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

  • 声律推演意境 以品读描摹景致
    学  古诗词  声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表明,语文学科中古诗词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学好古诗词对现代学生来说是决定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一直针对诗词解读和字词理解,在古典声律方面却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不少教师对诗词声律教学认知不清,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声律认识不足,缺乏深层次的鉴赏品读能力。本文以群文阅读教学为目标,力求突破僵化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一、逆流溯源,从诗词声韵探寻声律美感在开始本课古诗词群文阅读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9期2023-10-19

  • 小学低年级学习《声律启蒙》的意义及方法
    国学经典最好从《声律启蒙》开始。如果一开始就读《四书》《五经》,不免会产生畏惧退缩情绪。《声律启蒙》是古代的一部启蒙读物,读私塾的学生大都要学习《声律启蒙》,并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进行训练,为作诗和写对联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在这方面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但是《声律启蒙》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一、学习《声律启蒙》的意义(一)积累知识,丰富词汇小学常用汉字有3000多个,要学6年才能完成。而《声律启蒙》共有不到7000个字

    教师博览 2023年7期2023-08-14

  • 《文心雕龙 · 声律》 “ 双声 ”“ 迭韵 ” 研究
    榆峨【摘要】 《声律》一篇在整部《文心雕龙》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刘勰于其所提倡的声律理论对当时以及后世诗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双声”“迭韵”是《声律》的重点论述内容,后人对其的注释各有侧重点,其中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中有关“双声”“迭韵”相关部分的注释值得深入探讨研究。文章中出现的“双声”“迭韵”的情况时,他们之间或许需要“隔字”和“杂句”来处理,而不是相反的举措。对此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导、接近刘勰《声律》的本意,从而总结出刘勰的声律学观点,同

    今古文创 2023年8期2023-05-30

  • 近体诗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大部分是讲究平仄声律的近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如何在理解其思想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其声律的韵味,并且尝试组织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在当今传承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这的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年来,南宁师范大学黄亢美教授与他的团队在此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此,我刊特邀请黄亢美教授及其工作室弟子撰写了数篇诗歌声律教学与实践的研究文章,以供老师们教学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2期2023-03-03

  • “绿”是什么颜色
    个话题,还得从《声律启蒙》说起。由于主编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需要选编《声律启蒙》的部分内容,前不久我重新阅读了一遍《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编写的蒙学读物,主要用于属对训练,使儿童掌握基本的声韵格律常识,为其日后的诗、词、赋、对联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声律启蒙》因是蒙学读物,在编写上颇有讲究:形式上由简到繁;注重寓声韵格律知识于生动的语言文字之中;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声律启蒙》虽是蒙学读物,但真正完

    阅读时代 2023年1期2023-02-18

  • 以声立诗?以音塑诗?以律筑诗
    要】古诗教学中,声律是无法忽略的,古诗中的声律,不仅仅是一种格式,还有其表达出的声音的含义。吟咏中明诗律,吟咏中知诗意,吟咏中感诗情,吟咏中悟诗境,这是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为例,抓住《马诗》的声律、意象等来体会人物品质,明悟诗情。【关键词】声律 音韵 吟咏古诗教学中,声律是无法忽略的,否则古诗教学就与现代诗教学、现代文教学无本质的区别了,古诗的独特魅力也无法体现。古诗中的声律,不仅是一种格式,还有其表达出的声音的含义。古诗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中学语文古诗词情境化学习方法举隅
    词,情境,还原,声律,词句,互文关于语文“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有多处相关表述,如“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情境”一词出现的频率更高,如“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整合学习情境”“设置阅读情境”“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真实的语文

    语文建设·上 2022年10期2022-05-30

  • 歌曲《声律启蒙》之三种版本比较分析
    南艺术学院一、《声律启蒙》之本体分析《声律启蒙·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声律启蒙》为清代作家车万育所作,主要是训练儿童掌握声韵、文言中的格律、对仗等技巧的启蒙读物,富有一定的音乐性节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声律启蒙》按照韵律编写,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2021-11-12

  • 杜甫诗歌《旅夜书怀》《阁夜》赏析
    。关键词:诗歌;声律;意脉;情感《旅夜书怀》和《阁夜》是入选人教版教材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写的有关“夜”的诗歌,同是写夜晚,但《旅夜书怀》是写于旅途中的夜晚,《阁夜》是写于作者寓居夔州西阁的夜晚。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赏析这两首诗。一、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杜甫的一生可以简单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

    高考·下 2021年8期2021-09-30

  • 试论钟嵘《诗品》的“直寻说”
    巧,反对过分追求声律,追求自然声韵之美。钟嵘主张从“自然英旨”的原则出发,用“直寻”的方法,无功利性地观照世界,钟嵘《诗品》中的“直寻说”对于后世学派主张及美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直寻 自然 声律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诗品》中文学思想包括诗歌发生论、本质论、诗体论、创作论和诗学理想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吟咏情性说”、“直寻说”、“滋味说”、“风骨说”等多个文学理论主张。《诗品》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出发,提出诗要写出自然英旨之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4-12

  • 魏晋南北朝文人与声韵诗学的自觉
    魏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 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馀,在契则四十有二。”②又云:“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弦管,五众既与俗违,故宜以声曲为妙。原夫梵呗之起,亦肇自陈思。始箸《太子颂》 及《睒颂》等。因为之制声,吐纳抑扬,并法神授,今之皇皇顾惟,盖其风烈也。”③对此,范文澜总结说:“曹植既首唱梵呗,作《太子颂》 《睒颂》,新声奇制,焉有不扇动当世文人者乎!故谓作文始用声律,实当推原于陈王也。”④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11期2021-01-27

  • 《文心雕龙·声律》篇的两个学术渊源论
    当前《文心雕龙·声律》篇的两个学术渊源论叶当前(安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近百年《文心雕龙·声律》篇的研究总结出刘勰声律论有两个学术渊源:一为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声律论;二为悉昙学拼音规则。前者从纪昀、黄侃到现代学者多有论述,但在沈、刘学术关系上有一定的分歧;后者由饶宗颐发端,虽属新论,却为发掘刘勰声律学乃至齐梁声律论的梵学渊源提供了新思路。《文心雕龙》;声律;悉昙;饶宗颐《声律》篇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体系中“阅声字”的一部分,也是

    天中学刊 2021年3期2021-01-07

  • 姚永朴的声律
    庆246011)声律作为桐城派文论的一个范畴,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论与姚鼐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精粗论自然无法绕过,因声求气说也有系统梳理。新世纪以来的研究或将“声”范畴确立为桐城派义法理论的具体化,或强调“声”论为桐城派诵读法的关键,或由“声律”论推断桐城派讲究文章的声韵之美,研究对象主要是桐城派文话及书札序跋。周勋初《黄季刚先生〈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一面揭示黄侃对桐城派以阴阳刚柔论声韵文势的猛烈批判,一面客观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26

  • 『六把尺子』量对联(三)声律的细与粗
    作品中,也存在着声律上粗疏和精细的差别。律法森严的近体诗尚且有守律粗细之别,对于句式与风格多样的对联文体来说,声律要求上从细到粗的差别就更为显著了。所谓对联声律,并不是什么客观规律,而是随着对联文体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一种人为的『约定俗成』。对联产生的初期,基本上是五七言的律句,所以,最初的联律就等同于诗律。稍后四、六句式的对联,可以说是直接从骈文中抽出来独立成章,其声律基本上就依据骈文格律。随着对联文体的不断发展,渐渐吸收了词曲、辞赋、古文甚至白话口语的语

    对联 2020年4期2020-11-18

  • 探讨对联声律及它和律诗声律的关系(一)对联以 对 为主
    立以『对』为主的声律规则,即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对,不在节奏点上的字不作要求。不符合这一规则的律诗诗律(特殊的一种律诗拗救定式、不允许失替、忌孤平、忌三平尾等)不作联律。节奏点以语意节奏为主。二字而节只限用于律句联。《联律通则》和《联律通则导读》在相关问题上的不准确规定宜作修改。《联律通则导读》应该和《联律通则》保持一致。前两年,我和一位联友关于联律问题争论了很久,分歧主要集中在定节奏点的标准和能否放宽失替等问题上,最终也没有一个结论。回想起来,

    对联 2020年5期2020-11-17

  • 平仄的声律文化及其教学
    其变化延展等方面声律美的追求,且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平仄的声律文化教学,应注重诵读聆听、比喻对比和由浅入深的点拨启发,加强声律感知,加深文化体悟。关键词:平仄 声律 文化蕴涵平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平仄的讲究始于诗、成于诗而发展演变于词、曲。平仄是“近体诗”格律构成的主体,是汉语诗格律的最大特征,也是诗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体诗”的平仄又是词、曲平仄的基础,且平仄句式相对于词、曲较为整齐统一,可谓平仄文化的代表。“近体诗”平仄的结构法则体现了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2期2020-10-26

  • 浅析永明体诗歌的文化成就
    永明体诗歌奠定的声律基础。本文从声律、意境等方面分析了永明体的文化成就。关键词:永明体;声律;沈约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南朝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1、永明体之前的诗歌在“永明体”以前,诗坛上流行的是“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了律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4-20

  • 论李义山七律中的“拗”与“正”
    成一种更加严苛的声律规范。李义山不仅能守七律之“正”,将“拗救”视为对正格七律的补充手段,又使七律在既有框架内找到相对完美的呈现方式。这与杜甫处盛唐而追求完美声律的态度是一致的,是对杜甫拗体诗“声律细”的一种真正的继承。关键词:李义山;七律;声律;拗救;正格七言律诗作为唐一代之胜,在近体诗中,被历代论诗者视为“最难”的一体。一直以来,学界对李义山的七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且多集中在考據、诗歌外部风貌探讨、创作倾向和特征等领域。在现存的120首七律中,存在

    青年时代 2020年1期2020-04-17

  • 齐梁声律论争及其新变意蕴
    、沈约、谢眺倡导声律论大盛。齐梁时期是一个注重追求文学形式和新变的时代,声律论的出现代表着古人对文学声音问题的自觉追求。沈约提出声律主张认为从屈骚以下“此秘未睹”,自诩是发现声律的第一人,正是因为对声律问题有着自觉的认识,这种自觉不仅是在意识上有意打破传统自然声韵进行人工声律的探索,而且还体现在以明确的诗、乐区分意识,从理论建构上突破传统“借音乐论声”的模式,以“四声”字调取代传统“五声”模式,以及对诵诗的声韵和需外在声乐配合的歌诗的声韵有意区分。这些均属

    社科纵横 2020年9期2020-02-22

  • 《文心雕龙》声律理论三题
    了较系统、完整的声律理论,自成体系。其中既有借鉴、吸收他人理论成果的一面,又有作者自己开拓、创新的一面。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梳理,以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刘勰及其 《文心雕龙》的巨大价值。一、《文心雕龙》声律理论的基本内容《文心雕龙》中关于声律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 《声律》篇,归纳起来看,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音律本源及乐器与人声之关系音律本源及乐器与人声之关系,不仅是音韵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诗歌脱离音乐限制、

    社会科学辑刊 2020年4期2020-02-21

  • 从语文核心素养角度浅述《声律启蒙》的诵读价值
    教学启蒙工作。《声律启蒙》朗朗上口,易记易诵,非常适合小学生诵读和学习。一、诵读《声律启蒙》促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车万育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后人对他的评价为“至性纯笃,学问赅博”,这在《声律启蒙》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在语言方面《声律启蒙》朗朗上口,诗韵浓郁,它按韵分编,平仄协调,用词工巧,内容广泛,诵读过程中令人唇齿留香,可以很好地体现汉语的音律之美。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对其诵读,首先可以很好地引导小学生识记字音和字义。韵母分不清楚是很多小学生常犯的一个通病,

    课外语文 2020年19期2020-01-10

  • 辞赋的音乐谱系:齐梁声律论与赋学关系探析
    49)学者论永明声律,常将其作为古体诗向近体转变之一环,用句式的平仄分析,求得合辙与否的结论。这一看似天然的论述逻辑,实有文献演变的痕迹。《南齐书·陆厥传》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1](990)萧子显使用具有涵括性的概念“文章”“文”,并未专指诗歌。《南史·陆厥传》比之多出“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数句[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1-07

  • 吟诵《声律启蒙》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本文将以吟诵《声律启蒙》为例,探讨传统国学对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声律启蒙》是中国传统蒙学经典读本,由清代学者车万育撰辑,专门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全书按韵分编,上下两篇,共30篇,每一篇分为3节,共有对子文90首,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囊括了人生哲理、天文地理、自然风景、名人典故及神话传说等,或引用全文或译意收录,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及哲学理论,展示了一个时代深厚的文化内涵。全文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意韵

    文学教育 2019年27期2019-11-26

  • 兰茂《声律发蒙》音韵研究
    653100)《声律发蒙》是兰茂的音韵学著作,其成书时间,学界多认同与其《韵略易通》同为正统七年(1442年)。《韵略易通》是按韵书的形式,“惟以应用便俗字样收入,音义同,字形异者,只用其一”编成,目的是便于初学者识字。《声律发蒙》则“切于幼学,吟诵之下,恍觉景物山川,皆成佳趣;庙堂经济,如在眼前。学者童而习之,便不至白首茫然也”(孙人龙《声律发蒙·叙》,渊雅堂本)。此书是兰茂将较难学懂的音韵之学,或对类对歌,或蒙习对歌,或启蒙韵学,以通俗、易于接受的方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1-25

  • 怎样指导孩子读《声律启蒙》?
    言说想让孩子读《声律启蒙》,但不知道该选哪个版本。当时我也只是听说过这本书,但是没读过,所以不敢贸然回复。问了身边几个朋友,也都只是听过,没读过。后来,一个机缘巧合,我专门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曹廷华教授。他告诉我,《声律启蒙》这类古代启蒙读物就别去在意版本,因为不同的版本是由不同的出版社印刷的,差异也较大,所以他建议认准这几个出版社,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我选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声律启蒙》,这个版本全书都有注释和译文,对于我这种

    家人 2019年10期2019-11-04

  • 跟学生一起走进《声律启蒙》
    赵照用歌声演绎《声律启蒙》,我校大课间操选取了这首歌做背景音乐。我也利用“班特课”的时间,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声律启蒙》,认字,诵读,感受蒙学经典的无限魅力。目标: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教学,渴望在起步阶段就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亲近书籍的种子。识字量是孩子们乐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现在入学的孩子,零起点的特别多,如何让他们在学习书本之余增加识字量,同时让这种识字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自然而然地进行呢?我思索并实践着。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在背诵完学校的《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6期2019-10-21

  • 声律启蒙
    车万育春chūn对duì夏xià,秋qiū对duì冬dōnɡ,暮mù鼓ɡǔ对duì晨chén钟zhōnɡ。观ɡuān山shān对duì玩wán水shuǐ,绿lǜ竹zhú对duì苍cānɡ松sōnɡ。冯fénɡ妇fù虎hǔ,叶yè公ɡōnɡ龙lónɡ,舞wǔ蝶dié对duì鸣mínɡ蛩qiónɡ。衔xián泥ní双shuānɡ紫zǐ燕yàn,课kè蜜mì几jī黄huánɡ蜂fēnɡ。春chūn日rì园yuán中zhōnɡ莺yīnɡ恰qià恰qià,秋qiū天

    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 2019年28期2019-09-07

  • 声律发蒙》
    □景常春《声律发蒙》兰茂编,明正统七年(一四四二)编成,成书之后滇中奉为至宝,广为传抄。据罗江文、赵锦华考证,在入清后有顺治元年(一六四四)曲靖启贤堂和安顺陈焕文堂刻本、咸丰十年(一八六零)和光绪十九年(一八八三)务本堂刻本,以及至民国乃有云南务本堂刻本,故当时有云南剑川人著名对联家赵藩之序;另据云南学政孙人龙序,知乾隆辛酉年(一七四一)春亦有刊刻。这是目前所知较早的讲联语对仗词语分类的专用书,属旧时学童发蒙的教材。此书是兰茂在编完《韵略易通》后之作,《声

    对联 2019年2期2019-05-19

  • 新雅乐应用于儿童音乐教学的实证分析 ——以《声律启蒙》为例
    途径。其中,以《声律启蒙·一东》为代表的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不少儿童音乐教育者的青睐,被创造性地引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既带领学生充分领略汉语韵律之美,又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新雅乐的艺术实践,良好的教育成效获得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文以将新雅乐引入音乐教学的南京市某小学为例,全面回顾新雅乐进入该校音乐课堂的基本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以扎实详实的数据、实事求是地观点,为探索下一步如何更好将新雅乐应用于儿童音乐教学提供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2019-01-27

  • 试论社会文化对文学修辞的影响
    。对此,本文结合声律、对偶等几种较为常见的文学修辞,探讨了社会文化对文学修辞的影响。关键词:文学修辞 声律 对偶 用典 社会文化引言文学修辞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式,其形成和发展既是特定民族在特定时期下,受文化传统及氛围的综合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与此同时,文学修辞本身也代表或者说是反映着特定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不同的精神与文化品质。总体来讲,文学修辞是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与互相交汇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与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然而,对于文学修辞的分析与理解,单纯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2019-01-17

  • “少儿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以《声律启蒙》为例
    的前提下,融汇《声律启蒙》国学内容,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校本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词汇、对词、韵律等文化知识,还可以贯通古今,以典引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启蒙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有着较强的人文性,是少儿启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主要渠道。合理利用语文课程,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声律启蒙》相融合,是开发少儿启蒙校本课程的重要项目。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做,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实践1.课前导入,渗透启蒙教育。课前导入是教师引入新

    小学时代 2019年20期2019-01-11

  • 让学生站在经典的肩膀上
    王淑伟《声律启蒙》是旧时训练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经过训练,学生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方面的训练。发现这本书的妙处后,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全体同学利用每天的零散时间认、读、背诵《声律启蒙》。先是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认字,然后让孩子们成句地朗读,再后来就成段朗读,直至背诵下来。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是有许多顾虑的:担心孩子们不认字,学不了;担心引起家长们的反感,学不了;担心孩子们没兴趣,学不了。但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经验来看,一开始是有难度的,但只要得法,就能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7期2018-09-13

  • 初中古诗词语言教学例谈
    方面,而对诗词的声律、字义、字形的特点以及它们与诗歌形象、意义的关系,鲜有涉及。本文拟从诗词的声律、字义、字形这些诗词的形式方面来粗浅地谈谈相关教学。【关键词】 古诗词 声律 字义 字形【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203-010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是有节奏、有韵律并且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是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有韵律、富有感情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2018年6期2018-07-20

  • 柳永《戚氏》三论
    》全篇平仄互叶,声律严整,句式活泼。就版本问题的“乡关”“江关”的问题切入全词,探幽柳永的内心深处。柳永对于城市的依恋的背后,是功名的不舍追求,以及难以割舍的宴欢生活回忆,是追求自我价值的被认可而不可得所产生的悲情,可说是“《离骚》寂寞千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关键词:声律;版本;探幽《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禅吟败叶,蛩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年5期2018-07-04

  • 《文心雕龙》声律论探究
    文心雕龙》中,“声律”是刘勰十分看重的一个概念。刘勰在不同篇目中,多次提到重视声律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如《神思》篇有:“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讲作文时要依照声律安排文字;《情采》篇有:“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讲声律是“立文之道”;《知音》篇有:“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2018-06-26

  • 刘永济《文心雕龙·声律篇》之“内听说”释义
    永济《文心雕龙·声律篇》之“内听说”释义力远思“内听”一说出自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在对《声律》篇进行释义时,首先关注到了这一概念,认为“舍人‘内听’之说最精”①。随之,刘永济对“内听”进行了阐发,论述了何为“内听”,“内听”、“外听”之间的关系;“内听”与文章声律、情感的关系;以及“内听”实现的途径——即刘永济所说的澄神养气。《文心雕龙校释》在关注“内听”方面具有启发性意义,后来学者也从多方面对“内听”进行了探索。刘永济(188

    唐山文学 2017年12期2017-11-25

  • 培养学生能力 尝试实验效果
    徐香读《声律启蒙》,犹如读万卷书也。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声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声律启蒙》这本书就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作者车万育,康熙甲辰进士。小学阶段教学《声律启蒙》,因为全篇较长,近万字的篇章,乍一看,晦涩难懂,很难实施。但是如果有恰当的方法,这篇优秀的作品还是可以在学生中推广的。一、《声律启蒙》传承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7期2017-07-17

  • 关于“汤沈之争”的思考
    文辞第一”还是“声律第一”展开旷日持久的论争。本文试图从《牡丹亭》出发,对“汤沈之争”的起因、背景、实质以及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究思考,并提出自己看法。关键词:“汤沈之争”;牡丹亭;文辭;声律;背景;实质;影响一、导言由于汉语所特有的韵律美,在中国的整个文学理论与创作史上,历来都不乏“声律”与“文辞”的争论。自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沈约相对系统地提出“四声八病”并创作出“永明体”诗歌后,人们就“内容”与“韵律”的侧重程度进行了不止的论争。早在宋代,李清

    速读·下旬 2017年4期2017-06-20

  • 声得盐梅,寄在吟咏:《文心雕龙?声律》篇探析
    [摘要]《声律》篇之重点是谈声律的和谐问题。刘勰重视求“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写诗文求“和”难于弹琴。二是异音相从之“和”难于同声相应之“韵”。三是“翻回取均”之“和”不及“宫商大和”,求“大和”更不易。“声得盐梅”与“寄在吟咏”是刘勰声律大纲的关键之所在。刘勰借“盐梅”论声律,意思是声律调配犹如盐梅相得,既不偏咸,又不偏酸,而是把咸与酸调和得恰到好处,符合“和律”。中正平和(“中和之响”)是“声得盐梅”的喻指内涵。刘勰全面、具体探讨了写作中的“吟咏”

    关东学刊 2017年10期2017-05-30

  • 永明声律新论 ——声律与诗性内容表现的关系
    00433)永明声律新论 ——声律与诗性内容表现的关系徐 艳(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200433)声律并非只有形式意义,它在内容表现上也有重要作用。永明诗歌的历史事实表明,永明声律有效地影响了诗歌各层面的结构关系,突出了结构的对照性、跳跃性。新的诗歌结构配合了诗歌内容的重大变革,即由以叙事、说理为中心的散文化抒情方式,发展为内在心绪为中心的更加诗性的抒情方式。这一内容革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诗歌本体的进一步成熟,并由此而与散文有了更清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20

  • 对“文家之吃”根于“逐新趣异”的观点浅析 ——《文心雕龙·声律
    ——《文心雕龙·声律》卢余玮(淮北师范大学 中文系,安徽 淮北 235000)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历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刘勰在声律篇中提出的“文家之吃”跟于“逐新趣异”这一观点是存在片面性的,造成“文家之吃”这一现象既有外在的社会原因,也有著书者内在的心理根源。刘勰;声律论;儒家文化;心理定势齐东昏候永元元年,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诞生——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年7期2017-03-08

  • 试论骈文文律标准的建立及其与近体诗诗律的差异
    也是观察古典文学声律特色的重要研究对象。律诗有诗律,骈文亦有文律规范。对于律诗的声律规范,学者已有详尽成熟的研究,但对骈文声律的研究则相对尚浅。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所指出的无韵骈文的声律技巧,尝试归纳骈文文律的总体分析标准,并总结出主要的骈文对句形式和各种句式的文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骈文句式和声律的基本特色,并与诗句的句式特点和声律特色相对比,从中得出骈文文律与近体诗诗律的分野。[关键词]骈文;声律;构句方式;近体诗律;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8-05

  • 唐诗声律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付成波《唐太宗及其近臣诗声律研究》
    ○高玉林唐诗声律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付成波《唐太宗及其近臣诗声律研究》○高玉林近日,收到好友付成波老师寄来的学术专著《唐太宗及其近臣诗声律研究》(付成波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据悉,这是该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出版的第一本学术著作。与付成波相识已近十年,知道他学养深厚,在教学科研方面屡出成果,这本《唐太宗及其近臣诗声律研究》浸透着付老师的多年心血,是付老师献给我们的一部力作,最重要的是,这本专著填补了国内学界关于唐太宗及其近臣诗研究的空白,

    现代语文 2016年28期2016-03-02

  • 节奏与声律的交融:寒山诗歌的音乐美探析
    主要体现在节奏和声律两方面,具体表现为双声叠韵、灵活押韵与和谐声律,就是利用语言手法与修辞技巧搭建语言的音符,形成独特的美感。为了全面了解寒山诗歌音乐美的风格与特征,本文从双声叠韵、灵活押韵、和谐声律这三方面入手,简要探讨寒山诗歌的音乐美,以期进一步完善寒山诗歌的理论研究体系。关键词:寒山 音乐美 节奏 声律引言作为唐代白话诗派的代表人物,寒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学素养,其诗歌不仅包含了社会百态,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同时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寒山诗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6-10

  • 高棅“声律纯完”与“以声选诗”论
    自己的诗学理念“声律纯完”,并注重以声选诗。一、提炼唐诗的审美标准——“声律纯完”《唐诗品汇·总序》曰:“每一披读,未尝不叹息于斯。”[1](总序)可见,在认同杨士弘“审音律之正变”思想时,高棅希望自己能够做出进一步的诗学贡献。于是,在《唐诗品汇》与《唐诗正声》中,他提出了“声律纯完”的理论,试图重构杨士弘的“审音律之正变”,从而建立唐诗之美的审美标准。“声律”是什么?《辞源》释“声律”:一为五声六律,指音乐;二为诗赋的声韵格律。[2]这种解释不能够完全概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27

  • 近体诗的声律和对仗研究
    关键词:近体诗 声律 对仗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从形式上来看,常见的近体诗就是绝句和律诗;而《诗经》《楚辞》《汉乐府》,汉“五言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江花月夜》以及我们所熟悉的《行路难》《石壕吏》《登幽州台歌》等都是古体诗。关于近体诗有这样一首歌诀:格律诗,有规定,主要内容要记清:四句为绝八为律,更长就叫排律名。首句入韵可自由,双句末尾定押韵。中间各联要对仗,词类力求对工整。讲平仄,不含混,不讲平仄不好听。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2014-12-01

  • 《文心雕龙》的声律
    本文主要对刘勰的声律理论加以理论阐释。《文心雕龙·声律》篇是齐梁声律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声律》篇是对齐梁之前古代诗文声律演进的总结,也是对齐梁之后汉语诗文声律发展的启迪。刘勰对声律的作用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声律》篇中,刘勰倡导自然的音律,崇尚自然,并且提出了关于声律美的原则及调和声律的具体方法。关键词:刘勰 文心雕龙 声律I206.2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声调规律。隋代陆法言《切韵序》:“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指出文辞若有藻采,必须要懂得声韵

    西部学刊 2014年7期2014-08-16

  • 论赋韵批评与写作规范
    鉴赏的转移;赋的声律从“方音”到“官韵”,标志了赋韵由区域渐趋统一;从“赋创作”到“赋批评”,显示出“韵”学进入“赋”学的历程,其中最突出的是由重“节奏”向重“韵脚”的转移。这一过程所标明的赋韵批评的完成,又取决于科举考赋中首重“押韵”与最忌“声病”的制度与风尚。而赋作为语言的艺术,其押韵、设辞、声势、俪语等创作特征,必然进入赋学批评视域,其论“韵”,则首在声病与赋禁,这是“韵”介入赋体的重要表现;次在赋韵与制度,这缘自赋的宫廷文学性质,落实于赋韵批评,则

    社会科学研究 2014年2期2014-07-11

  • 古代声律论的文化意蕴
    434023)声律作为诗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高度重视。但是,声律理论从其诞生伊始,就不仅仅是以一种纯形式范畴的面目出现的,而是在这种形式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蕴。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运思方式,是中国古人诗性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声律实际上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本文将通过对声律理论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考察,来探寻这种独特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广的文化内蕴。一要了解诗歌声律理论的形成过程,还得从中国早期的诗歌形态说起。众所周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25

  • 论沈约的声律理论与“永明体”诗歌
    革,在对偶风盛、声律之说兴起的形势下,诗歌在形式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格律。从现存文献来看,南北朝时沈约著有《四声谱》、周颙著有《四声切韵》,都是较早明确区分汉字四声的。随后诗人们将汉字的四声知识用于五言诗歌创作,以汉字的平声为格律中的平,以汉字中的上、去、入三声作为格律中的仄,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地将平声仄声交错使用,以构成声音的抑扬错落之美,根据这一规则创作的诗歌被称为“永明体”。“永明体”最早见载于《南齐书》的《陆厥传》,从所载材料来看“永明体”的创作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2-11

  • 对联是否也有“孤平”禁忌?
    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这就是说不论是按照声律还是语意,只要节奏点上的字音平仄交替就行,其他位置上的字音可平可仄,与首字的平仄无关。关于“孤平”,这本是近体律诗的规定,与联律无关。但为了音律和谐,还是尽量避免“孤平”为好。此句可以用“仄仄平平平仄平”应对。

    对联 2013年8期2013-11-14

  • 北朝诗歌声律探讨
    628000)声律即音律,是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对此有更深刻的论述:“声”指语言的声调;“律”指语言的韵律,声律即语言的声调韵律。黑格尔曾说:音乐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这说明诗歌声律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诗歌虽在表现现实内容方面比较狭窄,但在艺术形式与技巧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齐梁年间的永明体诗注重诗歌声律,自觉的追求声律,取得了突出成绩。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随着南朝诗人的北上,北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02-19

  • 浅谈《诗品》中的“自然声律”论
    将对钟嵘对于诗歌声律问题的看法——“自然声律”论进行探讨。一、从“自然”到“自觉”的诗歌声律观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对于诗歌声律观,有一个从“自然”到“自觉”的过程。《尚书•尧典》体现了古人对于诗歌声律问题的最初看法:“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①。在文学产生的最初阶段,歌与诗通常会合流。早期的诗的押韵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并且是为了符合“诗歌”作为“歌”的属性——因为“歌”是讲究声韵的。因此,这个时期的诗的声韵要求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并不是为了诗的美专门创作的。

    大众文艺 2011年18期2011-08-15

  • 近体诗声律的“镜像”效果及声律的本质特征
    7000)近体诗声律的“镜像”效果及声律的本质特征李国辉(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友工在《中国律诗美学》一文中提出了“镜像”效果说,这对于重新理解传统的近体诗声律,提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西方批评式解释,因而对于美国当代的汉学研究产生了影响。但是高友工发现了一面镜子,却没有找出是谁放置了这面镜子,所以“镜像”论并没有揭示出声律的本质特性。中国的声律实际上体现了道的演化,它表现了律诗平仄的内在运动。声律;近体诗;镜像这些著作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1-13