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

  • 瑞安鼓词乐器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运用研究
    叶 子一、 瑞安鼓词及其伴奏乐器瑞安鼓词是发源于浙江温州地区的曲艺艺术, 以瑞安方言为唱念标准音, 通过说唱的形式对人物和故事进行展现, 起源于宋代, 在清代时达到鼎盛。 是古代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由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2006年, 瑞安鼓词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智慧的先民创造出了瑞安鼓词独有的伴奏乐器,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包括扁鼓、 牛筋琴、 三粒板、 小抱月、 大鼓和大锣, 它们的作

    轻音乐 2023年9期2023-09-23

  • 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温州鼓词英译探析 ——以《观音采茶》选译为例
    199)1 温州鼓词与茶文化温州鼓词是在瓯越文化的抚育下成长的。作为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温州鼓词多以瑞安方言进行演唱,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她于2006年5月20日在经国务院批准下,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V-13。就表演形式来说,温州鼓词大多以一人演唱表演为主,以巧妙重复,通俗易懂为语言表现特点。鼓词艺人以音乐的形式,把鼓词故事代代相传。不管是生活在温州市井中的百姓乡绅、还是在山野田园的农夫村姑,对温州鼓词音乐都可以哼上两句。

    福建茶叶 2023年6期2023-08-15

  • 遗传学视角中的温州鼓词方言基因保护研究
    因理论来解析温州鼓词,就会发现艺术现象和生物现象存在相似之处,温州鼓词不管如何变迁,始终离不开几个最基本的艺术基因,那就是:方言、音乐、词(曲)本和表演,它们共同决定了温州鼓词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也就是决定了温州鼓词的特质。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灵魂,是这个地域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方言也是最能体现说唱艺术的艺术个性的基因,温州鼓词也不例外。温州鼓词于2006年获评第一批曲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语言、表演样式、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尤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3-01-10

  • 清代车王府鼓词的京味文化论析
    特征。清代车王府鼓词描述的北京城的地理环境、习俗风尚、市井俚语,皆是当时鼓词演述人对老北京城的观察与记忆,反映了清代老北京城的生活风貌与时代特色,体现了市井大众的传统观念与大众心理。清代北京车王府鼓词是喀尔喀蒙古王公车臣汗一族,在其驻京的车王府中集中收集和抄藏的民间说唱抄本之一,共计三十八种,它们“不同于以剧本为核心、由文人创作而供文人案头阅读的作品,而是民间艺人演给民众观看的手本。”(1)刘烈茂、郭精锐,等:《车王府曲本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3-01-04

  • 玉环鼓词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
    嘉靖 陈 辉玉环鼓词是温州鼓词在流传过程中异地繁殖衍生的具有玉环海岛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间曲艺,2016年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环鼓词自晚清从温州瑞安传入台州玉环,历经了百余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在玉环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古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庙会祭祀、岁时节庆等传统民俗活动日渐式微,鼓词演出市场在商业化进程中逐渐萎缩,艺人和受众群体逐渐减少,玉环鼓词出现了传承断层现象。如果不采取保

    轻音乐 2022年2期2022-12-29

  • 从生活常态到非遗时代 ——晚清以来报刊记忆中的“温州鼓词
    说唱艺术——温州鼓词(1)关于“温州鼓词”名称的演变,据目前查到的资料,清末民国时期多俗称“盲词”“唱词”和“娘娘词”。1939年,次恺《淘汰中的乱弹戏》中提及“温州鼓词界”;1952年王子辉发表《温州的鼓词》一文;1959年《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作品选集》便以“温州鼓词”来命名。之后一直沿袭此名。可谓我国曲艺界的一匹黑马,至今仍活跃于乡间与城镇。目前的温州鼓词研究主要基于音乐学、民俗学等视角,缺乏对报刊史料的关注和挖掘。以此极具代表性的个案为例,亦可约略窥

    未来传播 2022年5期2022-12-26

  • 《新出绘图说唱西汉演义鼓词》考述
    西汉故事为题材的鼓词作品。可见,西汉故事早已在各个领域为人们所熟知,与之相关的研究也被人们所重视。但是,从鼓词角度对此进行的研究还有可发展的空间。因此,笔者以《新出绘图说唱西汉演义鼓词》为题,从版本、改写两方面进行考述,并分析了文本的语言特色。一、《新出绘图说唱西汉演义鼓词》版本考略《新出绘图说唱西汉演义鼓词》又名《绘图西汉演义》,胶州傅幼圃编辑,民国四年(1915)上海江东茂记书局石印本。全书四册一函,每半页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有绘图。绘图部分位于第一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4

  • 《新刻水浒忠义传鼓词》研究
    艺术兴盛,北方有鼓词,南方有弹词,其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浒故事的曲目”[1]。由此可见,《水浒传》小说在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书后丰富了民间说唱文学的题材,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又促进了《水浒传》的传播。关于《水浒传》鼓词的研究比较少,在知网上以“《水浒传》鼓词”为主题搜索,检索到九篇论文,但真正与《水浒传》鼓词有关的只有两篇硕士论文。其一为马骁骏的《清代“水浒”说唱分体研究》,其二为杨小娜的《明清时期〈水浒传〉传播研究》。马文“以鼓词、弹词、子弟书为代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2022-11-07

  • 重识曲艺泰斗贾凫西的人生抉择和文学创作
    宠)是明末清初的鼓词作家,也是一位“畸士”,亦被后世尊为曲艺泰斗。其人性格豪爽,不拘于时,自言“谩常任性狂无赖”。贾氏长于著述,雅好陶诗,喜说鼓词。一部《历代史略鼓词》取春秋笔法,行文或歌或哭,若病若狂,被清廷列为禁毁书,亦被庸人视作骂世、厌世之文,不得刊刻于当世。然其臧否古今,语言犀利,贴合民众,启人深思,深受百姓和进步文士的喜爱,凭借口口相授、笔墨传抄,得以流传于世。先有清初戏曲大师孔尚任将贾氏鼓词引入《桃花扇》,再有乾隆统九骚人比之为屈原《天问》、杜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3期2022-11-05

  • 论《聊斋志异鼓词》的虚境叙述
    聊斋、喜爱聊斋。鼓词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音乐,其名起于明代,至清代发展兴盛,其形式为韵散相间,其唱词句式灵活,通俗易懂[1],是明清时期平民阶层对文言小说通俗化改造的主要形式之一。由《聊斋志异》改编的鼓词,大部分是求石斋先生所编。本文以上海校经山房书局印行的求石斋先生所编的四十篇鼓词为底本,拟对《聊斋志异鼓词》中的虚境故事作一浅显研究。一、虚境故事分类老子通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2]的解释最早指出了“虚”的哲学内涵。一般来说,我们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九花娘鼓词》与《彭公案》“九花娘故事”之比较研究
    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在保留九花娘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对其做了较大改动。鼓词第一回中提到:“历来稗官野史诸子百家所传各皆不同,即就彭公案的九花娘而论,都知他是一个万恶的淫妇,岂知他所作所为于世却有间接关系,如傅国恩、韩国龙、蕉家五鬼等,惧都便在他手中,代地方上除去大害,亦不能称为无益。”[1]卷一•一小说中九花娘所作所为尽为恶事,鼓词中九花娘的行为却有值得称道之处。一、《绘图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的版本、内容(一)鼓词的版本《绘图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史长啸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2

  • 施公断案鼓词《访五虎》蒙译本考述
    阅了施公断案戏曲鼓词相关文献,以及小说《施公案》与鼓词《施公案》研究成果,发现内蒙古图书馆藏蒙古文抄本《施公案》(下文称“蒙古文《施公案》”)第一、二册在内容上非常接近于施公断案鼓词《访五虎》(下文简称“《访五虎》”)。如上所述,《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将其著录为97回本《施公案》小说蒙译本,但实际上与收藏文献的具体情况不符。本文拟先对蒙古文《施公案》的第一、二册,即与鼓词《访五虎》对应的内容进行文献来源考察,然后对汉文鼓词《访五虎》与蒙古文《访五虎》之异同

    民族翻译 2021年4期2021-10-29

  • 国内外所见蒙古文《访五虎》三种述略
    公断案题材小说、鼓词清季蒙译抄本。然而学界对这些旧抄本迄今未曾进行系统全面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章首次对国内所藏蒙古文《施公案》文献来源进行初步考证的基础上,与蒙古国策·达木丁苏伦博物馆所藏两种蒙古文《施公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国内所藏蒙古文《施公案》第1-2册与策·达木丁苏伦博物馆所藏两种蒙古文《施公案》均属施公断案鼓词《访五虎》蒙译本。从三种抄本间的文本关系来看,三者是同一种译作的不同誊录本。而且该三种抄本中包含了被原著《施公案》小说遗漏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9期2021-10-14

  • “白罗衫”故事的民间重构
    说唱文本以宝卷和鼓词为主。宝卷和鼓词中白罗衫故事的内容和形式较前代小说和戏曲而言,都有很大的变化,宝卷中佛教因果观念的增强,“白罗衫”的符号化,鼓词中的“清官”意识,以及两者兼备的劝善功能,都使得民间说唱文学中的白罗衫故事取得了新的艺术效果。关键词:白罗衫;鼓词;宝卷;故事演变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1)03-0040-06白罗衫故事是一个“子报父仇”的故事,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其中“白罗衫”是主

    荆楚学刊 2021年3期2021-09-12

  • 石间流唱 俗韵新芬
    清末民初上海石印鼓词小说的出版与传播》是一部关于鼓词小说的断代史、传播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力作,具有填补学界研究空白的价值与意义。它集文献、传播、文化、文学为一体,对清末民初上海出版的石印鼓词小说的时代背景、技术基础、文本内容、出版和传播状况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为鼓词小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关键词:《清末民初上海石印鼓词小说的出版与传播》 说唱文学 出版 传播鼓词虽然在我国源远流长,但由于其长期在民间流传,并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直至20世纪40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中国鼓词和韩国盘索里的比较研究
    4763)中国的鼓词是一种在中国全国各地广泛盛行的说唱艺术。北方地区的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北京以及天津等地,代表性鼓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东北大鼓”等。南方鼓词则流行于扬州和浙江的温州等地。本次研究将主要以北方鼓词为中心,与韩国盘索里进行比较研究。在韩国有一种与中国鼓词十分相似的说唱艺术,即盘索里。盘索里是唱者随着鼓手的节奏,将故事用“念白”和“唱”混合的方式,并加入一定肢体动作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一、音乐要素的比较研究鼓词和盘索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2021-05-14

  • 再闻鼓词
    亲。乃忆之,尝闻鼓词,亦暮也。青山衔日,夕阳沁万线金丝;落日熔金,赤空留几尾孤雁。祖携余,至长亭,听鼓词。其间多花甲之人,两鬓斑白,目慈眼善,面如刀刻。半晌,锣鼓齐鸣,喋喋声止。齐视台中,有天命之年者轻步而上台。其目中含灵,溢光而似明珠;颊上微卷,银丝又如刀篆;手指健长,微曲如玉枝;身材瘦削,坚劲又似修竹。随后,左持快板,右持木棒,丹唇轻启,眉飞色舞,观之神飞。时而乐,声巍峨兮若冲天之危峰;时而威,音浩荡兮若无垠之宇宙;时而柔,腔婉約兮若潺潺之流水;时而悲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24期2020-08-19

  • 论《红楼梦鼓词》对《红楼梦》的平民化改编
    1331)引 言鼓词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音乐,其名起于明代,至清代发展兴盛,其形式为韵散相间,其唱词句式灵活,通俗易懂[1]。鼓词的内容多为写英雄传奇、公案故事、爱情婚姻,其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对文学名著的改编,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集大成之作,以之为底本的改编作品更是广为传唱[2]。《红楼梦鼓词》便成为清代民间讲唱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关于《红楼梦鼓词》的记载,见于《中国鼓词总目》及《红楼梦书录》[3]中,其作品多出于清末,流传至民国仍有印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5-25

  • 抗战时期鼓词文献拾掇及开发探讨
    037)关于“大鼓词的起源,各家说法不一,但总不外唱着韵文和以弦,鼓的一种民间文艺。”[1]抗战时期的鼓词作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呐喊和号角,具有独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开始不断地侵蚀着中国,中国人民在经受着精神和肉体双重伤害的同时,爱国情怀也被深深地激起,并自觉地投入到抗战事业中去。越来越多的文人也在满腔爱国热血下,投入抗战,创作了很多鼓词,歌颂英雄人物,反映民众疾苦,叙述历史故事,描述群众心理,激励人们奋勇向前。1 抗战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1期2020-05-06

  • 鼓的心声
    。“老伴,今天这鼓词讲到哪了?”“快了,快了,好像要大结局了!”“唉,我还没听够呢……”讨论声叽叽喳喳堆积在这不小的平房里。“嘭嘭嘭……”忽然整个房间变得安静下来,好像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每个人眼里都盛着对鼓词的热切的渴望,连几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也被感染到了,盯着台上的主人 。主人双目一睁一闭,就切换到了角色里。婉转清丽的语调一出,配上清脆的鼓点音,声调忽高忽低,忽上忽下。鼓点声时断时续,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主人的声音像撕丝裂锦一般高亢,脚也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34期2019-12-26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温州鼓词多元传承生态的形成
    区口头传统“温州鼓词”为个案,在介绍其表演形态与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试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多元主体参与保护实践以及建立多元传承与保护机制建立的过程进行分析。本研究力求以此为个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意义进行论述。一、门头词① 门头词:温州当地民众也称之为“门头敲”,是指无固定演出场所,由艺人走村串户沿门说唱卖艺而形成的一种鼓词表演形式。、平词与大词:温州鼓词的原生表演形态与传承“温州鼓词”是指以温州市瑞安地区的城关话作为标准音,以表演艺人自弹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4期2019-12-16

  • 申遗后的温州鼓词—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视角①
    25000)温州鼓词是浙南及华东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与之相反的是温州鼓词的传承出现断代,这门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堪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考察等方法,对申遗之后的温州鼓词进行研究。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已有的文本,主要从温州鼓词的历史渊源、音乐本体、传承保护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而对申遗之后的传承发展尚未提及。笔者通过对“申遗之后温州鼓词生存状况与保护性传承”这一课题

    上海视觉 2019年1期2019-09-05

  • 《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西游记》俗字考释举例
    有问津。而“说唱鼓词”部分具有极大的尚未挖掘出的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可以说《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部分就是一个尚待发掘的俗字宝库。有鉴于此,笔者基于“说唱鼓词”中的《西游记》,对一部分俗字展开考释。二、《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俗字考释举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2019-05-06

  • 勇于革新 善于吸收
    卓越、优秀的温州鼓词艺术家,他坚持一手向传统学习,一手向其他艺术学习的“两学”路子,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为浙江人民、温州人民唱了整整60年温州鼓词。他擅长演唱的《三请樊梨花》《孟丽君》《蝴蝶杯》等作品受到了群众的喜爱。为了表彰和肯定方克多先生对温州鼓词做出的贡献,原文化部在2007年授予方克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对方克多的评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人物介绍中有一段话写得较客观准确,即:“由于他勤奮好学,勇于革新,又善于

    曲艺 2019年2期2019-03-22

  • 文本、语境及人:浙南鼓词研究的地方话语 ——评刘秀峰《瓯江鼓词:流逝中的乡音》
    孟令法鼓词是浙南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虽然浙南民间对鼓词没有统一称谓,但进入21世纪的鼓词则在非遗语境中坚定了“鼓词”不可动摇的社会定位。由于浙南地理环境和族群构成的多元性,也于鼓词的传承和扩布中呈现出显著的地区性。然而,不论哪一地区的鼓词演述传统,都是在相对单一的传承脉络中产生。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指出,浙南鼓词有着深厚的信仰基础。有关鼓词的学术关注,除了历史溯源、音乐特征及文本内容外,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对其信仰属性的学理分析,而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单篇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1-29

  • 鼓词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音乐表达和传承保护 ——基于影片《王良的理想》中的永康鼓词*
    质文化遗产“永康鼓词”为配乐贯穿电影《王良的理想》始终,随着该影片一举拿下第46届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独立论坛”竞赛单元等10多个国际电影节并荣获各类奖项,永康鼓词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音乐”[1]。本文以影片中的永康鼓词为研究对象,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在影片中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全新的传播路径,重新思索微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鼓词音乐“互联网+”的传承保护方式。一、消亡与抢救:鼓词音乐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优秀传统的精神财

    未来传播 2018年5期2018-10-31

  • 温州鼓词:不该孤独的“乡音”
    展和演变中,温州鼓词已成为温州人引以为豪的文化标识。从最初盲艺人为了谋生而游走于温州的民间说唱,到牛筋琴的发明丰富鼓词的伴奏,再到如今在全国地方曲艺赛事中得到高度认可,可见温州鼓词并非古声古调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完善成熟,显示了扎根地方文化的传统曲艺独特的生命力。父辈们的情怀VS年轻一代的空白说实话,1997年出生的我,从小在城市长大,着实对温州鼓词没什么深刻印象。相比年年暑假重播的《还珠格格》给我童年带来的烙印而言,我对温州鼓词的印象只停留在午

    曲艺 2018年8期2018-09-19

  • 白色乌鸦赐福的小城
    言为标准音的温州鼓词。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在我国的浙江沿海,经济高度发达的温州市中,有一座小城一直坚守着它独特的文化气质。这座城市是如此的特别,连它的城市得名,也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在唐朝时,一只白色的乌鸦突然降临在小城上空,人们惊呼其为祥瑞,因此为这座小城取了一个颇为吉祥的名字——瑞安。漫步在瑞安城的大街小巷,温润细腻的瑞安话会不时传入你的耳中,若是听见有琴声,这样的话语还会衍生出各种好听的腔调来——那是瑞安人在唱鼓词鼓词

    城市地理 2018年1期2018-03-27

  • 民间性是曲艺活的灵魂
    12月6日,温州鼓词之“瑞安现象”阮派艺术研讨会在瑞安举办。会议集中展示和讨论了温州鼓词阮派艺术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阮世池从艺76年以来在创作及表演方面继承、改革、创新的艺术成果。将一个曲种流派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进行专门研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具备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本文将以温州鼓词之“瑞安现象”为案例,通过阮世池的部分艺术活动,分析说明民间性对曲艺存续的深刻意义。曲深情真听众痴在瑞安湖滨公园的大榕树下,每逢周末人们都在期待一位老人的出现

    曲艺 2018年1期2018-03-19

  • 温州鼓词艺惊巴黎
    国曲艺节卢浮奖,鼓词音视频产品远播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深受华侨们的喜爱。2017年10月24日,在巴黎中国曲艺节十周年纪念展演首场演出,来自浙江省瑞安市曲艺家协会的陈春兰一身旗袍,用瑞安方言惟妙惟肖地表演了温州鼓词《杀庙》,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法国人都竖起大拇指“OK”,她的表演节目获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铜奖。温州鼓词《杀庙》,讲述的是负心汉陈世美派人刺杀妻子秦香莲的故事,是专门以陈春兰擅长抒情、内敛稳重的表演特点进行改编的,之前

    文化交流 2018年2期2018-02-05

  • 浙江鼓词艺术的分布及其艺术特征
    10000)中国鼓词的表演与文学形式均产生于先秦,“瞽”的出现与“盲人”有关,与祭祀有关,与“鼓”有关。鼓词是一种传统的说唱文艺形式,是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是民间百姓以韵散相兼的语言为载体创造的民间曲艺形式,它在人们平时的生活、交流等活动中起到了广泛的作用,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生产方式。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南北两派。北方鼓词主要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南方主要流行于江苏扬州和浙江中南部。一、浙江鼓词的渊源瓯江流域的丽水、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2018-01-27

  • 牡丹赋
    不爱的结局。曲艺鼓词必须具有可演性,可演性就是动作性、歌唱性,内容与形式的“匹配”“合托”,类似建筑的榫卯关系。曲艺节目的优劣,外表看大体相似,但是深入看,就各有乾坤。内容与形式“匹配”,类似人间美好姻缘,《牡丹赋》与梅花大鼓结缘,无异于一个姑娘许配一个婆家,团圆美满。用梅花大鼓演唱《牡丹赋》,无论是刻意而为还是无意巧合,都有着天衣无缝的感觉。从艺术形式的属性到主题内容的表达,无不合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有着和谐美满、妩媚典雅、吉祥如意的意蕴。梅花、牡丹都是

    曲艺 2017年10期2017-11-14

  • 唱词人
    ——题记说这温州鼓词,恰如那清代赵钧的《过来语》中的侃侃而谈,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因过去的艺人多是盲人,故又称“鼓词”为“瞽词”或“盲词”。看见一人在夕阳漫天下物我两忘地唱,情调悠悠,一如那柳树曼妙的丰姿。抛去最初盲人唱词的事,今天让我们讲讲阿良和他为之倾倒的鼓词,那代表着一个时代印记的鼓词。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里,阿良算是长得俊的。浓眉大眼,透出俊朗;乌黑亮丽的头发,透出精气神;棱角分明的脸型,透出硬朗。就是這样一个年轻人,起初肩负着一个家庭的重任,

    美文 2017年18期2017-09-19

  • 温州鼓词的机遇与挑战
    25000)温州鼓词的机遇与挑战许天鸣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325000)温州鼓词是浙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当地语言文化艺术特色,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本文尝试探讨温州鼓词在乐器声腔作品等方面的变革,以焕发新的生命力。温州鼓词;改革发展;陈派艺术一、温州鼓词的历史温州鼓词是浙南地区地地道道的当地说唱艺术,据《平阳县志》记载其最早可追溯至宋朝,南宋诗人陆游曾描绘过温州农村演唱鼓词的诗词《赵五娘与蔡伯喈》的盛况,并作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夕阳古柳赵庄,负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2017-07-12

  • 抗战时期的一朵通俗文艺之花① ——穆木天《抗战大鼓词》略评
    —穆木天《抗战大鼓词》略评闫 峰(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王兆辉(重庆图书馆 专题文献中心,重庆 400037)如果说,穆木天为“文学史上的失踪者”;那么,穆木天的《抗战大鼓词》则可谓“抗战民俗唱词的失传本”。从抗战时期文艺创作发展进程而言,《抗战大鼓词》是穆木天通俗文艺创作实践的代表作,是抗战时期的“一朵通俗文艺之花”,也是抗战时期“诗歌大众化”、“文艺通俗化”运动的结晶。抗日战争;穆木天;《抗战大鼓词》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创造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7年3期2017-02-13

  • 永康鼓词的修辞艺术
    22118永康鼓词的修辞艺术李国跃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永康鼓词;修辞艺术永康鼓词文学是历代永康鼓词艺人在鼓词表演艺术的实践基础上积淀而形成的历史累积型成果,是一种来自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来自民众又服务于民众的互动性文学艺术成果。由于受金华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环境影响,再加上运用永康方言进行表演,使得永康鼓词体现出独特的修辞艺术。永康鼓词语言平时自然独具特色,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增强鼓词的文学感染力,为听众所接受和喜爱。各种

    山西青年 2017年12期2017-01-30

  • 曾见白璧染微瑕 ——《中国鼓词总目》“抗日解放战争鼓词总目”部分简评
    微瑕 ——《中国鼓词总目》“抗日解放战争鼓词总目”部分简评闫 峰 王兆辉*(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中国鼓词总目》在中国鼓词目录学领域当之无愧具有开拓意义与奠基地位。但是,其中的“抗日解放战争鼓词总目”在时间分期上存在一定问题,同时,由于鼓词文献条目多来自二、三次文献,从而造成不少遗漏问题。抗日战争;《中国鼓词总目》;抗日解放战争鼓词总目2006年4月,山西大学教授李豫领衔带领李雪梅、孙英方、李巍等工作团队编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4期2016-12-12

  • 丽水鼓词表演形态探析
    23000)丽水鼓词表演形态探析徐金莲(丽水市莲都区非遗保护中心,浙江丽水323000)丽水鼓词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较完整、表现力较强,且至今仍在丽水地区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它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与丽水历史悠久的人文内涵、风俗信仰、审美情趣、地域特征等息息相关。本文试图从丽水鼓词的表演方式、演唱内容、创作特色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究其表现形态的基本特征。说唱艺术;创作题材;表演方式所谓鼓词,一般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这种说唱形式的历史十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2期2016-10-25

  • 温州鼓词
    吴小淮温州鼓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浙江省民间曲艺两大主要曲种之一,素有“浙北弹词,浙南鼓词”之说,起源于宋代,旧时多系盲人操业演唱,又称为“瞽词”、“盲词”。陆游有一首诗描述了当时鼓词演唱的盛况:“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温州鼓词以鼓、牛筋琴、三粒板为主要伴奏乐器,由鼓词艺人一人边弹边唱,以至今保留许多古韵古音的温州瑞安市方言演唱。所唱内容,大多叙述曲折离奇的传奇故事。《南游灵经大传》是温州鼓词最主要的唱本,

    浙江人大 2016年1期2016-09-10

  • 鼓词声悠悠
    永康市年事最高的鼓词艺人。2013年12月,卢顶风被确定为永康市、金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康鼓词”代表性传承人。卢顶风(左二)在西津桥廊表演往日农村盲者无业可操,唱鼓词还算是一门不错的行业。我自幼因病失明,十三岁时便跟随鼓词艺人徐友学艺。鼓词艺人多为双目失明者,学艺只能由师傅口传心授,徒弟跟着师傅一句一句地学、一句一句地记,非常辛苦。一要学艺首先得拜师,虽无明确规定,但鼓词学生拜师都要摆拜师宴,邀请有影响力的鼓词艺人到场见证拜师过程。我当徒弟那会

    浙江档案 2016年12期2016-06-01

  • 永康鼓词
    “永康鼓词”是一种用永康方言进行说唱表演的地方民间曲艺剧种,主要分布在永康,流行于武义、缙云、磐安等周边地区。其形式是由演唱者身着日常服装,背一只装有道具的插马袋串乡走村、过街走巷,在农家、宅院、厅堂、市井、坊间、街沿、广场等场所摆下道具即席开唱。因鼓词艺人多为盲人,故人们将“永康鼓词”称为瞽词、盲词;又因鼓词以唱为主,人们又称之为“唱词”“唱公事”。201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康鼓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永康鼓词”始于何时、源于

    浙江档案 2016年12期2016-05-31

  • 小村鼓词
    的叫手筋琴,我们鼓词都用这个唱哩!你看,唱词的人来了!”说着,只见一个身穿青白色布卦,腰间挂着条福袋的大伯笑眯眯地走了过来,扬了扬衣袖说:“今儿个我就来唱个《秋江赶船》!”话音刚落,只见他拿出两条长板子在手中转了个圈儿,另一只手又拿出一条长棒,用拇指和食指将它悬着,蜻蜓点水般游走在琴上,时而巧,时而刚。左手的板子随他的手舞动着。“呀——只见秋江江木白洋洋。”一阵浑厚饱满的温州歌调从戏台处像洪水一般涌出,瞬间淹没了我和这个平静的村庄,耳边震震回响,却又像身处

    青少年日记 2016年3期2016-05-30

  • 论老舍的抗战鼓词
    诸多精力从事抗战鼓词的创作,用民间文艺形式宣传抗战。在抗战期间创作的大鼓词里,老舍揭露了日寇奸淫烧杀的罪恶行径,呼唤民众投身抗战保家卫国,赞颂抗日军民的抗战实绩。老舍抗战时期的大鼓词,按照构思类型来分大致为乡民抗敌型、抗战宣告型、抗日赞美型、诙谐幽默型,呈现出老舍大鼓词构思的不同追求。抗战宣告型、抗日赞美型因为没有故事,因而缺乏趣味,乡民抗敌型、诙谐幽默型延续了大鼓词通俗有趣的传统,为宣传抗战鼓舞民气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老舍;鼓词;抗战;通俗文艺中

    江汉论坛 2016年3期2016-05-26

  • 探索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地方音乐的策略
    地方曲艺音乐青田鼓词为例,首先在教学内容,大学生学习适合与否,大学生兴趣开发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音乐课堂中融入青田鼓词地方曲艺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选取恰当教学内容、积累地方音乐教学特色这两个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地方音乐的策略。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地方音乐;青田鼓词0 前言曲艺是从民间歌唱艺术和口头文学历经长久改变而成型的独特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尤其是古名为处州的古都丽水,历史久远、曲目多样化、曲种丰富的民间曲艺,深受广大老百姓的青睐。不过迈进新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2016-05-14

  • 牛筋琴创用之文献辨析与初步认识
    浙江南部曲种温州鼓词的首要伴奏乐器。牛筋琴伴随鼓词而问世,鼓词借助牛筋琴则音乐音响独树一帜,说唱韵味别具一格。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将对牛筋琴创用的相关记载作出梳理和辨析,并由此形成笔者的初步认识。温州鼓词说唱表演所用伴奏乐器经过了件数上的由少到多及其乐声形态上从单一节奏性到节奏性与旋律性并举的发展变化。温州鼓词最初的说唱表演仅用鼓来伴奏,其击鼓唱词的形式与鼓词一名正相吻合,后加入旋律性乐器牛筋琴以及拍板、梆子等其他节奏性乐器,使其伴奏形式逐渐得以完善。鼓词

    曲艺 2015年9期2015-12-07

  • 温州鼓词的声腔研究
    25035)温州鼓词的声腔研究许天鸣(温州大学 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温州鼓词在当下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面临着发展与传承的棘手问题,改革在所难免。鼓词的声腔改革按照现代的科学技法表演可以完善其音色,使行腔更流顺,更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其韵味风格。鼓词;声腔一、温州鼓词的概况温州鼓词,简称“鼓词”,俗称“唱词”是江浙地区的主要曲种之一。其发源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南下的曲子词,在明代时更是结合当地的民歌小调,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吸收了各类艺术形式,才有

    戏剧之家 2015年5期2015-04-22

  • 活态传承视角的浙江瑞安鼓词传承与保护机制研究
    、问题的提出瑞安鼓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于南宋(一说始于明代),和唐代变文一脉相承,在清代中期已流行于浙江温州地区,素有“浙北评弹,浙南鼓词”之美誉。瑞安鼓词以瑞安方言为唱念标准音,包含丰富的方言俚语、民风民俗等地域文化的因素,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2006年瑞安鼓词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成立鼓词研究所、对相关史料的词本进行采集、记录、整理、立档。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鼓词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鼓词的传播形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12-17

  • 浙南鼓词“唱夫人”仪式音乐研究
    鼓词“唱夫人”是流传于浙江南部瓯江流域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和独特的民俗信仰活动。它以我国东南广泛流传的江南女神陈靖姑传奇故事为脚本,以唱鼓词的说唱形式进行仪式展演。此长卷鼓词流行于浙江丽水的莲都、云和、青田、缙云、景宁一带。随着瓯江水域的流传,在温州市区、平阳、瑞安、乐清一带尤被推崇。丽水一带称为《陈十四夫人传》、《夫人词》等,民间称为唱夫人。温州一带称为《娘娘词》、《灵经大传》,民间称唱灵经、唱娘娘词。本文拟以浙南鼓词唱夫人仪式为研究对象,从其民俗信仰环

    人民音乐 2014年5期2014-07-26

  • 全媒体时代温州鼓词保护和传承的文化思考*
    由之路。一、温州鼓词面临传承危机温州鼓词俗称“唱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传统曲艺品种,也是温州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它用温州方言说唱边奏,艺人以一人或双人一琴(牛筋琴)、一鼓(扁鼓)、一板(三粒板)唱唱、念念、做做的简单表演方式为主。温州鼓词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长期在农村简单搭台布景、固定词场演出,光盘贩卖、电视媒体的形式出现。近几年来,现代娱乐形式兴盛,对其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意义上的词场几乎销声匿迹,连原来火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鼓词音像市场现也萎靡不振。

    艺术百家 2014年3期2014-07-14

  • 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数字化探索
    聪聪关键词:温州鼓词;地方文献;数字化摘 要:文章通过温州鼓词的特点来试论其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鼓词音像资料数字化的原则及数字化的具体措施。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44-031 引言温州市图书馆选择了在温州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瓯剧与鼓词作为推广主题。瓯剧与鼓词无疑是温州传统文化中的翘楚,囊括了温州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温州市图书馆参照《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运用40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2014-06-26

  • 童年之于写作
    ,常常深夜还在听鼓词。我躺在床上,总能听到她家隐隐约约传出鼓词声。她的老伴早早地就去世了,儿女也不常来看她,那种鼓词声里的苍凉和孤寂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当我学写话剧以后,我不自主地想起了这个隔壁的孤苦老人,深夜的鼓词声似乎还在耳畔萦绕,于是我就写了一个名叫《后事》的大戏剧本。有人可能因为读了某本书,遇到某个老师,而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但是对于我而言,喜欢上写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有了童年的积累之后,再加上文字表达的基本功,自然而然就进入文学创作了。所谓有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2期2014-04-25

  • 湖北大鼓的叙事学分析
    活,创作了大量新鼓词鼓词作为说唱的文本,它不同于文学作品,却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决定了湖北大鼓的表演及其艺术价值。一、叙事人物的“一人多角”湖北大鼓的故事人物众多,但演唱者却只有一位。曲艺不像戏剧那样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进行表演,而是由艺人以“一人多角”(一个曲艺表演者可以模仿多种人物)的方式来演出,即所谓“一人一台戏”,通过说唱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表演出来。湖北大鼓艺人全凭自家本领,在各类角色之间快速转变。第一人称演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9期2014-03-25

  • 鼓词《玉堂春》与京剧《玉堂春》的比较
    110036)鼓词《玉堂春》与京剧《玉堂春》的比较王琢珏(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鼓词和京剧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从唱本的源流、语言特色、艺术特色三方面对鼓词《玉堂春》与京剧《玉堂春》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说明说唱艺术和戏曲表演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各自散发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鼓词《玉堂春》;京剧《玉堂春》;语言特色;艺术特色1 鼓词《玉堂春》与京剧《玉堂春》唱本的源流1.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3-21

  •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实践——以温州鼓词为例
    25035)温州鼓词是在浙南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最大的曲艺形式,是温州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之一,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又具有浙南曲艺传统的标志性文化地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个身份。对它的传承与保护是政府和各级相关机构应有的职责;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其基本职能、存在意义、可持续发展依据的温州地方高校图书馆理应成为温州鼓词的传承者与保护者。笔者结合温州大学图书馆传承保护温州鼓词的实例,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进

    图书馆学刊 2013年5期2013-02-15

  • 云和鼓词的保护与传承
    林玉英鼓词艺人端坐椅上,左手持五夹拍板,右手拿鼓棒,右前安放一圆大鼓,同时间或竹板伴奏。“啷咯哩咯啷……”一敲一打一张口、一哭一笑一说唱,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就这样呈现在听众面前。说人世间悲欢离合情,唱百姓家喜怒哀乐事。即便史学著作,抑或坊间传说,艺人们总能演绎得惟妙惟肖,听众们总是听得如痴如醉。这就是浙江省云和县云和鼓词700多年来传唱至今的魅力所在。云和鼓词作为云和民间最主要的曲艺形式之一,是一种融说唱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曲艺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云和鼓词

    群文天地 2012年19期2012-11-15

  • 浅谈温州鼓词的文化价值与保护
    000)一、温州鼓词概况鼓词,俗称“唱词”、“瞽词”,是温州地区受众最广泛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素有“浙北评弹,浙南鼓词”的美誉。它是浙南最大的曲艺种类之一,主要以瑞安城关方言为准,所以又名“瑞安鼓词”,主要流传于温州以及周边的台州、福建等地区。有史料可证明的是,温州鼓词大概起源于清嘉庆期间。佐证就是1806年瑞安学者赵钧关于温州鼓词最早的文字记录本《过来语》。该书提到“嘉庆、道光,有白门松最善唱词,到处皆悬灯挂彩,倾动一时。”不仅如此,清光绪时瑞安乡绅项崧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3期2012-08-15

  • 韩国盘索哩与中国鼓词因缘考
    韩国盘索哩与中国鼓词因缘考郭雪妮 [韩]闵 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延边大学科技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在盘索哩诸多起源论中,“中国讲唱起源说”曾一度遭学界质疑,中国讲唱文学作为“他影响源”的可能性,也只能在承认本土“巫习起源说”的既定框架内小心求证,这种定于一尊的研究模式使中国讲唱文学被囫囵围观,而作为其“细部”的鼓词以及鼓词与盘索哩的关系却被遮蔽了。构成这种遮蔽的成因是复杂而动荡的,但民间口头文化记载匮乏这一现象无疑加剧了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0期2011-11-28

  • 一本反“三乱”的鼓词惊动中南海
    派、乱罚款)说唱鼓词鼓词内容有矛头直指乡村干部吃喝挥霍和贪污腐败的这样四句独白:“长的是鳝鱼扁的是鳖,干部个个都爱吃,口口都吃农民肉,个个都喝农民血”;若一个村的干部到老百姓门上收提留款,农民便聚集其他村村民前来声援助威,有组织地开展“抗上交”。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吃惊地思忖着这样一个问题:莫非农民真的要“造反”了?我决定作实地调查,把这个问题弄个清楚明白。(一)在江苏分社领导的支持下,我很快来到沭阳县沂涛乡对此事进行调查。通过近10天的县、乡、村三级的走

    新闻爱好者 2006年5期2006-06-06

  • 《木皮词》的新校注本
    响的作家,题名“鼓词”的说唱文学作品,当以他的《木皮词》传世最早。校注、出版这部有时代特色和重要成就的古籍,既为明清文学史、曲艺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版本,又为现代的鼓曲创作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资料。同时,作为乡邦文献来看,它的整理、印行也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木皮词》的草创,约当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经常在演唱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加工,难得定本;又加以传抄在先,刊印较晚,无意的讹误和有意的篡改在所难免,致使现存多种渠道来源的《木皮词》,异文丛出,版本情况

    读书 1983年12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