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

  • 颅面骨血管肉瘤1例
    1-2],发生于颅面骨更加罕见,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诊断颅面骨血管肉瘤1例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女,46岁,2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经常出现头痛症状,阵发性,伴有头晕,无恶心呕吐,伴右眼突出及视力下降,无四肢抽搐,无多饮多尿,无四肢乏力。体格检查正常,无其他不适。在外院MRI提示右侧颞部占位,来我院进一步就诊。我院行颅脑CT平扫检查,示右侧颞骨、蝶骨及眼眶外侧壁骨质呈溶骨性破坏,相应颅内外呈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54 mm×41 mm×39 mm,其内见斑片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03-10

  • 神经嵴发育调控及颅面部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神经嵴发育调控及颅面部遗传基础研究进展毛轲1,孟子秋2,张永彪2,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3. 工信部大数据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颅面部赋予脊椎动物无与伦比的进化优势,其由颅神经嵴细胞发育而来的骨、软骨、神经、肌肉等组织组成,使脊椎动物具备了复杂的神经和感官系统。神经嵴细胞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具备迁移性、多能性的细胞类群,它们在增殖、迁移、分化

    遗传 2022年12期2022-12-22

  •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 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问世
    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颅面重建方法,成功实现从二维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颅骨数据中自动复原出颅面图像,开发出国际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颅面重建技术一般被应用于在没有指纹、牙科记录、放射性材料或DNA等确定性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头骨和面貌的内部关系复原出颅骨的真实面貌,进而识别身份。然而,传统技术所使用的三维重建方法对数据质量要求高,必需有完整的头部扫描数据才能用于训练,导致数据收集代价大,限制了颅骨与人脸之间复杂关系的描述。不仅如此,用三维方式记录颅面几何信息的数据

    机床与液压 2022年16期2022-11-02

  • 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109 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 临床上有部分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合并骨质改变,甚至有憩室样结构突入颅骨,深达硬脑膜表面,但此类患儿多在术中才发现合并骨质改变,主要原因是术前检查不充分[3]。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童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合并骨质破坏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2年6期2022-07-17

  • 腺样体肥大所致鼻气道阻塞对儿童颅面发育的影响
    气道阻塞将会对其颅面发育带来严重不利影响[2]。以往研究虽然已经有腺样体肥大所致鼻气道阻塞患儿与正常体检儿童[3]、腺样体肥大所致鼻气道阻塞患儿与扁桃体肥大所致鼻气道阻塞患儿颅面发育的对比分析[4],但却尚未涉及三者检测结果的横向对比,使得以上疾病的对儿童颅面发育的影响程度如何尚不明确,故本研究分别选取均具有鼻气道阻塞的腺样体肥大患儿、扁桃体肥大患儿以及气道正常的错颌畸形儿童为研究对象,对三者颅面发育进行对比,以丰富现有研究体系,现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6-01

  • Sturge-Weber综合征合并先天性难治性青光眼1例
    管迂曲扩张,考虑颅面血管瘤(图1G,1H )。诊断:Sturge-Weber综合征合并双眼先天性青光眼,门诊行双眼眼底激光封闭脉络膜血管瘤,防止眼底出血。因药物控制眼压不佳,住院行左眼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第1天前房极浅,滤过泡弥散,眼压25 mmHg,给予加压包扎1 d,术后第2天前房形成,眼压15 mmHg,嘱患者行滤过泡按摩,2次/d,术后1周,患者滤过泡轻度隆起,前房稳定,眼压波动在10~15 mmHg。1月后行右眼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5期2022-04-07

  • 国际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问世
    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颅面重建方法,成功实现从二维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颅骨数据中自动复原出颅面图像,开发出国际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上。颅面重建技术一般被应用于在没有指纹、牙科记录、放射性材料或DNA等确定性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头骨和面貌的内部关系复原出颅骨的真实面貌,进而识别身份。然而,传统技术所使用的三维重建方法对数据质量要求高,必须有完整的头部扫描数据才能用于训练,导致数据收集代价大,限制了颅骨与人脸之间复杂关系的描述

    河南科技 2022年17期2022-03-17

  • 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问世
    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颅面重建方法,成功实现从二维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颅骨数据中自动复原出颅面图像,开发出国际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上。颅面重建技术一般被应用于在没有指纹、牙科记录、放射性材料或DNA等确定性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头骨和面貌的内部关系复原出颅骨的真实面貌,进而识别身份。然而,传统技术所使用的三维重建方法对数据质量要求高,必须有完整的头部扫描数据才能用于训练,导致数据收集代价大,限制了颅骨与人脸之间复杂关系的描述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12期2022-03-08

  • 人骨颅面复原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图/杜振远人骨颅面复原技术通过头骨测量和一定的艺术手法来复原古人的面部。这一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考古学家找寻历史真相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考古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 类骨骼遗存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种,还有古人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风俗习惯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年人206 块骨骼中,由23 块骨骼组成的颅骨保留的这些信息最为丰富。体质人类学对颅骨进行观察和测量,形成多组数据,通过数据的对比,得到不同人种的差异。但仅靠

    大众考古 2022年9期2022-03-02

  • 颅面相似性度量与评价
    9)近年来,随着颅面形态学和生物计算的不断发展,三维颅面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颅骨和面貌是人的重要生物特征,也是法医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颅骨估计个体面貌的颅面复原技术以及将颅骨与照片进行比对的颅相重合技术是目前广泛研究的颅骨身源鉴定的两大技术[1],对刑侦辅助破案、公共安全调查、烈士遗骸的身份确认等起到重要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法医学、考古、医学整容和公安刑侦等领域。在上述研究中,复原结果的好坏以及颅骨与照片的相似性度量关系到颅骨身份认证结果的准确性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0-29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口腔治疗的研究进展
    桃体肥大,但由于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主导着上呼吸道的发育,因此儿童OSA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颅面复合体在面部不同区域经历不同的生长模式,影响牙弓的发育、舌位以及全身姿势等,与呼吸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在新兴的儿童口腔睡眠医学领域,口腔医师不仅要认识到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和风险,还要参与跨学科的管理和治疗。本文就儿童OSAS的病因机制、多学科研究现状及口腔正畸治疗应用综述如 下。1 儿童OSAS的病因机制1.1 软组织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26

  • 几何形态测量法在人类颅面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形态测量法在人类颅面形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展望, 力求其在法医人类学、 口腔医学、 整形外科学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1 传统的形态测量法在人类颅面形态研究中的应用传统的形态测量法大多是基于研究对象的平面投影图像进行测量的方法, 最早多用于植物学、昆虫学以及水生生物学的测量上。 近年来该研究方法在人类颅面形态的研究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Bailey[4]采用传统的形态测量法发现, 尼安德特人第二前磨牙的齿冠轮廓极其不对称, 并指出该特征属于尼安德特人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6

  • 颅面的径向曲线统计复原模型
    死者的面貌.早期颅面复原技术[1]采用手工复原方法,复原过程复杂,耗费时间长。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介入提高了颅面复原的准确性,使得复原结果更加客观、高效。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技术可分为两类:基于软组织厚度的颅面复原法和统计模型法。前者是以面部软组织厚度分布规律为前提进行的复原[2-5]。在此种方法下进行的颅面复原,很难做到准确描述颅面形态信息,颅面形态变化的高度复杂性难以得到体现。统计模型的融入通过对大量颅面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取颅骨和相貌特征之间的本质关系,并

    光学精密工程 2020年12期2021-01-12

  • 关于现代正颌外科学发展的一些思考
    还分别专章讨论了颅面外科和颅颌面外科的内容,对我国今后正颌外科学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什么是现代正颌外科学?现代正颌外科学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笔者拟提出几点看法以飨同道。1 现代正颌外科学必须有口腔正畸专家的参与英国新近出版的《正颌外科学》的主编并非外科医师,而是口腔正畸科医师。Dr. Naini 是英国伦敦Kingston医院、St. George 医院和医学院的口腔正畸科医师,Dr. Gill 则是来自英国伦敦Great Ormond Stre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10期2020-12-23

  • 颅面骨畸形基因学研究进展
    滕利【提要】 颅面骨畸形是颅面外科基因学研究的重点。颅面骨畸形的致病突变基因及相关致病因素现已逐渐明确,针对突变基因的分子治疗亦取得一定的进展,为颅面骨畸形的早诊断、早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针对颅面骨畸形的基因学研究、基因突变的分子治疗进展进行综述。颅颌面外科基因研究主要针对颅面骨畸形,所涉及的颅面骨畸形主要包括颅缝早闭和颅面裂。颅缝早闭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综合征型患者不但患有颅缝早闭,同时还会合并其他症状。颅面裂畸形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以胚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12-10

  • 低角病例颈椎骨骼异常的研究
    等学者研究发现颅面形态与头颈姿势有关,而头颈姿势与颈椎形态有关[1-6],所以推测颈椎形态也与颅面形态有关,即与面部矢状向、垂直向和横向的生长发育有关联。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颅面部垂直向异常的低角病例[7-8]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正畸患者初诊侧位片中的颈椎形态,统计低角病例颈椎骨骼异常的发病率;分析颈椎形态与头颈姿势和颅面形态间的关系;检测低角型错畸形与颈椎异常的相关性。从而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此类错畸形的发生提供理论据,并为颅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1 资料与

    口腔医学 2020年10期2020-11-12

  • 胎儿体蒂异常并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
    ①胎盘-腹型,无颅面缺损,但可伴泌尿生殖器异常,可能为胚胎异常发育所致;②胎盘-颅面型,有颅面缺损、腹裂畸形及羊膜粘连等征象,可能与早期血管破裂相关。MRI软组织分辨力高、成像视野大,且可多平面成像,已成为产科超声筛查胎儿缺陷的重要补充手段。孕11~14周为筛查胎儿结构异常的最佳时期,及时行MR检查可尽早发现并干预,有助于评估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本例术前、术后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均证实胎儿无颅面缺损或畸形,符合胎盘-腹型临床表型。诊断BSA须满足以下至少2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9期2020-10-22

  • 前牙开牙合的颞下颌关节MRI特征与颅面型的相关性
    J结构改变会造成颅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与下颌骨发育相关的面部改变[2],关节盘移位作为TMJ功能环境的局部干扰因素,是否与这种复杂的开牙合畸形有关联?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关系对正畸治疗的重要影响,开牙合畸形在牙牙合上的表现多种多样,这样的骨性颅面特征是否与其颞下颌关节的相关呢?本研究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前牙开牙合畸形为研究对象,通过MRI及X线头影测量对该组人群的关节及颅面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资料和方法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10-09

  • 集束化护理对颅面骨缺损整形修复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473000)颅面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是指颅面骨正常生理形态及颅腔密闭性被破坏[1],导致颅面骨缺损的主要致病原因为脑外伤或脑部手术创伤所致[2]。较小面积的颅面骨缺损对脑组织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可出现失眠、多梦、头疼、焦虑、不安全感等颅面骨缺损综合征,对面部外观无明显影响;而缺损面积大于3cm2或者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症状者,则需要借助自体颅骨或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面骨缺损修补术[3-5]。目前临床尚没有系统的颅面骨缺损整形修复患者护理措施,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7期2020-08-17

  • 颅面结构特征与牙列磨耗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可能来源于先天的颅面结构发育。有研究发现牙齿磨耗与颅面结构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Krogstad和Dahl[9]通过头影测量发现下颌平面角与牙齿磨损之间存在相关性。Li等[10]通过对95例磨耗患者的观察发现上下颌前后向不同位置关系与磨耗的区域有相关性。目前对牙齿磨耗与颅面结构的关系尚无定论,但是诊断牙齿磨损的早期迹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在需要时采取修复措施[11]。本实验通过对一般人群进行牙列检查和头影测量,测量牙齿磨耗特征和颅面结构

    口腔医学 2020年6期2020-07-08

  • 鼻窦巨大松质骨骨瘤1例
    症),表现为多发颅面骨骨瘤、结肠息肉及软组织肿瘤三联征。本病常无症状,骨瘤增大后可致面部畸形、鼻溢液及嗅觉丧失。骨瘤可分为中央型(源于骨内膜)、周围型(源于骨膜)及骨骼肌软组织内型(肌肉内)。颅面骨骨瘤多为周围型,表现为由骨表面向周边突起的孤立、生长缓慢的硬质肿块,可呈宽基底或带蒂骨性突起。根据肿瘤组织结构及骨质密度,骨瘤又可分为致密骨型、松质骨型和混合型。致密骨型由致密骨组织构成,存在少量骨髓腔及哈斯系统,CT表现为均匀高密度影,边界清,MR T1WI/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5期2020-06-02

  • 病例报道:克鲁宗综合征1例
    缝过早闭合而导致颅面骨发育异常,约占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的4.8%[1-2]。临床特征为颅缝过早闭合、面中部发育不良及突眼畸形,部分患者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如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呼吸暂停、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癫痫、小脑扁桃体疝和智力低下等[3-5]。我们在2018年5月收治了1例克鲁宗综合征患者,现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家族成员发病情况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1 病历摘要患儿,女性,4岁8个月。因“头型异常伴突眼4年余”于2018年5月来院就诊,患儿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04-03

  • 法医学颅面复原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710049)颅面复原是结合解剖学、人类学、艺术以及计算机等技术科学恢复未知颅骨软组织外貌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法医学尸源身份的个体识别案件中。传统手工方法颅面复原技术依据其复原结果分为二维重建和三维重建。主要是由一些经验丰富的医学艺术家或是解剖学家,根据对颅骨结构的分析,手工绘制出可能的面部形态或者使用黏土在颅骨模型上恢复软组织三维面型。1895年,在瑞典出生的德国解剖学家Wilhelm His通过测量尸体获得面部软组织厚度(facial soft t

    法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2-25

  • 57例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
    析已广泛用于研究颅面骨骼结构,并能协助正畸诊断和治疗。X线头影测量分析还可了解牙颌和颅面软硬组织结构,从而发现牙颌、颅面等部位生长发育异常。至今,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几十种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Jarabak分析法是近年研究最广泛的一种。Jarabak分析法以颅底为参照,充分考虑了前后和垂直颌间关系,通过分析由Na-S-Ar-Go-Me组成的五边形各边长或角度的关系,来评估面部生长发育情况[7]。Jarabak分析法能够展示前后颅底、下颌升支、髁突及下颌体之间

    山东医药 2019年19期2019-07-19

  • 颅面形态新用途 信息技术领方向
    形成了“中国人”颅面形态信息技术的研究体系,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在公安刑侦、法医学、人类学、考古学、现代医学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是一项集技术创新和应用价值于一体的重要科技创新技术。周明全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学科带头人,曾担任信息学院院长近10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带领团队,一直关注如何用信息科学新技术,研究人类颅骨与面貌,进而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颅骨形态决定了一个人的面貌,而面貌则是人类识别的最直接的外观依据。通过研究面貌和颅骨的内

    时代人物 2019年20期2019-05-11

  • 颅面骨骨肉瘤的CT 和MRI 诊断及鉴别
    肱骨近端,发生于颅面骨的少见,以个例报道居多。笔者收集有完整影像、临床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面骨骨肉瘤15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总结此部位骨肉瘤的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 法1.临床资料收 集2005 年8 月 至2017 年11 月,有CT 或MRI 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面骨骨肉瘤15 例,8 例为原发性的普通骨肉瘤,7 例为继发性骨肉瘤(4例发生于鼻咽癌放疗后照射野,2 例继发于骨化性纤维瘤病灶,1 例继发于骨母细胞瘤术后)。病例男: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年1期2019-05-06

  • 颅面形态新用途 信息技术领方向 ——周明全教授和他创建的“颅面形态信息学”
    明专利14项,将颅面形态信息学很好地应用到了考古、医学、刑侦等诸多领域,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驱动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之一。然而,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以科技引领为核心动力,才能不断迎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将人的颅骨面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一项特殊的创新,也是我国著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周明全和他的团队20余年矢志不渝的研究方向。他们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数字体质人类学的领域空白,形成了“中国人”颅面形态信息技术的研

    时代人物 2019年35期2019-04-28

  • 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诊断颅面骨骨折的价值及优势
    817099)颅面骨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因人体颅骨解剖结构十分复杂,骨块多且容易重叠,行常规二维CT、X线等检查难以清晰显示骨折情况[1]。采取精准的诊断方式对临床明确骨折部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将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用于颅面骨骨折诊断中,旨在探讨对其价值及优势,报道见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数据收集时间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颅面骨骨折患者30例,均存在头颅明确外伤史,男16例,

    医药前沿 2019年17期2019-01-05

  • 从奇和洞人颅面复原看我们的祖先长什么样
    石,参考现代人的颅面特征与软组织厚度进行推测,这项技术被称作“颅骨面貌复原”,简称“颅面复原”。颅面貌复原最早始于对音乐家巴赫颅骨的鉴定。1895,解剖学家海思等人根据现生人头面部特征点处的软组织厚度,采用手工雕塑技艺在疑似巴赫的颅骨上用可塑物质(橡皮泥、粘土等) 生成了一个与巴赫生前肖像非常相似的三维塑像。此后,颅面复原技术被应用到历史名人、刑侦及古人类生前容貌的恢复上。相比现代人,古人类的颅面复原难度更大些。古人类的体质形态与现生人类差别较大,特别是古

    化石 2018年3期2018-09-12

  • 数字模拟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院整形外科50例颅面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数字模拟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颅面骨缺损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时是否使用数字模拟技术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21~46(33.79±3.83)岁,缺损面积(98.26±11.12)cm2;对照组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0~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5期2018-07-27

  • 非颅缝早闭综合征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光荣 戴 石颅面畸形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胚胎发育不良而导致的颅面结构紊乱[1],包括面部组织迁移、融合异常导致的畸形和颅骨分化异常导致的畸形,分为综合征性颅面畸形(颅面畸形综合征)和非综合征性颅面畸形(单纯性颅面畸形)。颅面畸形综合征又根据是否伴有颅缝早闭分为颅缝早闭综合征(伴颅缝早闭的颅面畸形综合征)和非颅缝早闭综合征(不伴颅缝早闭的颅面畸形综合征)。常见的非颅缝早闭早闭综合征包括Pierre-Robin综合征(Pierre-Robin syndrom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8年2期2018-06-14

  • 3D打印帮助畸形外伤患者“改头换面”
    打印机制作的患者颅面、下颌、耳鼻的石膏或树脂3D模型,模拟还原了患者的骨骼形态。根据操作流程,医生将患者数据导入工作平台,对相应的软硬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手术原则在三维重建的骨骼组织上进行模拟手术,根据骨组织变化模拟面部软组织变化情况生成三维动画演示手术效果,与患者沟通手术模拟设计结果并确定手术方案等。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数字化整形技术中心主任杨斌介绍,3D技术正在用于先天性颅面畸形治疗、严重颅面创伤缺损修复、面部轮廓整形及外耳再造治疗等领域。与平

    创新时代 2017年7期2017-07-29

  • 颅面裂鼻翼畸形综合修复的治疗探讨
    澍 王迪 王晨超颅面裂鼻翼畸形综合修复的治疗探讨吕梦竹 郭澍 王迪 王晨超目的 探讨利用原位及邻位组织联合自体耳甲腔软骨对颅面裂患儿鼻翼畸形进行综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颅面裂伴鼻翼畸形的患儿采用鼻部残留软组织、邻位皮瓣以及自体软骨游离移植行综合修复治疗。结果 本组共4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其中1例患儿鼻尖表现点不佳,局部皮瓣臃肿,拟待青春发育期后行二期皮瓣修薄等手术。结论 充分利用鼻部残留软组织、邻近皮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7年1期2017-07-01

  • 孕期酒精摄入与新生儿颅面异常
    酒精摄入与新生儿颅面异常《JAMA Pediatr》报道的一项研究发现,胎儿期酒精谱系障碍的儿童,除了神经发育障碍外还可能有独特的面部外观。近日研究人员对儿童面部特征与孕妇孕期饮酒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者考察了孕期酒精摄入剂量、频率和时间与12月龄儿童颅面表型之间的关系。来自澳大利亚的孕早期妇女参与了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孕妇在头3个月或整个怀孕期间的酒精低、中、高或暴饮行为进行记录。对415名白人儿童进行12月龄的三维颅面图像分析。研究人员利用脸部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9期2017-01-15

  • 母乳喂养可减少牙齿咬合不正的发病风险
    孩子的颅面发育与功能性刺激有关,如呼吸、咀嚼、吸吮和吞咽,而母乳喂养除了预防后代发生感染之外,还可促进后代正确的颅面发育。这有利于适当的唇闭合,刺激下颌功能并将舌头正确地对准上颚。母乳喂养期间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意味着后代通过“吸吮动作”获得乳汁,而奶瓶喂奶的后代则通过相对被动的动作获取乳汁,从而导致对其口面结构的刺激减少。因此,母乳喂养可促进后代更好的咬合发育和正确的口面结构发育,并且这种影响可延伸至后代换牙期。因此,母乳喂养对咬合的影响也是科学文献中的争论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12期2017-01-15

  • 西南地区汉族男性CT颅面径线与身高的关系
    地区汉族男性CT颅面径线与身高的关系涂梦,骆莹贞,范飞,云利兵,邓振华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通过CT测量西南地区汉族男性颅面径线,建立该地区汉族男性颅面径线与身高的回归模型,为法医人类学研究积累数据。方法收集273例西南地区汉族男性头部CT资料,确定颅面部7条径线,运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对所选径线进行测量。对各测量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运用SPSS 21.0进行分析,建立推断身高

    法医学杂志 2016年2期2016-05-27

  • 安氏Ⅰ类错患者垂直向面型与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的关系
    ,并对3组间表达颅面形态、头位和颅颈姿势的变量进行比较。结果:高角组患者下颌平面与真垂线及颈椎间夹角(ML/VER、ML/OPT和ML/CVT)最小,低角组最大(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向面型(高、均和低角)患者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有明显差异,高角者头位及颈椎姿势明显上扬,低角者相反。垂直向面型;自然头位;颅面形态;颈椎姿势自然头位(natural head position, NHP)为头部与真垂线之间的关系,其能展示人自然状态下的美学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6期2015-09-05

  • 基于可视化技术和几何建模软件的颅面三维复合模型建模
    和几何建模软件的颅面三维复合模型建模孟庆民①目的:针对临床诊断、手术仿真和教学等对三维模型的需求,建立颅面部位的三维复合模型。方法:采集头部CT图像数据;应用三维重建可视化开发包(VTK)中移动立方体(MC)等值面绘制方法建立骨骼和面皮的三维模型;将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入三维几何建模软件Geomagic中,修复其中的孔洞和缺陷;采用复合显示和模型综合功能完成颅面三维复合模型重建。结果:VTK可快速、自动地实现颅面的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可修复自动重建模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12期2015-03-04

  • 颅面鉴定
    和解剖学的进展,颅面鉴定成为法医学领域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法医工作的本质就是借助各种物证技术,来鉴定嫌疑人或受害人的身份。在许多案件中,缺乏直接的面孔影像证据或面部已遭损毁,这时就会用到颅面重建技术。在我国,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等开展过颅面重建技术的系统研究,具有这方面的技术力量。本书分为2部分20章。第1部分 活体身份识别,含第1-13章:1.熟知面孔识别;2.陌生面孔识别;3.EFITV:演化算法和计算机合成;4.面部特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14年1期2014-12-17

  • 错牙合Ⅲ类畸形患者颈椎姿势与颅颌面形态的相关性
    前后期Ⅲ类人群的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Ⅲ类错牙合 患者30例为研究跟踪对象, 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Ⅲ类牙合 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 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颈椎姿势在发育过程中影响颅颌面形态。骨性Ⅲ类错牙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3期2014-09-07

  • 颅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江欣·临床研究·颅面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石静 崔凤珍 张哲 曹江欣病理性骨折;外伤骨折;良恶性骨肿瘤;感染;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颅面骨病变包括创伤、肿瘤、骨病和先天发育畸形等疾病,颅面骨骨折也不少见,外伤性骨折及各类骨病导致的骨折临床上治疗方法大不相同,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颅面骨骨折性质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1]。本研究收集107例颅面骨骨折病例,分析各种颅面骨骨折的不同影像学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8年1

    河北医药 2014年3期2014-08-29

  • 颅面复合体数字化几何实体模型建立
    成为一种可能。而颅面复合体是人体最复杂的硬组织,表面凸凹不平,而且内部结构更加复杂,除颞下颌关节以铰接形式连接下颌骨与颞骨,其余骨块之间以骨缝结构相连。如能建立颅面复合体之精确模型,其他骨骼则更加容易。1 建立模型的材料与方法1.1 样本选择:建模素材选择一名年龄12岁全身发育正常男性的头颅CT扫描资料作为建模素材,该名男子恒牙列,牙列完整无多生牙,缺失牙;颅面骨骼无其他畸形,基本对称,无骨性疾病;无正畸治疗史;无颞下颌关节病及外伤史;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无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期2014-08-15

  • 井冈山地区正常者颌面部线距评估咬合垂直距离(前面高)的预测研究
    果2.1 正常者颅面相关测量线距的分布55名调查对象中,ANS-Me的平均值为(64.50 ±4.18)mm(95%CI:63.39 ~65.61),其中男性(66.38 ±4.02)mm,女性(62.85 ±3.71)mm,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7,P=0.001);其他测量线距如 S -N 为(62.91 ±3.11)mm(95%CI:62.07 ~63.75);N - ANS 为(53.24±3.15)mm(95%CI:52.39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5-18

  • 基于颅骨自动配准的颅面复原方法
    原030013)颅面复原是对人类的颅骨进行面部容貌复原的技术,该技术以法医学、人类学和解剖学中的头骨与面貌相互关系规律为科学依据,广泛应用于刑侦、考古等领域。三维颅面复原有手工颅面复原和计算机辅助三维颅面复原两种主要方式。手工颅面复原过程就是专家在受害人颅骨石膏模型上,根据经验及其辅助手段添加橡皮泥等,逐步再现受害人容颜的过程。手工复原耗时长,缺乏质感,且复原效果不理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借助计算机技术复原颅骨面貌的虚拟三维技术,即计算机辅助颅面

    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 2014年2期2014-05-14

  •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与口腔医学治疗
    经系统认知功能、颅面部发育等均有影响,但阻塞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的不平行,产生的症状丰富而不一致,说明尚有很多病理环节还不够清晰。1.3 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以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为金标准。对于儿童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存在较大争议。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成人OSAHS的标准不适于儿童。儿童患者的特点是: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事件少且维持时间短,而发生部分上气道阻塞维持时间相对长。因此儿童呼吸暂停的标准应短于10 s。因为儿童年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4-02

  • 机械应力分析法对100例颅面骨骨折的诊断分析
    400016)颅面骨骨折常见于颅脑外伤,临床常表现为颜面部损伤、脑脊液漏、脑神经损伤等症状,早期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颅面骨解剖结构复杂,常规X线片显示颅面骨骨质是重叠在一起的影像,无法明确显示解剖结构的整体情况。多层螺旋CT扫描与常规X线片检查对比,有明显的骨与软组织对比度、重建及实时三维观察的优势[1]。颅面骨骨折在直接外力作用后,直接损伤和其衍生的撞击波造成各部分应力改变会带来复杂的外伤改变[2]。如果只重视三维和常规图像的解剖和形态学改变,

    重庆医学 2014年3期2014-03-04

  • 西安地区青年骨性II类面型与正常面型颅面形态的三维自动测量研究
    类面型与正常面型颅面形态的三维自动测量研究宋剑玮1,周洪2,姜萃长1(1.长沙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湖南长沙410005;2.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陕西西安710004)目的:利用自主研发的颅面形态三维可视化自动测量系统对西安地区骨性II类与正常面型青年进行面部软组织三维自动测量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获取颅面部软组织三维信息,对20例正常面型和20例骨性II类面型进行颅面软组织自动测量,每个受试对象测量3次,测量结果进行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

    中国美容医学 2014年21期2014-02-09

  • 胎儿体蒂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
    发多种畸形,包括颅面部、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单脐动脉等,为致死性畸形。本研究旨在探讨胎儿BSA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2009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对24867名早、中孕期(13~28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共诊断胎儿BSA11例。孕妇年龄21~42岁,诊断孕周18+2~28+3周(表1)。1.2 仪器和方法使用GE公司Voluson 730 EXPERT和Voluson 730 PRO彩色多普勒超

    肿瘤影像学 2013年1期2013-11-08

  • Crouzon综合征二例
    综合征亦称遗传性颅面骨发育不良,1912年由Crouzon首次报道并命名,约占颅缝早闭症的4.8%,发病率为活产儿的1/25000~1/31000[1],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散发病例。现已证实该病的突变基因位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2],突变导致其过度表达,在胚胎期即引导干细胞向骨细胞转化,导致颅缝早闭。大概分为5型[3]:上颌型、颜面型、颅型、颅面型及假性Crouzon综合征,本组两病例均考虑为颅面型。诊断需临床与影像相结

    放射学实践 2013年10期2013-11-03

  • 颅面骨再生用水凝胶支架
    凝胶支架,可用于颅面骨组织的再生。水凝胶支架在室温下是可溶解的液体,当被注射到人体需要的部位后,在体温作用下会立刻变成为凝胶,并引导新骨骼形成,从而替换那些因外伤和疾病被损害的骨骼组织。当再生骨骼组织的数量和质量都满足要求、填满缺陷位置后,该凝胶支架又可以再回复为液体,便于清除。该凝胶可预制成可植入支架,它会顺应不规则的三维空间再生功能组织,或整形美容组织。最小的手术介入形成局部支架,把生长因子和干细胞递送到复杂结构的缺陷位置。水凝胶支架应用化学交联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3年4期2013-04-09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MRI与CT特点分析
    月间我院收治的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患者病例 32 例,回顾性分析其 MRI、CT 检查结果,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点。结果 32 例患者中,CT 征象呈现出明显的囊状膨胀、硬化改变、磨玻璃样;MRI征象呈现出膨胀样改变、自然孔道发生明显变形,组织成分不同其 MRI表现也存在差异。结论 采取 MRI与 CT 检查对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后评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关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MRI;CT;诊断;治疗临床上骨纤维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2013-01-23

  • 大连地区错牙合畸形分类研究
    探讨安氏各分类中颅面类型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因错牙合畸形就诊的患者503例,以安氏分类法为标准进行分类,并计算SNA、SNB、ANB角值,分析基骨前后向关系,并统计各种颅面类型的数量,分析产生安氏分类和矢状骨面型分类极端差异的原因。[结果]50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安氏I类关系220例,占43.74%,安氏II类关系162例,占32.21%,安氏III类关系121例,占24.05%。颅面关系类型为上颌正常、下颌正常的患者共229例,占45.53%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5-02

  • 张涤生——着眼未来,与时俱进
    疗颅骨暴露坏死、颅面畸形修复、修补胸骨裂治疗心脏外露等手术。1964年首创微波烘疗法治疗肢体象皮肿,治疗5000余例病人,有效率达60%。把整形外科的治疗原则、方法连同显微外科技术推广到许多有关兄弟学科,如骨科、创伤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和泌尿外科等,作出了特殊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及上海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30余项,发明奖1项。1976年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9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990年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2年2期2012-02-23

  • 广西壮族与汉族人颅面骨三维CT测量项目的比较分析(各100例比较分析)
    用以上技术可获得颅面骨各器官、部位相关的线距,有关的角度,即可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颅面骨结构特征、属性。我科应用以上技术对广西壮族与当地汉族颅面骨行相关测量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样本来源本研究随机选取正常壮族与汉族成人,父辈均为本民族内婚姻、无外族通婚史。男各50例,平均年龄39.5(21~50)岁;女各50例,平均年龄36.1(18~45)岁,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①颜面对称,侧面型协调;②正位左右对称,面部三等分协调;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10期2012-02-10

  • 第九届亚太颅颌面外科学会年会第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由亚太颅面协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承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协办的第九届亚太颅颌面外科学会年会暨第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9月15-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颅面外科部分主要议题:颅缝早闭症、牵引成骨技术、组织工程和基因研究、计算机辅助和导航、颅面肿瘤治疗、眼眶及眶周畸形、唇腭裂和面裂。整形美容外科部分主要议题:乳房整形与再造、注射美容技术、激光美容、鼻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1期2012-01-22

  • 骨性Ⅱ类错致病机制的分析
    讨 论3.1 颅面骨骼的协调与不协调 正常颅面骨骼整体结构与功能是平衡的,但构成颅面各组成部分的解剖形态、结构和大小并不完全协调一致,这种不协调往往需要各组成部分之间发生代偿生长而使得颅面结构达到形态和功能的平衡[2]。同样,非平衡的骨性Ⅱ类错不只是颌骨前后向长度的不协调,它常是颅底、颌骨、上下后牙高度、长度、倾斜度及垂直向大小等多方面不协调的综合表现。已有学者将形成骨性错的生长因素归为8类,即八因素,这8个生长因素较全面地分析了引起骨性错的各个组成部分

    重庆医学 2010年10期2010-10-10

  • 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在颅面矫治中的应用
    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颅面复合体矫治进行了较多研究。本文就目前三维有限元法在颅面矫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法模型建立研究进展三维有限元法的建模是应用研究的基础,好的建模才可能有好的研究结果。学者们在建模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改进和创新,使得建模逐渐完善,为研究颅面矫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下将建模发展过程作简要综述。1986年日本学者Mivasaka等[4]为研究矫形力对颅面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效应,使用磨片法建立了颅面复合体模型。此方法误差

    海南医学 2010年3期2010-04-08

  • 眶距增宽症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及手术治疗
    间骨性距离过大的颅面畸形,最早由Creig[1]于1924年提出并命名。以往认为眶距增宽症是一种独立的颅面部畸形,现已证明两眼眶间骨性距离的增宽只是一种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类型的颅面畸形中,比如Tessier 0-14号颅面裂畸形以及Crouzon综合征、Apert综合征等[2]。1967年,Tessier[3]报道了第一例颅内外联合径路眶距增宽症矫正手术。他在颅外进行眼眶外、下缘和眶壁截骨,同时在颅内直视下进行眼眶上、内缘和眶壁截骨,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年2期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