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

  • 离念
    个很重要的人物,慧能和神秀,分别是南宗和北宗的创始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也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认为慧能更胜一筹。当然,神秀后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后来,人们谈论南宗和北宗的分歧时,常常会提到两个概念:无念和离念。慧能主张“无念”,就是人的本性是念念相续,不可能念尽除却。况且此念断而他念生,依旧摆脱不了轮回。所以慧能主张的是发现作为根本的

    读者 2023年9期2023-05-26

  • 从“有无”看道家与禅宗 ——以老子、慧能为例
    来了较大的影响。慧能禅宗强调世人妙性本空,这种妙性本空也正是僧肇所说的“非有非无”的般若空性。关于“有”与“无”,僧肇言:“夫有由心生,心因有起,是非之域,妄想所存,故有无殊论,纷然交竞者也。”①(后秦)释僧肇.注维摩诘经(大正藏,第38册)[M].石家庄:河北佛协,2000.是说有和无皆由心生,并不是真实的。而慧能禅宗也言“万法尽在自心”,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自性(自心)派生,“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强调有和无都在自心即真如本性之中。并且,慧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3-01-11

  • 菠萝探长
    衲只好责罚种菜的慧能代肇事者受过,在这里将全部菜地翻新一遍。”“那为什么只惩罚他一个人?”橘子小姐觉得奇怪。“是慧能把一种塑料薄膜用在菜园里做试验,试验失败才引发火灾的。不惩罚他,那老衲惩罚谁?”“谁放的火,惩罚谁。”橘子小姐说,“你们应该把事情查清楚再决定处理意见。”“不知二位施主有何高见?”方丈倒是很谦虚。“我来问问慧能。”菠萝探长走过去。方丈介绍了他俩,慧能立正,双手合十,拜见了来客。“听说你在菜园里做试验,是什么试验?”“我下山从菜农那里得知一种叫

    家教世界 2022年4期2022-03-23

  • 菠萝探长
    衲只好责罚种菜的慧能代肇事者受过,在這里将全部菜地翻新一遍。”“那为什么只惩罚他一个人?”橘子小姐觉得奇怪。“是慧能把一种塑料薄膜用在菜园里做试验,试验失败才引发火灾的。不惩罚他,那老衲惩罚谁?”“谁放的火,惩罚谁。”橘子小姐说,“你们应该把事情查清楚再决定处理意见。”“不知二位施主有何高见?”方丈倒是很谦虚。“我来问问慧能。”菠萝探长走过去。方丈介绍了他俩,慧能立正,双手合十,拜见了来客。“听说你在菜园里做试验,是什么试验?”“我下山从菜农那里得知一种叫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2期2022-03-22

  • 我心不尘
    经》记载了神秀与慧能,在五祖面前对偈的故事。五祖把门人弟子叫到面前,让他们各写一偈,以观其“性”。众弟子写过,五祖唤神秀作偈,神秀就偷偷在墙上写下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轮到慧能慧能本是砍柴出身,不识字,于是,就托人写出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技高一筹,所以,后来五祖就将其衣钵传给了慧能,成就了禅宗史上金身不腐的“六祖慧能”法师。对于这两个“偈子”的理解,甚难,有各种各样的

    思维与智慧 2021年13期2021-07-02

  • 我心不尘
    经》记载了神秀与慧能,在五祖面前对偈的故事。五祖把门人弟子叫到面前,让他们各写一偈,以观其“性”。众弟子写过,五祖唤神秀作偈,神秀就偷偷在墙上写下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轮到慧能慧能本是砍柴出身,不识字,于是,就托人写出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技高一筹,所以,后来五祖就将其衣钵传给了慧能,成就了禅宗史上金身不腐的“六祖慧能”法师。对于这两个“偈子”的理解,甚难,有各种各样的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5期2021-05-17

  • 打坐 等
    僧一致推薦若生和慧能,可两人几经比试,始终未分出高下。思忖许久,方丈想出一条妙计。他吩咐小沙弥腾出两间空房,每间房里放上一块烤肉,将两人分别关进了房间,比试打坐。一天一夜后,方丈率众僧开门查看,只见慧能的房间里,肉完好如初;再看若生的房间,肉显然被动过了。方丈看后双掌合十,当场宣布:“由若生继承我的衣钵。”慧能不服气:“我差在何处?”众僧也面面相觑,肉被动了,说明若生耐不住饿吃了肉,犯了戒条,为啥还选他?方丈说:“你们仔细看看这咬过的痕迹,是人留下的吗?”

    故事会 2020年19期2020-10-12

  • 慧能禅学思想浅谈
    如来藏的如来禅。慧能以前禅学研究除了西天二十八祖这一说法之外,还有东土六祖的说法。东土六祖分别是:一祖位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齐梁达摩,二祖位于安徽司空山二祖寺的北齐慧可,三祖位于安徽天柱山三祖寺的隋代僧璨,四祖位于黄梅双峰山四祖寺的唐代道信,五祖位于黄梅冯茂山五祖寺的唐代弘忍,六组位于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的唐代慧能。这六组分别是师承关系,但是现代学者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仍然需要许多考证,但是暂时在大致上认可这六祖之间的关系。齐梁达摩。达摩的禅宗思想是慧能的一个

    时代人物 2020年9期2020-09-02

  • 般若与禅:敦煌写本《金刚经》注疏研究
    金刚经》;禅宗;慧能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0)05-0109-06Prajnā and Zen: A Study on the Diamond SūtraCommentarie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Focusing on BD15403V and Manuscript No.36 from Fragments fromthe Jin, Wei, Sui, and Ta

    敦煌研究 2020年5期2020-05-12

  • 《坛经》“生命观”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
    命观;生命教育;慧能《坛经》中的许多思想在儒、道文化的影响下积极入世,慧能“生命观”关怀的是现实社会的芸芸众生,不仅体现在关怀人的自我意识,还关怀整体大环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在浮躁中归于平静,认真思考自己应该以何种状态生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不负生命,这对现代生命教育具有警醒、启示、深思的意义。禅宗的思想之所以可以源远流长,流传至今,与其自身独有的普世价值观不可分割。赋予道德以高等的智慧,在具有约束力的同时,保证了社会中的主体和谐相处,营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2020-05-06

  • “见性成佛”的禅宗思想与传统佛道思想之审美辨析
    禅宗美学;庄子;慧能一、禅宗的起源及其代表人物我国的禅宗思想,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我国传统道家思想相融合产生的有别于传统佛教的思想理论。其思想宗旨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此宗旨,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分析:首先,“不立文字”,字面上是指不通过文字记载的方法来传播、传承禅宗的思想。然而后世发表的禅宗思想和相关的语录集却非常多,可见禅宗是在“不立文字”的大背景下也“大立文字”的。禅宗之所以提出“不立文字”这种主张,应是“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2020-03-18

  • 一休宗纯对中国南宗禅的传承
    宗纯极其尊崇六祖慧能,其禅学思想也与《坛经》密切相关。从诗学的视角出发,不仅能探究一休宗纯的禅学思想,还能进一步界定其对中国南宗禅的传承。关键词:一休宗纯 《狂云集》 慧能 《坛经》 禅宗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以镰仓五寺、京都五寺的禅僧为中心所兴起的汉诗文被后世称之为“五山文学”或“禅林文学”。五山文学后期的代表人物一休宗纯(1394—1481)是日本禅宗史上著名的奇僧,其自由洒脱的诗风、冷眼观世的态度以及放荡不羁、疾恶如仇的性格一次次冲击世人的感官,在当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4期2020-03-01

  • 试论明庵荣西对《六祖坛经》的参鉴
    《六祖坛经》 慧能禅宗是中日佛教史上的一大宗派,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六祖慧能慧能之后,一花开五叶,慧能的弟子创办了禅宗最主要的五大流派,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禅宗初传日本,可追溯到奈良时代(710-794),但在之后的四百余年里,禅宗始终未能传承下去。禅宗在日本得以弘扬,始于镰仓初期的僧侣明庵荣西(1141-1215)。1187年,荣西入宋访师学禅,参禅学法四年后便归国开始传授临济宗的教义,并积极从事著述工作,其代表作有《兴禅护国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期2020-02-14

  • 《六祖坛经》中的哲学思想分析
    作为戒律,体现出慧能伦理思想的自律与自觉,表达其独特的认识。无相戒只存在于禅宗思想,《六祖坛经》采用了无相忏悔方式,激发众生在道德的自律,激发道德行为的能动性。“四弘誓愿”是其中心内容,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相联系,实现洗涤心灵、开发智慧、感受真理、消除妄念的目的。将体内高尚的道德情操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融入到社会大众实践中。慧能所提出的无相忏悔,将传统佛教中的普请礼赞十方诸佛完全剔除,而且不再重视诵经念咒、发露忏悔、念忏悔文等外在行为。需要信仰者对于自身

    时代人物 2019年33期2019-12-18

  • 禅宗“南顿”与“北渐”关系研究
    》及后著的说法,慧能开创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为核心教义的南宗禅,和以神秀为中心的北宗“渐修”法门相对立,形成早期禅宗史上的“南顿”“北渐”二宗。理清“南顿”与“北渐”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对“南顿北渐”思想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且有利于认清南北二宗对立的实质,此外对研究唐代以来禅宗发展的历史走向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近现代以来各学者对“顿”“渐”关系的研究成果着手,力图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更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对目前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

    锦绣·下旬刊 2019年2期2019-10-14

  • 论哲学家即知解宗徒的困境
    学家;知解宗徒;慧能;神会;信心铭几乎不见有人来探讨哲学家和知解宗徒的困境,所以我就尝试来探讨一二。这里把哲学家与知解宗徒划等号的缘由是他们的共同点:热衷思维游戏而非真理的实证。世人对哲学的定义是多样的,而从实际观察的角度说:哲学是一种思维游戏。从这个角度和实际经验角度可以得到的推论是:哲学得到的结论至多只能是一种认识模型,而从认识模型到真的实证需要对认识模型的实践。但可以看到的是,哲学家与知解宗徒,他们更热衷于对认知模型在思维上的得出、探讨,而非依靠亲身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2019-09-06

  • 《六祖坛经》中的哲学思想分析
    作为戒律,体现出慧能伦理思想的自律与自觉,表达其独特的认识。无相戒只存在于禅宗思想,《六祖坛经》采用了无相忏悔方式,激发众生在道德的自律,激发道德行为的能动性。“四弘誓愿”是其中心内容,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相联系,实现洗涤心灵、开发智慧、感受真理、消除妄念的目的。将体内高尚的道德情操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融入到社会大众实践中。慧能所提出的无相忏悔,将传统佛教中的普请礼赞十方诸佛完全剔除,而且不再重视诵经念咒、发露忏悔、念忏悔文等外在行为。需要信仰者对于自身

    时代人物 2019年18期2019-05-22

  • 禅宗慧能“顿悟”思想的历史渊源
    张岩【摘 要】慧能对顿悟思想作出了新的改变。“顿悟”的思想虽然并非慧能所创,并且提出了“自反本心,莫向外求”的修习方法,这对他以后的禅宗诸派都有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中国禅宗不同于传统佛教的最大特色。【关键词】禅宗;顿悟;慧能中图分类号:B9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233-01一、六朝时期的“顿悟”思想早在六朝时期就已经有了“顿”“渐”之争,但当时的高僧大部分主张“渐悟”思想,如慧观、昙无成、僧弼等。而当时的僧

    戏剧之家 2018年22期2018-11-10

  • 不在此岸,不在彼岸
    要:《坛经》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文章从世俗百态及人生追求分析《坛经》一书,认为《坛经》所表达出的“向内关照”倾向性十分明显。关键词:《坛经》;慧能;佛性;贪嗔痴;菩提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001-02一、前言《坛经》一书是六祖慧能大师对佛学的参悟。慧能大师是禅宗的第六祖,南宗的创始人。他虽然不识字,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3期2018-09-28

  • 慧能哲学思想探微
    力的一支。其中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宗及其诸支派。慧能的心性论作为其学说的基底和原点,以此发展出来了独具特色的“顿悟成佛”的认识论。以“顿悟”“无念”等作为自己的修行实践方法。关键词:慧能;坛经;顿悟成佛;无念为宗一、慧能生平事迹按照传统说法,禅学始创于南北朝时期,其初祖为菩提达摩。而禅宗的真正建立,应从唐代六祖慧能算起。[1]那么,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创始于中唐而兴盛于晚唐、五代。慧能以前,只有禅学,没有禅宗。慧能(六三八年-七一三年),本姓卢,祖籍河北范

    神州·中旬刊 2018年3期2018-03-30

  • 禅争
    祁白水六祖慧能本一字不识,却作了一首禅偈杰作,令五祖弘忍大为赏识,决心将衣钵传给他。五祖怕慧能遭人忌害,只好偷偷把衣钵给他,并叮嘱:“衣为争端,止汝不传。”慧能南下創立法门,是为禅宗六祖。六祖圆寂,不传衣钵,禅门没有七祖。而慧能的师兄神秀,在武则天时借政治佑护成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被门人称为七祖,抛开慧能,改弘忍为六祖。后来慧能的弟子神会,和神秀公开争法统,引得后世胡适博士大作考证。四大皆不空,净土也难静。所以,生为文人,能修成陶渊明那样,也是福气。

    读者 2018年1期2017-12-18

  • 慧能没有犯错,却被师父赶下山,心生委屈,一屁股坐在石头上。第一棒 许沐他环顾四周,一片荒凉。地上稀疏的杂草已枯黄,露出了干裂的土地。地上胡乱地堆着一些怪怪的石头,上面长满了青苔。一边的大树光秃秃的枝条上仍悬挂着一些枯黄的叶子。有只五彩缤纷的鸟儿站在枝头上,用一双机灵的小眼睛观察着慧能,嘴里还不时发出“嘀哩嘀哩”的鸣叫。以前悦耳动听的鸟鸣,现在在慧能的耳里,也显得单调乏味,像一声声不堪入耳的噪音。慧能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未曾犯错,师父却赶我下山,这也太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7年38期2017-11-10

  • 古道深处有传奇
    ,这口泉也与六祖慧能相关。梅关古道与慧能的故事,得从唐朝武则天时说起。当时,禅宗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的东山—寺弘法,受徒很多,年老圆寂前想在众僧中选一法嗣,于是宣布要每个从僧都作一偈,并许诺:谁的偈能参透佛的要义,就把衣钵袈裟传给谁,继为六祖。大弟子神秀素得五祖器重,于是很快便作了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偈公布后,一般和尚都认为他的偈好,点破了修炼的方法,然而却有不太识字的和尚慧能,这时冒出来,针对神秀的偈,也请人写了一偈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9期2017-09-28

  • 慧能,不识字的禅宗六祖
    马明博慧能(638年—713年):亦称惠能,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在佛教典籍中,只有记录佛陀言行的文字,才可被称为“经”。然而,记录禅宗六祖慧能一生言行的文字——《六祖坛经》,却成为唯一的例外。慧能出生在岭南,少年时以砍柴卖柴为生。因心慕佛法,他北上湖北黄梅,向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求法。在弘忍大师的启迪下,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山野樵夫,智慧得以开启。随后,

    环球人物 2017年17期2017-09-08

  • 弘忍的抉择 ———荆楚名刹古观之五祖寺
    法门”。后由弟子慧能丰富完善,形成南宗五家七派、一花五叶的繁荣景象。五祖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又为旅游胜地。1985年,五祖寺列为中国开放的重点寺院之一。2006年5月25日,五祖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里很平静,除了树叶飘落与僧人们轻快掠过脚步的声响,什么声音也没有。弘忍淡定从容,踱着的步子不快也不慢。自从征偈的事传出去之后,弘忍就不曾迈出方丈室半步,他在等待揭贴一幕的上演,他将由此作出一个重大的

    民族大家庭 2017年3期2017-08-07

  • 作为小说的《坛经》
    并非寓言,而是以慧能的语气在讲述其生平和禅法。简而言之,它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慧能讲稿,由他人笔录,又经过历代禅僧多次改编。那么,问题来了。《坛经》的编纂者以慧能语录的方式,让慧能本人讲述五祖传授衣钵的过程,讲到神秀作偈的时候,居然是这样的文字: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待法。大难大难!如果是一本小说这样写,编辑立即会

    文学自由谈 2017年3期2017-03-11

  • 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是禅宗南宗六祖慧能为应对北宗六祖神秀而作的一首著名的偈。据《坛经》记载,慧能二十四岁往蕲州黄梅双峰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弘忍先令慧能在寺内随众作劳役,于碓房踏碓舂米。弘忍将传法衣,上座弟子神秀先写了一个得法偈书于廊壁上,偈为五言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用“菩提树”和“明镜台”两个意象比喻身心,并由此表达了他关于心性修养的看法。神秀认为,心如明镜,本自清净,只因为心不净才产生善恶差别,必须通过长期的修习,才能逐步领悟佛理

    古典文学知识 2016年6期2017-01-09

  • 和尚,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呀。不过,唐朝的慧能和尚,却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去关注佛法,研讨佛学。有意思的是,这个成功引起了古代知识分子注意的大和尚,却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呢。 说起历史上最有名的和尚,可能就是三藏法师玄奘,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再加上几个非人类的弟子,他想不红都难。比玄奘晚出生四十来年的慧能大师,在佛学造诣和佛法精进方面,却并不输玄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浩如烟海的佛教大藏经,基本上全是印度人留下的遗产,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中国汉人,也写出了一部佛经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6年12期2017-01-05

  • 菩提本无树
    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由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

    国学 2016年10期2016-10-22

  • 偶然的成功
    持力排众议,选择慧能去取经。可众僧认为慧能无法完成任务,力劝住持换人。一天,寺庙被山贼围攻,众人力战保寺,住持悄悄派慧远下山去报信。下山之路崎岖艰险,可令人想不到的是,慧远却很轻松地搬来了救兵,这让众僧对他刮目相看,都说慧远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在关键时刻立奇功,这说明他有很强的能力。于是,众僧举荐慧远去取经,慧远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便稀里糊涂地变成了取经人选。住持考虑院内众僧的意见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慧能和慧远分别去取经,如都能取经归来更好,众僧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16年12期2016-05-30

  • 论禅宗六祖慧能与广东南江文化之联系
    00)论禅宗六祖慧能与广东南江文化之联系邓辉(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广东南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禅宗六祖慧能与南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为广东南江流域地区是他的本根之地:生他、养他、育他、圆寂之所,更表现为这一地域历史文化、稻作文化以及习俗文化对他的熏陶。慧能深受南江文化影响,他对南江文化也有着重大贡献。通过对禅宗六祖慧能与广东南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和分析,为研究六祖慧能与地域文化之间联系以及解读六祖慧能的文化思想,开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8

  • 慧能顿悟思想的显像学阐释 ——《坛经》核心主题的完美呈现
    430072)慧能顿悟思想的显像学阐释 ——《坛经》核心主题的完美呈现张高宇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运用显像学方法,去分析顿悟思想本身是如何突显自身的。在分析过程中,注重思想自身的显现过程,发现顿悟自身,其前提是人处于迷悟状态,而人能处于迷误之中,是由于人心遮蔽了佛性,由此导出佛心、佛性与人心的同与异的区分和讨论。而人从迷悟中走出并走入领悟里面,凭借的是慧能倡导“三无”的方法。最后领悟到的是自性的呈现,也即慧能自己悟道时的“五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作为“传宗简本”的敦煌本《坛经》考
    ;“传宗简本”;慧能;禅宗一、敦煌本《坛经》为“传宗简本”观点的提出敦煌本《坛经》发现后逐渐被认为是“最古、最接近曹溪古本”的版本。对此,1971年台湾印顺法师在写《中国禅宗史》的过程中,发表论文《神会与坛经》,在认定敦煌本《坛经》中部分内容为神会门下所添加的基础上,认为《坛经》成书以后至少经历过两次修改:一次是公元750年以前,另一次是在公元780—800年左右,并言其“由神会门下增补法统、秉承等部分而成,因此敦煌本可以称为‘坛经传宗本’”[1]。大陆改

    唐都学刊 2016年1期2016-02-03

  • 新兴与新生
    虽然对于禅宗六祖慧能的行禅新佛活动略有所知,但到底还是处于懵懂的阶段。这次,到了新兴这里,方知此地乃六祖慧能故里,也是慧能《坛经》(六祖法宝坛经)形成的地方,还是六祖慧能圆寂之地。“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听说有这样的话:到了广东,若是没有到新兴县的国恩寺,就如入宝山而空手归来。这圆恩寺,被认为是同广州的光孝寺、韶关的南华寺为中国禅宗三大祖庭的地方。是中国禅宗发祥地之一,岭南第一圣域。来到这里,走近了国恩寺之后,确有这样的感觉,这里真真是个非常重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2期2016-01-25

  • 净心鱼
    ,李贵请灵隐寺的慧能法师上门做客。见面寒暄后,慧能道:“李施主宅心仁厚,经常到敝寺上香捐赠,今天贫僧来访,也是要回礼给李施主,略表寸心。”说罢,就叫随行的小和尚拿来一个锡罐,打开盖子,从中取出一撮茶叶递到李贵手中说:“李施主可听说过采自黄崖山上绝壁岩的明前茶?”李贵连忙用手接过,高兴地说:“早有耳闻,却从未亲见。”李贵连忙吩咐管家去煮水沏茶,准备与慧能法师品茗相谈。慧能伸手拦住了,笑道:“好茶需用好水冲泡才能出真味。”说着,慧能信步走到李家的后院,察看一番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1期2016-01-06

  • 心动才是缘起
    慧能继承五祖弘忍的衣钵后,在岭南隐居了15年。有一次,他去广州法性寺拜访印宗法师,刚好印宗法师在讲经。当时有两个僧人在辩论风和幡的问题。一个僧人说:风动。一个僧人说:幡动。两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慧能听了一会儿,说:“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听了之后大惊,问慧能:“我听说五祖的传人六祖已经南下,莫非就是你吗?”慧能这才出示衣钵,于寺中菩提树下,为众人开示禅道,从此创立南宗一脉。  禅宗传道,重视顿悟,强调直指人心的棒喝或拈花微笑式的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20期2015-12-09

  • 慧能 明心见性,菩提花开
    一成长资本。六祖慧能的一生,就是化茧为蝶的传奇。他从一个砍柴为生的山间野夫,历经身心磨练和煎熬,得法开悟,大开宗门,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并奠定佛教中国化的第一块基石,让佛教从此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宗教。慧能(638年-713年),又称惠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于唐贞观十二年生慧能慧能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他每天都要背一担柴到集市上去卖,挣钱来养活母亲。有一天,慧能在客店外卖柴,听到有住客背诵《金刚经》,他豁然有所

    中华儿女 2015年12期2015-09-10

  • 慈悲为怀
    ,李贵请灵隐寺的慧能法师上门做客。见面寒暄后,慧能道:“李施主宅心仁厚,经常到敝寺上香捐赠,今天贫僧来访,也是要回礼给李施主,略表寸心。”说罢,就叫随从的小和尚拿来一个锡罐,打开盖子,从中取出一撮茶叶递到李贵手中说:“李施主可听说过采自黄崖山上绝壁岩的明前茶?”李贵连忙用手接过,高兴地说:“早有耳闻,却从未亲见。”李贵连忙吩咐管家去煮水沏茶,准备与慧能法师品茗相谈。慧能伸手拦住了,笑道:“好茶需用好水冲泡才能出真味。”说着,慧能信步走到李家的后院,察看一番

    民间文学 2015年8期2015-09-06

  • 慧能佛性论与马克思早期人性论之比较
    早期人性论思想与慧能的佛性论思想除了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最终旨趣等方面的差异之外,在一般的思维方式,甚至某些细微的层面上,却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甚至相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宏观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禅宗思想作为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文化传统,至今也仍在细微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理上厘清二者在某些问题上的相同点和差异,对于批判继承慧能的佛性论思想,是不无裨益的。关键词:马克思;早期人性论;慧能;佛性论中图分类号:B038 文

    桂海论丛 2014年6期2015-08-18

  • 黄梅落尽,佛心始开
    ,女子坐于亭内,慧能立在亭外。那场春末,慧能听闻的只有落花里隐约的禅问。她说,何为情?梦初醒,慧能眼前只有一把扫帚和满地黄花。慧能想,自己应是魔障了。晨诵时五祖为传衣钵而向众僧写下的禅问,竟在梦中化作女子相问。罪过罪过。三日未过,大弟子神秀便在北院的菩提树上刻下偈子:“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彼时慧能手执扫帚远望。“何为情?”不知何时,五祖已至身侧,三敲其首而问。慧能眼前突现那日宿寐未醒间的素纱黄梅。蒙昧入梦前,只听五祖道,历尽前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8期2015-05-30

  • 宽容,彰显人性的伟大
    为玉帛。故事三:慧能大师的宽容。――宽容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是终南山一有道高僧。寺旁有一少女,与仇家之子相恋,暗结珠胎,足月后生下一子,其父责问是谁的儿子,此女被逼不过,又怕心上人吃亏,就随口说是慧能大师的。其家人把新生儿送到庙中,并对慧能大师百般羞辱;慧能大师什么也没说,就把孩子抱入庙中,把同道的冷嘲热讽当作耳边风。为了使新生儿活下去,他每天下山为孩子找奶吃,任人们往脸上唾口水,毫不在意,只当是自己的孩子一般。后来两家和好,相爱的年轻人终成眷属。两人至此才

    俪人·教师版 2015年6期2015-05-30

  • 六祖慧能生平新考
    关5005)六祖慧能生平新考黄华明1,邹佩贞2 (1.韶关学院成人教育处;2.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有关六祖慧能生平事迹发生年代的史料很多,但观点不一,众说纷纭.其中六祖慧能赴黄梅得衣钵的时间和出家的时间,分歧较大.通过对有关六祖传记相关史料的梳理,以其同门师兄神秀在黄梅的时间作为佐证,可确定六祖慧能赴黄梅时间和出家的时间,为认识和研究慧能生平事迹提供更为清晰的历史脉络.慧能;生平;禅宗;禅宗史关于六祖慧能的生平和事迹,众说纷纭,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9期2015-04-10

  • 编读往来
    第64页提到,“慧能凭借在大庾岭的刻苦修炼,悟出世人皆知的佛门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慧能悟出此道是在大庾岭修炼之前而不是之后。——编辑:可以看出您对佛教很有研究,我们与作者进行了沟通,您的指正是对的。——一位读者发来短信:2015年1B第30页有一句“《名侦探柯南》已经播了7年了”,实际应该是播了17年。——编辑:多谢指正。——张二光(南京)读者发来短信:我是一名退休的农业技术工作者,贵刊2015年2A“拯救世界

    百科知识 2015年6期2015-04-08

  • 论《坛经》的“即心即佛”
    种通行解释,但对慧能来说,觉悟根本只在于自觉,而非关其他,正所谓“自性觉即是佛”。但慧能之“佛”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佛”一词在《坛经》文本中出现200余次,共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修饰词使用,如:佛性、佛道、佛法、佛地位、佛境界等,另一种是作为名词单独使用。单独使用的“佛”的含义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指觉悟者,如“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指成为具有佛性之人;二是指觉悟本身,如“自性觉,即是佛”、“即心即佛”等,这里的“佛”是指觉悟的佛性,而这一种正是《坛经》阐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3期2015-03-26

  • 慧能的譬喻观及其实践策略 ——以敦博本《坛经》为中心的解读
    430072)慧能的譬喻观及其实践策略 ——以敦博本《坛经》为中心的解读袁 劲(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敦博本《坛经》中的譬喻集中分布在大梵寺讲法部分,多用于说明复杂深奥的佛理。在佛法真谛“不可说”与传法需要“不得不说”的矛盾下,这种“譬喻说法”暗含着“如何说”的语言策略,即遵循“于譬喻而离譬喻”的原则,通过“出语尽双”和“亦复如是”的方式尽力消除语言逻辑对自性的干扰。《坛经》;譬喻;言说慧能(638-713),唐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2

  • 《坛经》探释:从心性本体到心行实践*——基于“不二”的双重释义
    的心灵解脱之道,慧能禅法正是基于自性本体与般若智慧的绝妙融合,从而实现了从心性本体通往心行实践的解脱道路。关键词:《坛经》; 慧能; 不二; 心性本体; 心行实践《坛经》是记录慧能(638—713)禅法及其事迹的汉传佛教典籍,因其革命性教义及深刻的后世影响而被尊称为经。关于《坛经》作者之议辨虽迄今为止尚无定论*尽管20世纪初胡适曾提出异议,认为神会为《坛经》作者,但这种看法显然为一家之言(参见胡适:《荷泽大师神会传》,原载《胡适文存》第4集第2卷,上海: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2-27

  • 拨开云雾讲《坛经》
    发源地。传到六祖慧能时,中国禅宗达到了全盛时期,而六祖慧能当年的讲经稿就是今天的《坛经》。其文字简易、通俗易懂,妙理禅趣寓于其中。二、慧能顿悟六祖慧能的父亲早逝,与母亲靠卖柴为生。曾在卖柴时听人颂读经书,感触颇深。便询问缘由,得知此书是《金刚经》,乃黄梅五祖弘忍法师开坛讲佛之教材。于是慧能安顿其母,北上求见黄梅五祖。可是在五祖寺一呆就是八个月,慧能却没有听过五祖的任何一次讲授,连五祖的禅房都没有去过。此时五祖年事已高,有意将衣钵传给有修为的弟子。于是让弟子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2015-01-31

  • 尘世人云水心
    秀的光彩在与六祖慧能的菩提诗偈问世之后,竟倏然黯淡。他久久湮没于人们对慧能连篇累牍的赞叹和敬仰之中,之后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于是五祖弘忍传承衣钵的故事被后世人传了又传,终于面目全非。而六祖慧能之光彩也随着故事的传播而日渐炽盛。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对神秀持有偏见,认为他做作虚伪无才无德。这实实在在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冤案。甚至更有人反过来认为六祖慧能只是利口之辈并无实学,此更虚妄不可理喻。尘世开悟: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诚然,六祖慧能的智慧是完全毋庸置疑的,加之他

    醒狮国学 2014年10期2015-01-30

  • 《坛经》心会
    要源泉。唐代出现慧能,产生《坛经》,自然有前面几百年的积累和准备。这些积累,在慧能的《坛经》里面有了集中的体现和更进一步的升华。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的心性本体论体系。由原来的师度佛度,转变为自性自度;由原来的注重禅修静坐,转变为道由心悟;由原来的经变教,转化为不立文字;由原来的出世间求解脱,转化为即世间求解脱。这些转变,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思维底蕴,同时又是对于原始佛教的更进一步的提升。慧能以绝伦的慧根,一超直入如来地。他回应五祖的诘问,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

    中华儿女 2014年22期2015-01-17

  • 黑暗中你会看见什么
    地在耳边回荡着。慧能师父依旧坐在两条小溪交汇处的山门口,一会儿仰起脸看看天上的太阳,一会儿俯身看看眼前的桃花,一会儿抬头看着远处的山路,偶尔还会眨着两只干瘪的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只有身边的小和尚知道,其实他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他的双目早已失明。可慧能师父每天总是这样,必定要到这里,晒一会太阳,到处走走看看,然后才回到寺院。慧能师父总说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其实什么都能看见,因为万事万物皆在心中。小和尚却不这么认为。一个人没了眼睛能看见什么呢?整个世界那么大,一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4年1期2014-05-08

  • 慧能与神秀关系探微
    浮527300)慧能与神秀关系探微朱正国(云浮市地方志办公室,广东云浮527300)慧能与神秀的关系,从呈心偈与得法偈故事本身来看漏洞颇多,而且不同历史文献的记载也有矛盾。有关神秀与慧能包括“比偈”的故事,是禅宗地位得到提高和内部派别形成以后,内部派系为争夺正统地位而虚构的;或是神会借批神秀来发动一场禅宗革命而编撰的故事。慧能获得六祖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与弘忍的安排无关。慧能;神秀;六祖;得法偈在慧能生平中,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是慧能与神秀的关系,这一千古之谜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9期2014-04-10

  • 农业技术平民化才更有市场
    僧,那便是玄奘和慧能。前者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后遍访天下高僧,在佛学理论基础上勤下苦功。成年后又游历西域,在前后长达十七年的万里跋涉中,见闻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带回六百多部经典,有着异常丰富的留学经历,而且精通梵文,被当时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最大的佛教研究中心——那烂陀寺尊为精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后者慧能被奉为佛教六祖,出身寒微,从小以砍柴卖柴为生。在青年时代几乎没有接触过佛经,也没有受过系统

    中国农资 2014年21期2014-02-06

  • 浅论慧能思想与中国心性哲学的关系
    20005)浅论慧能思想与中国心性哲学的关系唐 勇1,周 琼2(1.韶关学院 宣传部,广东 韶关 512005;2.韶关市第一中学 英语教研室,广东 韶关 5120005)慧能所创立的禅宗思想中,“心性”是最核心的概念,它包含“心如真如、即心即佛、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等思想内涵与特征。慧能心性论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在贯通大乘佛教各系学说的基础上融摄了传统的儒道之学,并对宋明理学等后世心性哲学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思想价值。慧能;心性哲学;文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论“以无念为宗”的三重展开*
    10046)考察慧能的思想以《坛经》为本,版本问题错综复杂,尽管是做思想的考察与研究,也不能完全忽视《坛经》版本的问题,因为不同版本之间可能涉及到不同思想方面的呈现,比如般若空的思想与佛性有的思想,虽然两者并不像郭朋在1982年完成的《坛经校释》里所说的那样截然对立,但是从《坛经》内容的增减可以看出每个时期禅宗思想之偏向。早在1971年,印顺就仔细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写于《中国禅宗史》的“《坛经》的变化”一节。“虽然现存的《坛经》本子很多且名称各异,但许多只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坛经》中的教学艺术初探 ——读禅悟教之一
    了禅宗开创者六祖慧能开悟传法的言行,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艺术思想资源,是我们今天研究禅宗教学艺术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就《坛经》中的教学艺术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关注。一、巧譬妙喻墨子在《墨子·小取》中指出:“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即认识到譬喻的作用是用他物来说明此物。一般说来,譬喻的使用可以创造出具体的特定情境,从而引人注意,收到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形象的效果。虽然禅宗是主张“不立文字”的,慧能也说过“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但禅师说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年2期2011-08-15

  • 慧能修行观与周敦颐修养论比较研究
    川401520)慧能修行观与周敦颐修养论比较研究郑 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公共教学部,重庆 合川401520)周敦颐思想中或多或少地渗透进了佛教禅宗和道家思想。通过对周敦颐和慧能 “识心见性”与 “思”、“顿悟成佛”与 “诚即圣”、“出没即离两边”与 “允执厥中”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儒、佛、道融汇的多元文化。慧能;周敦颐;修行观;修养论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大多都有出入佛老的经历,他们在振兴儒家文化的同时,又要为儒家创立一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现代宇宙论中的禅宗
    本书第四章提到的慧能正是六祖,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者,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本书正是通过“虚空”这个概念把现代宇宙论和佛教中的禅宗扯上了关系。现代宇宙论认为,我们的宇宙来自于137亿年前的一个没有物质而且只有极少能量的原始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来自于虚无。那么这些星球星系以及现在宇宙里的万事万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这本具有吸引力的书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而慧能《坛经》说:“心量广大,犹如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09年4期2009-05-31

  • 《金刚经》与南宗禅
    《金刚经》被六祖慧能奉为禅宗顿悟派的根本经典,神会在继承和发展慧能的顿悟禅法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金刚经》为相互传承的南宗祖统说,以抗衡北宗禅以《楞伽经》为基础的祖统说,为南宗禅立宗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敦煌文献及唐代莫高窟壁画中有很多的《金刚经》写本及根据该经内容而绘制的经变画,体现了该经在唐代的盛行。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与以《金刚经》为主旨的顿悟禅法思想在敦煌的流行有关。关键词:南宗禅;金刚经;慧能;神会;敦煌文献中图分类号:K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敦煌研究 2009年1期2009-04-16

  • 仁者心动
    时再说法行化。”慧能回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之间,终日与樵夫猎户为伍,直到十余年后,方始弘法教化。而“仁者心动”则是六祖接法之后传佛心印的第一句震撼心灵的微妙法音。仪凤元年(676年)的一天傍晚,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现光孝寺)。大雄宝殿外几面幡旗迎风招展,殿内印宗和尚正在讲《涅经》,周围数百名僧俗鸦雀无声地听着。慧能蹑手蹑脚地进了殿,坐在殿内不起眼的角落里。忽然一个僧人站起来指着殿外的幡旗问印宗和尚:“师父,外面飘动着的幡旗,你说是风吹着幡动呢,还是

    竞争力 2009年3期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