理效应的理论框架。不同于已有文献从防范国有企业经营性风险、股价崩盘风险等方面考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8-08

  • 征税能抑制企业涉房投资吗 ——兼论“脱实向虚”的另一条路径
    融化同属于“脱实向虚”的投资行为,但从本质上还有很大差别,部分研究者习惯于将投资性房地产等纳入到金融化范畴,但无论是资产形态、变现能力还是行为特征,涉房投资和金融化行为都存在根本性差异。持有不动产除了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以外,还可以作为生产要素提供经营场所以及作为抵押品获得信贷供给(罗时空、周亚虹,2013;钟腾等,2020等),这些特征均不在金融化研究范围之内,故而本文倾向于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涉房投资体系,以之为研究对象,并区别于金融化行为研究。本文将企业

    南方经济 2022年7期2022-08-03

  • 政府研发支持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再审视 ——基于“脱实向虚”背景下的融资激励视角
    中国经济的“脱实向虚”倾向愈演愈烈,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正逐渐让位于受“逐利”动机驱使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可见,融资约束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此背景下,如果企业创新需要的资金不够,即便政府研发支持能够缓解研发创新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激励企业提升创新动力,但企业加大创新投资的资金又从哪来?因此,从融资激励视角系统考察政府研发支持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重新审视政府研发支持的激励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意义。现有文献针对如何缓

    当代经济管理 2022年8期2022-08-01

  • 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济,呈现出“脱实向虚”的趋势,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侵害股东长期利益[2],还可能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3]。因此,如何抑制和防范企业金融化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主要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角度探讨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而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背景下,鲜有文献探讨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税收征管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4]。在我国,“人管人”的传统税收模式给予了税务人员一定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7期2022-07-18

  • 内控缺陷整改能够有效治理企业“脱实向虚”吗? *
    ,普遍存在“脱实向虚”问题。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且多次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我们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保证“六稳”、“六保”工作的有序展开。“脱实向虚”正在从宏观以及微观层面改变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杜勇等,2017)。从宏观层面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很大程度上加大系统性风险(彭俞超等,2018),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正常运行和降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能力

    南方金融 2022年4期2022-06-22

  • 研发投资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资而产生的“脱实向虚”现象, 使得实体企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如何抑制企业的过度金融化趋势, 引导企业“脱虚返实”、促进实体企业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基于2007 ~ 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从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的视角出发, 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对金融化投资可能存在的抑制效用, 并进一步探讨外部异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研发投资与企业金融化水平显著负相关, 即研发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进一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2年8期2022-06-10

  • 金融自循环与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脱实向虚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制造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仍有一定差距,其中,主要制约在于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技术“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以及技术创新的关系和重要性已经在学界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识。近年来,我国金融发展迅速,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和企业技术创新,但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例如,由于金融部门利润率远高于实体部门利润率,使金融行业对非金融行業的资金产生虹吸效应,导

    中国证券期货 2022年2期2022-05-30

  • 金融市场化改革与企业“短贷长投”
    ;融资约束;脱实向虚;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5-0103-11一、引言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以及深度调整的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构成,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其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想要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就必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中解决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是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生产潜

    商业研究 2022年5期2022-05-30

  • 金融错配、债务风险与企业“脱实向虚” ——基于债务结构的视角
    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韩珣、李建军,2020)[6]。近年来,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实业投资率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企业资金不断涌入金融渠道。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有鉴于此,文章实证研究金融错配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途径和作用机理,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的研究贡献在于:第一,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错配对企业创新发展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年5期2022-05-27

  • 管理层能力会加剧“脱实向虚”吗?
    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问题已经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采用2007-2020年沪深A股的数据,分析管理层能力对于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了成本粘性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化,且成本粘性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地分析发现,管理层能力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在金融资源聚集的东部以及在薪酬激励更高的企业更强。对企业供应链关系投资和实物资本投资的分析表明,管理层用于金融投资的资源挤占了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这些结论表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5-22

  • 管理层能力会加剧“脱实向虚”吗? ——基于成本粘性中介效应的检验
    成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也即实体企业金融化[29]。现有研究认为,管理层持有金融资产的主要动机有分散风险和资本逐利因素,比如通过持有现金和短期金融资产以应对企业未来可能的流动性短缺,从而降低经营风险[30-31],尤其是当CEO拥有金融背景时可以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降低企业金融化带来的经营风险[6]。胡奕明等[32]认为,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主要考虑国家经济发展周期,因此主要是基于预防储蓄的目的。邓路等[4]从企业违约风险出发,认为金融资产的配置可以提高企业会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5-17

  • 资产剥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脱实向虚”抑或“去虚归实”
    ,成为企业“脱实向虚”的加速器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企业剥离行为日趋频繁。在经济发展的攻关期,在企业转型的重要阶段,研究资产剥离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对于企业制定实施重组战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实体企业“去虚归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可能的贡献:第一,区别于研究资产剥离对企业绩效、公司治理、风险承担等的影响(Feldman et al.,2019;Vidal and Mitchell,2018;彭睿等,2020),本文基于资产剥离的资源重构效应

    证券市场导报 2022年4期2022-04-18

  • 资金“脱实向虚”对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关于资金“脱实向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观点有“蓄水池”效应和“挤出”效应。持“蓄水池”效应观点者认为,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未来的创新投入[4]。杨筝等[5]认为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助于增强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性。持“挤出”效应观点者认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投资资金总规模是固定的,当企业增加金融资产投资时,其用于创新的资金必然会减少[6],并且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挤出作用更突出[7]。已有文献仅考虑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4-14

  • 政治关联加剧了企业金融化吗
    要素生产率;脱实向虚[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2)02—0035—08Political  Connection Exacerbates  Corporate Financializ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MAO Zhen-hua1, TAN Man2, ZENG Shu-gui2(1. Institute of E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02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
    总体呈现的“脱实向虚”趋势,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与考验。在2020年的两会上,中国所提出的经济目标已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面临全球性经济风险时,如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增加企业的实业化投资,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在不断增长,金融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0

  • 产能过剩是否加剧企业“脱实向虚”?
    ,中国企业“脱实向虚”倾向日趋严重且金融化操作日益明显。基于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DEAP测算企业产能利用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产能过剩是否引发企业金融化以及中介变量是否起到间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产能利用率企业更多倾向于从事金融类活动且不受IPO暂停影响;产能过剩对于企业金融化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非金融企业、国有企业、小型规模企业因低产能利用率导致其金融化操作动机比金融类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规模企业更为明显

    现代管理科学 2022年4期2022-03-05

  • 企业资金“脱实向虚”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出现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2014年我国实体企业配置的金融资产总量已经大大高于同期的公募基金资产总量,且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的收益率差距呈上升趋势,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资金“脱实向虚”趋势逐渐明显。由于虚拟经济领域内资金高流动性、高投机性特点,其资产回报率往往高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将更多资金投向虚拟经济领域。然而,虚拟经济领域收益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实体企业的资产泡沫和金融化风险。因此,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在一定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2年1期2022-02-18

  • 企业并购能否抑制经济“脱实向虚” ——基于产业优化发展的视角
    ,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主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会导致金融领域的风险集聚。因此,如何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购是企业获取协同效应(陈爱贞和张鹏飞,2019)、提升市场势力(蒋冠宏,2021)、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战略,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和企业资本化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价值链重整、产业整合、企业纾困的重要方式。企业通过实施并购战略,有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获取战略性资源、关

    技术经济 2022年12期2022-02-14

  • 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 “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
    置,产生 “脱实向虚”趋势[1]。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风险联动性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剧增,对经济稳定与高质量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因此,探索企业实体资产与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对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已有研究发现,触发实体企业 “脱实向虚”的背后动因可归为两点:(1)为应对融资约束所带来的高额外部

    工业技术经济 2022年1期2022-01-05

  • 税制改革、“脱实向虚”与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制造企业“脱实向虚”金融化行为能够有效提升“营改增”税制改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积极效应,而且“营改增”税制改革对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企业属性、生命周期、融资约束和技术水平的异质性特征,在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融资约束强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中积极作用尤为突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税制改革对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也为理解中国制造业“脱实向虚”作用提供一个新的经验证据。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描述为“经济

    税收经济研究 2021年5期2021-12-06

  • 金融发展、企业主营业务与企业发展质量提升
    金融化; 脱实向虚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一、问题的提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学术界长期关注。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能够为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提供必不可少的资金支持。作为资金融通的关键渠道,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能够为企业获取外源融资提供必要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业并推动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业产值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步核算结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4万亿元,同比增长7

    当代经济科学 2021年6期2021-12-03

  • 企业“脱实向虚”对债务风险的影响
    致经济整体“脱实向虚”,使资金在资本市场空转,无法驱动实体产业的实质进步,企业单体债务风险通过资本二级市场转化为系统性债务风险。为研究该行为是否会带来债务风险,论文选取2010-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投资行为会对企业债务风险带来负面影响,这对企业债务风险的预防化解具有现实意义。【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behavior of China's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年11期2021-11-23

  • 马斯克正在“脱实向虚”?
    正业,开始“脱实向虚”了?买入比特币为“投机”今年春节期间,比特币再创新高,此后出现大幅波动。事实上,近期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暴跌,与特斯拉的进场不无关系。2021年2月初,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文件,称公司购入了价值15亿美元的比特币,以保持运营资金流动性和投资多元化,并表示之后旗下产品或将支持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消息一出,瞬间引爆“币圈”,当天比特币价格涨幅超过12%,特斯拉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也一度上涨逾2%。比特币进入金融市场后,借

    法人 2021年3期2021-11-22

  • 经济“脱实向虚”的具象化影响、成因及治理路径探究
    济增长呈现“脱实向虚”风险。本文基于货币与资本的视角界定“脱实向虚”的内涵,剖析其具象化表现,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脱实向虚”的核心原因,最后从加强制造业科技创新、重视虚实经济结合、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三个视角讨论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回暖,促进“脱实向虚”资金归位。关键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表现;成因;路径本文索引:晁赫赫 .[J].中国商论,2021(20):-021.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b)

    中国商论 2021年20期2021-10-28

  • 产业政策与企业“脱实向虚”:市场导向还是政策套利
    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经济金融化的步伐正在加速。[1]经济金融化的微观表现是企业金融化。已有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可能会促进企业主业投资,表现为“蓄水池”效应;[2,3]也可能会抑制企业主业投资,表现为“挤出”效应。[4-6]目前我国企业金融化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抑制实体经济发展。[5,6]企业金融化还可能增加企业风险水平,如股价崩盘风险、经营风险等。[7,8]倘若企业金融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扼制,势必会引致大规模的金融风险,严重抑制实体经济发展。因此,

    南开管理评论 2021年4期2021-10-21

  • CEO职业经历对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影响
    响企业投资“脱实向虚”,以及这种关系如何依赖企业有虚拟职业经历董事占比和企业产权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发现:相对于具有实体职业经历的CEO,具有虚拟职业经历的CEO所在企业更有可能出现投资“脱实向虚”。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中具有虚拟职业经历成员比例越高,具有虚拟职业经历的CEO所在企业进行投资“脱实向虚”的可能性越大;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的CEO职业经历与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关系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视角解释了企业“脱实向虚”现象的行为机理,而

    会计之友 2021年19期2021-10-01

  •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脱实向虚”:助推器还是稳定器?——基于“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地产领域,“脱实向虚”趋势日益严峻,深刻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彭俞超等)。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资本市场开放将如何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究竟是加剧企业“脱实向虚”的“助推器”,还是有效抑制其“脱实向虚”的“稳定器”?现有国内外文献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经济效应展开了富有价值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来看,多数学者认为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引入境外资金扩大资本市场规模(Klein 和 Olivei)Klein, M. W.,Olivei, G. P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8期2021-09-22

  • 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路径
    虹摘 要:“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脱实向虚”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此消彼长、社会资源的配置错位两方面。而“脱实向虚”背后的重大结构性失衡、虚拟经济理论下的金融自我循环机制以及发展阶段转换面临的制度落后是导致我国经济运行“脱实向虚”的成因。为遏制经济“脱实向虚”、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去杠杆化、抑制房地产领域的过度金融化、制

    中州学刊 2021年7期2021-09-16

  • 讲故事、碳中和与经济增长
    事的途径,以脱实向虚问题和主观幸福感问题说明了这种新范式用于理解和分析置换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增长原理的优越性。关键词:叙事经济;碳中和;经济增长;脱实向虚习近平(2020)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让中国经济学在世界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的题中之义。其实不仅是经济学,讲故事

    海南金融 2021年8期2021-09-08

  • 我国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治理路径
    的金融资源“脱实向虚”过程中的经济主体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企业家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最大化的行为动机是推动并加剧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对金融资源“脱实向虚”进行治理的根本路径在于振兴实体经济,采取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財税体制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等在内的综合改革措施。关键词:金融资源;“脱实向虚”;治理路径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4期2021-08-31

  •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基于金融“脱实向虚”视角
    于我国金融“脱实向虚”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制。事实上,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表现出明显的“脱实向虚”现象,这种金融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二 文献综述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表现为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劳动、数据、企业家才能等在城乡之间的价格扭曲问题(Lin et al.,2013)[6],但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够较好地解决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错位配置。因此,实现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国缓解

    产经评论 2021年3期2021-08-12

  • 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者过度乐观与资产定价
    实体企业; 脱实向虚; 信息透明度; 资产定价【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4-0023-06一、引言在中国制度背景下,金融业具有特殊的制度垄断性特征,使得金融业的利润率水平长期高于实体经济,这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及货币政策扩张时期更明显。鉴于这种高额利差,许多实体企业开始涉足金融业,呈现脱实向虚的倾向,上市公司通过银行、信托、基金进行委托理财的规模和增速惊人。根据Wind统计,2017

    会计之友 2021年14期2021-08-03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改善金融“脱实向虚”局面
    字普惠金融;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间效应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1.04.009中图分类号:F832;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1)04-0067-12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赢得主动的根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

    海南金融 2021年4期2021-06-29

  • 产业政策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实现路径研究*
    造业存在的“脱实向虚”迹象则需要及时抑制。对于如何抑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尤其是政府干预行为如何引导制造业企业更集中主业,依然未见清晰的答案。本文依托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探究“五年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政策可能对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扶持显著抑制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通过贷款支持、缓解税收负担的路径抑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本文还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

    浙江社会科学 2021年6期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