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

  • 陇中(组诗)
    雨脚洒回祁连山在陇中准备好云朵,准备好屋檐,他们在等待日落,像古铜,成了最守信的事物,东升西落渭河,能发出月光,走过,你还理解不了陇中的雨很贵,整座天空的云朵,都换不来你要横穿腾格里沙漠,才能理解雨你要走过黄土高原,才能感受尘世,理解苍凉过南山在托来山,云是雪,雪是云,你会分不清草滩上,羊群很大,你会误以为,是白云掉落走廊南山的云,野心太大,山脉负重的样子,会让我想起父亲,一个人在麦田尘世的苦楚,到底有多少,我说不清这些年,都让黑河带走了,一骑绝尘,去了北

    青春 2023年11期2023-12-19

  • 优质、抗寒、耐旱冬小麦新品种—陇中8号
    743000)陇中8号是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8年以自育品种陇中1号为母本,以乌克兰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米洛诺夫63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原代号200833-2)。通过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寒,耐旱,品质好。于2023年4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审定编号:甘审麦20230011。1 特征特性陇中8号冬性,生育期279~286 d。株高92.5~100.6 cm。幼苗习性半直立,苗色

    麦类作物学报 2023年10期2023-10-30

  • 陇中旱作区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导产业。为筛选出陇中旱作区优质抗旱的淀粉加工型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3号为对照品种,在陇中旱作区对引进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8个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号、陇薯17号、甘农薯9号这3个品种生育期长(120~125 d),为晚熟或中晚熟品种;出苗率高,植株生长旺盛,主茎数多,大中薯率均高于80%;薯形为圆形或长卵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食味优(蒸煮食味综合评分分别为7.00、7.50、6.63分);干物质含量高,分别为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5期2023-06-05

  • 陇中地区兰州大接杏栽培管理技术
    3%~15%,是陇中地区优良的鲜食品种之一[2]。兰州大接杏目前已在甘肃中东部广泛推广种植,经过多年推广并引种到辽宁、陕西、新疆、河北等省份,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本文总结了陇中地区兰州大接杏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产业振兴提供参考。1 果园建设在果园选址时,应该首选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空旷、交通便利且空气流通的地方。兰州大接杏开花时间要早于桃和李,大大提高了可能遭到晚霜危害的风险,且兰州大接杏树体不耐涝,因而应尽可能选择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9期2022-11-21

  •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差异及香豆素含量的变化
    ‘陇东苜蓿’、‘陇中苜蓿’、‘MF4114’、‘MF4010’和‘3105c’均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WL656HQ’购自北京正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新牧4号’和‘清水苜蓿’由新疆农业大学提供。1.2 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于2021年3—4月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光照培养室培养苜蓿幼苗,光照培养室参数设置为光通量密度400 μmol·m-2·s-1,昼夜温度分别为(25±1)℃和(20±1)℃,相对湿度60%

    草地学报 2022年10期2022-11-04

  • 北纬三十六度的山水叙事 ——品读毛文琳山水画
    的山水画命名为《陇中道情》,出现在2012年前后,之后同名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反复出现,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由此联想起《凡高书信选》中的一段话:“我一定要画一幅在多星的夜晚的丝柏树。……然而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这幅作品:一个多星的夜晚,基督是蓝色的,天使是混杂的柠檬黄色。”我想,当“陇中道情”的旋律在毛文琳的内心深处回荡不息时,他笔下的黄土地一定有着和凡·高相类似的“蓝色”和“柠檬黄色”。我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有没有唤醒潜意识里独特的情感,对于艺术家是至关重

    美术界 2022年7期2022-08-02

  • 体外冲击波联合陇中舒筋活络洗剂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观察*
    发散式冲击波配合陇中舒筋活络洗剂、类固醇药物足跟压痛点注射治疗跖筋膜炎型足跟痛患者120例。观察到发散式冲击波配合陇中舒筋活络洗剂可以快速减轻足底不适,调节后足行走平衡,无创安全,副反应小,不易复发。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本次参与测试的所有受试者都是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陇中正骨医院足踝骨科门诊或住院部。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体外冲击波联合陇中舒筋活络洗剂治疗的足跟痛患者。1.2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2

    甘肃科技 2022年3期2022-07-09

  • 陇中味道
    阎海军陇中人的日常生活,以面食为主,与浆水做浇头一样,陇中人做面还有一种吃法:臊子面。各种蔬菜切成小丁,混合肉丁下锅爆炒,注水烧开,成臊子汤,浇于面条之上,就是臊子面。与浆水面对应,人们将臊子面称作甜饭。这既是对酸的回应,也是对生活的感恩。困难岁月,酸浆水辅佐的各类杂粮面,养育了一方人,尽管酸成为了救命的常态,但人们更希望吃饱、吃丰富,对所有超越酸的丰富食物,人们认为统统代表了甜。 集中食用浆水的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黄土高原区域。到底是谁最早发明了

    小品文选刊 2022年4期2022-04-13

  • 陇 中 味 道
    □阎海军陇中人的日常生活,以面食为主,与浆水做浇头一样,陇中人做面还有一种吃法:臊子面。各种蔬菜切成小丁,混合肉丁下锅爆炒,注水烧开,成臊子汤,浇于面条之上,就是臊子面。与浆水面对应,人们将臊子面称作甜饭。这既是对酸的回应,也是对生活的感恩。困难岁月,酸浆水辅佐的各类杂粮面,养育了一方人,尽管酸成为了救命的常态,但人们更希望吃饱、吃丰富,对所有超越酸的丰富食物,人们认为统统代表了甜。集中食用浆水的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黄土高原区域。到底是谁最早发明了

    小品文选刊 2022年7期2022-04-13

  • 高产稳产广适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中6号选育报告
    8年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 468.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20%;在2018 — 2019年度进行的甘肃省陇中片冬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666.5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12.10%。该品种平均株高74.6 cm,穗长6.0 cm,穗粒数42粒,穗粒重1.85 g,千粒重37.6 g。籽粒含蛋白质(干基)124.0 g/kg、湿面筋(14%水分基)249.0 g/kg、赖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2期2022-03-23

  • 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陇西点试验初报
    旱地冬小麦品种在陇中地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利用价值,为审定提供依据,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2 参试品种(系)本次区域试验共参试11个品种(系),由9个单位提供,详见表1。表1 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陇西点参试品种3 试验设计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3.34 m2(6.67 m×2 m),重复距0.5 m,区距0.2 m,行距0.2 m,每小区播10行,播种量600万粒/hm2(按有效发芽率计算)。试验地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9期2021-11-30

  • 书写在甘肃陇中黄土高原上的“小草大事业”
    文│郭旭生甘肃省陇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以“苦甲天下”“十年九旱”闻名的“三西”地区。自明清以来,陇中地区持久的农业垦殖,导致森林破坏、草原消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不断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这片土地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的衰败之途。鉴于整个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的现状及所属自然气候条件,发展草产业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必然选择。一、陇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3期2021-08-26

  • 陇中小曲如何走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
    遗产传承项目——陇中小曲课程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写甘肃省定西市非遗文化保护遗产——陇中小曲,阐述陇中小曲在国家大好政策下如何发展,如何重整昔日辉煌,发扬光大,做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关键词:陇中小曲  地方高校  音乐课题  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J60-05在此,笔者先引用本人的一篇论文作为开头,“浅议乡土音乐走进地方高校课堂”。“乡土”就是家乡,乡土文化就是我们生长的地域特色、文物古事、历史演变、发展及民间艺术、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乡土

    艺术评鉴 2021年10期2021-08-23

  • 会宁县冬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号、陇鉴108、陇中2号(CK),所有供试品种均由甘肃省农技总站统一提供。1.2 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9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陇中2号为对照(CK),采用品种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8.8m2(4.8×6m),采用1.2m地膜全覆盖,均匀撒薄土1cm左右。根据千粒重和实际利用率计算播种量,亩播36万粒,平均每亩31335穴,平均47穴/m2,平均11.5粒/穴,播种深度3~5cm。生育期记载不同时期的田间性状,成熟期每小区取样3株进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6期2021-08-23

  • 构建陇中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增添特色要素1.陇中地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陇”是甘肃的简称。陇中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这里资源贫乏,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素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说。历史上,陇中人民不屈不撓,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着不懈的斗争,世世代代挣扎在生存线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英明决策,这里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扶贫开发工程。当地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在这个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出感天动地、顽强拼搏、气壮山河的陇中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0期2021-07-11

  • 外治中心的“陇中”品牌
    甘肃省中医院陇中外治中心传承发展中医外治技术,弘扬民族医学文化,旨在激发公众的“中医消费”潮流。甘肃省中医院外治科始建于2012年,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医为主体,集藏医、苗医、维医、壮医、蒙医、畲医等少数民族医学外治疗法于一体的外治专科,开展外治项目达1000余种。科室历经八年的建设发展,现已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诊疗模式,有自己完整的一套体系,优势突出。近年来,外治科致力于对传统医学的挖掘,同时不断吸收当代外治成果,完成了18个区域化治疗专区理论与实践建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6期2021-05-17

  • 黄腐酸对西北旱作区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处理,研究在西北陇中旱作区基施黄腐酸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生育期、块茎品质、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以及分析基施黄腐酸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2015—2016年,T3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生育期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2015年,T3处理对淀粉、干物质、粗蛋白、Vc、还原糖含量影响最大,相比CK处理增加16.7%、51.6%、40.5%、37.9%、23.5%,除还原糖指标外,其余指标相比CK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

    腐植酸 2020年4期2020-12-20

  • 陇中护肝颗粒治疗艾滋病药物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疗效观察
    念,以院内协定方陇中护肝颗粒为主要药物,选择我院自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治疗的60 例艾滋病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 例艾滋病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其中男44 例,女16 例。年龄18 ~42 岁,平均年龄29 岁,病程2 ~7 年,平均3.27年。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腹部胀满,食欲不佳,大便溏泄,口干口苦,恶心、胁痛,脘腹痞满等。按就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例进行随机化分组,A 组3

    医药前沿 2020年19期2020-11-09

  •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保护研究
    污染防治的重任。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是“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综合防治是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点。本文在系统研究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分区治理措施及总体布局,供水土保持工作者参考借鉴。1 自然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跨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地形狭长,地理条件复杂。陇中陇东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省中东部,包括兰州、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9期2020-09-17

  • 陇中丘陵沟壑区欧李品种选优研究
    最优欧李品种,为陇中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大面栽植欧李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地概况2018年3月中旬在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试验场建立试验地,根据安家沟气象站观测资料,该区年均气温为6.3 ℃,≥5 ℃活动积温2 933.5℃,≥10 ℃活动积温2 239.1 ℃,极端最高温度34.3℃,最低温度-28.2 ℃,年均降水427 mm,年均蒸发量1 510 mm,年日照2 408.6 h,无霜期141 d。2 材料与方法2018年3月中旬在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

    甘肃林业科技 2020年1期2020-06-23

  • 甘肃省农业干旱对多尺度气象干旱的响应
    分为陇南山地区、陇中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原区、河西走廊区和陇东地区,见图1。图1 甘肃省气候分区Fig.1 Climate division in Gansu1.2 数据来源计算VCI指数所需的NDVI数据来源于GIMMS NDVI3g数据集(https:∥ecocast.arc.nasa.gov/data/pub/gimms),其空间分辨率为0.083°,已经过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13]。计算SPEI所需的气象数据(包括降水、气温、气压等)来源于中国气象数

    节水灌溉 2020年2期2020-05-25

  • 陇中剪纸课程教学之我见
    步被人们所重视。陇中剪纸课程教学在甘肃定西刚起步,它完全可以融合当地特色资源发展成校本课程,这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探索。文章为解决陇中剪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如何构建陇中剪纸教学体系加以思考,希望能更好地促进陇中剪纸资源的开发利用。[关键词]陇中剪纸;审美情趣;创造能力;道德观念;地方情怀[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3-003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1期2019-12-20

  • 临夏县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35、宁麦13、陇中8号、陇中1号、中麦132、陇鉴9831、陇鉴9830、陇鉴117、兰大182、甘农4D12),陇中1号为统一对照。2、试验方法(1)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长6.67m,宽2m,面积13.34m2。每小区播种10行,行距0.2m,周围设2m的保护行,全区收获,单脱计产。(2)采用开沟撒播,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尿素各20公斤,尿素10公斤,一次施入。(3)试验地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前茬为冬小麦,生育期除草1次,未灌水。三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8期2019-10-21

  • 陇中之苦(外三章)
    丁维刚陇中大多高山荒漠,大多日子,风沙侵袭。陇中,人忍受不了贫苦,大多北上,或者南下。只有那些蒿草,站在黄土层上,摇曳,哪怕碎石遍布,哪怕硬如磐石。它们一出生在世间,便呼儿唤女,妻妾成群;便浩浩荡荡,抢夺地盘;便横刀立马,占山为王。全无秩序,全无需秩序;全无纲常,全无需纲常。它们只是挥舞着手艺,一眨眼,便有鹅黄色小花探出头来,一眨眼,粉色的小花,妖娆异常。这些有手艺的人,在肃杀的秋风中,结浆果,润心肠。这些手艺人,在焦苦的日子,它们随便生,随便长。它们,只

    散文诗世界 2019年7期2019-09-10

  • 陇中黄花补血草” 牧草家族新成员
    研发的牧草品种“陇中黄花补血草” 日前通过了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花团锦簇,观赏性强,花期达到罕见的160天;高度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有极强防沙固沙作用;既可用作饲用牧草,又是一味中药材,有止痛消炎补血的功效。由于花期长,该品种还是良好的蜜源植物。“陇中黄花补血草”一般在3月返青,5~8月为花期,9月种子开始成熟,10~11月株体逐渐枯黄,绿色期240天左右,花期140~160天。夏秋时节,花色艳丽,繁茂潇洒;深秋枯黄季节,酷似盛开的鲜花。花

    农家书屋 2019年5期2019-07-13

  •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蓿品种,即强抗旱陇中苜蓿(M.sativacv. Longzhong)、中抗旱陇东苜蓿(M.sativacv. Longdong)和弱抗旱甘农3号紫花苜蓿(M.sativacv. 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24]。种子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1.2 试验方法2017年 9 月,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采用营养液沙培法,选用灭菌后的细沙(121 ℃, 高温灭菌26 min),装入高度为11 cm,直径为9 cm的培养钵中,摆

    草业学报 2019年5期2019-05-23

  • 甘肃省春玉米灾损风险评估
    划分为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南地区、陇东地区和甘南地区5个区域。1.2 研究方法1.2.1 作物气象产量分离 作物气象产量分离是目前研究气象因子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最常用的研究方法。由于长时间序列的作物产量变化不仅与气象因子有关,也与科技进步、物质投入、环境、政策等有密切关系,其中科技进步水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力最大。因此,一般将作物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和随机误差3部分[23-24]。趋势产量可看作是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生产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长周期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2期2019-03-25

  • 陇中庙会风俗中的信仰文化初探
    塑。本文试以甘肃陇中地区的庙会风俗入手,分析陇中地区特有的民间信仰发展历史,窥探庙会风俗背后民间信仰的神秘与现实。陇中地区位于陇西高原,主要地理区域在六盘山、陇山以西,秦岭以北,黄河以南,属周秦故地,关陇咽喉。“陇中”一词,最早见于清末左宗棠的奏章中,有“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需要注意的是陇中并不是一个行政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是相对于陇南、陇东、河西等文化概念而言的,陇中地区包括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会

    成功 2019年6期2019-03-18

  • 干旱胁迫对苜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大,尤其黄土高原陇中地区旱灾十分频繁,对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3-4]。干旱胁迫导致作物及牧草减产主要是通过影响其叶片的光合功能,抑制光合作用,进而导致减产[5]。大量研究发现,受到干旱胁迫后,多数植物的光合速率会下降[6-14]。现有的研究表明,在植物遭受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即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进而降低光合速率;而在持续干旱或重度干旱胁迫时,因干旱致使叶绿素结构发生变化,植物膜系统

    草原与草坪 2019年1期2019-03-16

  • 陇中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调查探究
    状况,笔者总结了陇中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关键词:陇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探究2018年五月初至今,笔者曾走访陇中的多个地区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与学习情况,通过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效、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措施以及课堂教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并试图以多角度呈现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并探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解决之道。一、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形成的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就如同时代的“制度性孤儿”,农村留守人口专家叶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2019-03-07

  • 陇中黄花补血草”可牧可药可观赏
    研发的牧草品种“陇中黄花补血草”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野生栽培品种。该草花团锦簇,观赏性强,花期达到罕见的160 天;高度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有极强防沙固沙作用;既可用作饲用牧草,还是一味中药材,有止痛消炎补血的功效。“陇中黄花补血草”成丛性好,花序密度大,一般在3 月返青,5—8 月为花期,9 月种子开始成熟,10—11 月株体逐渐枯黄, 绿色期240 天左右, 花期140~160 天,在深秋枯黄季节,酷似盛开的鲜花。夏秋时节花色艳丽,

    西北园艺(综合) 2019年2期2019-02-21

  • 基于APSIM的甘肃春小麦干旱致灾风险评价
    溉春小麦种植区、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种植区、洮岷高寒冬春小麦混种区、陇西黄土高原冬春小麦兼种区)的小麦生长过程,构建基于水分胁迫的春小麦干旱致灾强度指数模型,对甘肃省春小麦干旱致灾强度和风险时空分布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旨在为提高甘肃春小麦生产应对旱情的能力提供一定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评价单元根据甘肃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甘肃春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4个生态区[12],如图1所示,包括: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种植区、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种植区、洮岷高寒冬春小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6期2019-01-09

  • 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3号
    015年度甘肃省陇中片旱地组冬小麦区域试验中,7点汇总,平均产量为6.26×103kg·hm-2,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15.6%;在2015-2016年度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6点汇总,平均产量为3.92×103kg·hm-2,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7.4%;2014-2016年度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二年13点次平均产量为5.46×103kg·hm-2,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12.1%;在2016-2017年甘肃中部片的庄浪、静宁、渭源、安定区、陇西、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2期2019-01-07

  • 优质抗病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静麦4号
    结果汇总,与对照陇中1号相比,该品种有8个点增产,占区试点的80%,平均产量4 658.85 kg·hm-2,比对照陇中1号增产14.13%,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2014年在甘肃中部片进行的5点生产试验中,静麦4号增产4点次,产量为3 931.20~5 190.00 kg·hm-2,平均产量为 4 876.20 kg·hm-2,比对照陇中1号平均增产15.70%,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3 品质性状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验分析,该品种籽粒容重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5期2019-01-07

  • 11个冬小麦品种在定西旱地的引种表现
    277 d,其中陇中5号生育期最长,较对照品种长6878晚熟3 d;科遗12-6105、长麦3909和轮选149生育期最短,均为272 d,较对照早熟2 d。表2 参试冬小麦品种(系)物候期及生育期2.2 群体动态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冬小麦的幼苗除轮选149外,其余品种(系)均为匍匐或半匍匐。基本苗和总茎数均以长麦3909最多,其中基本苗较对照多109.5万株/hm2,总茎数较对照多301.5万茎/hm2。成穗率以太1508最高,其他品种(系)均低于对照长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8期2018-09-12

  • 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CK、LDH、AST的影响*
    医生关注的焦点。陇中消肿止痛合剂为李盛华主任医师依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种创伤所致的软组织肿胀、疼痛,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效果显著。本研究探讨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新鲜闭合骨折软组织损伤患者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患者基线资

    西部中医药 2018年7期2018-08-15

  • 甘肃省季节性干旱综合指数的特征
    掖、武威、金昌,陇中高原含兰州、白银、定西、天水、临夏和平凉西部,陇东高原含庆阳和平凉大部分地区,甘南草原与陇南山地基本以行政单位为边界。分析数据源于甘肃省基本气象站点1971-2013年日降水量数据,其中河西走廊19个、陇中高原26个、陇东高原13个、甘南草原5个、陇南山地8个,共计71个站点,所选站点资料序列连续,站点布局在农业主产区呈密集化。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 13.0、Minitab Ver 8.02。1.2 Z指数与阈值分级指标长时间序列的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4期2018-08-08

  • 甘肃陇中地区近55年潜在蒸散量及干旱指数演变趋势
    其中西北黄土高原陇中地区(王媛媛等,2013)和新疆天山(张明军等,2009)等地的年潜在蒸散量都呈明显的下降态势。影响潜在蒸散量的主导因素因区域差异会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Liu et al,2011;Saeid et al,2011;李媛等,2016),因此潜在蒸散量能很好地反映地表的干湿状况。同时干旱指数(AI,aridity index)也是干旱监测、预测和评价的关键参数。Huo et al(2013)利用干旱指数分析中国西北的干

    地球环境学报 2018年2期2018-05-31

  • 政府助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
    。以定西市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为例,提出政府应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坚持产业间融合发展的新理念,通过强化扶持政策、健全市场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活力等举措,以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使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亮点。[关键词] 陇中;特色文化产业;区域经济;古丝绸之路;绿色产业;文化企业[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3-0085-06定西,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是“

    决策与信息 2018年3期2018-03-27

  •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
    法,选用强抗旱的陇中苜蓿(L. cv. Longzhong)、中抗旱的陇东苜蓿(L. cv. Longdong)和弱抗旱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L. cv. 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6种不同水势(0、-0.4、-0.8、-1.2、-1.6和-2.0 MPa)的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供试苜蓿根系生长特征(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Pro)含量、

    中国农业科学 2018年5期2018-03-26

  •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选育报告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并于2018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审定编号:20180007)。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 2007年以 F2代杂交组合 200616[F2代200510(苏引10号/9715-2-2-1)]/[9767-1-1-2-1(88113-28-4/陇原935)]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DNA偃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多年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和异地穿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8期2018-02-12

  • 陇中干旱区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730070)陇中干旱区草粮兼顾型生态农业模式构建师尚礼,曹文侠,尹国丽,蒲小鹏,鱼小军,王 琦 (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具有旱灾频繁、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理念变革。分析了陇中干旱农业系统面临的

    草原与草坪 2017年5期2017-11-17

  • 耐盐苜蓿新品种在永登盐渍土区的品比试验
    0000)试验以陇中苜蓿为对照,对3个耐盐苜蓿新品系的物候期、株高、茎叶比和产草量等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号和1号品系生长较快,比对照陇中苜蓿早5~11 d,在无霜期较短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1号品系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株高均高于其他苜蓿材料,与当地陇中苜蓿对比具有显著生长优势;1号、2号和3号品系平均比当地陇中苜蓿增产37.6%、29.5%和34.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35%、17.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年1期2017-02-27

  • 优质高产抗旱抗病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
    病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李 晶1,李鹏程1,贺永斌1,黄 凯1,周兰芳2(1.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定西 743000;2.甘肃省平凉市种子管理局,甘肃平凉 744000)陇中4号是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以选育圃F2代杂交组合200616{F2代200510(苏引10号×9715-2-2-1)}×{9767-1-1-2-1(88113-28-4×陇原935)}为受体,外源偃麦草DNA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回交,经过多年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7期2017-02-05

  • 全膜覆土穴播粒数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不同穴播粒数,对陇中苜蓿和岩石进行生长高度、产草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穴播粒数为14时,陇中苜蓿和岩石的生长高度表现较为突出,鲜草产量分别为43 404.5 kg/hm2和47 436.9 kg/hm2,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在品质方面也表现较好,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33%和14.74%。综合评价全膜覆土穴播苜蓿14为最佳穴播粒数。穴播粒数;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牧草,也是我国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4期2016-08-11

  • 浅议陇中民间剪纸艺术及保护策略
    :本文主要概述了陇中民间剪纸艺术及其地域特色,并就如何保护陇中民间剪纸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关键词:陇中;民间剪纸;保护;乡土一、陇中民间剪纸概述陇中地处黄土高原中央,属于周秦故地,关陇咽喉。自古胡汉杂居,历史地域文化特色十分鲜明,是一个典型的集历史、文化、地理、语言、民俗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当时的文化和经济可以说是达到了相当繁荣的盛况。悠久的文化通过多种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剪纸就是其中的典型方式之一。陇中剪纸便是当地人们

    大观 2016年3期2016-04-20

  •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州 730050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李盛华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源于平乐郭氏正骨,始于西北郭氏正骨创始人郭均甫先生,后经李盛华等传承人借鉴现代医学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与完善,形成了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辨证论治和功能锻炼为主,独具西北特色,理论体系完整、学术内涵和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中医流派;中医学术挖掘;传承与发展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遗产,吸收并结合现代医学,包括以方先之、

    西部中医药 2016年11期2016-02-20

  • 甘肃中部冬小麦品比试验初报
    百分点。总穗数以陇中1号最多,为787.11万穗/hm2,较对照多49.48万穗/hm2。越冬率均较高,越冬死亡率以对照最高。表2 参试冬小麦品种物候期及生育期表3 参试冬小麦品种群体动态2.3 主要形态特征由表4可以看出,参试冬小麦幼苗以直立为主。穗型均为长方形。穗色均为白色。中麦175为半硬粒质,其余品种均为硬粒质。芒形和粒色分别以长芒和红色为主,粒形相对丰富。表4 参试冬小麦品种主要形态特征2.4 抗逆性由表5可以看出,参试冬小麦品种耐寒性以中麦17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6期2015-12-25

  • 花朵般绽放的土豆
    文 张明陇中高原深秋的乡村,随处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庄户人家灶头高巍巍捂盖蒸煮着一锅东西,呼呼白汽从锅盖顶蒸腾,翻卷而上,直冲屋梁,弥漫全室,满门满窗朝外奔涌扩散,可老奶奶或小姑娘仍毫不怠懈地朝灶塘里添加柴禾,或多或少,或紧或慢,好像在跟蒸煮的东西较劲儿似的。等火候已好,时辰既到,才小心敏捷地将锅盖揭除,一阵更为浩大的白汽过后,无数花朵在热锅里绚烂绽放,如洁白的絮团,像神圣的牡丹……这历经千蒸万煮之后,花朵般惊心绽放于热锅里的,正是陇中的土豆。陇中的土豆品质

    绿色中国 2015年24期2015-12-10

  • 甘肃省陇中片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探讨
    3000)甘肃省陇中片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探讨崔旭雄(定西公路管理局安定公路管理段,甘肃定西 743000)随着我国东部经济的崛起,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逐渐向西部转移,所以西部农村公路的建设势在必行。我省陇中片区地形复杂且环境恶劣,农村公路建设施工难度较大,要想适应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对农村公路地建设进行合理地规划。结合多年的工作和近年来在会宁县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的经验,对我省陇中片区农村公路的规划进行探讨。陇中片区 农村公路 规划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6期2015-10-20

  •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选育报告
    70)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选育报告张彦军,王兴荣,苟作旺,陈伟英,李 玥,祁旭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以开育12号为母本、邯豆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2—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650.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13%。2014年在甘肃省多点生产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7期2015-04-16

  • 陇中民间剪纸探析
    743000)陇中位于甘肃中部,横跨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四市的会宁、安定、通渭、陇西、秦安、甘谷、静宁等县的部分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这里遗留有大量的原生态民俗剪纸,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陇中剪纸蕴含的文化基因陇中剪纸积淀着我们的祖先“阴阳立天”、“天人合一”的思想。陇中特别是渭河流域是远古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氏族集团的发祥地和活动地带,以四大集团部落图腾为基础的剪纸艺术,积淀了我们的祖先认识自身、认识自然、认识社

    社科纵横 2014年3期2014-04-09

  • 陇中地区传统保墒镇压法 “躟谷”及其启示
    743000)陇中地区传统保墒镇压法 “躟谷”及其启示曹娟玲,石小俭(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地理系,甘肃 定西 743000)谷子在陇中地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生长特性与陇中地区气候特点相吻合,是谷子在陇中地区很早栽培并能够长期扎根的原因。在谷子的种植实践中,陇中民众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躟谷就是一种古老的镇压保墒措施,目前正面临失传。谷子种植是陇中地区精耕细作的典范,农业发展要把传统耕作措施与现代科技成果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8

  • 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养分投入情况调查
    743000)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养分投入情况调查陈亚兰1,张健2,王会蓉2(1.甘肃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为给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3个区(县)进行了玉米养分资源投入调查。结果表明,在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适中的农户仅占17.8%,偏低的农户占52.5%,很低的农户9.9%,偏高的农户占13.9%,很高的农户占5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8期2014-01-16

  • 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与分析
    西743000)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与分析陈亚兰1,张健2*,韩儆仁2,王会蓉2(1.甘肃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2.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定西743000)为了给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据,2012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3个区/县进行了马铃薯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数据表明:马铃薯产量适中的农户占18.9%、偏低的农户占26.4%、很低的农户53.8%、偏高的农户无、很高的农户占0

    中国马铃薯 2013年4期2013-04-13

  • 陇中文化的特点及研究对策
    西743000)陇中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属于周秦故地,关陇咽喉。自古胡汉杂居,历史地域文化特色十分鲜明。陇中“是一个得名较为晚近、具有方位特征的区域性地名……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名称,而后又变成政区名称。”[1]“陇中”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左宗棠1876年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有所谓“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称。后来,陇中作为一个地域文化、地域经济的概念,被广泛使用。广义的“陇中”除涵盖定西六县一区之外,还包括周边的会宁、静宁、甘谷、武山和秦安等一些县域,这些地方在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08

  • 高糖黑麦草在陇中黄土高原和河西绿洲引种试验初报
    视。本研究主要在陇中黄土高原和河西绿洲引种3个HSR品种,比较其生长和营养成分,以评价此类牧草的适应性和引种的必要性。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 3个HSR品种为‘明星’(AberStar)、‘神奇’(AberMagic)、‘阿旺’(AberAvon),均引自英国草地与环境研究所(Institute of Grassland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UK,IGER)。对照品种为‘普通’(Premium),也引自IGER。1

    草业科学 2011年6期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